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舞教学反思6篇

时间:2025-06-28 作者:tddiction

优秀的教学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会经常写到教学反思的,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木偶舞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木偶舞教学反思6篇

木偶舞教学反思篇1

四年级上册语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其中,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积累词语”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以选词说话达到运用的目的。这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个别学生对某些词理解就犹豫着知道如何做表情动作,这时他们会左右观看,从同学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词语。这样的教学中,既轻松又收效好,老师的解释已显得多余。

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连自己也被他们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节语文课都能这样轻松愉悦,又何愁学生不爱学语文呢?这就有效教学吧,能让学生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木偶舞教学反思篇2

?小木偶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木偶原来只有一种表情,那就是“笑”。可正因为只有“笑”的表情,让他屡遭误解,受尽了委屈。后来,蓝鼻子女巫给了他所有的表情,他才能放声大哭起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符合四年级学生阅读。上完这课之后,我觉得有两个环节处理得比较合理:

一、导入。

课堂一开始,我用ppt播放了本班刘露和刘林林两位同学的照片,她们俩正在跳清江舞,笑得非常灿烂。我对学生说:“跟大家分享一张图片,看看刘露和刘林林的表情,用一个词描述。”学生特别感兴趣,纷纷举手,要求回答这个问题。然后,我又说:“你怎么评价 “笑”这个表情?”,有的同学说:“生活需要笑。”有的说:“笑能让我们抛开烦恼。”有的说:“笑使我们信心百倍。”有的说:“笑使我们增进友谊。”在这里,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思维得到了开启。我相机小结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就这样,我的.调动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了课堂的阅读与体验活动中。

二、表演。

为了引导大家更好地理解文本,我过渡说:“因只会笑,小木偶受尽委屈,漂亮的红背包被抢走,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他是在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引入了对女巫和小木偶对话的学习。

在学生分角色练读小木偶和蓝鼻子女巫的对话后,我也参与其中,演起了蓝鼻子女巫。表演过程中,我故意问“小木偶”:“可怜的小木偶啊,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在演到小女巫送表情部分时,我说:“是呀,只有一种表情哪成啊?小木偶啊,我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并一边在空中抓一把,撒向学生,一边对 “小木偶”们说:“给你,这是着急!给你,你收到了吗?这是愤怒!给你,你收到了吗?这是生气!……”小木偶们心领神会,马上露出了相应的表情。在随后的为文中的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时,学生们词汇很丰富,我想这得益于朗读、表演时大家的共同投入。

经过反思,我也思考着,这堂课还可以怎样上?还有哪些不足呢?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可以采用最有特色的教学环节——“积累词语”,利用喜怒哀乐巧解词。

因为这课表情词语特别多,可以安排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只是自己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出示在课件上,然后让学生读词,学生没有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就不会被丰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

能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各种语文知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我想这就是高效教学吧!

木偶舞教学反思篇3

?小木偶的故事》这篇童话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重点是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难点是提高阅读能力。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在第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看词语模拟表演。第二环节中,先让学生回忆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再按照这个步骤和自学提示自学课文。在第三环节时,分四步进行:同桌互读;抽生读,检测读音;说一说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谈一谈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第四环节中,先让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进行情景欣赏;再让学生填表情词语,并分角色朗读。最后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再把编的故事写下来。按照上面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现将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1.这个设计可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大。一节课内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 2.课文比较长,安排读的次数过多,如其中的同桌互读就没有必要。另外,学生自读时没有强调快速阅读,因此,读书的时间拉得太长。

3.第四环节中的情景欣赏用了五分钟,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对故事情节已经很熟悉了。

4.最后一环节中的把编的`故事写下来也可以安排到下节课或课外完成。当然,其中也有我感觉最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看词语模拟表演”这一环节。因为这课表情的词特别多,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划词、读词、理解词、运用词来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我把“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着急、委屈、生气、龇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怜巴巴、放声大哭”制成课件,然后让学生读词,以边读边做表情动作来理解词,最后出示“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以选词上台表演。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很好,学生因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种表情演示,兴致高涨,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体现了语文味。

木偶舞教学反思篇4

文章主要记述了老木匠想让小木偶拥有快乐,因此给予了小木偶一个笑的表情,不巧弄巧成拙,使得小木偶因为只拥有一个笑表情而遭到小红狐的欺骗,受到熊警察÷小白兔÷老奶奶的误解,受尽委屈却无奈解释,最后得到蓝鼻子女巫的帮助,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文中以拟人体的故事情节展开,告诫一个深刻的'道理:笑是很总要的,但是生活中只拥有笑是远远不够的。

在课前我反复读这篇课文,重点围绕小木偶拥有表情之后的遭遇和心情展开,让学生深入小木偶的处境,体会小木偶的无奈。还让学生扮演小木偶,熊警察,小红狐,老奶奶的角色,体会笑的特殊情景下的其他含义。使得学生即对笑这一表情在特殊情景下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能使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到小木偶受尽委屈却无奈的心情。学生们表演的很尽兴,也很生动,调动了学生们表演的兴趣,整个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观看的很认真,纷纷给表演的学生提出了建议,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

这节课虽然很把学生表演的兴趣表现了出来,可是对待课文的拓展延伸并没有展现出来,那就是小木偶拥有表情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这是我在铃声结束之后想到的这样的一个环节,其实在学生很有兴致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小组讨论交流,在展现给大家。这样即不会打消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将课文的拓展延伸环节以学生喜欢的形式结束。

木偶舞教学反思篇5

?小木偶的故事》是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怎么上,成了我比较头疼的事情。前面我已经带领学生精读了课文《巨人的花园》和《去年的树》。而这篇课文是略读变精读,还是略读变自读,还是略读变不读。最后我决定从阅读提示三点入手:

1、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3文章末尾的“小泡泡”,则提出了“续编”要求。

一、概括故事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根据人物概括课文内容(由于本文人物较多、小故事也较多,如果没有任何提示,很难把故事概括清楚。)然后老师随机出示画面,学生根据画面概括内容,让班上的同学巩固一次。最后自己说故事内容。这种方法学生对于故事的概括把握比较好,基本上每个人都能说出故事的内容。

二、课堂体会小木偶的'心情是,我采用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给括号中填上表现小木偶真实表情的词语这一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小木偶的亲身体会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完成了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完后重点体会最后一段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我根据前面的学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因为是谈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学生兴趣较浓,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表情,生活需要用真情实感来对待。

四、最后拓展,“续编童话”,并让同学展示。这个方面学生想象丰富,故事生动有趣。

不足:

1、开始概括课文内容的方式比较枯燥,对于下午上课的学生兴趣不是很浓。

2、在体会小木偶的心情时,没有关注学生的体会,其实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应该多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有这样的体会。

3、对于课文中心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没有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只有笑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这次的赛课活动,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我以后的教学也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以后要多观看名师的教学视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苦练基本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木偶舞教学反思篇6

对于一不小心会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的我,该如何上出略读课文的简约之美心中存有许多困惑。这次选择上略读课文《小木偶的故事》,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从一次次磨课到正式拍录像,觉得以下几点值得经验总结,对今后的略读课文教学有指导意义。

一、自读自悟,习得的方法要运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自读自悟,同时应引导学生将精读课文中获取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和运用。在学习本组前三篇童话时,教师就如何概括事件,如何把握主要内容等传授了方法,于是当学习最后一篇《小木偶的'故事》时,学生在概括事件时,有的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连起来说,有的学会了从繁到简的练说方法。在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时,学生也能熟练地运用将四件事连起来的方法,做到了方法的迁移,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二、重点聚焦,教师的点拨要精当

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不是忽略、省略,我们并不排斥精读,文本的重点、难点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使得课堂中“精略相辅,略中有精”,不断追求“教略”而“学丰”的教学境界。

聚焦一:文本语言特色处

本课的语言有一个特点就是有许多描写表情的词语,这是值得学生关注的。课前,通过演描写表情的词语激活学生原有的对这类词语的积累;课中,引导学生划一划,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这类词语,感受这类词语的精妙所在;当学生续编故事时,又引导运用这类词语。积累和运用描写表情的词语,一直贯穿整个课堂,使得学生的语言得到了有效提升。

聚焦二:文本语言空白处

引导学生精读小木偶与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之间的对话语段,利用文本语言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联系上下文,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熊警察可能会想:好啊,偷了别人的背包,还嬉皮笑脸的。小木偶可能会想:我好想哭,可是我哭不出来啊!老木匠,你为什么只给我一个表情呢?这时候我要是有痛苦的表情,小兔子和老婆婆就不会误会我了。说着说着,学生自然而然就领悟了文本的中心“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使得学生不仅在内容理解上,还在情感感染上和语言表达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拓展延伸,训练的内容要实在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而,略读课文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与延伸。课至尾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木偶得到了蓝鼻子小女巫送给他的表情后会发生哪些故事?先请学生简要说说,学生们兴趣盎然,不同的续编思路喷涌而出。然后引导学生把想到的故事编得生动具体些,故事非常精彩,而且大多数学生能运用课内外积累的描写表情的词语,语言得到了内化。课后,引导学生把故事写下来,汇编成《木偶奇遇记》童话集,为语文园地里的“展示台”做好准备。像这样的拓展延伸,课上有指导,课后语文园地有展示,训练不搞花哨的形式,而是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