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师观后感推荐5篇

时间:2024-10-20 作者:loser

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与他人分享,从而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启发,写好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理解电影中的价值,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袁?老师观后感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袁?老师观后感推荐5篇

袁?老师观后感篇1

女儿还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推荐了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开始也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一位同事很惊喜的说,“你也在看啊,这本书写得不错的”。此时我才开始重新认真的阅读这本书。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良多。

女儿开学已快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我也看到了诸多书中提及的教育方式。这与我的传统学习理念有较大的出入。例如:书是应该“读”的。之前我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书中的内容应该要加以消化,用自己的理解去复述书中的内容。但对于刚刚才认字的女儿来说,用手指指着书本逐字逐句的读,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习惯的养成对女儿的帮助要远胜于识字量的增加。我相信书中优美的语言熟悉更胜过自己的对文章的概括。把认字和阅读结合起来而不是分成独立的两个部分来进行用欣赏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认字。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联想到当下女儿在进行应用题解答时也时常会碰到读完题目却不知所云的状况。更坚信了“阅”与“读”结合的重要性。

又例如:关于兴趣的培养;每一个家长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往往因操之过急而适得其反。女儿现在在学拼音,拼音的第二声和第四声总也分不清楚。不断的重复我也有些烦了,态度不自然的就变得有些过火。以致于后面女儿每发一个音时都会思考一下并在口中默念四声然后再发音。但最后还是错,女儿哭着跟我说“因为我怕错,我也不想错,我想对”。我想这时的女儿对拼音应该是深恶痛绝的。此时的学习对她来说应该是一颗苦药。人最难抗拒的是“成功的诱惑”,最讨厌的莫过于“强迫的接受”。回想儿时的我们也曾走过的这一段艰苦历程,那时的我何尝不想得到成功呢?书中教我们做一个记录成长的册子,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记录在案,每一个点滴的成功都将化成孩子向着新目标前行的动力。每一个失误也终将成为孩子自我修正的座标。我想记录的本质还不在于对于孩子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家长提出了坚持的要求。用家长的言行去引导孩子用坚持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常说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没有排练的舞台剧,我们只能随着时间的年轮不断的编排剧目,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去认真的思考不去理性的处理,一味的按着自己的性情武断的做出判断,这样可能培养出一个偏激、叛逆、任性的孩子,而凡事让孩子自己去考虑,去做多犯一些错误从失误中体会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有很多习惯性的做法,其实是做反了。对照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我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言行、方法。也从与老师的交流和女儿同学家长中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教育方法。还清楚的记得老师来家访的那一天,当着老师的面和孩子的一句玩笑,当场被老师指正。孩子犯了错或做了些不适当的举动,其中一定会有他的原因或是因为习惯或是他表达的方式不太正确又或者词不答意等等。简单的及时的纠正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能力为目的,对其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方式都是不适当的,即便是一句玩笑满足了家长当时的需求但对孩子的伤害一定是很大的。目前我也发现女儿经常会有从众的心理出现,或许与之前的这一系列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影响的将是孩子多年甚至一生的学习和处事态度。

书中还提到了我在孩子教育中的一个误区,就是“管”和“教”的分别,很难说教更胜于管。孩子的观察力是相当敏锐的,家长的好恶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价值观和审美,曾看过一篇文章其中也提到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官”他们能从家长的言语和口气中去判断对方的地位,并会在以后他自己的言行中把相关的态度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也正如书中所述“身教大于言教”所以在学习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当注重自身的修养,正如作者所阐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一种方式去做去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磨炼和蜕变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家长“ 好老师 ”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教育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我们每一位手里的美玉必须用相宜的刻刀去精心的雕琢。

袁?老师观后感篇2

夏季来临,气温已逐渐上升,常常有同学因为下水消暑,而导致了意想不到的事。全国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溺水身亡,给许多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针对预防溺水,学校开展了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黑板报等教育活动。我也收集一些信息,给同学们如下几点建议: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在成人陪同下,才能下水游泳,否则,不准私自下水;

2、如果要游泳,不能吃太饱或者太饿,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免手脚抽筋;

3、如果没有安全措施,不能去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因为在不熟悉的水域中,你不会知道水的深浅,很容易导致生命危险。

如果溺水发生了,如下几种自救办法供同学们参考: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同学们一定要重视安全教育,预防溺水,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珍爱生命,要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袁?老师观后感篇3

走出大学校门后的第三年,我有幸通过考试,成为余庆县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即将开始我人生中的新征程。虽然有过两年的工作经验,但这对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来说,却是极其渺小的,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局考虑得很周全,为了让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教学常规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入门、拿什么样的课堂给我们的学生、教育无他,唯爱与责任、教师如何应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师德:良知与理想、余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教师职称及资格认定等。

几天的培训下来,自己感触颇深,收获颇多,也让自己对以后的教师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远的计划。

培训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作为一名新教师,该如何去做好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培训中简老师说:科任老师是促进孩子智力的发育,而班主任是促进孩子心理的成长,不要只带着成绩去教学生。管理学生,目的是维持秩序,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强制,但负面效果大于正面效果。教育学生,目的是促其成长,方法是启发学生心智的引导,效果比较缓慢,但标本兼治。通过简老师的讲解,使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角色定位一定得是教育者,而不能受理者,教育者意味着要比管理者付出更多的心血,以教育者的身份去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必须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我想这与我的理想是相通的。

这几天的培训里收获的还有一点,就是几位领导都提到的,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句印象最深的话,是叶澜教授说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最有效的方法。努力去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仅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更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自我超越。而且经常性的反思也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清楚自己处的位置,这样才能有进步的可能,才能不断成长。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我想,总会有一天,我会成为那个能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的老师。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岗前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不仅让我们在理论和意识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学校教学、人事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也了解了不少。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也给了我切实指导。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以智慧教书,用情感育人”这是我走上教师这份工作时的座右铭,也将是我为了热爱的教师职业而奋斗一生的追求。以上是我对本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时刻准备着,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用愉快的态度去对待今后每一天的工作。并为自己的理想而去奋斗终身!

袁?老师观后感篇4

鲁迅先生曾有过一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能大众深思之后发现确是如此,于是这句话便广为流传。

初次观看《老师好》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个悲剧。苗宛秋心心念念地北大,自己没有上成。几十年之后,寄托了他全部希望的安静也因为一场车祸与北大失之交臂。我想他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坐火车离开大概也是一心想离开这伤心之地。

苗宛秋好吗?

我曾经有过否定的答案,在他一心让安静当班长的时候。

关婷婷曾经特意找过苗宛秋,她想当班长的心从来没有掩饰过。在苗宛秋那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时候,她做了什么呢?用苗宛秋的话,她自己委任了自己一个班长。收发作业,组织同学…办公室其他老师也说“挺干练的”。关婷婷性格活泼,情商出众,善与人沟通,不怯场,不怕事,她愿意当班长也有当班长的能力。我当时想苗宛秋为什么不让她当班长呢。关婷婷不甘心,荧幕下地观众,我,也替她觉得委屈。不免觉得苗宛秋有些偏心。

苗宛秋过得好吗?

当安静问他“像老师这样不好吗?”苗宛秋说了两个字“不好”,想了想停顿了一心,又加了一个“说”。“不好说”。如果好,自然回答一个好就可以了,我想,苗宛秋心里是不甘心的,他心里有遗憾,有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失落感。学生时代,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读了师范。工作之后,从电影里的一些片段看到,他在接到这个班之前,教学情况一直很好,甚至评上了地区的优秀教师。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几十年,学校分房一直都没有他的名额。家里妻子对此也颇有微词。在电影后段,苗宛秋也因为给学生免费补课被同事举报,被学校停职。尽管安静在最后为苗宛秋"平了反",学校领导道了歉,甚至补了一套房子。可是安静的车祸,对于苗宛秋来说是人生另一个重大地转折。当年,和北大无缘之后,苗宛秋选择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教书。多年之后,因为安静的车祸,苗宛秋再次选择了离开。何其令人唏嘘。

那苗宛秋好吗?好啊!

一位老师,不放弃班里的任何一个学生,在洛小乙出去混社会被所有人放弃的时候,是他走遍大街小巷带洛小乙回学校上课。学生出事被关在警察局,想起的人是他。安静在交高考志愿之前,选择去替老师求一个公道……他可能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主角,但是他就像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位老师。人无完人,但是瑕不掩瑜,是老师,更是学生心目中的英雄。

那苗宛秋过得好吗?

这个问题,我可“不好说”。但是,在影片的最后。苗宛秋拄着拐杖去看了一眼安静。

当年离开的时候他在黑板上写:我坚信,青春不会消亡。它只是躲在某片绿荫下,慢慢疗伤,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听见了吗?他说那是最好的时光!

袁?老师观后感篇5

?嗝嗝老师》有明显的印度电影风格,小视角大主题,励志!有感染力!

奈娜老师患有图雷特氏综合症,这属于一种神经性疾病,大脑的传导功能发生短路,产生无法克制的反射动作。

奈娜的双学士光环掩饰不了她令人沮丧的病症,她一边打着没完没了的嗝,一边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当一名老师!

五年的求职路,就像“次品”的巡回展览,展到哪里,嘲笑和讥讽就跟到哪里。但奈娜依然一根筋!

终于母校抛来“橄榄枝”。由于征地而不得不收留的贫民窟学生,毒瘤一样让母校头疼!奈娜成为母校没有选择的选择。

影片没有为贫民窟的孩子洗白,他们因为自卑,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他们抽烟,赌博,玩老鼠,恶作剧……以无所不为的叛逆,以满身的锐刺和獠牙,攻击优等生,恶搞老师。

曼陀罗花,也会有春天,因为有永不服输的奈娜老师!

虽然早已过了崇拜英雄的年龄,但是奈娜老师依然让我顶礼膜拜!

生活的智慧,就是教会我们在“不可能”面前,学会拐弯。

奈娜老师,面对不可突破的堡垒,她不倒翁一样,倒下,站起来!再倒下,再站起来……

奈娜老师是疯子,奈娜老师也是天才!

电视剧《士兵突击》的高连长说,我认识一个人,他每做一件小事,就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有一天我一看,好家伙,他抓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

奈娜老师,像抓住稻草一样,一点点为孩子们找回自尊,那是飞向蓝天的翅膀!

台湾作家将勋先生说,“教育不是在教书,这实际上是一种救人的工作”。原生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一切由不健康原生家庭带来的缺陷,只有老师能够拯救。来自贫民窟的孩子,不是不善良,只是他们的善良贪睡,需要人唤醒。

奈娜老师也有无奈的时候,生活靠“努力味道的鸡汤”,走过风,未必也能穿过雨,这是社会的现实。但是你不努力,你连输的机会都没有!

奈娜老师拯救孩子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有人说,所有的惊喜和崇高,都是你的善良和人品的积累。

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如果你一味地沉溺阴暗和堕落,不是别人不肯拉你一把,而是你放弃了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