腊八节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5-07-09 作者:Mute

记录心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把心得体会作为周期性成长报告,复盘就变成了可量化的进步指标,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腊八节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腊八节心得体会6篇

腊八节心得体会篇1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每年腊八节的前夜,妈妈和奶奶便会煮上一大锅的腊八粥,供一家人品尝。

夜刚刚降临,妈妈和奶奶便忙了起来,淘米、泡果子、去核……忙得妈妈和奶奶不可开交。随后开始煮了起来,等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就开始用微火炖。我一个劲地嚷嚷:“什么时候可以吃了,怎么还没有好?”妈妈看见我等不及了,便对我说:“早着呢,腊八粥要炖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炖好。”我扫兴地去睡觉了。

第二天的早晨,我一起床,妈妈盛了一碗腊八粥放在了桌上。我顾不上洗脸刷牙,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看着碗里的各种东西:赤豆、黄豆、红枣、莲心、花生……我好奇地问妈妈:“腊八节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寺院煮腊八粥,是为了敬佛;而我们煮腊八粥,一是为了供奉祖先,而是为了节约,你看,这粥里的东西大多是我们以前吃剩下的,趁着腊八煮上一锅粥,不是一举两得吗?”妈妈停了一会儿,又接着对我说,“腊八粥虽然有一个‘八’字,但它不一定是用八种材料做成的,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红豆、黄豆、绿豆、花生……都可放在一起煮。以前有些讲究腊八节的人家,他们还要将果子刻成人形、动物形、花形,再放入锅中煮呢。”

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妈妈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道这大概是妈妈为了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吧。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俩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妈妈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爸爸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妈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妈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因有妈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想不到腊八节那么有讲究,看来我要多了解了解腊八节的知识。

腊八节心得体会篇2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喝上一碗暖暖的腊八粥,希望祛疫迎祥,来年事事顺利,合家团聚。南湖街道各社区纷纷开展腊八暖心活动。

烟雨:情暖腊八,爱在烟雨

一大早烟雨社区的工作人员就忙碌起来。今天他们邀请社区的老年朋友和卫生保洁员来社区共度腊八节。他们一边喝粥、一边看传统越剧,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向在座老年人赠送福字,活动室里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民北:邻里守望,关爱老人

在腊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民北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自带素材和工具,烧煮腊八粥。家住民丰一村的独居老人章华清,今年已70高龄,身体不好,出行不便。志愿者们将热腾腾的腊八粥送到章师傅家里,并给老人家理了发,将关爱送给老人。

农翔:和谐邻里,共庆腊八

今年86岁的钱奶奶是农翔社区人人赞扬的好邻居,尽管行动不便,但为了今天的腊八粥,她早早的做起了准备,半夜就起来烧煮,将整整两大锅的腊八粥送给辖区内的居民朋友们喝,居民纷纷表示感谢,小小的“腊八粥”传递了浓浓的邻里情。

万洲:喝腊八粥,品味幸福

万洲社区联合泰隆银行向社区居民们发放了腊八粥。大家边喝粥边聊天。在这寒冷的季节,大家共同分享着这节日的美食、共享这幸福的味道,共同迎接新年的来临。

腊八节心得体会篇3

东西生明,时光速流,又是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在春节来临之前,第一个小节便是旧历年的腊月初八,按家乡的俗称叫做“腊八”。“腊八”在我的印象里有着很深的记忆。因为“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哦,每逢此时,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

我小的时候,家境虽不很富裕,但我的妈妈仍会把每一个节日都过得丰富甜美。记得腊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安顿我们几个兄妹:明天是“腊八”,要早些起来吃“腊八粥”。妈妈说着,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一包红枣,我们高兴得如馋猫一般,在炕上打着滚,嘴里还“噢噢”地叫着,想要几粒打打牙祭,妈妈却在这叫闹中把几颗最大的红枣悄悄塞给了我,哦,那一瞬间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妈妈准备好了薏米、小米、大米、红豆等东西,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再一次叮嘱我们早起,并说否则会变成“红眼睛”的。当然这一说法源于何处实在无处考证,因为我第二天还没见过某个人因在“腊八”这天没早起就变成“红眼睛”的。“腊八”这天,妈妈总是起得很早,当我们还在香甜的酣梦中就隐隐听到了那“呼哒,呼哒”的拉风箱的声音,“呼哒,呼哒……”听来是那么悠扬,那么绵长,那么温馨……天还没有放亮,但红彤彤的灶火将屋子映照得灿烂美丽,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妈妈便开始喊我们起床。当我们洗漱完毕怀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妈妈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历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哥一边吃一边还不安分地将碗里的粥用力抛向空中,而最让我佩服的是那被抛起来如球一样的粥竟每一次都准确无误落回到他的碗里,简直像耍杂技,而我学了几次不是把粥抛到炕上就是抛到后脑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声。妈妈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这时节,屋外往往是寒风呼啸、冰雪严寒,而屋里的我们却沐浴在妈妈温暖的`目光里,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粥,那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腊八粥用的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少了几样味道……

哦,当我在纷繁俗尘的生活中一身疲惫时,我多么想沐浴在妈妈那温暖的目光里再吃她做的一碗“腊八粥”哟!

腊八节心得体会篇4

1月20日,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欣城社区举办了一场“赠腊八粥,送温暖”的计划生育协会 慰问活动。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既是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喝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今日,社区工作人员将红豆、绿豆、黑豆、芸豆、薏米、黑米、红米、小米等食材用心的熬煮成香浓的腊八粥,组织小区内的计生协会会员和青少年,由计生专干带队给每一位失独家庭和空巢老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送去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和节日的慰问。

家住广福园小区的.戴奶奶和彭爷爷是社区的失独老人,他们的小孩于1991年因病去世,之后一直未再生育,面对困难窘迫的家境,社区为夫妻俩申请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并且还组织计生协会会员多次到其家里慰问和送去生活物资。这次的腊八节慰问活动,让夫妻俩更是感动,戴奶奶激动的握着社区主任的手说:“感谢社区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好事都会想到我们,真的是太感谢了!”除了给失独家庭送去温暖,这次的“腊八节”慰问活动,还给社区的计划生育低保户吴爷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矦女士和澜北湾门店的流动人口陈阿姨也送去了节日的慰问和美味的腊八粥。

现场还开展了小朋友用五谷杂粮画画的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给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温暖,同时还培养了青少年的尊老敬老的品德,宣传了计生协会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腊八节心得体会篇5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妈妈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妈妈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父亲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父亲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父亲身边,象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父亲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妈妈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象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象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亲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父亲、妈妈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流出。

腊八节心得体会篇6

无论何种解读,一碗腊八粥,五味香糁入,七宝美调和,品的是丰富细腻的滋味,传的是正直良善的美德。古朴的味道之中,寄托着和谐并蓄的包容,爱人惜物的朴实,扶贫济弱的恤悯,家给人足的心愿。在这样的腊八佳节,大家一起来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踏实勤恳的劳动者们,送去温馨和煦的暖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不仅可以收获奉献的快乐,也能更好地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

如今节日虽多,但多数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都变成了“买买买节”,看上去热闹鼎盛,其实空虚乏味。我们常常说,要焕发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寻回中国节俗的.神圣感和仪式感,具体要怎么做呢,众说纷纭。其实,的状态,是让特殊节日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文化走进时代语境,在有意义的日子,做记得住的事情。形式无需庞杂,气氛也未必喧闹,重在精神体会和心灵沟通。

在提倡仁人爱物,感恩怀德的腊八节,组织或参与一场爱心接力,便是良好的范例,若你在这天走上街头,给户外工作者带碗热粥,或是道声感谢,相信于人于己定是美好而难忘的节日记忆。腊八节的与意义,便也会深种于你心中。

同样的,重阳节陪家人来一次登山捡垃圾的环保行动,中秋节与社区老人一起赏月联欢,端午节参与慈善龙舟赛……让传统节日带着真善美的光芒,与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相衔接,只要坚持推动,积极参与,即便脱离了农业社会的土壤,有了浓浓人情味,暖暖烟火香的中国节日,也一定能过得多情多彩,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