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花教案7篇

时间:2024-06-23 作者:Brave

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资源,教案是教师展示个人教学风格和特点的重要途径,体现教师的个性魅力,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种植花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种植花教案7篇

种植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回顾、比较、讨论中尝试迁移运用所得的新经验,从中体验一种成功感。

2、在活动中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已有的种植经验、已参观过孙桥农业开发区、ppt制作、记录图。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回顾比较不同的种植经验这是哪里?上次我们参观了孙桥农业开发区,孙桥和我们在种植、照顾蔬菜宝宝上哪里不一样?

二、讨论、选择新的.设想

1、设想新方法

孙桥农业开发区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种出了富有营养的蔬菜。我们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种植园,用了许多好的方法细心地种植、照顾蔬菜。那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种植园变得更好,让我们的蔬菜宝宝长得更好呢?有什么好办法?(根据幼儿讲的一一出示记录图)

2、讨论新方法

你们都认同这些新方法吗?

3、选择好方法

你们想的这些方法都很有道理,可是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全办到,总要一样一样来,假如在这几种方法中先选2个方法比较适宜现在进行改建的,你会选哪两个?为什么?投票选择适宜现在改建的方法。

4、统计人数

看看哪种方法是我们觉得现在先要进行改建的?有几票呢?

活动结束:

我们今天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我们的种植园会更加好,植物宝宝们也会长的更好。

种植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教师提问:以上录像内容反映了什么农业类型?

生:种植业。

师:很好。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我们就将认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示):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结合读图思考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xx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4.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学案【知识梳理】??

(总结归纳)

一、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分析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特点原因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传统经验加大科技投入

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

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学生探究)

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

活动步骤: 1.探究方案:需要着手组织哪些方面的相关材料知识。

2.列出资料清单。

3.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

(友情提示)此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在课下完成。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的杂交水稻的发明和推广,为粮食生产开辟了广阔前景。

2.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育种居世界先进水平,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超级杂交水稻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万多千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农作物:小麦、玉米

(学生活动) 读图3.1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简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有什么影响。

3.特征:以上国家商品谷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这类农场我国西北、东北也有分布,一般为国营。

(教师提示)商品率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在分析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时需要围绕商品率高的特点考虑。

(总结归纳)

农业生产的生产量高,自身消费少,生产效率高,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就高;产量高,而自身消费量大,生产效率低,即使交通、市场条件好,商品率也不会很高。因此在分析主要区位因素对商品谷物农业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特征,从分析哪些区位因素有利于提高产量,哪些因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哪些因素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销售着手。

参考答案:

下面我们以商品谷物农业典型代表——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例,分析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因素。

(学生活动)

通过这个案例3,使学生明确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农业的商品化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3)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区能够保持常盛不衰,得益于有力的农业措施。

(4)小麦的分布分为北部小麦区和中部小麦区。

4.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学生活动)参照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方法,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教师提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学生活动)学案【知识梳理】二

(总结归纳) 二、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与评价

区位优势评价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①平原地形广阔②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③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④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利于作物生长、稳产

(二)便利的交通运输:① 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②公路、铁路与水运构成发达交通网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

(三)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可大规模经营竞争力比欧洲强

(四)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现代农业所需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但增加能耗和成本

(五)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实现

(总结归纳)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三、把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作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学生探究)

农作物品种生产目的经营方式气候条件

水稻种植业水稻自给一商品农业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气候区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小麦、玉米等商品农业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产生这两种农业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气候条件不同,两种农业地域所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的经营方式和商品率高低。

?板书设计】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

4.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5.主要特点: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地区:

2.特征: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农作物:小麦、玉米

4.区位条件

?随堂练习】

1.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效能运输条件

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 )

①该区机械化水平低 ②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③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④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长期以来,上海市郊种植业以粮食、棉花、油菜为主,其中粮食作物占很大比重。xx年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之比达到1:1,产值之比达到1:3,农民增收4.2亿元。据此完成3~4题。

3.上海市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工业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水平

c.劳动力的文化教育水平d.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4.现在,上海市郊农业已形成了种苗、园艺作物、出口蔬菜、名特优新为主的小宗经济作物四大特色,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b.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

c.商品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d.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用地减少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挑战。根据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价格占世界相应指标关系图,回答5~7题。

5.我国受国际市场冲击最严重的农产品是( )

a.油料b.水产品

c.粮棉d.水果

6.我国某些农产品受冲击严重是由于( )

①投入的农药化肥、机械化设备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价格偏高

②农业科技投入较少,产品品质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③投入的农业劳动力过多,造成生产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④人口多,购买力太强,造成价格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a.②③ 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近年来,北京冬季市场上出现大量反季节蔬菜和南方瓜果多来自北京郊区的塑料大栅。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去农民冬闲,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

b.冬季农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条件

c.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弱化了农业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d.反季节蔬菜投放市场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9.“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 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10.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改进最关键的是改变( )

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

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

11.读我国北方某城市周围农业分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拟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

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i处应

发展,ⅱ处应发展 ,ⅲ处应发展。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现在在该城市市场上也同时能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有

在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等技术发展条件下,才得以实现。

(3)现在城郊蔬菜种植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城市居民新鲜的蔬菜了,这是由于结果。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c 6.a 7.c 8.c 9.a 10.b

11.(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 粮食生产

(2)市场 市场 交通运输

(3)依靠科技 对不适宜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利用改造

?布置作业】

(研究性学习)在我们课本所学的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上,同学们自主查阅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的相关原理及我们所学到的农业区位的一般分析思路,自主学习并归纳总结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区位因素、分布、特点等问题,各学习小组组长把本组的同学的结论整理归纳,下节课请同学上讲台与大家分享其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运用农业区位原理解决分析实际农业生产活动的能力,这是这一章的核心,应加大培养的力度。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种植花教案篇3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也是对班集体尽职尽责,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①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心情舒畅,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几个同学值日?你们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

(同学们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值日生同学爱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班级,不怕脏和累,为班级尽职尽责)

③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板书:我们爱劳动)

2、情感教育(投影情境画)

图①地面有果皮、纸屑、泥块等;

图②桌雅得很乱、黑板没擦;

图③笤帚、拖把、水桶等乱七八糟堆在一起;

同学们,从这几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看图边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卫生又差又乱,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很不舒服,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3、怎样劳动?

①出示挂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

(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摆桌椅)

②这些事怎样才能做好呢?

(a.学生动手实践,老师指导。b.讨论说出全小组同学齐心合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4、谈体会明道理。为什么要每天值比而且轮流当值日生呢?

(引导学生说出:值日是为了同学们能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值日劳动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动手做,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都应该认真劳动。)

5、辨是非升华认识。(图片出示题学生判断并说出为什么)

①下雨了小明两脚都是泥,就进了教室;

②玲玲扫地时,满教室都飞着灰尘;

③小刚拖完地说:强强咱俩去倒脏水。强强说:我是摆桌椅的,我不去。小兰跑过来说:我去。

④今天冬冬当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学他就回家了;

⑤手工课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纸都弄到了地下。

6、夸夸这些值日生。

①各小队讨论选出优秀值日生。

②组织大家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当值日生的。

③给优秀值日生赠小红花,并发小奖品。

活动总结: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同学们都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知道了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值日劳动是我们应该做的,值日就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并保持整洁,使同学们能在干净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提议:人人争当值日生,做一个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2、全班齐唱劳动最光荣。(随着歌声班会结束)

种植花教案篇4

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

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们利用自然角开展有趣的种植养殖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一、种植养殖目标:

1、了解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以及动物们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2、掌握种植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3、有效利用种植养殖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

4、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5、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能力。

二、材料准备:

1、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动植物的资料,丰富幼儿前期经验。

2、整理园内的种植园地和班级的自然角。

3、蔬菜种子、盆栽植物、小动物等。

4、观察记录本。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分组讨论:

1、种植什么东西、为什么选这种植物、选择种植地点。

2、讨论种植注意事项,师生共同归纳正确的种植方法。

3、讨论并准备种植所需要的工具。

4、讨论并确定人员分工。

(二)幼儿分组操作

幼儿运用绘画、文字、数字等不同的符号记录下讨论的过程。

教师指导:引导幼儿记录时突出重点想解决的问题,启发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记录。

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或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四、全班一起分享一学期下来的收获与惊喜。

总之,种植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也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够完全呈现出来。教师必须把对种植区活动的关注作为一种习惯,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生活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单调地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它必将在孩子们美丽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最为新鲜靓丽的一笔。

种植花教案篇5

活动名称:我们的种植园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植物的基本生长情况,(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2、培养幼儿观察记录的兴趣,学习记录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各种种子:豆类、谷物类、塑料槽、标签、水洒、土、记录本;

活动过程:

1、出示种子,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

2、出示植物生长图片,大致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

3、我们的种植园: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来种植,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

活动延伸入一日活动中,每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不同生长环境中的不同情况,讨论无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不同。

生成与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也比我想象中高,孩子们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们的植物朋友长什么样了,大家一起说说,记记,可开心了,我则在旁边安静地倾听他们的谈话;有一次,周耀祖发现种萝卜的可乐瓶里的`水越来越少了,他就问旁边的小朋友:“你看,那个瓶子里的水怎么没了”,旁边的小朋友就不假思索的回答说:“被萝卜吃掉了”,这时,又旁边一个小朋友听见了说:“水被太阳晒的没了”,徐安接着说:“水没了,它会干死的”,我很想听听他们怎么往下说,可是他们却不说了,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等孩子们都记录好了,我请孩子们集中起来,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个关于“可乐瓶里的水哪里去了”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接着,我又顺着这个话题问孩子们:植物没有水不能生长,那么没有泥土,它们能生长吗?于是又引起幼儿对无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关注;结果幼儿发现,没有泥土,植物照样能生长,而且有很多的好处。

种植花教案篇6

主题目标:

1、观察了解西红柿的生长及变化,获得相应的知识,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2、体验成功的喜悦,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活动内容:

1、种植西红柿

2、支撑西红柿

3、品尝西红柿

4、寻找西红柿种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区

1、科学区

①请幼儿收集各类品种的西红柿图片,办一个图片展。

②请幼儿收集一些用西红柿作原料制作的食品(番茄浆、番茄叶、西红柿饮品等)。

2、美工区

①每人一本小册子,记录西红柿的生长过程;

②提供西红柿及其它蔬菜、水果、西餐刀、砧板供幼儿制作西红柿蔬菜水果拼盘

3、游戏区

纸靶、西红柿、沙包供幼儿玩游戏(番茄快跑)

二、墙饰

创设西红柿生长展板,请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西红柿生长过程的画,粘贴在展板上。

种植花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人体的消化系统,探索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2、懂得健康饮食,保护消化器官,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大图、各消化器官的卡片每人一份、西红柿每组一份、小勺每人一个。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大班幼儿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和自我的发展,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和物品,对自己不太喜欢的食物就会排斥。

因此,幼儿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暴饮暴食、挑食、厌食、狼吞虎咽、不爱漱口、饭后剧烈运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对自己的身体更是感到非常神秘。

尤其是:我的身体里都有什么?它们各有什么作用?食物是如何变成大便的?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们会刨根问底,往往家长缺乏耐心,不讲究方式方法只是草草地、枯燥的给孩子进行讲解,使孩子似懂非懂。大班幼儿的小肌肉运动技能得到发展,双手更加灵巧,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了,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够满足自己动手欲望的操作性活动。这时,具体形象的动画展示和动手操作的探索性活动就为5至6岁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大门。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脸蛋圆圆像苹果,

酸酸甜甜营养多,

可以把它当菜吃,

又能将它做水果。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呢?(谜底:西红柿)

(评析:利用形象的谜语导入,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播放课件鼓励探索。

师:今天,西红柿要到奇奇的身体里进行一场神秘的旅行,你想不想知道它都去了哪呀?让我们一看吧!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2、认识消化系统,初步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

a、西红柿旅行的第一站到了哪里?它有什么变化?它是怎么变的?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重点说出牙齿嚼碎西红柿,并请幼儿进行模仿。)

b、西红柿被牙齿嚼碎后,通过哪个地方滑下来?食道像什么?

(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形象记忆幼儿理解食道的样子和功能。)

c、西红柿经过食道来到了哪儿呀?它在胃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变的?

:胃就像一个大口袋,胃会蠕动是为了把口袋里的食物磨得更细更烂,便于人体消化吸收。

d、被磨成浆的西红柿接下来来到了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这里有什么变化?

:小肠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加工厂,把营养和水分全吸收了。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小肠的.样子和功能和教师形成互动式讨论交流,及时让幼儿做出补充和申辩,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表现,让幼儿独立描述问题并接纳正确的补充意见。)

e、最后西红柿到了哪里?在这里它又有什么变化?

f、大便通过什么排除体外呢?

评析: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让幼儿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欣赏食物通过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顺序和变化,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加深了幼儿对人体消化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全体幼儿和教师的讨论交流中,本节教学活动的重点(认识人体消化系统)和难点(探索各消化器官的功能)迎刃而解。

3、交流讨论消化器官的位置。

教师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大图,帮助幼儿巩固记忆各消化器官的名称及功能。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各消化器官所在的位置,并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教师安静巡视,进行适时指导。)

三、材料尝试操作。

教师各消化器官的操作卡片,请幼儿按西红柿旅行时经过的地方进行排列,教师进行安静巡视,轻声交流,适时指导。

(幼儿从小筐里取出消化器官卡片,按照消化系统的位置,摆放好各个消化器官,鼓励幼儿对照自己摆好的消化系统图片,用语言口述西红柿旅行的全过程。)

评析:将人体消化器官制作成能够拆分、组合的卡片形式,以此来调动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把幼儿记忆中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更大程度上巩固了幼儿对消化系统的认识。

四、品尝食物延伸内容。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2、西红柿,让幼儿品尝,感受食物旅行的奥秘。

评析:以品尝西红柿作为本节科学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调动了幼儿多感官参与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欣赏、讨论、交流、操作、品尝等体验,轻松地了解到人体消化系统的奥秘,使整节集体教育活动快乐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