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观后感模板6篇

时间:2024-09-06 作者:Iraqis

卓越的观后感是对电影情节发展和转折的深度分析和推理,精彩的观后感是对电影情感和情绪的感悟和领悟,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观后感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观后感模板6篇

红色观后感篇1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立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可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向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此刻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仅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我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期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红色观后感篇2

爱国家,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爱”的基石是“学会感恩”。只有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才会学会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感恩是每个人每天都该做的。感恩老师,是他们教会咱们新的知识,使咱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眼界更加开阔;感恩同学,是他们每天的陪伴,使咱们的生活充满色彩,给咱们带来欢乐;感恩亲人,是他们的哺育和关爱,使咱们快乐的生活,幸福的成长。

人生中成长的回忆录有太多太多,大多数都早已忘记,却有一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珍藏至今。再拿出来品味,会使人回忆无穷。

一块碎花布,一只呢子小熊,一辆玩具小车,一袋水果糖。这是以前我过生日时收到的礼物,我当时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想想,我当时真的好容易满足;一双雪地靴,一件蕾丝上衣,一件羽绒服,一个水晶保温杯。这是今年我的生日礼物。我开心的数着,可一会儿眉头就皱起来了:“妈妈,还忘了一件手表!”

没有人回答,我推开门向客厅望去,妈妈趴在沙发上,头上的汗还没被擦下去,虽然天还很冷;而爸爸正耐心的为妈妈按摩腰。原来妈妈为了我的礼物到处奔波,腰病又犯了。我的心酸酸的。

一下子,什么东西硬是闯进了我的脑子,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呈现:这一幕是我上幼儿园时收到妈妈送我的巧克力后亲吻妈妈的脸;这一幕是新年时,我刚收到红包为妈妈捶背;还有一幕是我和妈妈从超市回来后帮妈妈打扫房子。每一幕中,妈妈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不知不觉,什么东西模糊了我的双眼。透过这层模糊的东西,又看到了刚刚发生的一幕的回放:在得到无数份昂贵的礼物后仍在所求,却抛弃了价值连城的“感恩”。

我再也站不住,轻轻走到父母身边,说:“爸爸,您去休息一会儿吧,我来。”

我知道我揉得并不好,但妈妈却很舒服的样子。趁她闭眼的功夫,我眼角流出了热乎乎的东西,有说不出的心酸。

白云感恩蓝天,给了它翱翔的地方;鱼儿感恩绿水。给了它畅游的地方;花儿感恩土地,给了它生长的地方。人更要感恩一切,而要想做到这点,就要不要忘记做起。

红色观后感篇3

六个活生生的民兵,都被按倒在敌人的铡刀下,顿时人头落地,热血喷涌,这是一种何等惨烈悲壮的场面,一种何等血腥恐怖的场面。

这样的情景,是常人很难承受得了的,胆小一点的可能吓瘫在地,意志薄弱的就可能乞哀告怜,而刘胡兰,这个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怒视敌人的残暴行经,两眼几乎要冒出火来,然后望着父老乡亲,望着养育了自己15年的云周西村,默默地告别。刘胡兰迈着大步走向铡刀,从容地躺到铡刀上。雪亮的大刀悬在脖颈上方,她视而不见,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望着蓝天,似乎看到了自己用青春和生命换取的美好未来。

虽然我早已熟知刘胡兰的故事,可看了这部影片还是心潮起伏。这个年仅15岁的女孩身上究竟拥有什么力量,使她面对死亡,面对屠刀那样坦然,那样从容?

此时我的思绪飞扬,李大钊面对绞刑架进行了最后一次演讲,江姐整好衣服和头发从容就义,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一幕幕壮举浮现在眼前,耳边萦绕着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麻箦死,英雄含笑上刑场”“……对着死亡我放声歌唱,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烈士的铮铮铁骨,烈士的执着追求,深深的震撼人心。为了理想,为了事业,他们虽死无撼,用生命和鲜血筑就了共和国坚实的基石。

红色观后感篇4

电影《雷锋之歌》的主要内容:雷锋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小时候,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当童工夹断了手,被资本家赶出了工厂,妈妈上吊死了。是党把他养大的,所以,雷锋要为冤死的亲人报仇。其中,电影里的两个镜头最让我感动。一个镜头是雷锋在漫天雪地里给别人修车。另一个镜头是雷锋冒着大雨去帮共产党员们堵住山洪,他看见有两个沙袋快要掉进水里了,他赶紧跳下去用手顶住那两个沙袋。

雷锋不曾离开我们,就好像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林浩,地震发生时,他被倒塌的房屋掩埋。这时,他听见垮塌的楼板下,有一个女同学在哭。他立刻安慰她,他们唱起了《大中国》。后来,林浩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林浩又返回废墟,连拖带拽地将两个同学拉出废墟。在救援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和身上多处受伤。还有名人丛飞,他也像雷锋一样,为人民服务,曾经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他很受别人尊敬,可是后来,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不久后去世了。可他去世后,还捐赠眼角膜,救了5名眼疾患者受益。

我感受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毛泽东主席还专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我也要向雷锋同志那样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

红色观后感篇5

电影《辛亥革命》截取了封建中国在1911年至1912年初那一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血染黄花岗”到“武昌城首义”,从“阳夏保卫战”再到“创建共和制”,由表及里的历史重现了辛亥革命的过程,书写了一群热血青年用自己的生命叩击愚昧的封建国体,用自己的热血呼唤青春中国的壮举。通过观看这部电影,使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深思。

曾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章开沅说,盘点辛亥革命,要看三个100年,即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以及放眼今后的100年。“百年锐于千载”,这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成立以前那100年世界历史的精辟概括,而对于同盟会成立以后这100年的世界历史,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因为20世纪的“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等等,其变化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更远远超越了19世纪那100年。只有透过这前后两个100年世界历史的发展变化,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辛亥革命。

“前面的两个100年都是前人做的事业,而未来的100年是我们的事情。”章开沅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摒弃肤浅的科技决定主义,实现精神的回归。当前人类面临诸多共同问题,资源浪费耗竭、生态环境毁坏日益突出,不是科技决定论所能解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精神的力量。

为此,章开沅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和传承精神力量,包括百年来形成的辛亥精神、延安精神、人文精神等等。

红色观后感篇6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每当我闭上眼睛,回想起那动人的画面,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这首歌。

的确,在《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是在那个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的英雄少年。他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特别是在他那颗象征着革命火种的闪闪红星的指引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在恶劣的环境下茁壮地成长。

同时,在家庭方面,他的父母都参加了革命,也在做地下战斗工作。他的母亲为了掩护群众,抛出了最后一个炸药包,一连炸死二十几个爪牙,最后在燃烧的大火中与敌人同归于尽。那一幕深深地烙在了潘冬子的心中,也使小潘子从小立下了一定要去当红军战士的誓言。我们今天生活在“温室”中,很难历经那样的场面,看到这里我也同样在问自己:能否经受住生离死别的考验?

潘冬子在父亲和乡亲们的鼓舞下不断成长,时刻牢记毛主席的话语,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誓言。他破坏敌人的'碉堡、吊桥,切断敌人的后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敌人做斗争。他巧妙地把盐巴溶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和椿伢子给游击队送情报;弄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敌人的搜山计划,是个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

看完这部电影,我非常佩服潘冬子,他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学习,特别是这两点:一遇事沉着、冷静。他亲眼目睹母亲牺牲,面对恶霸胡汉三的盘问不紧张,与敌人周旋不退缩,这都是我要学习的。虽然今天没有那样的战争环境,但我们这一代人不能缺少那样的毅意品质。二是吃苦耐劳。那个年代的条件是多么差,缺衣少食,有时都命都不保,还能讲什么条件呢?但潘冬子在那种环境条件下仍然执着自己的信念,克服各种困难,肯吃苦,会吃苦,用自己的行动同敌人做斗争。他的对手可不是跟他一样的小孩,但他不怕,敢于与大人斗。回想起来,越是今天的小朋友,越是要多看这样的红色电影,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更坚强,更自信地面对明天,将党的光辉传下去,保持党旗的颜色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