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模板6篇

时间:2022-12-11 作者:Surplus

写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可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体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模板6篇

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篇1

非语言行为是指通过一些身体动作、表情等形式表达思想的一种行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与幼儿交流时也会用一些非语言行为。怎样运用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书中,通过案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非语言行为的无效运用

非语言行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时也会有反的作用。如在《撕破了的小红花》的案例中,陈老师看到天天小盆友有所进步,所以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让孩子很开心。可是天天没有因为得到小红花而一直“遵守纪律”,又被老师撤销了奖励,衣服上的小红花被撕了下来。天天的一句“我以后再也不要小红花了”,实际上反映出教师采用的外部奖赏方式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很大程度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了伤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外部奖励只是暂时调整幼儿的行为,不可能收到长远的教育效果。对于幼儿来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必须是发自幼儿内心的一种欲望,而非外部赋予的。我的感悟:幼儿园教师要正确的把握幼儿兴趣与外部奖赏需要程度的关系,正确发挥外部奖赏的作用。

二、非语言行为的有效运用

有些非语言行为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此时无声胜有声》案例中我学到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恰当的体态语,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及语言,能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知识、理解内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运用体态语、智慧的运用体态语、恰如其分的使用体态语。避免直呼幼儿的姓名的批评,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在《寻找的眼睛》案例中,讲述老师对于扰乱秩序的幼儿的一种解决的理念,教师要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去发现这样幼儿身上存在的优点,发现这样孩子在用自己的“一百种语言”来表达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而老师表扬孩子的方式可以是“微笑的点头”“鼓励的语言”“大家的掌声”等形式。书中写到:“只要教师有一双寻找的眼睛,励志,就能发现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天才“。其实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你是否有这一双寻找的眼睛,相信只要多去关注有个性的幼儿,发现这样幼儿的特点,多去鼓励、表扬孩子,相信我们也会发现角落里的”天才“。

总之,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体态语对幼儿进行正面的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幼儿,理解幼儿。平日里教育幼儿要学会等待,在幼儿犯错时,教师也要学会静心、学会等待,等待幼儿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篇2

有人说,孩子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生物”。他们时刻处在自己的频道,成人难以进入,所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就尤其重要。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孩子心灵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分析孩子行为背后原因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这本书用清晰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事例,细致入微地将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全方位地展示出来。从具体的心理学、行为学概念到复杂的理论观点,再到观察记录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我仔细研读后,对书中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工作经历中的感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的实践也有了理论的指引。

“教师不读书、不学习怎么成长,怎么教育孩子?”是啊,孩子需要学习,我们老师更需要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我们教师要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观察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真正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与孩子共同体验成长的快乐。

我们读书时需要三心:耐心、用心、静心。第一是耐心,我们观察孩子时候,就应该停下一切,用眼睛注视孩子,用温和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而且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第二是用心,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绪,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是主导者,教师是引导者。第三是静心,对于孩子的行为要直接询问、换位思考、帮其理清问题。看懂并看透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教师可以从孩子的行为中,分析出许多信息。这也是教师自我成长、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

学会观察,才能读懂孩子!

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篇3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它是现代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936年7月在英国牛津召开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之际出版的。

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

在“节奏”一节里,蒙台梭利博士提到很多成人注意的是他自己行为的外在目的,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确定采用何种方法。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引导他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没有成效和幼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做完而且做的更完美,这时他就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这是因为成人不理解儿童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他的手,不把手的运动看成是儿童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现,就可能成为儿童工作的障碍。

无论是做为家长还是老师,我都曾因为看到儿童试图去做一些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毫无必要的活动而去阻止他,甚至变得恼怒,如果儿童企图反抗,结果往往是以儿童“不听话”而告终。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作好准备。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以便发现自己身上某些具体的缺点。而不要只注意儿童的坏脾性和如何纠正童错误的行为。教师首先要清除自己眼中的沙粒,然后他才能更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的尘埃。

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篇4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说出我们幼教姐妹的心声的一本好书,第一块内容: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二块内容:让孩子爱我们,第三块内容:听孩子的话,第四块内容:挤一点儿时间来反思,第五块内容: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第六块内容: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第七块内容: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

以前接触过的学前教育类书籍,不是内容复杂深奥,就是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这本书却是幼儿教师们深受老师们喜爱。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升与发展帮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束缚了幼儿教师的创新和反思的动力,出现了照搬照抄的局限性。《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一本介于这纯理论类读物和纯实用类读物两者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以“建议”的形式让老师们感到亲切可读,能引起幼儿教师的共鸣,充实幼儿教师的知识面。内容涵盖了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详尽而又不拖沓。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我做幼儿教师已经有许多年了,自认为从事幼教行业这么久了,对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已经不用再去阅读书籍也能详细回答了。但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哪个行业你的经验再丰富,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做一个孩子眼中最美丽的老师,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丽的幼儿教师呢,暂且不管你的外貌美不美,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你塑造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你就是一个美丽的老师。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幼儿教师不仅要仪表美,还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当旁人在寻求周围美的事物时,其实幼儿教师就是一道实实在在的美丽的风景线。

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篇5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老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老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老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质、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老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t;t;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向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正因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幼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务必予以批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向渴望能和孩子们一齐玩、一齐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正因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向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期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幼儿——“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幼儿时“向幼儿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幼儿的选举权”,他发奋追求着“成为幼儿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儿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幼儿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老师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就应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就应充满着对人的明白、尊重和感染,就应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潜质、认识水平来说,老师远在幼儿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老师和幼儿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

可我……实在汗颜。幼儿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幼儿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幼儿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用心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向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此刻,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幼儿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儿,是教育之悲哀。正因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完美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老师,在应对幼儿时要持续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幼儿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幼儿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幼儿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用心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联,让爱心成为照耀幼儿心灵的阳光,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使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爱读书心得体会篇6

通过参与亲子共读活动,使我真正认识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给孩子所带来的快乐,以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会思考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几点体会:

一、首先亲子阅读能够加深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当前的工作及生活状态下,作为父母的压力也是挺大的,虽然经常督促孩子加强学习,但是无论从时间还是身心上与孩子沟通与交流还是比较肤浅的,家长不能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家长与孩子间就会出现隔阂。亲子共读活动的目的正是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共读,就书中的内容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互动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为孩子的心带去更多的关爱慰藉。

二、亲子阅读,形成家长与孩子的相互激励与督促的读书氛围。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亲子阅读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作为家长,有时因为工作或者是日常家务缠身,不能坚持亲子阅读活动,或者是孩子出现懈怠思想,不能坚持亲子阅读时,需要家长与孩子相互支持与督促共同来完成亲子阅读,久而久之,等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时候,也是亲子阅读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三、亲子共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人生百态的概括。教会孩子读书,就是让孩子提前从书本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去吸取自己人生成长阶段中需要的知识。在亲子共读的初期,坚持每晚七点半开始亲子共读,通过持之以恒的亲子共读,让读书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并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逐渐养成独立阅读、每天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