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精选8篇

时间:2023-04-06 作者:Surplus

语文成绩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了,所以写好作文势在必得,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将立意做好明确,深刻的立意才会给更多人启发,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精选8篇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篇1

我的大学生活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四分之三时间的“北区”生活加上四分之一时间的“南区”生活。

母校座落于祖国东北一个美丽的省会城市,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因为院系多,楼舍分布占据了诸多街和路,大概因了范围极广的缘故,也有“马路大学”的俗称流传。南区新校舍建起之后,所有这些老校舍就自然地被冠名北区加以区分。那时北区是十二人一间宿舍,拥挤但却温暖,一位同寝室姐妹在毕业留言册上一语中的地总结了大学宿舍生活“一个房间,一群人,假以时日,便滋生出家的感觉,生活便是如此奇特,而我因此感谢它”。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屋的女孩来说,上大学实现了我的这个梦想,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套被褥、一个行李箱,这就形成了小小的一方天地,构成了我的小小世界。现在回想起来,北区、八舍、文科楼,这些字眼依旧那样亲切,这些字眼留给我的画面依旧那样清晰。是的,大学的前三年中,我就在八舍的某个房间里生活,就在文科楼的许多间教室里学习。从八舍到文科楼走路只需两三分钟,途中有一家小小的烧烤店,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至今忘不了夏夜里,或与同学或与男友在这家烧烤店享受一盘肉串、一杯啤酒的惬意。作学生时是节俭的,但偶尔也会因为得了奖学金、赚了家教费而奢侈一回。那儿的肉串肉块特小,鲜嫩可口,价钱又低,完全不象现在吃的肉串,肉块大而难嚼。遗憾的是,毕业以后就再也没吃到那种特色的肉串了。

在大学里,学习是第一任务自然是不必说的了,除此以外,北区给我更多的回忆就是:睡眼惺松地出早操回来之后钻进被窝继续做梦;用桌布在文科楼的教室里占座位上自习却常常被人换了位置;夏日,与男朋友在宿舍门前的广场顶着星斗吃西瓜;下雨的时候,坐在宿舍的窗台上听雨,望着楼下未带雨具而奔跑的人们心里低唱“哗啦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们都在跑”;坐在校园咖啡厅里遇到了突然停电,点一根蜡烛更浪漫;作为女生宿舍层的三楼走廊空地却总被看足球转播比赛的男生占据,上下楼梯都成了一件艰难的事,到了就餐时间食堂那位和善的大师傅还要亲自上楼来“请”这些球迷们,“开饭了”;全班男生女生在公园的雪地里打起了雪仗……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篇2

大学对我们来说,是很吸引人的。

来这个学校第一个交的朋友是谢宁,我们是一个宿舍的,谢宁刚到宿舍一句话也不说,我是个非常外向的姑娘,后来谢宁和我交谈的一点也不再拘束了。

在旧宿舍,每天晚上上自习上到9点,10:30宿舍关灯, 每天和宿舍的人成帮结伙的去厕所,因为黑所以刚开始都很团结。

有成立如,郭婉东张悦,刘佳,谢宁,还有个快30岁的大姐范亚楠,刚开始的不熟悉,后来到无话不说,到最后勾心斗角只好分开。

谢宁常常一个人偷偷掉眼泪,是阿,出门在外学习都不容易。有时候挺心疼谢宁的。每天晚自习下课,谢宁都在门口等我一起回宿舍,我们对学生会都很好奇。

所以一起决定参加学生会,我俩一次报名的,学生会部长比较看重我,第三天就让我先进去了。后来,谢宁也进来了,那时候我俩铁的就像一个人似的。

到现在我是学生会部长,谢宁退部。

吕思琪是之前的部长,我俩那时候关系也很好,但是却因为吕思琪的另一个朋友,吕思琪和我绝交了,我无所谓了,呵呵 ,有时候心伤透了也就无话可说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还是很想念谢宁的。

有一段时候,吕思琪,和婷婷,齐源,龚子阳。我们五个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三女俩男,每天去校门口的焖面姐姐家吃焖面,一起侃大山,唠嗑。

又一段时候李锦鹏来我们学校了,据说是为了和我同桌三年的好朋友来的。后来因为佟爽,吕思琪和我绝交,心很伤。

马雪程,这学期一直陪着我,没分开过。我过生日给我偷摸的买吃的,和宿舍女生凑钱为了给我惊喜,在我落魄,高兴,伤心的时候,程从来没离开过我。

朱冰茹对我也挺好。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篇3

这个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第3部——《我的大学》。

这本书讲述了在作者十六岁的时间,便离开自我的家乡,独自一人去喀山求学。但是作者高尔基并没有上成大学,上大学便成为了高尔基的1个梦想。

没上成大学,作者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四处奔波:住在贫民窟,卖苦力,和流浪汉接触,在面包店上班……后来,事有了一丝转机,高尔基在和古里。

普列特尼奥夫,杰连科夫以及霍霍尔那样的大学生和进步人士的交往中,高尔基进了一所广阔的社会大学。在这所社会大学里,作者历程了许许多多:经受多要素的日常考验,对人生好处和世界的复杂性去了最初的探索。

高尔基从小善良懂事,当他来到喀山,寄住在1个贫困中学生家里。这个家里便有了三个小孩,这位妈妈很可怜,高尔基也注重到了这一点,就算是“妈妈“给一块小面包心里也觉得如岩石般沉重,后来,高尔基决定找个上班,让这位妈妈缓冲些负担。

?我的大学》是部自传体小说,故事节简便,突出。作者用美丽的语言写出了他成长的片段。这本书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此时已有55岁,年过半百。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无论什么状况,多么艰难,也要想方法克服。并且要懂事,学会随时随地为他人着想。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篇4

学习委员是我自己选择并想在大一奋斗的目标,我听说网络有‘学习委员的就业大都不如文娱委员’,因为用人单位会觉得学委实比较目呐在埋头读书的。我想通过我的演讲使这个看法改观。

一个经历不到一个月的人去谈大学,回答什么是大学,更多不是经验,而是一种主观的柏拉图。我也会抛出很多问题,希望看见的人可以解答,不让我在大学迷茫地活着。

进入广金前,多少充满憧憬,我觉得不管是暑假打工或者学习,甚至就是无所事事在家里滚来滚去自己玩的同学们也曾经一样憧憬过。然后走到肇庆校区,抬头一望,步行十多分钟逛了一圈。哇,盼望三个月的大学好小巧玲珑阿!一个月,或者适应还不过,四处是抱怨。但是我感觉到人人都在爱上这里,即使仍在抱怨--母校就是一个你一天骂八遍却不肯别人说一句坏话的地方。(这种体会让我想到中科大根叔的话)

广金这个别墅型的校园,你爱还是不爱,它就在哪里,慢慢感染着我

我想从三方面去说说我心中的广金,首先,作为一个学习委员,我还是以学说起。人生是单程火车,我心中的大学四年是不想荒废的四年。四年后的我们目标无非两个,考研或者就业,选择哪一条都是要通过学习实现的,也需要学委的(呵呵,自豪中)试想多少日夜,为高考奋斗,学习很多非专业知识,80%以后并不可能用到,我们尚且努力,专业知识自然不能放弃。但问题是财务管理专业是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开设,包括我看见许多医科和武警军事类大学国防生也有开设,这就很考验我们,我设想是读双专业,以成为复合型人才,但是如何的专业是与会计相辅相成,这是我所困惑的,希望有人帮忙想想这个问题

第二,想谈谈爱情。这个肇庆学院因为是从大一到大四都在一个校园,所以我看见的是拉风(大手拉小手成风的缩写)一片。相对我们校区会更加纯洁,而且我就想了一下,我又的确没有这方面经验,空查文章也无补于事,所以有经验的可以聊聊。这个话题是比较大哈

我理解的爱是一种责任,能不能给人以安全感和魅力。爱过就会获得幸福,便可以明白伤痛也是一种财富,这种幸福就是在记忆里你有一个让你触电的人,给你很美好的回忆。

最后觉得思想品德老师那一句:顺其自然.(觉得这样心态可以放得很好的)

最后我谈谈生活,以诚待人,区分圆滑事故的人和真正能帮助你的朋友,这或许不容易,在学校里朋友关系,学习关系,宿舍关系,拉风关系.很多很多,慢慢接触,渴望成长(好像有人说我还小,好吧,我加油)

最后祝那些我在不同大学长大的故人能有机会和我聊聊天,你们大学都好吗?祝安!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篇5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味道,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这一段话,不是我的原创,是崔永元评论人生的一段话。以我此刻的经历还不配和大家谈人生,我要谈的是对于在座的每个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四年大学生活。

对于这天让我站在那里给大家讲如何度过关键的四年大学生活,其实有点赶鸭子上架。就在我准备简历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任何能够让我吹嘘一番的证书,奖章之类的任何被称为荣誉的东西,除了自认为满满的四年的生活感悟。其实回过头想一想,如果上天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我的这四年生活就应也还是这样,正因对于大学生活该经历的活动,该掌握的知识,我都尽了自己的发奋。经典qq个性签名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

其实,至今我也没能吃透其中蕴含的意味,但是模模糊糊能体会到一点,就是从天上落到地上,从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很多人之因此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网上或者杂志上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活小说的误导。很多作者描述大学生活都是以调侃的语气,向读者描绘一个他心中理想的大学。受到这种误导,在每个人踏进大学之前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理想的描绘。怀着这份完美,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会迷糊一阵子,充分享受突如其来的自由和新奇感。但是在一天天上课,自习后,这种激情慢慢的消退,就开始进入迷茫阶段,怀念高中同学,怀念高中生活。

在座的大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阶段,尤其是后者,往往是造成迷茫,困惑和郁闷的根源。而这也是慢慢长大踏实地的过渡到"知道自己知道"必经阶段。如果你此刻觉得没有方向,也没必要着急,其实这很正常。

很多人在没进大学前,就在脑子构成这样一种观念,认为高中的同学之间的感情才是最纯真的,到了大学彼此就不能坦诚相待了。我就有过类似的想法。事实上,随着和宿舍的同学相处,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至少对于和你一齐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是不适合的。在这种年纪,有的大多是是性格上的棱角。等你有一天毕业了,回头想想自己的大学同学,你就会发现,其实此刻的磕磕碰碰根本不值一提。花开的时候最珍贵

此刻大体聊聊我的大学生活,期望作为一个个例,能给你们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

我的大一和很多人一样,是茫然没有方向的。

就是天天背着书包去上课,晚上去自习,周六周日有时候也就是跑到自习教室里。正因除了自习,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事能够做。之后也经常去图书馆,正因图书馆有太多的资源了,总觉得那么多书放在那里,不利用起来,过于浪费了。因此对图书馆我算是比较熟悉的。也有人四年都没去过图书馆,不知道里面什么样,我此刻宿舍就有这样一个同学。虽然每一天都有事可做,事实上心里却很迷茫,正因毕竟是大学,即使我把它当作高四来过,毕竟终究不是高中。高中有一个高考,始终是发奋的目标,此刻却没有方向了。也觉得大学生活就应是五彩缤纷的,丰富多彩的,不就应只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就这么度过四年。于是给自己稍微理清了头绪。显然,作为学生,学习是首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于是开始去参加学生会,天气好的时候会骑车出去逛。很清楚的记得,一次10。1假期,一向在自习教室里,到了最后两天,实在坐不住了,就推上车,找了一份武汉地图,带上几本杂志,坐在湖边,看看书。情绪也不是那么郁闷了。学校周围,到东湖的路我几乎都去过,每次就是一个人,一边对着地图照路,一边走,直到沿着东湖的湖间道转一圈。如果觉得生活很枯燥,这不是大学的错,大学给了你充分的自由,你要做的是利用好

这种自由,充分发掘自己的生活。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篇6

my ideal college life

in my understanding, if we refer to an ideal college life as a formal western dinner, then a high gpa, that is, grade point average, should be the main course, while an active part in activities, together with associations, means the appetizer. some romances, of course, play the role as desserts. they are the 3 key elements for an ideal college life.

those, however, are not what college life is all about. as we all know, college is wildly different from middle school. it connects not only adolescence to adulthood, but also the ivory tower to the real society. therefore, the ideal college life is that i become matured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and that i obtain qualified academic knowledge and get well prepared for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 never epect my college life to be too ideal, or you can call it too perfect. it is not realistic to make all things on my own way, with everyone liking me, winning the first prize all the time, and so on. of course, i’d like to lead a carefree life. however, this does little good to my future. what really helps is hardships like failure, betrayal, and unjust treatment. only after eperiencing those can i know what society is like, and what life is like.

to conclude my speech, i wanna say, some positive eperiences are surely part of the ideal college life. but, i should not forget about the negative sides. they are not less necessary.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篇7

我比同龄人提前踏入了大学生活,虽然是卫生学校,但是却依旧让我受益匪浅。

非常久不写文字了,笔记有些生疏。

为什么提前去大学呢,我只是初中毕业了,可是文化课一点也不吸引我,我想提前步入社会,所以就选择了去外地念大学。

事实证明在外生活并不容易,一个人孤军奋斗在外,谁能年少不努力,独自闯荡。

现在学的专业不是我自己选择的,是父亲帮我选择的。父亲是医生,为了我继承所以给我选择了医术。

我的梦想是开一个蛋糕店,每天做一些特别可口的蛋糕贡献给那些懂得品味的人吃。我想一点一点努力,就算现在我也依旧的朝着我的梦想驶去。我不会轻易放弃,因为选择了。

在这个学校交了非常多朋友,有年龄17 18的,也有24 5,也有结婚了的。我感觉有朋自远方来,所以和他们相处的不亦乐乎。我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来这个学校第一个交的朋友是谢宁,我们是一个宿舍的,谢宁刚到宿舍一句话也不说,我是个非常外向的姑娘,后来谢宁和我交谈的一点也不再拘束了。在旧宿舍,每天晚上上自习上到9点,10:30宿舍关灯, 每天和宿舍的人成帮结伙的去厕所,因为黑所以刚开始都非常团结。有成立如,郭婉东张悦,刘佳,谢宁,还有个快30岁的大姐范亚楠,刚开始的不熟悉,后来到无话不说,到最后勾心斗角只好分开。 谢宁常常一个人偷偷掉眼泪,是阿,出门在外学习都不容易。有时候挺心疼谢宁的。每天晚自习下课,谢宁都在门口等我一起回宿舍,我们对学生会都非常好奇。所以一起决定参加学生会,我俩一次报名的,学生会部长比较看重我,第三天就让我先进去了。后来,谢宁也进来了,那时候我俩铁的就像一个人似的。

到现在我是学生会部长,谢宁退部。

吕思琪是之前的部长,我俩那时候关系也非常好,但是却因为吕思琪的另一个朋友,吕思琪和我绝交了,我无所谓了,呵呵 ,有时候心伤透了也就无话可说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还是非常想念谢宁的。

有一段时候,吕思琪,和婷婷,齐源,龚子阳。我们五个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三女俩男,每天去校门口的焖面姐姐家吃焖面,一起侃大山,唠嗑。

又一段时候李锦鹏来我们学校了,据说是为了和我同桌三年的好朋友来的。后来因为佟爽,吕思琪和我绝交,心非常伤。

马雪程,这学期一直陪着我,没分开过。我过生日给我偷摸的买吃的,和宿舍女生凑钱为了给我惊喜,在我落魄,高兴,伤心的时候,程从来没离开过我。

朱冰茹对我也挺好。

我在乎在乎我的那些人,虽然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上学,但是我珍惜。你最珍贵

我的大学我的团作文篇8

大学时代不幸沾染网瘾,终日流连网吧,荒废学业,在昼夜颠倒、萎靡不振中虚度了几年青春;如今再回想起,像是做了一场真实而可怕的噩梦,醒来沁出冷汗。挺佩服自己当时所涌现出的那种前所未有的狂热与专注,可惜我只是拿来在虚拟世界中大肆挥霍时间与精力只为追逐虚无的激情、满足,甚至是虚荣。我最终未能将它们引入正途。结果不言自明,以一本肄业证书草草了结我四年,乃至整个学生生涯。当我终于明白我所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所祈求的明日时,留给我的只剩下十年之工,废于一旦的无奈与苦楚,对家人的愧疚和深深自责,而对明天的美好构想则被无情地吹入风中,渐渐远去。

网瘾事件在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同时也重塑了内在——而这种变化便是摒弃旧有观念,重获新的思维方式——正是失落与孤独将它从脑际边缘拉回中央,我为这意外的发现而欣喜,并感到些许宽慰。我乐于见到自己对事物有了更深邃的思考,它像一只脱离鸟笼的鸟儿,在旷野上找到更为宽阔的天空。从那以后,我不再去作无谓的承诺或保证,在欺骗辜负了很多人之后终于意识到这种行径的丑陋可憎;我曾打算像亲人预期的那样等到合宜的年龄结婚、育子,然后平静安详地走进坟墓,可现在我漠视这些常规,正如我鄙弃千篇一律的大学论文;我更加学会了感恩,并随时准备为人效劳,这种感情有出于天真友善的本性,更源于网瘾时期赋予我的无情——它曾使我对身边所有人的苦苦相劝甚至于谩骂都置若罔闻;我的骨子里多了分孤独打造出的正直,或者不如说是愤世嫉俗;我珍视我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我已尝到失去的苦果;我也为以前纵容糜掷时光的举动深深忏悔……

时间弥合了网瘾划开的伤口,让我对游戏的态度日趋释然,但却留了永远的血痂,每每回望,蓦地一下刺痛我的心。

我现在常常这样想:人生好似一片密林,彼端是成功;顺境者脚踩前人开辟出的康庄大道,而像我们这样的一群人则必须亲身披荆斩棘,不断努力,保持敏锐,足够幸运,便能赶在日落之前抵达,否则只能陷入无尽的迷失与黑暗。我自称是林莽的开道者,倒也不失为一种合乎情理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