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个提升写作技巧和水平的征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融入真实感受的作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清明扫墓》的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清明扫墓》的作文篇1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谢谢大家。
《清明扫墓》的作文篇2
地上渐渐腾起一片烟雾,远远望去,金黄的油菜花都氲在如烟似雾的水气里。风儿轻轻地吹着,带来远处仿佛使人感到悲凉的抽噎声……
我一片寂然,不一会儿我突然想起:原来今天是清明节,怪不得四处静悄悄的,偶尔可听到间断的哭泣声和鞭炮声。清晨的雾在叶尖汇集着,一滴,两滴,掉在了小河上,传出了银铃般的响声,虽然不是很大声,但却听得格外清晰。
我想起了姥姥,缓缓地向田野走去,扒开挡在我面前的油菜花,踏着泥泞的小道一步一步向前走,雨水和雾水打湿了我的衣服。
我一激灵,惊喜地发现奶奶来了,带来了蜡烛,我便和奶奶一起向着姥姥的坟地走去。很快的,我们便来到了姥姥的坟前。
我含着泪,低下了头,满怀深情地向姥姥三鞠躬!
雨又开始下了,蒙蒙细雨,好像在为姥姥哀痛,我的泪也随着雨水从我的`脸上落下,掉在了我的脚上。去年,我在姥姥坟前载的那一株小柳树,已经长粗了,柳条垂着,很没有精神,叶片上还挂着雨水,风把叶片上的雨水吹来下来,落到了姥姥坟前,好像也在为姥姥洒下祭祀的泪水。这时,奶奶上坟了,一阵鞭炮声响后,奶奶拉着我转身要走,我挣开手,又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此时,我好像看见了姥姥的微笑。我默念着:姥姥,谢谢你的微笑,我会再来看您的,您等我……
《清明扫墓》的作文篇3
4月11日上午,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方家坝烈士陵园。从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使我再一次感受了烈士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一早,全年级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坐着车,举着少先队队旗,来到方家坝烈士陵园,师生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向刘慧馨,何功伟烈士献上自己亲手做的小白花。少先队员们面对鲜红的队旗,进行了集体宣誓: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誓词在烈士纪念碑前久久地回荡。
我站在烈士墓前,脑海中不禁浮想联翩:轰轰随着几声炮响,战争又拉开了帷幕。看啊!我们的勇士们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奔波,在枪林弹雨中奋斗。烈士们突出重围,在生命关头,永远坚定着这么一个信念:勇敢地冲过去,你就有生的希望;向敌人低头,你就注定失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不可灭。没错,也正是这种力量,给了中国人民自由,使新中国成立。但你何曾想过,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新中国的成立是多少革命先烈宝贵的生命换来的;祖国今日的辉煌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青春和热血换来的
回来时,我瞻仰着烈士墓边那一棵棵四季长春的松树,仿佛那永垂不朽的身影就在我们身边。在一次又一次的严寒酷暑中,那一棵棵松树依旧屹立在石碑边,高大而又笔直,这正是当年烈士们不屈服,为人民努力奋斗,为了革命事业宁愿牺牲的精神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中国人民的光明,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没有烈士们的奋斗哪来今日美好的家园。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离开烈士墓前时,我胸前鲜红的红领巾随风飘扬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奋斗,为祖国的辉煌做出贡献!
《清明扫墓》的作文篇4
清明节那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姑姑、堂哥一起回老家给爷爷扫墓。路上,我们看见一丛丛紫色的野花铺满田野。妈妈说:“这真就是一座天然的花园!”快到老家了,我忽然想起了杜牧写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踏着泥泞的山路,我们来到了爷爷的墓地。我急着冲上前,没想到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满身都就是泥。姑姑笑着说:“你呀,正好给爷爷拜上一拜。”我们开始祭扫。爸爸把一张张纸用小石子压在墓碑上,接着清理杂草。我和妈妈、堂哥去捡干树枝,然后把捡来的干树枝分成两堆,放上纸钱。姑姑忙着把一道道贡品摆上。一切准备就绪,姑姑点燃了纸钱,又点了几支香,分给我们。我们先拜天地,再拜土地公公,最后给爷爷鞠躬。拜完了,姑姑还站在爷爷的墓前,嘴里念念有词。最后,爸爸点燃了一串鞭炮,红色的碎纸屑漫天飞舞,好像仙女散花。
扫完墓,我们收拾好贡品,等纸钱完全烧成灰烬,才离开了爷爷的墓地。
《清明扫墓》的作文篇5
今天清明节,我们没有一如既往的去墓地扫墓而是去了安徽踏青。
我们这一次的目的地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我们一家人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子来到了黟县,不一会儿映入眼帘的则是一排乳白色带棕色的古村落——宏村,这里也是国家5a级旅游圣地。
我们进了宏村,密密麻麻的青石板路绕的我们晕头转向。小巷子很窄很长,周围两旁得房子有些已经被风雨弄黑了,但是却掩盖不住它们那朴素的纯洁。房子的屋顶是一片片瓦楞,清晨的露水从屋顶上流下来,“滴答滴答”的声音让村子显得特别的宁静。
走着走着,不经意间来到了宏村最美丽的地方——南湖。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几排房屋在湖边点缀,与南湖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芦苇丛丛,鸭声翩翩,一群鸭子在芦苇边嬉戏,玩耍。它们的出现与那副静水图相对称,一动一静,让湖变得有了生命。春天,更是让它生机勃勃。湖边的垂柳抽出了嫩芽,仿佛是南湖姑娘的头发,微风吹过,枝条翩翩起舞,叶子沙沙作响,鸭子嘎嘎歌唱。早晨的南湖就像是正在装扮的少女,真的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夕阳西下的南湖,更是给它增添了浓浓的一笔色彩,别有一番风味。在红云的映衬下,柳树穿上了红袄。倒影浮光,鸟飞鱼跃,犹如人间天堂。
南湖春生机勃勃,夏风吹花香,秋金叶落水,残桥遗雪宏村因它而美丽神奇。
《清明扫墓》的作文篇6
清明节那天,我们全家去黄坑陪祖父过节。
到了黄坑,那里的水很清,山很高,竹子很多,整个村子都就像一个绿色的摇篮。
到了祖父的家,外婆把钥匙忘带了。该怎么办呢?忽然,我看见门上有个窗户,就说:“看,上面有个窗户。”小姨听了,说:“那我从上面钻过去。”我说:“ 这么小,能钻过去吗?”小姨说:“试一下,不就行了?”果然,小姨真得钻进去了,把门打开,我们就走了进去。哇,房间里真暖和!
我看见母亲准备在烧饭了,就连忙跑去烧火。饭终于烧好了,母亲把饭拿到桌上,我们就坐下来大口大口地吃饭。吃完饭,母亲又去做饭,我奇怪地问:“母亲,我们不是吃过了吗,怎么还要烧?”母亲说:“祖父还没有吃呀!”我说:“哦,我知道了!”饭菜烧好了,母亲叫小姨把这些菜拿到另一个桌子上,点上蜡烛和香,又拿来一个椅子放在旁边。弟弟坐到椅子上,想吃桌上的饭,大舅连忙说:“快起来,让爷爷吃。”弟弟说:“爷爷不是没有来?”大舅说:“来了!”弟弟说:“在哪里?”大舅说:“这是无影的,你看不见的。”弟弟说:“哦。”过了一会,母亲和小姨把碗收起来。
收好碗筷以后,我和母亲、小姨、大舅、弟弟就上车去山上。看见一座坟墓,母亲告诉我:“这是祖父的家。”母亲和小姨拿出清明果、鲜花、桔子等摆在坟墓前,我们跪在地上给祖父拜了三下。拜好了就下山,到了公路就上车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对祖父说:祖父,一个人在山上这么孤独,明年清明节我们一定来看您!
《清明扫墓》的作文篇7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时节的诗句。又到清明。今天一大早,爸爸便对我说道:“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啊。”我和妈妈一致同意爸爸的提议,一切准备就绪,出发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接着拿了几串小鞭炮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伸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惹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在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得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是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在小茶杯里,接着洒在墓碑前面的土地上。
每年清明,祭祀先人,打扫坟冢,是中华民族沿袭数千年之传统。用这样的方法怀念先人,寄托哀思,也算是祭祀者对亡灵的一种慰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