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会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4-12-29 作者:Kris

通过优秀的心得体会,读者能获得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心得体会的写作能够让我们领悟更深层次的意义,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运会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运会心得体会6篇

大运会心得体会篇1

从开幕式的“锦绣之路”到射击比赛现场的川剧变脸表演,从奖牌上的中国元素到运动员动手制作的非遗纪念品,在成都大运会,中国非遗是带给运动员和观众的最大惊喜之一。

位于成都大运村的互动体验中心无疑是“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尤其是下午和晚上,运动员们成群结队来到此处。有人戴着手绘的川剧脸谱兴奋拍照,有人身穿汉服模仿中国古人的仪态,也有人举着刚刚做好的风筝让它飞起来。蜀绣、皮影、绳编、剪纸、书法、年画……非遗体验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打开一扇探索中国的文化之窗。

30日下午,土耳其田径运动员艾伊尔迪兹在互动体验中心体验了中国皮影制作。“只有动手做,才知道有多难。”在老师的帮助下,艾伊尔迪兹制作出一个能灵活舞动的皮影人偶。她说,由于土耳其也有叫作“卡拉格兹”的皮影艺术,看到中国皮影感觉十分亲切。

经过一下午的练习,斯洛伐克代表团医务人员帕特里克终于学会使用毛笔书写“成都”和自己的中文名。他把装裱好的作品卷成卷轴,小心翼翼放到提包之中。“对我来说,写书法最难的是如何控制笔头。”他说,除了中国书法和国画,他还对中国年画很感兴趣,“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生活中从没见过实物。这次不仅能一饱眼福,甚至能亲手制作。”

在剪纸“教室”,从事剪影30余年的非遗传承人、成都大运会文化和教育活动专员庄丛灿,正在为一位斯洛文尼亚运动员剪影。“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剪纸,但很少听说剪影。”庄丛灿说,剪影就是用剪刀快速剪出人的侧影像,这门技术的难点在于短时间内抓住人物的面部特征以及灵活熟练地运用剪刀。这两天,他已为百余名代表团成员剪影,其作品颇受称赞。

由于对开幕式上的川剧变脸节目印象深刻,阿根廷排球运动员托比亚斯手绘了一只有趣的川剧脸谱。这位阿根廷足球俱乐部博卡青年队的球迷,专门在脸谱上涂上了大片的黄色与蓝色。托比亚斯说,在中国,能深切体会到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非遗体验活动丰富了运动员们在大运村的生活,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在成都接触了大量中国人后,艾伊尔迪兹改变了对中国人的印象。在互动体验中心,她体会到志愿者的热情和老师们的耐心,“我以前觉得中国人都很严肃,来到中国后才发现这里人人面带微笑、待人友善。”艾伊尔迪兹说。

29日才抵达大运村、遗憾错过开幕式的捷克击剑运动员弗朗基谢克,今天来到互动体验中心体验了中国竹编和绳编,他骄傲地展示着自己制作的竹编作品“大展宏兔”和红色中国结,“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全球青年更好地感受中国。”

大运会心得体会篇2

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7月28日晚将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当青春遇上大运会,是炽热与梦想的碰撞,是活力与魅力的迸发,是今日之青年共赴美好之未来的画卷。本届大运会几经延期,终得呈现,实属不易。筹备工作中,一个个执着、热血的大运青年,用他们的方式书写属于此时此刻、属于青春的故事。

从春寒料峭到炎炎夏日,从醉美邛崃到天府金融城,从3月春团会到7月综合演练,小李与大运会结缘已有150多个日夜,她阳光、自信、充满能量,无论是会议室布置,还是欢迎卡制作,都展现出扎实的专业能力,带领组员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他们,四川省成都市急需选调生,平均年龄26岁,离开校园不足两年。如今,来自不同区县、不同单位的他们,又一同奋战在大运筹备工作中,参与到火炬传递、开幕式组织、活动调研等工作中,在这里,泪水与成长并存,汗水与收获交织。

他,90后,个子高,嗓门大,做起事情来既雷厉风行又有条不紊,哪怕多次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也从未喊苦喊累,打个盹,便又恢复到满血状态,平日里的“小虎哥”,干起活来俨然一只“猛虎”。

他们,平日里分属各个工作组,可谓是“泾渭分明”。但是,在专项工作中,他们又能凝聚成一个团队,一起拍脑壳、出主意、搬物资,共同完成一次次专项演练、综合演练,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做足准备。

他们,昵称“小青椒”,在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投入到这场属于他们、属于世界的青春盛会中,用他们的热情、专业、美好向世界传递成都温度,向世界展现青年风采!

大运会心得体会篇3

28日晚间,在来自四川凉山彝族少年的清亮歌声中,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拉开帷幕。__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体现了中方对此次大运会的高度重视。中国以一如既往的好客姿态,迎接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此外,印度尼西亚、毛里塔尼亚、布隆迪、圭亚那、格鲁吉亚等国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访问中国。

这是继2001年北京、2011年深圳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首个以开放形式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综合赛事,也是中国西部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可以预见的是,成都不仅将给各国参赛运动员、嘉宾以及全球观众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还将在大运会的历史上书写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记录。

大运会是青春的盛会、团结的盛会、友谊的盛会。与其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有所不同的是,大运会的参赛选手以年轻人为主,虽然形式上是竞技体育,但其精神内核更侧重于各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当今世界对立对抗的氛围太浓厚了,新冠疫情客观上造成了国际交流水平的大幅下降,俄乌冲突的爆发又加剧了世界的撕裂状态。在此背景下,成都大运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平台,让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国度、讲不同语言、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走到一起,在沟通中开阔视野、广阔心胸、增进友谊。人类的未来在年轻人手上,需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年轻人感受到团结的价值和力量。

中国承办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赛事,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还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马上亚运会也要在杭州开幕了。通过举办这些国际赛事,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了开放、热情和友善。今天,人类社会尤其需要保留住几块不被地缘政治污染的领域,体育是其中之一。在那里,团结、友谊与合作是主旋律,充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坦率地说,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不少国家承办国际赛事的意愿都有所减弱,某种程度上,这是对各国责任感和国际担当的检验。世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烈印象,只要是中国办的,无论是场馆建设、赛事组织还是服务水平,都一定是一流的,这已经形成令人信赖的品牌效应。中国人热情好客的传统,不仅让人感到宾至如归,更通过高水平举办赛事把大赛的内涵意义更好地凸现出来。这次大运会在成都办,也增添上了“巴适”的成都风。成都的生活气息、美食、大熊猫,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都让这座城市独具魅力,__推荐大家有空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中国始终致力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__在28日的开幕式欢迎宴会致辞中表示,我们要弘扬大运会宗旨,以团结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像大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同时也是超越地缘政治纷争和冷战思维的契机。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危机、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合作开创美好未来。

大运会心得体会篇4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作为首个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的中国西部城市,成都经过了长时间的精心筹备,为八方来客呈现出一届独具中国特色、彰显时代风采、展现巴蜀韵味的大运会。

展“大国风采”,现“科技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为我国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都这座抬头望得见亘古不变的雪山、低头看得到年轻人奋斗足迹的城市,自2018年12月13日获得大运会的举办权至今,对于这场世界大学生的体育盛宴,成都一直在准备。秉承着“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的理念,成都大运会完成了49座体育场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场馆的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水准。当大运会真正在成都展开画卷,不少硬核科技给参与人群带来全新体验。大运会的衣、食、住、行、赛等,都融入了“科技元素”,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大运村的智能翻译对讲系统能提供83种语言在线互译;“咖啡机器人”能在90秒内调制完成不同口味的咖啡;“3d照相馆”能在3秒内拍摄800张全方位人物照片;搭载“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自动驾驶巴士,将带来智慧出行体验;外观设计时尚的比赛场馆装有“最强大脑”,先进数字技术为场馆运行保驾护航;全部比赛和开闭幕式将按照“全4k”超高清标准制作公共电视信号,部分项目实现8k超高清制作。

承“文明星火”,接“文化底蕴”。“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这座既秀美又繁华的城市,孕育过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如今正为世界带来一场“国际范、中国风、巴蜀味”的青春盛宴。梦想即将点燃,“小青椒”志愿者们早已准备好了。“小青椒”是成都大运会志愿者的昵称,“青椒”谐音“青交”,即青年交往,体现大运会是一场世界青年交流的盛会。在今年5月举行的志愿者誓师大会上,500名志愿者代表向世界发出“我们准备好了”的铿锵誓言。成都大运会的2万名赛会志愿者在竞赛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机场车站等场所,以专业、友善、周到的服务保障大运会,将天府之美展现给世界友人。成都大运会在仪式和文艺表演环节有机融入追寻梦想、奋力拼搏、青春友谊等。开幕式整体融入很多艺术创意,就是一个大型文艺表演。倒计时从“12”开始,象征着太阳神鸟12道金芒渐次点亮,大运会火炬塔塔身造型由12条螺旋形空间曲线构成,同样取意太阳神鸟金饰上的12道太阳光芒。太阳与神鸟是飞天梦想的强烈表达代表着光明、力量和希望,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象征,也是成都的城市形象标识。蜀锦铺路、蓉宝迎宾、川剧变脸、舞蹈演员的造型等等,无一不体现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宣“体育精神”,扬“青春意志”。大运会于2024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共设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18个大项、269个小项,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报名参赛。8月1日,成都大运会田径比赛首日,中国选手宋佳媛以18.56米的成绩,遥遥领先于其他选手,夺得铅球冠军;中国田径运动员夏雨雨在女子10000米决赛中,最后一圈强劲提速实现反超,以33分48秒35的成绩勇夺冠军,中国田径首日告捷,迎来两枚金牌。在晚上举行的女子10000米决赛中,中国田径运动员夏雨雨在最后一圈中强劲提速实现反超,以33分48秒35的成绩勇夺冠军。此次摘得成都大运会田径首金的宋佳媛表示自豪又激动,并表示“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后面还有很多比赛,今天的成绩让我更加自信,鼓励我再创佳绩!”这不仅是这场赛事的开始,也是众多运动健儿们青春绽放的开始,更是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开始。

大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激烈比拼,也是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集体展示,更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璀璨舞台。世界各地的青年学生汇聚成都,虽然语言不同、文化不同,但同样热爱和平、追求梦想。成都大运会期间,将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体验活动。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将走进巴山蜀水,体验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成都大运会,用体育架起了世界青年沟通的桥梁。全球青年体育健儿将怀揣梦想而来,满载友谊而归。

大运会心得体会篇5

火热七月,盛夏流光,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作为中国西部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成都大运会不仅是一场运动风采与青春活力的精彩碰撞,更是一次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从磅礴设计到细节巧思,大运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色,以创新形态为表征,向世界彰显出天府之国的独特魅力。

大运会赛场别具一格的场馆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由12000多块彩釉玻璃拼成的“太阳神鸟”穹顶熠熠生辉;凤凰山体育公园酷似盖碗茶的造型蕴含着中国人的待客之道;简阳市文化体育中心的外立面造型是对非遗工艺“瓷胎竹编”的抽象简化,寻根溯源,从造型到内核,世界得以窥见古典文明的韵味风华。

大运会丰富多元的形象元素是川蜀美学的经典超越。大运会会徽主体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中国元素,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火炬“蓉火”,取“包容”之意,用朱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和“太阳神鸟”、三星堆青铜立人与熊猫元素凸现热情和朝气;奖牌以“蓉光”为名,运用蜀锦工艺制成的奖牌绶带表面可拼接的芙蓉花纹寓意团结合作、成双成对。除此之外,川剧脸谱样式的吉祥物“蓉宝”手办、“太空蓉宝”虚拟数字文创更是为地域特色插上了时尚和科技的翅膀。

大运村妙趣横生的全方位、沉浸式体验是中国文化的一场盛大展演。在大运村互动体验中心,全球健儿可以体验皮影、蜀绣、竹编等多项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技艺,也可以在画脸谱、扎风筝、穿汉服中亲身感受中国文化。在大运村展览中心,蜀锦、自贡扎染、宜宾蜡染等非遗文化展览和书法美术展品从不同视角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生活气息。在运动员餐厅里,除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火锅、串串、熊猫造型的赖汤圆等非遗小吃种类繁多,让各国运动员在比赛之余,能够品尝地道的川味特色。“好逛”“好玩”“好吃”,大运村在承担后勤保障、休闲放松的功能之外,也传达出“多元文化,美美与共”的理念。

接棒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用创新的姿态开启了一场国风与体育的邂逅。通过与绚丽的巴蜀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青年真实感受宽窄巷子里的人间烟火、玉林路上的小酒馆、春熙路的繁花似锦、成都南的熙攘人潮,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成都。让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重新焕发生机,让世界再一次看见独特的东方之美。成都成就梦想,青春乘梦启航,期待运动健儿们在大运会赛场上奋力拼搏、超越自我。

大运会心得体会篇6

盛夏时节,生机勃发。

“天府之国”成都,迎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盛大开幕的时刻。

成都大运会,既是党的__后我国举办的首个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的一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克服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两次延期影响,成都跑出“大运加速度”,将兑现庄严承诺,为世界呈现一届“注定不同、必定精彩”的大运盛会。

“成都成就梦想”,在成都大运会口号的邀约下,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们共赴盛会,共谱华章。

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学生选手奋发昂扬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见证着中国的飞速变化。

那是青春的回声——

2001年8月,大运会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北京。

在那届大运会上,一个个后来彪炳中国体育史的名字熠熠生辉。从大运会起跑,刘翔成为亚洲飞人;从大运会搏杀,姚明成为篮坛巨星;从大运会挥拍,李娜成为网球名宿;从大运会起跳,郭晶晶成为跳水皇后……

那年的北京大运会,充满着青春的张力,展露青春的激昂。

那是学子的光影——

2011年8月,中国与大运会在深圳相约。

从北京到深圳的10年间,“大运会回归大学生”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基本实现以在校大学生为主,非专业运动员的大学生开始占据相当的比例。男足完成了没有专业运动员出身的“纯学生军”目标,排球男女队则均为复旦大学校队。

那年的深圳大运会,充满了学子的热情,张扬了学子的风采。

时光轮转,12年过去,中国迎来与大运会的又一次握手。

当今的中国青年,正以更加昂扬之姿,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中国的学校体育,制度更加完备,发展更加蓬勃。

一系列政策蹄疾步稳,勾勒出中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构建起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四梁八柱;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体育教育摆在核心位置;

教育部出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让更多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指导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的发展,进一步扩充选拔优秀大学生运动员的人才储备——

回顾本届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成立历程,“大运会回归大学生”的理念继续彰显。今年4月至5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先后组织游泳、跆拳道、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等11个项目的选拔赛,共有来自全国279所高校的1753人参赛,总比赛场次达到1739场,比赛中的佼佼者结合国家体育总局选派的具有学籍的运动员,组成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大名单。

学校体育的发展,更加夯实了大学生运动员参与顶级国际赛事的底气——

武术运动员、成都体育学院大学生曹茂园将参加男子南拳和男子南棍两个项目的比赛。“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身为一名武术运动员,我非常骄傲。我们训练很扎实,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中国古籍有云:“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趋”者,意为健步如飞,形容青年人体力充沛、精力充足。

在接下来的12天里,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们,将在汗水与激情中向梦想冲刺。

攻坚克难恪守承诺,齐心助力运动盛会

大型体育赛事筹备工作历来艰辛烦琐,成都大运会两次延期,更是考验参与其中的各方。

因势而变、攻坚克难,整个筹备期间,有关方面始终坚守对国际社会和世界青年大学生作出的庄重承诺,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成都大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7月22日,位于成都大学校园内的大运村正式开村。大运村依托成都大学现有校区和建设发展规划,新建生活服务中心、医疗中心、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实训楼等单体建筑22栋。陆续入住的运动员们,惊叹于大运村的温馨环境、科技魅力。

干净舒适的居住条件,便利齐全的生活设施,绚丽多彩的巴蜀印记,随处可见的智能设备……看着眼前的景象,巴西代表团成员阿曼达·迪尼兹惊喜连连,对即将开始的成都大运会充满期待。

大运村之外,49个全部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场馆点缀成都。在这些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的场馆里,参加18个大项、269个小项竞赛项目的运动员们,将为荣誉拼搏、为友谊欢呼。

赛场上,运动员绽放光彩,赛场下,运行团队一丝不苟。已全面到位的场馆中心运行团队,将无人机、机器人(13.670, 0.21, 1.56%)、ar互动等科技元素运用到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中,突出科技文化特色,形成体育展示和颁奖仪式工作方案。

德国代表团成员约书亚·费恩斯坦说:“这对我来说真的是全新的体验,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印象特别好,大家都很热情,还有特别有意思的高科技产品!”

场馆星罗密布,来宾数以万计,一届大赛的顺利举办背后,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永远是人群中闪亮的星。

作为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最早投入运行的单位之一,成都大运会注册中心49名志愿者在60多天里,协助完成8万余张相关证件的质量检验工作。

“作为最早上岗的大运会志愿者中的一员,我倍感幸运。”来自成都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杨丁瑜说,“每每想到自己在为成都大运会发光发热,满是干劲!”

“幸运”“发光”“干劲”,来自四川35所高校的2万名志愿者心中有信念、脸上有笑容、身上有力量,分布于各个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场馆运行中心,履行“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的神圣职责。

借助大运会的东风,成都,正在成为志愿者之城——

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市青年志愿者注册数量从67万增至139万,同比增长107%;新入驻志愿服务组织6300余个,同比增长190%;

遍布街头巷尾、车站机场的1000多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承担志愿服务功能,向世界传递城市温度;

800余支来自社会各界的城市志愿服务队、上万名城市志愿者为市民游客提供赛事咨询等专业便捷的志愿服务;

3000余名演职类志愿者在开闭幕式的场馆日夜排练,为在开闭幕式奉献出精彩表演全力以赴……

成都,将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志愿者们,将迎来人生的精彩篇章。

以赛为媒广促交流,倾情打造青年盛夏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

文化多元、宽厚包容,成都以其鲜明的特色,会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创造天府之国的独特魅力。

2015年,意大利人李艾利怀着好奇,来到这里学习汉语言。从本科读到研究生,8年来,他已经深深爱上这座城市。

这个盛夏,李艾利将和中国同学们一起,穿上志愿者的服装,为世界青年们献上热情周到的服务,“希望各国大学生运动员都能在这里感受传统与时尚相融的魅力”。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世界青年的体育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都大运会以赛为媒,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青年人沟通交流。

7月24日,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正式开馆,3300平方米的展厅里,陈列了900余件实物和8万余份文献影像藏品,令人目不暇接。

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赞叹:“成都大运会博物馆是大运历史上首家在比赛开幕之前向公众开放的大运主题博物馆,是成都大运会重要赛事遗产,这一里程碑事件具有非凡的意义。”

将于7月29日至31日举行的国际大体联世界学术大会,设置主旨报告、开幕座谈会、传统体育文化展示、“专家对话——健康拥抱未来”交流活动和城市体验活动等环节。尤为引人瞩目的是,本次学术大会组委会共收到论文5469篇,数量创历届大运会新高,共选录优秀论文1438篇。

成都熊猫基地、三星堆博物馆……成都大运会组委会精心梳理16个文化交流点位,推出“世界遗产经典之旅”“三国文化揽胜之旅”等11条精品体验线路。

大运村内设置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将会举办10场“be together”主题晚会、“中国成都·公园城市”主题艺术展、“体育力量·中国精神”中国体育文化展等活动,还将展陈2600件艺术作品,打造一场“丰富多彩、青春时尚、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盛会。

“在这里,世界青年们将感受到浓浓的中华文化、巴蜀韵味。”大运村执行副村长苏波满怀期待。

2018年访问成都后,瑞典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席克里斯托弗·斯文森一直盼望着有一天能够重返这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相信成都已经准备好举办一场世界青年展示体育才华和文化交流的盛会。”克里斯托弗·斯文森说。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当今世界,呼唤开放包容,期待合作共赢。

人们热爱体育,因为体育承载着人类对自身极限永无止境的探索,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

大幕就要开启。期待世界青年们顽强拼搏,祝愿世界青年们拥抱友谊。

这是属于他们的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