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我们大家应该写读后感,读后感让我对作品的情感表达有了更为细腻的感受,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1
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要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的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逍遥的享受。
自由的栖息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安歇,让压抑的心得以释放。自由的栖息需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
现实当中,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放下的,那样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使你的心情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谛,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未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生活实在是糟糕至极,要知道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可改变的?不如适可而止,有选择的放下执着,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份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另有收获,对于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心如死灰,而身死了倒是其次呢。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放不下,就会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牢牢困住,心之将死,无法将他们恢复元气。他们就像一个蚕蛹,用厚重的茧把自己捆缚了起来!
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和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结和烦心反而会转化成一片海阔天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是一种对外部事物进行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该放手的东西,你会拥有快乐的人生!何不每天在清新的阳光中过日子,洗练一份仁厚清净的心境,无憾无悔的走到生命尽头,抛弃一切尘世的烦扰,留一份开阔的天空给心灵安个家。
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2
神人离形析体,混一无功。无形无相,名实攸同。大者有大之用,小者有小之用。二者各得其欲,是以无用以为天下用。况鳞羽文章而获死,珠玉光明而蒙尘。何弊弊于天下邪?尧犹怅然于姑射之人。有不龟手之药者,于宋则洴澼絖为用,于吴则裂土封邦为用,非无用长于大用乎?黄金者,多于亚墨利加,而输于欧亚之陆,是岂一隅之物用于天下。若大瓠虑以为樽,浮于沧溟之上,因马尼拉航线,易以黄金,岂非大用之用哉。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何故?譬如一人言有甲,而听者亦以为有甲。究此二甲,竟非同甲,故隙生而怨成。且是非之言,多是此类。白所以命色,而马所以命形。命色者非命形也,故白马非马。而庄子则谓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盖马者现量也,非命形也。白者,比量也。非马者,即非以马为马之马也,亦是比量。二皆非马,则争自绝矣。此章炳麟以唯识解之。
使我与若辨,若胜我,则若果是邪?若不胜我,则我果是邪?方始也,若知果胜我,则知之先也。若不知果胜我,则知之后也。果无变也。所谓是不是,然不然,指不指,是以穷年以逐末。丽之姬泣时安知后以为悔也,而李斯安知所求者不过黄门犬也?
昔李君明作准以定数,作六十律以为中吕反生黄钟。乃循蕤宾重上之法,终于南事之率。然则蕤宾下生之法,亦生律吕,何弃之不用邪?盖因蕤宾下生,则减于四寸五分。四寸五分者,清黄钟之数也。夫减于标准者,犹如淮北之枳,其实不同矣。黄钟定九寸,林钟则六寸。黄钟定八十一寸,林钟则五十四寸,余者莫不循黄钟而动。旋相为宫则五音成,五音莫不循宫而动,此所谓反者道之动。夫律吕,皆追黄钟。黄钟乃律吕之定数,衍生之准则也。不知准则不知律,故有道而物成也。
方我之生也,成我之元素亦有,方我之死也,成我之元素亦非无。然则火传于薪,不知其尽,而甲薪之火与乙薪之火焉有同异,又上流之水与下流之水焉有异同。则元素在此与在彼有何同异。若参商邪?四时也,县解也。安期生,王子乔,莫不为世俗所求也。长生也,不可得。长乐也,亦不可得。长乐未央亦一代之精神也。
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3
?庄子心得》是于丹对庄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传达给读者的一本书。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庄子的印象就是“逍遥游”,并顾名思义地认为他持的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以致他觉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其实,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庄子心中的“逍遥游”是什么。
确实,“逍遥游”是庄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并不仅仅是说追求生活上的逍遥,更是追求心态上的逍遥,从外物中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舒畅,正所谓“乘物以遨游”。
我喜欢庄子说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讲的是人不应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响而动摇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外界的言语,社会的潮流,多多少少会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一部苹果手机,或者是说看到周围人都热衷于玩切水果游戏,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风呢?也许你之前生性节俭,或者不爱玩游戏,那么是不是去改变你的习惯呢?其实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响,那就会迷失了自我,没有了个性,更重要的是,你丢的可能是你最初的梦想。所以,庄子让我懂得了顺应与坚持的道理,顺应当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随,遵循自己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强。
关于生死,庄子的观点给我莫大的释怀,在庄子看来,生与死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已,人只不过是一团气,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来的地方去。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才能显得那么坦然淡定,才会击鼓而歌。对待生死,很多人都无法正确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害怕死的到来,不管是自己还是亲人。也许,庄子的生死观是让自己消除恐惧最好的解释,我们不必为死而过度悲戚。
是的,庄子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别有的人生观,让我从心底有种坦然的感觉。我想,逍遥游的精辟之处就在这里吧!
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4
一谈到庄子,我们不由得想到道家创始人老子,他是老子的弟子。思想上都追求“得道”,精神上追求“超然物外”。庄子更注重对个体的重视,让人更加重
视身体、生命,也就是注重于养生。
?庄子选注》中,有一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是一篇语录体议论文。文中两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读者看后会心一笑而又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由在池中游来游去的儵鱼引起联想。其题虽小,其旨甚大。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读完文章,不得不感叹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的敏捷思路与睿智的交谈,令人拍案叫绝,无不折服于他们的“善辩”。头一回读完,心中不时佩服两人的才辩,也不由得会心一笑。
濠梁之辩”,在庄子看来,物与自身是浑然一体的,所以才能体会到钓鱼的
快乐,不过从庄子以“安”字,反驳惠子,体现了他的诡辩风格。
“惠子相梁”选自《庄子?秋水》,文中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挑拨他俩之间的情谊,为此惠子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把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形象地说明自己鄙弃功名利
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又无端猜忌他人的丑态。
可见,庄子本人是把世俗名利看轻的,对于外界的诱惑,他可以做到言行如
一,洁身自好。
?庄子选注》这一本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追求着虚无缥缈的理想世界。体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书中蕴含着高深的哲学理念,处处都引人深思,有的可
能长时间都无法琢磨透。
在我看来,道家这一学派的思想是一门深奥而不容易嚼透的学问。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一切事物的起源,有了道便有了一切,庄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对道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一名初一年的学生,可能我对《庄子选注》中的文章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它已经深深地植入我的大脑深处,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我将力求读懂它、理解它,并且我将以其中我所认可的思想来指导我的人生观。
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5
?列子·汤问》中有云:“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而后庄周大笔一挥,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春秋战国纷争不休,洋洋洒洒五百余年烽火迭起,诸子百家各施救世之道。十家九流众说纷纭,或曰“法、术、势”,或曰“仁爱礼乐”,或曰“兼爱非攻”。当后世都以为道家万代的光辉要被珠玉在前的“道法自然”遮掩时,只这一笔,宕开属于庄周汪洋恣肆、瑰丽诡谲的酣梦,将南华真人的“逍遥游”铺陈在众生面前。
鲁迅评论其文字“汪洋捭阖、仪态万方”,光从此句同样能窥探一二。题中“逍遥”二字,悠哉游哉,流转天地不受拘,大可归无为之最高。《齐物论》说秋毫大、太山小、殇子寿、彭祖夭。《人间世》中有支离疏,《德充符》中便以跂支离无脤、瓮大瘿与之相应。《大宗师》里息以踵的真人形象跃然纸上,《应帝王》中儵、忽试凿七窍。再折身来看《逍遥游》,以鱼卵表大鱼、以微小说穷尽。这种种读来莫不叹奇诡!惜我笔拙,借来王蒙一句评说:“缥缈空灵,则推南华为独步也。其中逐段逐层,皆有逍遥境界,如游武夷九曲,万壑千岩,应接不暇。”
若说知名度可与“北冥有鱼”相提并论的,不知看官可曾听闻“庄周梦蝶”?
在《齐物论》的末尾记录了一场镜花水月。昔者,庄周梦为蝴蝶。忽忘此身为蝶为周,栩栩然也,蘧蘧然也。这故事不可谓不美,否则何来徐夤的“青虫也学庄周梦,化作南园蛱蝶飞”、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清人张潮于《幽梦影》中有一妙语:“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然我不觉。萧纲《十空·如梦》诗说:“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恰是如此道理。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鱼乐否?这是个古往今来无从解释的命题,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逻辑上来看,这场交锋似乎是惠施占了上风,而庄周不过凭诡辩取胜。俗话说得好,此一时彼一时,带入这场漆园梦亦是如此。而今千百年已过,回首那纷乱的世代,先秦百家争鸣的盛况早已凋零,漆园梦中的蝴蝶徐徐陨落,再看那濠梁之上,早已无人结伴同游。天道有常,时光荏苒,不禁叫人扼腕叹息。——究竟是庄周幸,还是蝴蝶幸?
没有说法,毕竟无人参透这大道。《齐物论》中有云:“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不正是印证了他那句“天地与我
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6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7
?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尚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面对人或事,都应该本着谦逊的态度。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是人性劣根的体现,不宜提倡。
文章开始,河伯骄傲自满的情绪达到了极至。一个“尽”字充分体现了此时的河伯片面的、绝对的、主观的看问题、看这繁复的大千世界!孰不知,此时的河伯只是身处无数江河之一的黄河……河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无论观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观点。只站在个人主观的、狭隘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犯河伯那样的错误。我们更不能骄傲自满。为自己取得点滴成绩而得意忘形。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骄傲的人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河伯至北海,面对无垠的大海,在现实面前惭愧自责。这种勇于纠正自己错误,谦虚的态度是可贵的。今天更应提倡。画家齐白石,当看到明代徐渭的画作时,佩服得五体投地,遂刻了一方印章“甘为青藤门下走狗”其虔诚、谦虚的态度令人敬仰。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前无古人的一代国画宗师。如果河伯没有改变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更加悲哀的!
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人类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既人类应该如何认识外部事物的认知行为是无限的。这也是庄子《秋水》留给后人的中心课题。我们应该怀着膜拜的心,谦虚的向大自然求教,去探讨发现真理。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态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巩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才能建设好真正的和谐社会。
读庄子的读后感800字篇8
寻寻觅觅,我独自一人徘徊在冷冷清清的书店中,尽权利睁大那双疲倦的双眼,在密密麻麻的书海之中,寻觅你的身影。你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可以不顾政事,活得如此逍遥的人可能并不多。文化名人更是少之又少。可是在我看来,只能感叹:经典的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充斥了书店中这一小小的柜台。哎!凄凄惨惨戚戚。可好在我仍能在书柜的角落找到了你的身影——《庄子》
那一日,阳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丝丝芊绵的野花。几只粉色的蝴蝶,从波光粼粼的湖畔飞来,穿过杨柳撩人的婀娜,掠过蒲公英飞扬的轻盈,在几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着《庄子》独坐一旁,不愿惊动她们,一如不愿打扰帘下悠然于梦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梦吧!
蝴蝶穿过我的双眼,流下了美的印记,在我心灵中的画廊翩然飞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在周亦飘然。蝴蝶如仙界闪烁着荧光的精灵,飞过显示与梦想的界限,飞过天上与人间的联结。飞来告戒世人,摆脱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书中显示所想,常被你形之于梦。而在你的梦中我所探寻到的,不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骷髅。你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欲望干扰,死后你愿让蛆虫蚀尽你身躯上残留的最后一点余肉,让野狗啃尽并任意玩弄你最后的骨头,让秃鹫啄食你的双眸。热你始终躺在天地之间无力反抗,却又不愿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动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复你的身躯让你重回人间,还你父母,妻儿,送你回故乡,再做那个逍遥的庄子怎么样你愿意吗
不,千万别这样。你恳求道:我死后在无欲望干扰着我。更不必为其劳形伤体,在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尽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壁,用星辰做珍珠,用万物做礼物,还有什么葬仅胜于此呢我想这不就是骷髅给我们的忠告吗只有摆脱了欲望,方能无忧无虑,尽享天地赐予的一切快乐,这便是逍遥。随风飘飘,天地住逍遥。
反复品读庄子的文章,除了惊叹于作者文学上的技巧以及哲学逻辑能力巧夺天工之外。我又无数次责备自己的思想造诣的.肤浅,无法渗透其逍遥的梦境。同时也惭愧自己笔头上工夫的拙劣,否则倒是可以弥补内涵的不足,如同漂亮衣服之于平庸姿色,多少使文章读起来赏心悦目。大哉,庄子!我只享受了你思想的一盂,但我已想飞,飞出这个充满欲望的社会。我会在空中像你那样独自寻觅心灵之中最美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