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时间:2024-09-24 作者:Gourmand

教案的内容应当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写好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5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比较熟练地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和探索掌握8、9的组成。

教学难点:

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具:学具盒、彩笔、硬币。

教学过程:

一、扶放结合、学习新知1.学习8的组成

投影出示8个圆花片,同时,学生拿出8个圆花片。

(1)师生同步演示操作: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在桌上模仿着同步移动,移动一个圆花片。

提问:这样移动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提问:看到这种分法,你马上想到什么?

(2)师生再同步移动一个圆花片,让学生说一说8的组成以及推想出8的另一种相关的`组成。

(3)同桌两人共同依次再分一分,说一说。

(4)反馈并演示8的其它几种分法,填写8的组成,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由说一说8的组成。

(6)小组交流讨论:怎样按顺序把8分成两部分?怎样很快记住8的这些组成。

2.学习9的组成

多媒体出示9个贝壳图,电脑演示依次一个一个的翻贝壳。

(1)激疑:把9个贝壳依次一个一个翻过来,每翻一个,9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还能想到什么?

(2)学生拿出9个硬币,独立操作探索并填写课本。

(3)同桌相互检查交流。

(4)学生自由说一说9的组成。

(5)同桌讨论:怎样很快记住9的组成?

二、活动游戏,复习巩固

1.有序地涂一涂,并说出每涂一个,关于8的组成可以看成什么?

2.完成第34页第7题,同桌对口令巩固8、9的组成,加强学生记忆。

3.独立完成第34页第8题,集体订正。

4.游戏“找房子”。

4间房子贴在黑板上,分别标有6、7、8、9。学生每人一个小动物,看小动物身上的两个数合起来是几,就把它贴到标有几的房子上。

三、总结全课,揭示课题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记住8和9的组成?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的用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天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同学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我们出发。

(课件:美丽的郊外)

师:看,多美的乡村风光,美丽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美丽的蝴蝶、丰收的果树,多美啊!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出示课题:用数学)

生:能。

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出示第一幅图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汇报: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蝶,又来了2个(课件演示)。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课件出示大括号)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生大胆地发言,对说出大括号的学生,应予以肯定和表扬。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课件出示:?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分小组讨论研究一下,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研究后把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生:我们小组的列式是:4+2=6,草地上一共有6人。

师:谁有问题要问?

生: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生:原来有4人,又来了2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把4和2合并在一起用加法来计算。

生:4和2可以组成6,所以4+2=6。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太佩服你们了。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叔叔家,看他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第二幅画。)

师:看这幅画与第一幅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幅画大括号下面是 ?号,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画大括号下面是7个,?在上面。

师:你说得很好,那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我们分小组来解答。

师:请小组汇报,说清楚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列式?

生:我们小组用减法来计算。因为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2个,就是从7里去掉2个,还剩5个,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7-2=5。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郊游你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它们。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反馈强化

(课件出示石榴树)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谁飞来了?(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蝴蝶的问题吗?

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当堂巩固

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生:想。

师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订正,选一题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

现在让我们回家吧。

完成书上第51页的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总结

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就是为了用6、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的计算问题。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且用大括号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部分教材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去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