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有趣的教学案例和实践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老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编写教案,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古诗《画》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古诗《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分层要求,孩子有哪一层能力就回答哪一层问题。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字宝宝夸大家真能干,把它们的音读得真准。字宝宝还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兴趣吗?赶快拿出铅笔,打开课本第122页,在这首诗中找出字宝宝,画上圈,再大声地读几遍。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
表扬勇敢的孩子。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任由孩子们说,说出大意即可,说得不对的`地方教师伺机引导正确理解。)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情。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孩子说完感受,请他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体现孩子对诗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可以是对草原的赞美,可以是对小草的歌颂,还可以表达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孩子个性化诵读。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略)
古诗《画》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xx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古诗《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想象美景。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读诗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清代诗人査慎行经常畅游于山水之间。他饱览过无数奇观异景。一个宁静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独自坐在船上休息,没想到却被此时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诗兴大发,提笔写下:
板书课题:舟夜书所见
2、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也预习了,你们知道诗人坐在船上写下的是什么吗?
解读诗题
3、齐读课题
4、师配乐范读
二、读准读顺,过好语言关
1、师述:想去看看这美景吗?走,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吧!打开书,轻声读读诗,注意把生字读准。
2、师:读给同桌听听,字没读准帮她纠正过来。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试试读给我们听听。
4、全班齐读
三、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1、师:诗人此时正被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学们现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好吗?
2、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配乐]
3、同位互说诗意
四、以画为媒,感悟语言美
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带劲!有位小朋友看到书上为这首诗画了一幅画,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我把画带来了,你们来看看!
2、cai:出示画面
3、师:看!这就是她的画。她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4、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指导第一句: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一)理解“月黑”
1、 指名说
2、 指导理解诗意
3、 生谈体会,指出画出月亮的错误
4、 师描述:你真会读书。哦,诗中写“月黑”,原来是一个漆黑的,没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师相机板书:月黑
[cai:师操作(隐去月亮)]
6、指导朗读
(二)理解“孤光”
1、师:这么宁静的夜晚,瞧,岸边还有点点灯火呢!是这样的吗?
2、生谈体会。指出“点点灯火”的错误
3、师:你抓住了“孤光”,原来诗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盏渔灯。难怪诗人称它为“孤光”。(板书:孤光)
4、指名读
(三)理解“一点萤”
1、师:那你们还从哪知道是一盏渔灯呢?
2、生谈体会
3、师:原来那盏渔灯的光太弱了,就像萤火虫的光似的。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板书:一点萤)
?cai:隐去岸边灯光】
4、指导朗读
师: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盏渔灯静静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虽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却显得特别明亮。难怪诗人说“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能把这样的景象读出来吗?自己试试读读吧!
五、放飞想象,领悟意境美
指导第二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师: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河面起风了。看看这幅画,你还想说什么
2、生描述画面生读第二句
师:你们说的景象小朋友没有画出来啊,怎么办呢?他没有画,我们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师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说给大家听听。
4、师cai:微风拂过,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点渔火呀,一下子被细浪搅碎了,散向远方,河面的灯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们眨眼呢。你们能把看到的景象读出来吗?同桌之间试着读读这句。
5、同位互读
6、指导朗读
师:那点点像萤火一样的渔灯在风的吹动下,散开成满河的星星。(板书:散作---满河星)
7、师: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满河的灯光如同星星闪动,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六、悦纳语言,倾吐心语
师:经过我们的想象,这幅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看,夜深了,岸边农户家的灯火熄灭了,只剩下一盏渔灯,起风了,渔火随风摇晃,满河的灯光闪动。来,请一个同学读诗助兴吧!指名读诗(配乐,全过程)
师:我们都陶醉了!让我们站起来随着画面一起吟诵吧!(全班配乐吟诵)
七、拓展实践,发现创造美
1、师:现在老师还要给大家推荐一首描写夜景的诗,看看这首《枫桥夜泊》
2、师:你们还收集了哪些描写夜景的诗,让我们一同欣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特别美,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很有意思的作业:(音乐)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那你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吗?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说一说,甚至为它谱上曲子唱一唱。咱们武汉的夜晚越来越美了,看看江滩,看看长江大桥,尝试着去写写武汉的夜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像小诗人一样写首小诗。
【板书设计】
舟 夜 书 所见
月黑
↓见
渔灯
一点萤→满河星
散作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5篇《古诗《所见》的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古诗《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古诗《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课中刚刚讲到《找春天》,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各自找了一下春天,我发现啊,大家找到的春天都不一样,都很有自己的特色。
在古代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叫白居易,他找到了春天的草,并且作了一首诗《草》(出示课件),现在就让老师带大家到唐朝,看看白居易找到的春天的草是怎么样的好吗?(学生的回答肯定异口同声“好”。)那好,大家请看ppt(播放配乐诗朗诵)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
好了,现在大家把语文课本翻到第5页。我们刚才已经听了配乐诗朗读,那现在我想要听听我们的小朋友能读得怎么样?所以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下老师会叫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得更好。好,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大家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大家,大家读得都很棒。这样吧,我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下,大家都来当一回小老师,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什么字发音不太标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并请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
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学得也很好,刚才有同学已经指出了第二句诗中的“岁”是平舌音,“荣”是翘舌音(出示课件),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要注意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大家读得很好,我们还有同学指出了刚才那位同学没有注意翘舌音,看来同学们都很仔细,“烧”这个字是怎么读的呢?(课件)(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再请学生答,不超过四位学生。)这个字读shāo,是翘舌音,刚才有几位同学念成了sāo,这种读法是错的,还有一个字的读法错误刚才也有同学们也发现了,“吹”(黑板板书),这个字也是翘舌音,读chuī(黑板板书),下面这两个字的读音大家也跟着老师来读两遍,——“烧”(领读),——“烧”(学生跟读),——“吹”(领读),——“吹”(学生跟度)(重复三遍)不过最后在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野火烧不尽”的“尽”是前鼻音,而“春分吹又生”的“生”是后鼻音。
好了,那么现在我们大家就来一起读一下这首古诗,要注意刚才我们提出的发音注意点。
(学生齐读古诗)
很好!很好!大家果然很厉害!但现在老师有个问题,第二句中有两个“一”,它们是怎么发音的呀?老师有点不明白了,又谁愿意告诉我呢?(明确两个“一”的读音)
(请同学回答,大概请四到五位同学,如果没有同学答对,那就只有再听一遍录音。)
对了,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两个“一”的发音是不同的,前一个读yí,是阳平,也就是第二声,而后一个读yì,是去声,也就是第四声。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录音朗诵。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诗中的生字,那现在我们就要自己来朗读一下了。我请同学们一位一位地来朗读,看看哪个小朋友读得准确、比较有感情,比较有特色。
(请五到六位学生朗读课文)
2、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下面我们大家来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老师也和大家一起读。
(全班齐读)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我们大家首先来看一下,然后再联系古诗,我们来讨论一下这首古诗的内容是什么,白居易诗人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草的情景呢?(出示课件图片)
大家可以借助课文后面的注释和有关的参考资料,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如果会说了,就可以和你们的搭档交流一下;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懂也可以相互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话等一下我们大家都一起来帮忙。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我看大家都讨论地非常激烈,有些小组已经把问题都解决了,有些小组已经能够说诗的意思了,还有些小组的问题提得有些难度,看来等一下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帮忙了!现在老师还要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古诗,来检查一下大家有没有把刚才我们强调的重点记住。
(请四到五为学生起来朗读古诗)
不错,很好。(如果有读音错误,及时指出)
刚才大家都已经讨论了,如果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话,现在就提出来吧,我们一起来互相帮忙。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问)
既然已经解决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那我们就要来讲讲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图了。老师在把刚才的几副图再放一遍,大家开动脑筋,等一下我请同学回答。
(播放ppt,并请请学生分别讲一下这四句诗的大概意思。然后请学生做总结。)
(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学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小朋友,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大家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
你喜欢这些小草吗?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是的,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首诗的诗人白居易就是要赞美草的这种精神。那同学们说我们要不要学习小草的'这种精神呢?
(学生回答“要”)
很好,我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那我们最后再来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朗读)
很好,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诗的大意,虽然我们刚才也讲到了,但我更想知道大家是怎么来理解这首诗的,大家可以讲讲这首诗,小草或是你刚才读诗时想到的。
(请学生回答、交流思想)
3、练习背诵,完成练习
很好!老师听出大家不同的想法了!有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小草的坚强的生命力,有的同学赞美了小草,也有同学说要学习草的这种顽强的精神!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朗读训练:分男、女同学读——个人读——全班齐读——跟着音乐读)(好!)
4、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游戏做完了,我们又要开动脑筋了,大家来看ppt,看哪位小朋友能够站起来告诉我空格上应该填什么,而且发音要准确喔!
(请部分学生背诵古诗)
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了我们都已经会了,那诗中的生字我们也都认识了,会写了吗?现在我要来考一考大家,请大家看ppt。(利用ppt出示生字)
这些字该怎么写呢?大家认为这些字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吧,四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同组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等等我们在请同学到讲台前来介绍自己组的方法,这样好不好啊?
(学生讨论,增强对书写汉字的认识。然后请学生介绍自己讨论的结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