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心得体会不仅是记录,更是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心得体会的语言要精准到位,避免泛泛而谈却无实质收获,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赏识心得体会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赏识心得体会篇1
在9月10日工区开展赏识动员大会,听了书记的讲座,同时查找了相关的赏识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赏识的理念,让我又深刻的领悟了许多、收获很大、感触很心;我觉得本工作岗位上最好的表达方式是相互帮助同事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如果要帮助同事的学习,就用赏识同事;如果要帮助同事的工作,就用赏识对待同事;如果要帮助同事的生活,就用感恩的心对待同事。
“赏识”不是只说好话,书记的“赏识”是“对职工用心对待,不要光说不好、不对等等语言,要提出好的方面,要帮助、带领让职工发挥自身优点、让大家学会感恩家人、同事和朋友,还有接纳别人的缺点,同时更要学习,以此促进家庭的和谐、提高班组的凝聚力、成为一个和谐的团队、会令人产生极大的安全感”。这种方式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感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心灵相通的,有些员工及领导对待周围员工的态度是:工作做得好,就喜欢他;工作做得不好,就不给他说话或者不喜欢他。事实上,同事对同事的帮助不应该带附条件的,应该是以本班组及本团队的共同利益为目标,以本班组的凝聚力及提高为目标,采用新的思维方式、就是用一种爱心的方式来。
赏识就是有爱心的,是坚信同事你能行的,那么我们某个同事在工作、学习、业务及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有很多缺点,我们都要会心平气和地找到智慧的处理方式,帮助他他成为好员工、岗位能手、学习榜样。
赏识,是一粒种子,需要长在柔软、温润的.土壤里,如果我们心中的坚冰不化,赏识的种子就不会生根发芽,融化这坚冰的,只有靠我们自己班组长或领导者的奖罚标准关系着班组成员的人格发展,所以在赏罚时必须谨慎。一般来说应注意:多奖励,少惩罚;大胆奖励,谨慎惩罚;公开奖励,私下惩罚;班组长或领导者特别生气时、特别高兴时特别注意不要赏罚不当。
赏识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没有高深的学问、繁杂的技巧。对于班组长或领导者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被赏识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人生的轨迹。如果我们的班组长或领导者都能学会赏识成员的话,我们的班组,我们的团体就会充满欢乐,团体成员的心田也会洒满阳光,工作和学习会经一步促进。
赏识心得体会篇2
听了曾桂安校长的讲座,潺潺溪流般的语言时而令人感动,时而令人捧腹,时而令人深思今天再次学习赏识的理念,让我又深刻的领悟了许多:爱是发自内心,赏识是最好的表达爱的方式:如果爱学生,就用赏识学生;如果爱家人,就用赏识对待家人;如果爱同事,就用感恩的心对待同事“赏识”不是只说好话,曾校长的“赏识”是“无条件看得起对方”,这种“无条件”表达的是一种真实的感情,而不是虚伪地说“好,真好!”曾桂安校长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心灵相通的,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是:孩子做得好,就爱他;孩子做得不好,就不爱他。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是附带条件的,孩子是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差别,不会轻易接受的曾校长在给小孩制定的目标中,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而是一个大方向:最终培养一个“大格局思考世界的公民”。
这让我们耳目一新,但仔细一想,也同样说明孩子的成长非“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小孩形成正面心态的过程,要求他们在不断失败中,能重新站起来,不断地获得进取。而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无条件地赏识每一个孩子”。
赏识,是一粒种子,需要长在柔软、温润的土壤里,如果我们心中的坚冰不化,赏识的种子就不会生根发芽,融化这坚冰的,只有靠我们自己。做一个纯粹的教师,做一个纯粹的幸福的教师,赏识的理念将成为我心中的明灯,也许看不清它的形状,却能跟随它的方向,指引,前行。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8篇《学生赏识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
赏识心得体会篇3
(一)赏识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在家长孩子的历程中,有两件事成功率最高,那就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
赏识认为,家长们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家长教孩子学说话的奥秘在于承认差异。
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应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甚至欣赏差异。中国有句俗话:贵人语迟。安徽有位小男孩三岁半还不会说话,爷爷奶奶安慰孩子的父母:
没关系,据说乾隆皇帝四岁才会说话。
三岁半不会说话不要紧,说不定还是贵人呢!家长之所以尊重差异,是因为家长心中始终坚信一个行字。坚信孩子会开口说话,坚信自己能够教会孩子说话。
(二) 赏识能够激发孩子潜力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
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到人世间的。
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上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三)赏识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
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
那么赏识到底能不能批评孩子呢?
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
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
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赏识心得体会篇4
读完《赏识你的学生》,让我曾经浮躁的心,宁静了很多。这本书所展示的,或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或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真爱学生,会清醒地承认学生的差异,会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这本书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一、我深深懂得要付出所有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我的学生。
作为一个老师,从事事业二十余年,似乎此时我才恍然大悟,深深体会到,有这么多这么多母亲把他们的生命——孩子交给了我,他们又何尝不是呢?对我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我好象掌握了这么多人的命运———责任之重大啊!我自认为已经很关心很爱护自己的学生了,但再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去看的话,觉的欠缺了点什么,从这一刻起,我更觉得我应该用我全部的爱心去关爱我的学生,因为我是一位人民教师,同时我也是一位母亲!
二、它让我明白如何去更加的关爱我的学生——赏识学生。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教师,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学生“青春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会不遗余力的努力,因为学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赏识学生就是让他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或许我们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引路人吧!
赏识心得体会篇5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地方。美国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对于后进生来说,赞赏和鼓励不亚于雪中送炭,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并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无穷无尽的积极动力。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
刚开始接触赏识,多着急于方法。而实际上,赏识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视线问题。要学会从内心真正赏识,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围着两个字真信,真心,真诚,真情和信任。把基本的问题解决了,随手拈来都是方法。
赏识不是单纯的表扬。在民主气氛下长大的孩子自信心强、性格独立。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相对的自由。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绝对不能姑息迁就。既要赏识也要批评。既要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以激发孩子的成长潜能,也要指出和纠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两者结合,孩子才会有真正健康的心理。
赏识要和责任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承担的基本责任是什么。
赏识要和挫折相结合,要让孩子尝到失败的滋味,培养对抗逆境的勇气。要让孩子知道,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越是容易遇到或感受到挫折,而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赏识要同道德相结合。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尤其要让孩子懂得行为的底线在哪里。
没有赏识的批评叫催残,没有批评的赏识是溺爱。
赏识心得体会篇6
?赏识你的学生》是由孟繁华主编,封面的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深深震撼了我,书中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理念像一层又一层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寻找我的不足,让我审视我的方式,让我沉思。
读完《赏识你的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应该是“尊重”和“宽容”,用尊重和宽容的态度给予及时批评。我们一定要记住,学生不是教师劳动的一个简单的产品,我们的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请记住批评你的学生请在单独的环境下进行,表扬你的学生请在大庭广众之下。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在工作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使用赏识的方法使得我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热爱,使得我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越来越顺利,我也坚信只要坚持赏识一定能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心智健康的人才的。
我真心希望每一位教师都阅读《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并真正地赏识你的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以赏识寻优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向上、永续发展,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