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7篇

时间:2025-04-12 作者:Trick

要想让教案更具实用性,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调整,设计教案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以便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7篇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篇1

一、教材简说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因此,建议老师们采取图、文、字结合的办法呈现生字。可以制作下面描述的课件(或者复合投影片)呈现生字。

第一段:画面右边是文中插图,左边是课文。课文中致、勃、农、技加注音,农、技两个生字为红色,其余的字为黑色。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农、技两个生字,当学生认识后,教师点击生字,使之变成黑色。

其余自然段与之相同。

2.写字。

建议把指导重点放在绞丝的书写上(纺、织)。写好绞丝的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平行的'概念不要给学生讲,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第二个折要写成提。

(二)朗读感悟

本课有些句子比较长,教师要加强指导。注意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1.第二段中的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2.第四段中的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

由于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已经不是难点。本课词语较多,还有许多专业术语,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引导学生查成语词典自学,也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2)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也是个成语,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几个专业术语可以不讲。如果学生提问,可作简单回答。如,杂交水稻:一种产量特别高的水稻。耕地:可以种庄稼的土地。湿度:水的多少。光照:太阳光的照射。吐絮:(看书上插图,再出示一只棉桃──图画、实物、课件均可)这里是指棉桃刚刚张开嘴,露出棉花。溶解:用演示的方法帮学生理解意思。如,把糖放在水里,即糖溶解在水中。

(三)实践活动

参观当地的科技展览馆,回校后交流参观所得。农村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冬季作物种植或在大棚中栽种的农作物。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角色学习,自读自悟

(一)范读(或听录音),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3.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挂图,请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然后重点读读记记课后列出的四字词语。

五、资料袋

1.彩色棉花

彩色棉花是一种棉纤维不需经过人工染色,自身就呈现出红、绿、黄、蓝等不同颜色的棉花。栽培彩色棉花既不施用化肥,也不施用农药,只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因而又叫有机棉或生态棉。由于彩色棉花的纺织品能长期保持本色,无化学消毒和染色的残留物质,且生产成本低廉,因此深受棉纺部门的青睐。

2.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养分,配制成营养液,让花卉植物直接吸收,所以无土栽培也称为营养液栽培或水培。它与土培相比,具有花多型大、味浓、色艳、花期长,节约养分、水分和劳力,清洁、无杂草、病虫害少等优点。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篇2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课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

了解四种农业新技术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师: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2、是呀,农业的变化的真大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4课农业的变化真大。

二、复习旧知

1、出示词语,学生读词语。

2、齐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去展览馆观看农业科技成就展。)

三、图文对照,感悟课文。1、学习1自然段

指名读1自然段。

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兴致勃勃”用得好。)

什么是“兴致勃勃”呢?教师引导:当爸爸、妈妈带你们到野外游玩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还可以用4个字词语来表示——“兴致勃勃”,让学生试着用该词语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2、自主学习2——5自然段。 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农业都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提示让学生用文中的4个字来说说农业的变化。)

(相应出示板书)现在,就请你们在2——5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采用以下方法交流:

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请你读。(生读相应自然段)

你明白了什么?(生谈感受。)

请你们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吧。(美读相应课文。)

学生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请你读。(生读相应自然段)

生:(汇报学习情况)要说农业的变化很大,我先来说说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真了不起,一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他为的就是研究水稻杂交技术......(当学生谈到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时,相应出示有关课件。)师:的确,袁隆平爷爷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他用自己研制的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养活了大半个中国人乃至世界人。谁能带着敬佩和自豪的语气读读第二自然段呢?

(2)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请你读。(生读相应自然段)

学生介绍大棚种植。(当学生谈到大棚种植时,相应出示有关课件。)

师:运用大棚种植可以在寒冷的冬季让百花盛开,瓜果飘香,真不错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第三自然段(3)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请你读。(生读相应自然段)

生: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彩色棉花技术。我妈妈穿的内衣就是彩棉内衣。(当学生谈到彩色棉花时,相应出示有关课件。)

师:是呀,有了彩色棉花就能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让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第四自然段。(4)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请你读。(生读相应自然段)

生: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也很棒,有水培植、沙培植、锯末培植等......(当学生谈到无土栽培时,相应出示有关课件。。)

师: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就能让植物不用泥土,种植在水里,也能长得十分茁壮。这是多么得方便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第五自然段。 3、学习6自然段

师:你们看,农业的变化可真大呀!那么农业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板书:先进的科学]

齐读6自然段。

四、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出示挂图,请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2、展示读

(1)小组内读,然后评选代表。

(2)展示读。

齐读全文

五、拓展师:今天我对大家真是刮目相看。农业只是在这几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吗?请大家说说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谈了解,然后出示农业变化的相应课外图片。)

我们该怎么做呢?

六、写句子

科学技术让农业有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你们想用科学技术来干什么?实现你的梦想。请你们写下来。

(学生写句子)

七、总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农业的变化真大!(对照板书总结,学生读出黑板上四种变化的名称)。

正是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才有这么大的变化。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实现自己的梦想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熟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留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熟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留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巨型南瓜图 ,

提问: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蔬菜?今天我们将和小作者一起去参观农业展览馆,去感受农业的变化。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听录音,感知课文。

2、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课件】去掉拼音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 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 分段指名读。

c)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农业有了哪些大变化,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3.培养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词。会认14个生字。

2.了解农业的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让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吗?在棉花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没有土也能让植物生长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农业科技成就的课文。学完了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凭借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形。

3.看看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然后用序号标明。

4.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农业科技成就。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指导学习生字。

1.认读8个生字和8个生词。

2.重点指导:厂、产、农、纺、织

3.识记字形。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写字。

(1)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会写”。

(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生词卡。

(1)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农业科技成就?

二、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讲了些什么?

(告诉我们观看展览的时间、地点)

(2)“兴致勃勃”说明了什么?

(3)指名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讲的`是什么科技成就吗?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良种,大大提高水稻产量。)

(4)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

(2)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回答。

4.学习第4自然段。

(l)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讨论这段讲的是哪一种科技成就?

(3)这一科技成就有什么特点?

(4)对照挂图观察彩色棉花。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第5自然段。

(2)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3)教师讲解。

6.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理解“不禁”。

(2)我想到了什么?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农业的变化之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学了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板书:

34 农业变化真大

杂交水稻——产量高

大棚模型——在冬季

先进的科学技术 彩色棉花——十分好奇

无土栽培——很了不起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初衷:本以为学生脱离了农村和农业,其实是我们没有真正引导他们接触和认识农业及农业技术,而真正脱离农业的恰是我们自己。我想: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或者去苗圃观看盆景花卉,学生更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四字词语。初步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初步感知课文按参观的顺序,记叙农业变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按参观顺序记叙农业变化的写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什么是农业?你们想了解农业的`变化吗?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3、检查识字效果。

4、出示有生字的长句,指名读。

5、“开火车”读课后“读读记记”的四字词语。

6、出示本课生字,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农业的变化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农业的变化大?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读、分小组读课文。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指导朗读两个难句。

4、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读了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组练习:根据图片配上文字,练习解说。

6、全班汇报,评选最佳讲解员。

三、积词语。

逐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

四、实践活动。

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作物的大棚。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篇6

学情分析:

本课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先进科学技术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采用了连环画的编排形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本课词语较多,大部分能结合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意思,但也有许多专业术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应采取冷处理,不特意提出,如有学生问起,只做简单回答。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向长辈了解农业的变化 ;

2、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介、农、科、技、纺、织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 揭题,激发兴趣

1、 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2、 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农业的变化。

3、 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三、 写字指导

1、师范写6个生字(农的第3笔撇和绞丝旁重点指导)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四、课后实践

搜集农业的新科技成果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大棚种植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厂、产2个生字。

2、积累四字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二、图文对照,精读课文

师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文具体介绍了(杂交水稻良种、大棚种植、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看到农业的这些变化,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兴奋、激动、好奇)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1、 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 交流朗读

(1) 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 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 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 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3、 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句子: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的变化真大!

4、小结: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三、争当小讲解员活动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四、积累词语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五、写字指导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纺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大棚种植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先进的科学技术) 无土栽培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字音,熟读课文,认识14个汉字,规范书写8个生字,能用这些字组词,理解并识记本课出现的成语。

2、了解本课科学知识,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并识记本课的成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引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现在不用为吃穿发愁,只想怎样吃得更好、穿的更漂亮。可是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爷爷辈以前是怎样生活的吗?(出示图片)

可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却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什么起的作用?

2、出示课题《农业的变化真大》

二、结合字音,初读课文。

1、出示字音,生子卡片,学生认读,注意“袁、农、隆”等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疑难点。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学生第一段。

学生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例“兴致勃勃”。教师引导:当爸爸、妈妈带你们到野外游玩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还可用4个字的词语来表示“兴致勃勃” ,让学生试着用该词语来说一句话。

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段。

1、教师介绍我国国土面积与人口在全球的比例,引发学生思考:当比例失调给我国哪些方面带来的影响最大。教师谈谈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的困难。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介绍“袁隆平”其人其事。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伟大贡献。

3、请同学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该段,理解词语“引人注目”,用这个成语来说一句话,加深理解。

4、学习第三、四段。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寒冷的冬季了,可为什么市场上还有那么多的新鲜水果与蔬菜呢?许多春夏的菜现在还能出现在我们的饭桌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看图,结合课文,了解这种大棚的作用。

自读第四段,找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谈谈感想!

5、学习第五、六两段。

同学们,植物生长须要什么?大家听说过不需要泥土,却能长得很好的植物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特点,提出疑问。

学生自读,自己解决疑问。老师加以启发引导。

同学们,你们在自然博物馆例参观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你们的心里会怎样想呢?

四、课堂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自然博物馆里参观了许多农业新成果。这都是靠了什么才取得的变化呢?谈谈学生对了解了先进科学技术后,心中的梦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在没有拼音的辅助下直接认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有感情、

二、识记生字字形:

1、掌握生字字音,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学,观察分析字形,用自己的办法来识记生字。

3、交流体会,教师引导。

三、读读记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认读。

2、结合部分图画,再次直观感知。

3、能用这些词语,简单地说一两句话。

四、复习巩固:

1、做“音”与“字”交朋友地游戏,加强识记。

2、给生字口头说几个词语。朗读本课6个重点词语。

五、作业设计:

( )致勃勃 引人( )

( )盛开 ( )飘香

六、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

大棚模型

农业的变化真大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