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实验类教案8篇

时间:2024-11-09 作者:couple

出色的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教师应在教案中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实验类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实验类教案8篇

中班实验类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水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活动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

幼: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 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

最后有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地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与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

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

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化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实验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从10以内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2.提高对数字的敏感性,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动画课件:旅游车,号牌为12345;开汽车的音乐;红绿灯倒计时10~1;电梯上行,楼层显示1~10;电梯下行,楼层显示10~6、6~1;6楼奖品区;若干辆没有车牌号的车停在停车场。

2.分别标有1~10数字的红色和黑色车票,标有1~10数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桩、草地等,操作板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直接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师:今天,吴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城玩,高兴吗?

二、观察车牌号、车票,感知、学习顺数师:这是我们要乘坐的旅游车,车牌号是多少?

师:坐车要凭票,吴老师早就准备好了车票,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号码。

出示1~10红色车票,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

小结:刚才我们是从小的数开始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顺数。

出示1~10黑色车票,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提问: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什么?(顺数)幼儿上车,入座。

三、旅途中遇红灯,感知、学习倒数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模仿开汽车。

第一次遇红灯。

师:前面有红绿灯,现在是什么灯亮?红灯亮了能过去吗?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亮,停一停。显示器上还有数字计时,一起来看看、数数(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0~1)。

小结:刚才我们从大的'数开始数,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少l,这种从大到小的数数方法叫倒数。

师:绿灯亮了,我们继续向前行(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继续模仿开汽车)。

第二次遇红灯。

师:前面又有一个红绿灯,是什么灯亮?能过去吗?还要等多久?我们一起来倒数(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o~1)。

师:绿灯亮了,我们再继续向前行。

四、玩游乐城,进一步练习顺数和倒数1.乘电梯上楼,练习l~10顺数。

师:游乐城到了。先上10楼的游乐城玩吧!怎样才能更快上到10楼呢?

幼儿模仿坐电梯,教师提醒幼儿站稳、扶好,电梯要上行了。同时,引导幼儿观察电梯的楼层显示,并数数1~10。

师:10楼到了,我们安全地下电梯去玩喽!

2.在走走、跳跳、钻钻、爬爬中,幼儿练习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①引导幼儿完整地观察场地,练习顺数和倒数。

师:游乐城有这么多好玩的,都编了号码,看!这是山洞。上面的号码是多少?(1~10)这是跳圈,号码是多少?(10~1)这是……②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玩,进一步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玩,但要注意安全,互相谦让哦!玩的时候看看你从哪个数开始,经过了哪些数。去选择你们喜欢的东西玩玩、数数吧!

③交流玩法。

师:游乐城休息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到休息区休息一会儿。

师:玩得开心吗?刚才你玩了什么?从哪个数开始的?经过了哪些数?

④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选择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师:除了从1~10顺数和从10~1倒数这两种玩法,我们还可以从哪个数开始玩?你们自由选择玩吧,不过请记住,这次玩的要求是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幼儿再次到休息区休息,教师小结。

3.乘电梯下楼,练习10-6的倒数。

①播放课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游乐城10周年庆典,6楼正在进行"有奖问答"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加。

师:孩子们,6楼还有"有奖问答"活动呢!我们赶快坐电梯到6楼去。大家扶好、站稳,电梯下行了(倒数10~6)。

②扩展经验:顺数和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孩子们坐下,"有奖问答"就要开始了。

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

幼儿先讨论再回答,教师播放相应的课件。回答对了可以得到一份奖品。

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4.乘电梯下楼,练习6~1倒数。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坐电梯下楼回家了(倒数6~1)。

五、设计车牌号,迸一步练习从lo以内任意数开始的顺数或倒数师:这里有很多车,都没有车牌号,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设计车牌号,号码必须是顺数的5个数或倒数的5个数。你想设计什么号码?自己先想想,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

1.发下操作板,幼儿设计车牌号。

2.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车牌号说给同伴听。

3.结束活动。师:车牌号设计好了,我们一起开车回家喽。(幼儿随音乐模仿开汽车出活动室)

中班实验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调动各感官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

2.能用做标记,和身体的动作多种方式对事物探索并分类。

3.提高幼儿的应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6.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探索水中的秘密过程中,孩子通过自身操作从而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东西是不能溶解与水的。

活动准备

1大豆,花生,小段面条若干,白砂糖,盐若干。

2.装满热水的水壶一个,小碗若干,干毛巾

3.粘贴实物的卡纸一张

活动过程

(1)水的秘密

s: “小朋友看老师这杯子里面是什么?”

y: “水”.

s: “水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

y: “ 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s: “那今天老师的这两个杯子里面的水有个秘密,谁愿意动动脑筋,把秘密跟我们揭开”.请两个依次幼儿准备几把勺子,尝试水的味道

一杯甜的一杯咸的.

s: “那你们知道这水里的秘密是什么吗?”

(2) 糖和盐的溶解

s: “那么杯子里面的糖和盐你们看的见吗”?

y: “看不见”.

s: “对了糖和盐放在水里和水宝宝在一起看不见自己变成了糖水和盐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叫溶解。”

“小朋友说一次溶解”.

“那我们现在来看糖和盐是怎样溶解的好不好?”

“先放一杯水,在把盐放进去,提示:盐是什么样子的,摸起是细细的,你们能看见盐宝宝吗?”

“放进水后,“你们还能看见盐宝宝吗?”

y: “不能”.

s: “他变成怎样?”

y: “软软的”

s: “那现在我们想盐宝宝溶解的更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请小朋友回答.”

y: “摇一摇,用勺子搅拌”.

s: “非常聪明。现在我们的盐宝宝怎么样了?”

不见了,提示幼儿我们要说溶解了。老师还要提醒小朋友不是所有溶解的东西都能吃,所以小朋友自己在做实验的时候自己不能随便拿到嘴巴里面尝知道了吗?

s:“现在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帮糖溶解好不好?”

给以帮助与鼓励

3.幼儿自己尝试操作溶解与不溶解

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呢?

s: “花生能不能溶解”.

s: “好现在小朋友看黑板老师纸上这些事物你们都认识吗?”五种,好老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布置一个任务小朋友做小侦探,去试以下是不是所有的动写都能溶解,如果不是,找出不能溶解,后面老师把这些材料都放在了实验,音乐响起结束实验记得完成任务并不能把材料带出实验室。

二..统计

能的画圆不能打叉

三.游戏

1点心和他的糖水

s: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来做糕点师傅,我做点心些糖水,

谁愿意做我的白糖。”

y: “我”.

s: “那你们得先回答几个问题,看看你们刚才仔细不仔细。”

(1) s: “白糖是什么样子的?”

y: “硬硬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2)s: “放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y: 软软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 3 ) s: “用勺子搅拌是什么样子的?”

y: “快速转动(请幼儿用肢体表示)”

(4)s: “溶解了是什么样子的?”

y: “不见了(请幼儿用肢体表示)睡着了”

2 、放音乐请幼儿表演2次

3个幼儿和全部幼儿

游戏开始,告诉幼儿圆圈里是一盆水,幼儿在圈外和圈内表演

四、活动延伸

幼儿蹲下睡下后,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拿出一包橘子粉,和老师们说再见,幼儿随老师一起到外面洗手制作美味可口的果汁。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大点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完成整个过程,小一点的孩子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教师在设计这个活动时如果再能加入面粉,沙子,木块之类的材料效果应该更好。

中班实验类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2)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教师总结: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

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体具有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不能。如果轻小物体与带电体带异种电荷,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轻小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可以。因为若轻小物体不带电,它们之间只能相互吸引,不会发生排斥现象。

例3.如果两个物体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

分析: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体必带同种电荷。

例4.有a、b、c、d四个带电体,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带正电。那么a、b、c物体各带什么电?

分析:已知d带正电可由此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性质。因为d带正电,d又排斥c,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应带正电。c吸引a,则a与c带异种电荷,即a带负电。a又排斥b,所以b也应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来检验。

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展示实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演示实验: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片带什么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张开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

(4)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会互相抵消。如果实验中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量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思考题:将一物体跟一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

试分析这个物体的带电情况。

3.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讨论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后的性质、带电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样判断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和带电的种类。那么摩擦起电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物体带正电、负电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里进行研究讨论。

4.布置作业。

(l)书上本节后的练习l、2、3。

(2)思考题:梳子与头发摩擦后,怎样检验梳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

(3)想一想,除了课上讲到的,还有哪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

中班实验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

(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中班实验类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此次活动由科学、体育活动组成,在整个半日活动中,我们提倡幼儿自主创造、同伴经验共享、教师支持引导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我、同伴、教师三位一体的互动中获得经验、提高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验获取过程!

随着我对纲要的深入学习理解,科学活动的价值趋向定位于:幼儿乐学、会学、会用,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并学习将科学原理运用、解释于实际生活。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将科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2、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重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难点: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形成原因:

大班幼儿已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能用较简单的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可以让船开动的方法有很多,产生风力后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响着幼儿对船开得快慢,这样的现象对幼儿的判断推理产生了困惑,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我的.教学难点。

解决策略:

1、 实验探索法

2、 归纳演绎法

3、 原理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让幼儿不用工具让纸船动起来,初步感知风能使船动起来。但是船动得很慢,怎样让它开得快呢?这样就激发了幼儿下一步的继续探索的愿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通过不同工具让船动起来,感知风力大小与船开得快慢的关系,但是风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约船开得快慢,这就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决了风力集中程度影响船开的快慢问题。

四、运用已学的经验解释了生活中的现象。这也就是我们科学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中班实验类教案篇7

活动名称:谁的尾巴

活动目标:

1、能识别常见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的尾巴对动物具有特殊的功用。

活动准备:动物图片;课件。

关键点: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的功用都不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主题

1、提问: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尾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2、小结:不同的动物尾巴的功用都不同。

二、出示图片,观察不同

1、出示动物图片,请幼儿在其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观察不同动物的尾巴分别长得什么样?

2、交流:你选的动物是什么?它的尾巴长得什么样?

3、小结:动物们的尾巴各式各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呀!

三、播放课件,拓展经验

1、播放课件:小动物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呢!让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

4、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式各样,而且还有不同的用途。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有的动物尾巴能驱赶蚊虫,就像小马;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

中班实验类教案篇8

淘气的小水滴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

2.初步学会按要求完成任务,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

3.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饮料,牛奶、椰奶、咖啡、啤酒、香水、啫喱水、洗发水。与幼儿人数相等。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问好。吸引幼儿注意。

小朋友,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样东西,(看自己的身体)它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是什么?(耳朵)现在你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拍手、跺脚、敲桌子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有什么声音?仔细听。滴答滴答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回答。)二.淘气的水滴我们(一)今天,小水滴来了还想和大家做游戏呐!

出示课件:播放小水滴话。(大家好!我是小水滴,我最喜欢捉迷藏了,今天就请你们来找找我吧!)1.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看看小水滴有没有躲在里面。

(幼儿看图片,了解哪里有水。)2.你还在哪里见过水滴?

(二)今天,我们这里也藏了许多小水滴,请小朋友们把它找出来。但是听好老师的要求。当老师开始唱歌时再去找,找到还要回到座位上做好。当老师的歌唱完了就要找到并座好了。没有找到就要取消游戏资格了。

(老师清唱:小小的水滴真淘气。忽然不见了。你躲在那里了,让我找一找)(1)你们都找到了吗?它躲在那里呀?

它躲在那里呀?它躲在可乐里。

它躲在那里呀?它躲在鲜橙多里。

(2)刚刚小朋友们一下就找到了。下面我们还要再来找。听好老师的要求,这次找要和现在手里的不一样的东西。(提示可以换)现在你的手里是什么水?(香水,橘子水,葡萄水)它是什么颜色的?

小水滴还会变不同的颜色。

(3)再次换,换自己喜欢的水。

换好了,可是有人不高兴了,因为没有换到自己喜欢的.水。

(4)那我们让这些水到前面来排排队,排好了,现在请小朋友告诉我你喜欢什么水,为什么喜欢它?

那在这些水当中,你不喜欢什么水?为什么?

(三)分类练习。

在这么多水中有的是可以喝的,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还有些水是不可以喝,但是是可以用的。请小朋友们找一找。

二、要节约用水。

水可以喝,还可以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平时也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说出洗手时怎样可以节约用水。

三、活动延生。

课件,小水滴说:中班的小朋友真棒,一下就找到我了。我还要再躲好一点,让你们找不到我。来找我吧!

出示苹果图片。

我把你找出来。(出示实物苹果一个。)看看好像没有水,苹果里有水吗?

小水滴真淘气,到处躲,我们小朋友回去以后再找找,还有那些东西看起来没有水,其实有水的,好不好?

再见,离开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