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讲述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5-06-21 作者:Fallinlove

优秀的教案还应具备灵活性,以便教师根据课堂情况进行调整,会写教案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图讲述教案模板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图讲述教案模板8篇

看图讲述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序地讲述画面情节,知道晚上的一些基本特征。

2、培养幼儿连贯讲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晚上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图片质疑,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1、先把图片用报纸遮起来,露出室外的半部分图片。

提问:

这是白天还是晚上?晚上,天黑了,小朋友看,天空有什么呀?(晚上,月亮出来了。)

2、对了,晚上,月亮出来了。

晚上,月亮出来了,再看看什么也出来了?(晚上,月亮出来了,星星也出来了。)

3、天黑了,小朋友看马路上的什么亮了?

(马路上的灯亮了。)

教师在出示另一半图片。

4、这儿有个小女孩,她叫小红,晚上,马路上的灯亮了,什么地方的灯也亮了?

(马路上的灯亮了,小红家的灯也亮了。)

5、晚上,天黑了,谁也睡觉了?

(小红睡觉了)。

对了,小红睡觉了。

6、除了小红睡觉了,还有谁也睡觉了?

小鸟也睡觉了。

二、完整讲述:

1、教师完整的讲述图片。

晚上,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星星也出来了。马路上的灯亮了,小红家的灯也亮了,小红睡觉了,小鸟也睡觉了。

2、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幅图。

晚上,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星星也出来了。马路上的灯亮了,小红家的灯也亮了,小红睡觉了,小鸟也睡觉了。

3、请个别幼儿完整讲述一遍。

三、引导幼儿进行仿编

晚上的时候,除了图上的小朋友睡觉了,我们也要睡觉,那还有什么小动物睡觉呢?我们一起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编到这个图片里。看看谁编的好?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创编。

可以说说小动物谁睡觉了,还有把我们自己的名字也编进去。

活动延伸:

回家把这个图片讲述给爸爸妈妈听。

友看马路上的什么亮了? 马路上的灯亮了。 教师在出示另一半图片。

1、这儿有个小女孩,她叫小红,晚上,马路上的灯亮了,什么地方的灯也亮了? 马路上的灯亮了,小红家的灯也亮了。

2、晚上,天黑了,谁也睡觉了?...

看图讲述教案篇2

设计意图:

近年来,独生子女现象,造成不少家长走入家教误区:溺爱。无形中让不少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尤其小班年龄幼儿,更是自我中心,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并组织了如下活动,萌发幼儿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情感。

活动名称:

小班看图讲述《分果果》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画面内容,尝试用简单完整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懂得尊敬长辈,礼貌待人。

活动准备:

?分果果》ppt课件 角色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红头饰,大、苹果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屏幕图片后提问:

1、这幅图中有些谁?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红给奶奶吃苹果时会对奶奶说什么?(这个苹果给您吃)

4、奶奶会对小红说什么?小红会说什么?

小结:小红从盘子里拿来一个苹果走到奶奶面前说:奶奶,这个苹果给您好吃,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好孩子,小红说:不客气。

5、看看还发现了什么?(星星、月亮)

6、有星星、月亮的'时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

小结:老师完整讲述故事:一天晚上,小红的爸爸在看报纸,奶奶在休息,小红从盘子里拿来一个苹果走到奶奶面前对奶奶说:奶奶,这个苹果给您吃,奶奶高兴地说:谢谢你,好孩子,小红说:不客气。

二、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提问:

1、小红把第一个苹果人了奶奶,然后她还会送给谁?(爸爸、妈妈)

2、给爸爸、妈妈吃苹果时,她会说什么呢?爸爸、妈妈会说什么呢?小红又会说什么?

小结:我们平时在家里有好吃的时,一定要和家人分享,先送给老人、父母,就是先给长辈吃,先别人,后自己。要关心和尊重长辈。

三、教师领着幼儿较完整地讲述故事一遍,感受关心长辈的快乐。幼儿能完整地说出:这个苹果给您吃,不客气等短句。

看图讲述教案篇3

设计意图:看图讲述《在动物园里》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幼儿学习运用句式并能正确使用动词就达到教学目的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忽略了幼儿学习自主性。在本活动中尝试运用提示图标人物、地点、动物、动作等引导幼儿讲述,通过自由观察描述 ——图标提示描述——运用句式描述,幼儿能充分观察,自主讲述。以幼儿为中心,打破以往以问答为主的教学形式,幼儿学习积极性高,说的欲望强,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好发展。

看图讲述《在动物园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讲述各种动物的动态,学习新词:卷、摇、荡等。

2、在数字的帮助下,明确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

3、能注意倾听教师的示范讲述。

4、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关注它们不同的特征,并比较异同。

5、愿意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数字标记、小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许多小朋友都出去春游了,你们春游都去过什么地方?”

“有一天,小朋友明明和妈妈去春游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到了什么地方?”

二、感知理解讲述经验:

1、出示图片,启发提问:

“明明和妈妈春游来到了什么地方呢?”

“动物园里看到了哪些动物?”

“动物们在做什么?”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动词:卷、摇、荡等。)

三、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幼儿自由讲述

“请每个小朋友看着小图,把事情连起来编个故事说一遍,要说清楚:明明和妈妈来到哪些地方?看见哪些动物?动物都在做什么?”

2、个别讲述:

“谁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请1名幼儿完整讲述。

四、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教师启发幼儿运用数卡对图片进行排序。

2、引进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讲述。

3、幼儿尝试运用句式进行讲述图片片段。

五、巩固新经验,集体讲述故事:

1、为故事起名。

2、集体讲述故事。

“下面,请客人老师来听一听我们小朋友说这个故事。”

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故事。

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图有顺序地说故事,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说说其他的故事!”

活动延伸:

1、动物园里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休息一会儿,我们再来用好听的句子讲述吧。

2、家长配合:

1)收集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和照片,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等。

2)和幼儿一起翻阅小时候去动物园的照片、录像等,寻找一些关于动物的记忆。

3)有可能的话,带领孩子去上海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游玩,亲身体验一下和动物亲密接触的感觉,更好地了解动物。

活动反思

孩子们是喜欢动物的,他们在喜欢的过程中愿意了解,探索动物的`奥妙。而动物世界的无穷知识唤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动物园”为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创造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看、听、讲、画、做)采用多种形式(语言、音乐、美术、体育游戏)帮助幼儿感知并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奇闻趣事,增进对动物的情感和了解,同时激发了幼儿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看图讲述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故事,理解狐狸给两只笨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

2、幼儿能大胆地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表达故事情景。

3、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展现自己。

活动准备:

1、少数幼儿已经感知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

2、两只狗熊的头饰、一只狐狸的头饰

3、《两只笨狗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的形式,导入故事,鼓励幼儿互相丰富相关的经验。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笨狗熊的故事吗?

幼:a我听过,有两只很笨的熊为了争一块面包干,最后被狐狸骗了!

b我也听过,两只笨狗熊谁也不让谁,结果让狐狸把面包吃了。

师:如果他们的话加起来就很完整了。有两只笨狗熊为了争面包干吃谁也不让谁,最后被狐狸骗的只剩一点点了。哪些小朋友听过这个故事的?

师:有的小朋友听过了,那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两只笨狗熊和狡猾的狐狸呢?

幼:没有

师:好,这回我们就来侃侃它们长的什么模样,他们之间具体发生什么事情。

2、欣赏图片,引导幼儿通过细节来连接故事的具体情节。

“谁来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讲述大致的故事情节。“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幼儿间的互相讲述,让全体幼儿掌握故事的大致情节。

3、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从动物的内心深处来讲述故事。

结合图片,引导幼儿从内心世界来分析动物的心理活动、想法。

“两只狗熊谁也不让谁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幼儿回答后鼓励幼儿尝试讲述、表演:“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说一说!”

“看见肉狐狸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口水滴答滴答的往下流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尝试表演。

“当看到狐狸分后的肉,两只狗熊怎么说的?”“谁来表演一下?”

“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怎样呢?”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在这过程中适时适当的让幼儿表演一下,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展现自己。

“你觉得这两只狗熊怎么样?”“除了笨还可以怎么说呢?”“狐狸又怎么样呢?”

4、出示头饰鼓励幼儿大胆表演

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表演这些主人公了。

适当的讲解一下主人公的含义:故事里出现的最重要的人或动物、植物等就是主人公。

请一组幼儿先来尝试,分角色表演。教师读叙述的部分。然后分组尝试。

延伸活动:

可以把此故事的表演放到区域中让幼儿表演。

看图讲述教案篇5

教学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学习用教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表、行为,能进行合理的情节想象。

3、注意倾听同伴讲述,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准备

1、物体沉浮实验;袋鼠的习性特点。

2、指讲诉图片四幅。

活动重难点:仔细观察图片并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表情、动作,并通过充分想象完整的句子讲述图片的内容。

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有趣的图画,一起来看看图片里讲的是什么有趣的事。

2、观察讲述。(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发挥想象。)

(1)出示图片一(遮挡住袋鼠)

提问:小兔和小熊在干什么?发生什么事?让幼儿自由说一说。

教师小结:一天,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踢足球,玩得真高兴!突然,小兔用力一踢,把足球踢得很高很高,足球一直向远处飞去。。。。。。

(2)重点观察图二。提问:

足球不见了,小兔和小熊在草地上到处找,它们看见了袋鼠妈妈,它们会对袋鼠妈妈说些什么话呢?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袋鼠的表情、动作,体验小袋鼠的心理活动;同时启发幼儿通过描述小动物间的对话来丰富情节。)

过度语:奇怪了,足球到底在哪里?(掀开遮挡住的袋鼠,解开谜底)噢,原来足球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怎么办呢?

(3)出示图片三。

提问:大象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4)出示图片四。

提问:大象用什么办法找到足球的?小熊、小兔和袋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3、自由讲述。

请幼儿看图自由讲述,教师帮助幼儿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

(1)这几幅画面说了一个故事,我们怎么看?(引导幼儿明确看图的方法与要求:按顺序从第一幅开始看。)

(2)请幼儿与旁边的同看互相交流,看图讲述故事。(教师注意倾听幼儿讲述时是否能围绕画面内容展开,帮助幼儿想象小动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丰富情节。)

4、集体讲述。

(1)引导幼儿集体看图,较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的内容。

(2)提问:我们能不能将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呢?(引导幼儿按顺序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讲述,教师注意提示和丰富相应的词句,如很高很高、紧紧地捂着等。)

5、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6、讨论。

(1)小象是怎么帮小兔、小熊找到足球的?你喜欢袋鼠妈妈吗吗?为什么?

(2)足球为什么能浮上来?(引发幼儿的经验进行讲述。)

活动建议

1、将讲述图片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讲述。

2、鼓励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述给伙伴、家长听。

看图讲述教案篇6

活动名称:看图讲述《我的家》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家的温馨,激发关爱父母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大胆的表述能力。

3.能根据全家福照片,完整介绍父母的姓名、工作、爱好等基本情况,表达对父母的爱。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根据全家福照片,完整介绍父母的姓名、工作、爱好等基本情况。

难点:感受家的温馨,激发关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人手一张全家福照片、红心、轻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演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提问:小朋友家有几口人?你最喜欢谁?

二、展??

1.介绍全家福照片的特点(将幼儿的全家福照片粘贴在黑板上)

指导语:全家人脸上都露着幸福的微笑,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所以这一张张漂亮的照片就是全家福。

2.请幼儿自由讲述

(1)指导语:大家还不认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小朋友能不能为大家介绍一下?

(2)请幼儿上前选择自己的照片。(轻音乐)

(3)请幼儿上前讲述。

3.教师规范性提要求

(1)指导语:小朋友讲的很好,要是说清楚爸爸妈妈叫什么?干什么工作?喜欢什么?等内容就更详细了,最后要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2)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性讲述。

(3)幼儿之间相互讲述

(4)游戏“击鼓传花”,巩固练习讲述内容。

三、结束

小结:小朋友讲的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的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小朋友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辛苦,我们小朋友要争做好娃娃,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放心。

歌曲表演《三只熊》自然结束。

看图讲述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信息大胆猜测,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话说完整。

2、在帮助皮皮的过程中体验蛋壳变化带来的快乐。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物半个蛋壳,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半个蛋壳,幼儿想象蛋壳。

1、这是什么?(蛋壳)你觉得这半个蛋壳像什么?(教师操作蛋壳,让幼儿从各个方向想象。简单讲述两三个)

2、半个蛋壳真好玩,像那么多东西啊!

二、能根据画面信息大胆猜测,理解故事内容。

1、有只老鼠叫皮皮,他在草地上也发现了半个蛋壳,他把半个蛋壳当成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欣赏课件一(老师完整讲述):他把蛋壳当成什么?它为什么把蛋壳当成帽子?我们一起来学皮皮把蛋壳当成帽子来戴吧!(请幼儿学说“皮皮把蛋壳当成了帽子”,并做戴帽子动作)

3、课件二:他走啊走,来到哪里?它想过河,可是没有小船,也没有桥怎么过河呢?谁来帮他想想办法?(幼儿帮助他想办法。)我们来看他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过河的。(播放课件)皮皮也很会动脑筋啊,想到了这个好办法,我们一起来学皮皮划蛋壳船过河吧!(边说边学做划船动作“划呀划呀,划到对岸了”。)

4、课件三:过了河,皮皮爬上了小山,走的真累,怎样下山又快又省力呢?(幼儿猜测)皮皮把蛋壳又当作了什么?(学说:“皮皮把蛋壳当成了车子”)

5、课件四:皮皮把半个蛋壳带回了家,它又会把它当成什么呢?(幼儿大胆猜测半个蛋壳在家中的事物)我们看皮皮回到家把半个蛋壳当成了什么?(播放课件)

6、刚才故事了,皮皮把半个蛋壳都当成了哪些东西?(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四幅画面)那最后半个蛋壳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播放动画。

1、边看动画,跟说其中简单的句子。(请幼儿跟着一起学学做做)

2、原来这半个蛋壳可以做那么多好玩的东西,你们也可以回家试一试,半个蛋壳可以做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的教学活动,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孩子们能跟着老师的思路,以积极、专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也能通过教具的运用、自身的教学魅力来吸引孩子,使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的被吸引住。可以说,教师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快乐、有效的课堂。

看图讲述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讲述各种动物的动态,学习新词:卷、摇、荡等。

2、在数字的帮助下,明确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

3、能注意倾听教师的示范讲述。

4、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关注它们不同的特征,并比较异同。

5、愿意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活动准备

图片一幅、数字标记、小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许多小朋友都出去春游了,你们春游都去过什么地方?”

“有一天,小朋友明明和妈妈去春游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到了什么地方?”

二、感知理解讲述经验:

1、出示图片,启发提问:

“明明和妈妈春游来到了什么地方呢?”

“动物园里看到了哪些动物?”

“动物们在做什么?”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动词:卷、摇、荡等。)

三、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幼儿自由讲述

“请每个小朋友看着小图,把事情连起来编个故事说一遍,要说清楚:明明和妈妈来到哪些地方?看见哪些动物?动物都在做什么?”

2、个别讲述:

“谁来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一听?”

请1名幼儿完整讲述。

四、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1、教师启发幼儿运用数卡对图片进行排序。

2、引进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讲述。

3、幼儿尝试运用句式进行讲述图片片段。

五、巩固新经验,集体讲述故事:

1、为故事起名。

2、集体讲述故事。

“下面,请客人老师来听一听我们小朋友说这个故事。”

幼儿和教师一起讲述故事。

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图有顺序地说故事,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说说其他的故事!”

活动延伸:

1、动物园里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休息一会儿,我们再来用好听的句子讲述吧。

2、家长配合:

1)收集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和照片,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等。

2)和幼儿一起翻阅小时候去动物园的照片、录像等,寻找一些关于动物的记忆。

3)有可能的话,带领孩子去上海动物园、野生动物园游玩,亲身体验一下和动物亲密接触的感觉,更好地了解动物。

活动反思

孩子们是喜欢动物的,他们在喜欢的过程中愿意了解,探索动物的奥妙。而动物世界的无穷知识唤起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尝试通过“动物园”为的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创造了让幼儿直接感知和体验的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看、听、讲、画、做)采用多种形式(语言、音乐、美术、体育游戏)帮助幼儿感知并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奇闻趣事,增进对动物的情感和了解,同时激发了幼儿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