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避免教学内容的遗漏或重复,教案的有效实施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度,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数的加减教案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数的加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检验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主探索的精神。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东营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每个公民都要为建设文明、卫生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1: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生2:我们要保护环境,不随便扔垃圾。
生3:
师: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的生活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
(1)采集信息
师:从这个表上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指名23名学生回答。
(2)处理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纸张和食品残渣一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一起列式解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师:你能说说计算过程吗?
指名回答。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提出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生2:危险垃圾比食物残渣多多少?
生3:食品残渣和危险垃圾一共占几分之几?
(教师根据需要在黑板上板书。)
(3)探索方法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你能自己列出算式吗?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加法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我们学习的分数加法分母都是相同的,今天学习的加法分母不同。
师:这就是今大我们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数的加减教案篇2
五年级数学教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出示一组数: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入: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
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
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
4.你认为最关键的地方是干什么?
运用通分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5.反馈练习: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减法算式)
1.教师提示:请你依照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问题.
2.汇报结果.
3.填空,并说明理由.
4.反馈练习:
(三)整理法则.
1.启发学生讨论:根据上面做题的过程,怎样把异分母加法法则和异分母减法法则合并成一个法则.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反馈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说说应用什么法则及计算过程.
③验算.
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的验算方法相同,都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然后按照()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化成()分数再加减.
(3)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列式计算.
(1)与的和是多少?
(2)减去的差是多少?
3.填空.
4.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乘轮渡过长江,需用小时,现在从大桥通过只用小时.现在火车过江比乘轮渡节省多少小时?
五、布置作业.
计算
六、板书设计.
导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也可能是别的)
数的加减教案篇3
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8、9的加减法。2.会看大括号的题
教学重点:观察图意,正确理解和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大括号,自己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1
1、你看到了什么?(有5只小兔,两棵树)
2.老师告诉你,树里边还有小兔,不过它们藏起来了,已知藏起来的小兔和落出来的小兔共有9只。生:划大括号及问号。在树丛里的小兔有几只呢?老师刚才划的 叫大括号,它表示一定的数量?只树里藏的兔子数量 树里藏的和露出来的一共是多少?(生:已知共有9只小兔,露出来5只小兔问藏起来几只小兔?这题属于知道整体求部分。?代表要 求什么)
3、再看图,你还有其它想法吗?生:列式:9-5=4
9-3=6(跑的和不跑的)
9-4=5(树里和树外的)
二、观察图2:
1.观察
2.说图意(生:已知书包外边有2本书,书包里边有7本书,问一共有几本书?这属于知道部分求整体 2+7=9
三、计算比赛2小题
四、观察毛巾图:
1.你看到了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生:第一排有6条毛巾,第二排有3条毛巾。师:求一共有几条毛巾?(6+3=9)师: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条毛巾?(6-3=3)
2.请把第2排第2条毛巾涂上颜色?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2排比第1排少几条毛巾?6-3=3
五、按规律填数:
1.观察2.填数(生:观察讨论填数234□□
1086□□
□□5□□
六、在得数是34789算式的下面画线
七、作业:
8、9的加减法卡片
板书:9-5=4 2+7=9
9-4=5 7+2=9
教学反思:手势练习很重要。
数的加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
2、通常观看实物图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算式表达的含义,感知数量间的可逆性。
3、积极地参与碰球游戏,愿意一个人和集体玩游戏。
活动准备:
1、教具 三幅实物图。
2、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玩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学习6的第二组加法。
出示3幅实物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小河里有2条小船,又来了4条小船,现在一共有6条小船)学习6的'第二组减法。
调整三幅图的顺序,变第三幅图为第一幅图,第一幅为最后一幅图。现在图上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用什么算式来表示?(河里有6条小船,开走了4条小船,现在还剩下2条小船。)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看图列算式。
第三、四组用小盘子的数字、符号来摆算式题,再读一读。
教后感:孩子们通过学习6的组成对加减法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习,效果较好!
数的加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看情景图片编应用题。
2.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3.提高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灵敏性及尝试精神,锻练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活动准备
1.数学卡
2.图片:树叶飘零的大树,树叶8片(有大有小),小猴吃桃;有云朵的天空。
3.白兔图片一个,8以内数字若干,7以内的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数的加减。
1.游戏:开火车
教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坐火车去游玩,你们高兴吗?
那我们的火车几点开?
2.老师出示式题卡
教师:我们的火车几点开?
(如3+1=,6-2=,0+4=……)
幼儿:我们的火车4点开。
(幼儿随音乐做开火车的律动)
3.游戏:又有香蕉又有梨(复习8的组成)
教师:你们看主人用什么来招待我们小朋友的呢?
教师: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5)
幼儿:又有香蕉,又有梨,5根香蕉,3只梨。
教师: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几只梨。(举数卡7)
幼儿:又有香蕉,又有梨,7根香蕉,1只梨。
二、看情境图学习8的第三、四组加减
教师: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题目吧!
1.出示情境图:一棵落叶大树,学习8的第二组加法。
(1)教师: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呀?(大树)秋天,大树落叶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地上落了几片树叶?(5片)风一吹,又落下了3片树叶,那么地上一共有几片落叶呢?(8片)
你用什么方法算的?
(幼儿尝试回答:5片和3片合起来是6片树叶,或说出:用加法算出来的)
(2)列成算式怎么列呢?(幼儿:5+3=8)
这式子中的数字5.3.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幼儿尝试回答"5"表示先落下的5片落叶,"3"表示又落下的3片树叶,"8"表示一共落下的落叶数量。
(3)教师:我们再看看这8片落叶一样大吗?
(不一样,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几片大一些?(3片)几片小一些?(5片)
现在我请谁来根据这件事情编一道加法应用题,要跟5+3=8不同。
(4)幼儿尝试编:地上有一些落叶,3片大一些,5片小一些,地上总共有几片落叶呢?
(5)教师:刚才小朋友编得很好,谁来列式呢?(幼儿3+5=8)这式子中的3.5.8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教师指5+3=8、3+5=8两道式子,引导幼儿观察异同,幼儿尝试找规律。
(6)教师小结:以后只要看到两道加法算式,加号前后的两个数字相同只是互相换了位置,
他们的得数是不变的,是相等的。
2.学习8的第三组减法
(1)教师:树叶落下来了,白兔姐姐很爱劳动,她来拾落叶了,
你们看看,8片落叶被白兔姐姐拾去5片,还剩下几片落叶呢?
(列式8-5=3,式中的8.5.3分别表示什么?)
(2)教师:看到了这道式子,你想到哪道式子呢?
谁能用图片上的事情把8-3=5编成应用题呢?(幼儿编)
3.学习8的第四组加减法
(1)教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看图会编了,我这儿还有几幅图,谁来帮我编一编?
(2)小猴吃桃"情景图:
图上一只小猴,前面8只完整的桃子,旁边4只桃核。
幼儿列式:8-4=4b看图示编题,幼儿编:天上有4朵云彩,又飘来4朵,天上一共有几朵云彩?
幼儿列式:4+4=8
4.编题
教师:好,现在我们不看图,自己动脑筋想一件事情来编编看,这六道式子随你编。
5+3=8,3+5=8,8-5=3,8-3=5,8-4=4,4+4=8)
三、幼儿作业
教师:小朋友编得真好,你们一定还能完成下列作业。
1.填空格、列算式。
先填出空格里的数,再根据组成式用三个数列出四道加减算式题。
2.吹泡泡。
算算泡泡里的算式,给得数是8的泡泡涂黄色,得数是7的泡泡涂粉红色。
数的加减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认识、比较分数的大小、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之上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在本节课中,学生主要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过程,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因此要先通分。并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继续学习分数混合运算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数学,但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以及家庭的不同,还存在着一些后进学生。我对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是非常认可的,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这对本课的学习有正迁移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和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但学生也很容易受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影响,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要将分子、分母分别相加减就可以了。对本节课具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转化、迁移类推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丰富数学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