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教案更具吸引力,教师们可以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感知其特征。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从生活中找出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正方形”“火车”;
2、正方形,非正方形卡纸若干,呼啦圈6个;
3、圆形,方形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正方形:游戏“神秘袋”。
教师出示“神秘袋”,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摸里面有什么。
出示正方形卡纸,并提问:
1、正方形有几个角?
2、正方形有几条边?
教师指导幼儿在观察,触摸的过程中认识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形,了解其主要特征,操作学具“火车”。
教师出示学具:没有车厢的“火车”,让幼儿观察发现火车车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车厢的大小不一样,请幼儿找出大小与车厢匹配的正方形,在操作中发现:正方形,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转一转,不变样。
三、游戏“小企鹅跳冰块”,能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场景布置:教师将呼啦圈平放在地上当作冰块,正方形与非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卡纸图标各放入呼啦圈中心,没放呼啦圈的地面假设是水。
听指令:全体幼儿扮演“小企鹅”,教师说指令,“小企鹅”先在水里游泳,当听到“有风浪了”时,就必须找含有正方形标识的冰块站上去。因为只有含有正方形标识的冰块是安全的,其它形状的冰块站上去会破掉,就会掉到水里去,所以站在其他形状上的就是失败了。当听到“风停了”,“小企鹅”可到水里游泳。游戏可反复进行。
四、分享“饼干”,从生活场景中感知正方形的存在。
教师准备圆形与正方形的饼干若干。
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棒,教师想请小朋友“吃饼干”,但吃饼干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要吃正方形的饼干,请幼儿来取饼干。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含有正方形的物品,如:正方形折纸,布书,小毛巾,地垫,地板砖等等。
请小朋友再找找我们生活中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之后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火车,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活动内容,继而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点,在选饼干的过程中,使活动内容分回归生活。
本次活动的选材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形式达到了一个目标,逐层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状态。教师还注重了低年龄幼儿的语言、社会能力的发展。若在最后环节添上一些让幼儿的情绪得到高涨的游戏活动会更贴切小班幼儿的心理。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2
活动目标:认识正方形与三角形。
活动准备:
1、儿歌《快乐小鱼》;
2、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形;
3、待涂色图形;
4、蜡笔;手帕;音乐磁带。
5、场地上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区域。
活动过程:
一、教师拼小鱼图形,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变出了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形状拼出来的?
二、出示正方形手帕,引导幼儿将其变成三角形。
幼儿人手一块手帕,操作一下。
三、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三角形,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四、游戏《快乐小鱼》。
1、幼儿念儿歌,做动作。
2、老师念:“游到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池塘里”,幼儿游向相应的区域,并做小鱼的动作。
3、一名幼儿当小老师,来发出指令,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
五、欣赏挂图,你觉得好看吗?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涂色的是什么形状。老师与一名幼儿来给它打扮一下。
幼儿分组操作,给小图中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配乐)。
活动延伸: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给老师或其他幼儿看,并说说自己给哪些图形涂了什么颜色。
附:儿歌《快乐小鱼》
小鱼小鱼游呀游,游到小小池塘里。
捉小虫,吐泡泡,真呀真快乐。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2、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3、乐于和同伴分享,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白板课件、ipad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活动重点
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
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还邀请了一个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宝宝。(利用聚光灯功能出示正方形的局部。)
师:你为什么猜它是正方形?
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2、师:三角形也有角,我觉得它像三角形。(利用透明度功能将三角形和正方形对比。)
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数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角。(渗透方法,可以利用画笔做出标记。)
二、去小熊家做客。
1、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它是正方形宝宝,快带着正方形宝宝上火车去小熊家做客吧!
2、幼儿在ipad上进行操作,找出正方形宝宝将他拖上火车。
3、幼儿使用ipad分享自己找到的正方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xx的小火车坐满了吗。
教师帮助幼儿在大屏幕上操作。
4、师:火车开到了小熊家门口,在进小熊家之前,我们要把送给小熊的饼干放在盘子里送给他,不过小熊有个要求哦!(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要求。)
5、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饼干放进盘子里,要一个一个放,可不能把饼干压坏了哦!
幼儿操作,把正方形饼干放在盘子里。
6、师:现在,我们要把正方形的小饼干送给小熊,请你拿着小饼干在盒子上比一比,不是正方形的饼干小熊吃了会不高兴的,送给他的时候记得对他说“请你吃正方形的饼干”。
7、师:哇!我们终于进到了小熊家,小熊的家里可真漂亮,小熊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秘密。)
三、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
1、师:谁来找一找小熊家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引导幼儿说xx是正方形的。然后使用ipad把这个正方形物品照下来。
幼儿使用ipad照相功能把自己找到的正方形宝宝照下来。
2、投屏分享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
利用投屏功能分享幼儿的寻找结果。
四、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不仅能把正方形宝宝送上火车,还能在小熊家找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没有正方形宝宝,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照下来发到班级博客中哦!
2、师:我们跟小熊说再见吧!请他以后也常来咱们班里做客哦!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2.能从现实生活环境中找出与正方形相似的物品。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大正方形一个以及与大正方形边一样长的小棒一根;
2.材料配套:操作册。
3.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举得快",复习对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举得快"。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托盘里放了三角形和圆形图片,比如:老师说圆形,小朋友就要把圆形举起来;老师要是说三角形,那小朋友就要把三角形举起来,我们来比比看谁举得最快。
(二)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命名并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1.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命名。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另一种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形状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与正方形边一样长的小棒,请幼儿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让幼儿直观感知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
师:老师在每个桌子上准备了正方形卡片和小棒,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小棒来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本文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像小猫一样地到位置上测量,量好后请你回到椅子上坐好。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回答。
3.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
(三)游戏"正方形娃娃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另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正方形娃娃找朋友。"正方形娃娃喜欢正方形的东西,有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2.出示正方形娃娃和ppt,让幼儿辨别。
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找出图片中是正方形的物品。
(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示范操作册内容,引导幼儿认真观看。
师:等一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完成操作册,现在请小朋友认真看。
2.提要求:
(1)在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
(2)操作完后请把彩色笔放回托盘里,拿着你的操作册回到椅子上坐好。
师:现在请你像小猫一样走到位置上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册内容。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
教学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之后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火车,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活动内容,继而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点,在选饼干的过程中,使活动内容分回归生活。
小班数学《正方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
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
2+2+2+2=8(厘米) 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例5
2×4=8(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8厘米。
探究活动
分割图形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方形的特征。
2、使学生的头脑灵活,增强观察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正方形内用4条线段作“井”字形分割,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9块,这种图形我们常称为九宫格。用4条线段还可以把一个正方形分成10块,只是和九宫格不同的是,每块的大小不一定都相等。那么,怎样才能用4条线段把正方形分成10块呢?
2、教师:请你先动脑筋想想,在动脑的同时还要动手画一画,手和脑同时参与活动,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更快地寻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