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写好作文而广泛阅读,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写作文是一个很好的自我提升过程,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秤的故事作文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秤的故事作文篇1
暑假在家,挺想念同学们,就想起了原来在上学的时候班上同学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虽然过去了有一段时间,却仍然好像才发生。
有一次在上书法课的时候,书法课老师给大家发纸,郑雯璟发现自己的纸是小组里最漂亮的,高兴极了,立刻向方卓尔炫耀。方卓尔哪里是能被炫耀的人呢,还没等郑雯璟炫耀完,方卓尔就已经怒目圆睁了。等郑雯璟一炫耀完,方卓尔就气不打一处来,拿起毛笔在郑雯璟那引以为傲的纸上画了一笔。
郑雯璟眼睁睁得看着自己本来非常漂亮的纸在一瞬间就变成了最不漂亮的纸,一股无名火就烧在了心里。再加上方卓尔在画完后还对着郑雯璟做了个鬼脸,那无名火就被这鬼脸烧大了。顿时郑雯璟就抄起一个毛笔飞快地在方卓尔的纸上也画了一笔。方卓尔的纸本来就是第二漂亮的,她在郑雯璟的纸上画了一笔后,她的纸就是最漂亮的了,可是被郑雯璟这么画了一笔后,她们的纸就成了一个等级了。
方卓尔怎能容忍得了这样的事,她在郑雯璟还立足未稳的时候,一把抓起郑雯璟的纸,把纸撕得粉碎。接着,她们一句话也没有说了……
下课后,方卓尔飞快地跑了。我们到教室去休息,却发现方卓尔正气愤愤地糟蹋着郑雯璟的座位,还要求看到她这么干的人不许告诉郑雯璟。最后她被熊老师叫进了办公室。
出了熊老师办公室的方卓尔气极了,简直不能形容,她背起书包就走了。过了一会,我们却看到熊老师和颜悦色地走了进来,她说我们音乐课上得很好。熊老师很高兴,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颗糖。
要开学了,我真希望上五年级了大家能和睦相处啊!
秤的故事作文篇2
放暑假了,我和妈妈准备去外婆家玩。
由于早上起来得非常早,在车上又闲来无事。所以我觉得十分困倦,一到外婆家就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才15点,于是我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田野里走了一会儿,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顿时觉得清醒了很多,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一定是纯净无污染的一级空气。我环视了一下四周,这里依山傍水,绝对是居家旅行的绝佳地点。我又在池塘边绕了一圈,发现这里的水清澈见底,下面长了很多水草,很多不知名的小鱼小虾自由自在的游动着,发现有人走过,都惊恐的四散开来,钻进了水草里。这里基本上就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我又在院子旁发现了一个棚,走进去一看,发现里面的.鸡,鸭,鹅都在互相追逐着,十分活泼可爱,绝对是纯天然原生态。晚饭时外婆杀了一只鸡烧汤给我们吃,我更是体会到这里的鸡是有多么美味。
我本以为我要在这享受10天的好日子,可是晚上睡觉时,因为在农村,所以晚上一点光都没有,伸手不见五指,配合着外面的虫叫蛙鸣声,吓得我是睡不着觉,突然间我看见天花板上亮起了一点荧光,以为是什么鬼魂飞进来了,吓得我哇哇乱叫,把外婆都吵醒了。后来外婆告诉我这只是一只萤火虫,家里有纱窗,不会有虫子的,我才勉强入睡。
第二天因为晚上的惊吓我让妈妈把我送到二姨家去,妈妈也同意了。到了二姨家,我发现他们家已经装了电脑,我更是为我这个决定,感到高兴,我用qq和爸爸聊了一会儿天后。二姨让我帮她拷一个文件到手机上,还让我帮她解决了几个电脑上的问题,我欣然同意,并且迅速的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二姨有些惊讶得看着我,还买了一桶冷饮作为给我的奖励。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待在二姨家,7月6号是我们回乡之旅的最后一天,我们又回到了外婆家,那天也恰巧是外婆的生日。我们去外婆家吃饭让我又一次尝到了家乡菜的美味。回家那天外婆他们送给了我们许多果蔬、家禽与土特产让我们回去吃。
我们的回乡之旅也到此结束了,我和妈妈约定明年夏天还带我来旅行。
秤的故事作文篇3
月色苍苍,我伏在奶奶床边,月光轻柔地洒在房中。我倔强地要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有些困乏了,眼睛一眯,那风一般温和声音响了起来——
“从前呢,有贫穷的小雏花一家,他们虽然穷,但过得很幸福。有一天,小雏花的父亲过世了,家里经济支撑艰难,必须有一朵小雏花不上学。于是,最小的,名叫‘阿妹’的一朵小花做了签,让大家抽。阿妹的哥哥姐姐们都抽到了“上学”,高兴极了。而阿妹拿着‘上学’的签藏在身后,笑着说:‘看来我不能上学了呢。’”
“啊,阿妹为什么这样做呢?”
“因为她舍不得让自己的哥哥姐姐不上学啊!”
“于是,阿妹在家中干起了农活。她的二姐辍了学,学了手艺,说要做裁缝。可人们都怕她手艺不好,不敢把衣服给她裁,阿妹咬咬牙,把她父亲临终前给她准备的嫁妆衣服给了她二姐。她二姐把衣服越改越漂亮,人们也终于信任了她二姐,把活儿揽给了她的二姐。可阿妹的衣服却越改越小,越改越少,一件不剩了。
再后来,阿妹的大哥大姐要读大学,阿妹揽了好几份工,还是不够交钱。阿妹去了工地,搬砖头,刷水泥,原本白皙的手磨起了泡。有一天,一块砖头没安牢固,掉了下来,砸中了阿妹的胳膊,流了好多血,疼的砸出了泪。但阿妹没去医院,她抹掉泪,随便从包袱上扯下一块布包上。阿妹想:我要省下钱给哥哥姐姐们攒学费呀,去医院又浪费时间还花钱!大哥大姐的学费可等不起。于是,她的手臂留下了一道永远抹不去的疤痕。”
“阿妹不心疼衣服和自己的手臂吗?打工不累吗?”
“当然心疼!当然累了!但阿妹不忍心自己亲人梦想的破灭啊……”
奶奶睡着了。
我坐在床边,伏下身来,竟看到奶奶胳膊上的疤痕。我又突然想起了奶奶做裁缝的二姐,还有大学毕业的大哥大姐……
我都明白了。
月光洒下,我的几滴清泪点在了脸颊上。为这个美丽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秤的故事作文篇4
一、教学目标:
1. 对照写作要求,能指出并修改他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 通过点评修改其他同学的作文,修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
二、教学过程
导入: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叙事和议论结合的非常好的文章,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叙事基础上的议论,给我们同学带来很大的收获,不仅有思想上的收获,明白了一个道理,还有写作上的提高,用通过叙事来蓄势,对加以深化,做到虚实结合,以小见大。
我们还学习了《壶口瀑布》,这是借景抒情的文章,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壶口瀑布这一奇观的赞美,最后上升到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上次老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提出了写作要求:
1.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叙事完整。
2. 叙事中有跌宕起伏。
3. 结合课文的写作方式,有一两句叙述基础上的议论。做到读写结合。
我们的读写结合是不是真的做得很好呢?今天我们还是来找一找我们的问题。在找之前很有必要把两篇文章温故知新一下。(3分钟)
(一) 简单复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叙事过程,进一步体会文章是如何做到叙述基础上的议论
的。(读文章片段)
(二) 看何晓曼的作文。何晓曼的作文,叙事过程跌宕起伏,结尾的议论,用形象的比喻,阐明??
个道理。
(三) 点评李涵彬《成长的故事》的作文。
优点:叙事做到波澜起伏。(可以请同学讲一讲他最喜欢的段落,为什么等)
不足:议论突出中心不够。老师、同学共同修改。
附:老师的修改意见。
余秋雨说: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欣慰,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四) 看郑超《成长的故事》作文,他主要从欣赏自然奇观、赞美自然奇观中得到人生感悟,这样
的习作,我们可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的写作方式。复习《壶口瀑布》片段,看三张“日
全食过程”中的几张图片。
(五) 点评郑超的作文:优点:议论精彩;不足:写日全食的过程。议要以叙为基础,否则缺少蓄
势。建议把自然奇观的美丽还可以突出一下。
三、作业:任选两篇作文,按照写作要求修改
四、板书:
板书:点评《成长的故事》
写作要求:
1.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叙事完整。
2. 叙事中有跌宕起伏。
3. 有一两句叙述基础上的议论,写出自己的感悟,突出中心。
五、附(1):老师的点评
对“李涵彬作文”的点评:作文叙事中,跌宕起伏:发现门坏了想修——第二天带了小螺丝刀修,结果发现紧固螺母的垫片找不到了——用纸卷替代螺母,门好了几天又坏了——终于找到紧固垫片把门修好。但
结尾的议论与叙事结合不紧密,没有起到点明中心、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对“郑超作文”的点评:结尾议论性文字,能赞美日全食的美丽,并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上升到对人生的思考,但文章前半部分,对日全食的壮美描写不够,显得蓄势不足。
秤的故事作文篇5
在广阔的热带湖泊旁边,有一只名叫啊啊的鳄鱼饱食后,在闭目养神。
这时,一只名叫叽叽的牙签鸟,飞到啊啊嘴边,并用翅膀拍打几下,啊啊便听话似的张开大嘴,让叽叽飞到自己的口腔里,啄食牙缝中鱼、蚌、蛙、田螺等肉屑。
叽叽不仅是啊啊的活牙签,还是啊啊的义务警务员,它一旦发现有敌情,便“叽、叽、叽……”惊叫几声向啊啊报警,啊啊便潜入水底避难,时间久了,叽叽和啊啊成了亲密的朋友。
有一天,一阵抽水机的'声音吵醒了啊啊,啊啊睁眼一看,四周全是人。
这时,叽叽飞来站在啊啊的背上,向它报警,啊啊便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本打算和往常遇到危险时一样潜入水底避难,但那些人却把啊啊用大网网住了,幸亏叽叽机敏,飞走了,逃过了此劫难,被网住的啊啊则被拉进了卡车里。
叽叽在空中看着啊啊被拉走,心里很难过,所以就一直追着卡车。随着卡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叽叽实在追不上了,便落在一棵大树上歇了一会儿,最后,它跟着车胎印来到一处伐木厂门前。
叽叽急切地说:“大门,大门,我的朋友是鳄鱼啊啊,它被装在了一辆卡车里,你知道它在哪里吗?”
大门说:“喏,他们把它运到前面的鱼塘里,你去那里找找吧。”
叽叽按着大门指的鱼塘飞去,在鱼塘边有一个大大长长的铁笼子,啊啊就被关在笼子里,叽叽快速飞到笼子旁,用自己尖利的喙不停地啄笼子的钥匙。
过了很长很长时间,钥匙才被弄开,叽叽的喙也磨出了鲜血,啊啊眼里涌着泪。
得救后的啊啊让叽叽站在自己的背上,然后“扑通”跳到鱼塘里,它俩就顺流而去。
不久,就看不见它们两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