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教案可以使我们更有自信和准备去迎接教学挑战,通过准备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懒孩子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懒孩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委我爱你”。
能力目标: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如何理性地看待爱。
教学难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给大家说两个真实的事例。举秦怡和史铁生母亲的例子。(略)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我们成长的风风雨雨中,父母的付出永远是无怨无悔的。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最真最浓的情!
二、弗罗姆及《爱的艺术》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使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集体朗读)
三、知识积累,预习检查
1、给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
罪孽秩序刹那咄咄逼人惶恐休戚相关归根结蒂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爱情:(狭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广义)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同性恋等)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归根结蒂:蒂,花或瓜果连接枝茎的部分。归结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三、推进新课。
诵读文本,感知文脉。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全文按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叙述母爱与父爱在他构成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中的作用。
(一)解题,理清脉络
对象:母亲、母亲、孩子
内容:爱
层次:母爱、父爱、孩子
明确:
1、体验母爱(1—3)
2、感受父爱(4—7)
3、完善自身(8—10)
(二)阅读一、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母爱与父爱分别有那些特点?
问题二:母爱与父爱有哪些不同?
问题三: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
学生自主解决,主要是寻找关键语句。
明确:
特点与区别:
母爱①无条件。祝福、和平,不用为此努力。②自然世界。故乡。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爱①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②思想世界。法律、秩序、纪律等。
优缺点:
母爱①伟大,渴求。②不需努力,无需赢得。
父爱①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②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
问题四:比较分析,说说两者差别的原因。
母爱——童年时期以时间区分
父爱——成长时期
母爱——被人爱、无条件以能力区分
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
小结:(初步得出弗罗姆观点,集体朗读)
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艺术。
问题五: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比较:前者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是被动的,这种爱是幼稚、不成熟的。
后者是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是主动的,这种爱是成熟的。
通过此段说明,引出最后一部分。(问题引入)
第二课时
(三)阅读最后一部分,思考
问题六: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②树立起两个形象。
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
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对文章进行小结,以时间和逻辑的顺序,分析了爱是一种能力。(对照板书)
四、合作探究
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题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如何健康地成长,并能从父母之爱延伸为他爱,由小爱向大爱升华。)
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
1、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
母(联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内,是课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
2、联系电视剧《亲情树》,大姐孙雨欣用无悔的青春换来了弟弟妹妹永远的尊敬和永恒
的亲情。
3、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层层推进,希望让学生明白:
①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②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③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
4、尝试回答问题:
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畅所欲言,深入探究)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王子爱上了一个森林女妖,女妖病了声言吃了王后的心脏病就会好。王子义无反顾跑回家,趁王后熟睡之际剖开王后的胸膛摘走了母亲的心。捧着热乎乎的心王子向森林跑去,情急之中王子被树根绊倒,把母亲的心摔了出去。这时母亲说话了:孩子你摔疼了没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啊!我们从呱呱坠地一直到长大成人都被爱所包裹着,有时我们竟然因为周身的琐事将父母的关爱忽略了。学了这篇文章,难道我们的心弦没有与作者的某些观点产生共振吗?结合你的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感受到的父爱或者母爱。
我们再来听听弗洛姆的哲思箴言,看精彩语段
五、课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感恩的心》音乐声响起)
六、情感延伸,真情书写(课后作业)
弗洛姆想教会我们爱的艺术,那么我们现在就学着去爱别人,先从我们最亲的人开始。给亲爱的父母写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头,或直接读给他们听。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爱——童年时期以时间区分
父爱——成长时期
母爱——被人爱、无条件以能力区分
父爱——通过努力、有条件
懒孩子教案篇2
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雪白。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儿。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他玩儿累了,就回家睡觉了。屋子里真冷,小白兔赶快往火里添了一把柴。
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就暖和了。他躺在床上,合上眼睛,一会儿就睡着了。
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可是小白兔睡得正甜呢,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里着火了,就飞快地跑了过去。他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雪孩子哪里去了呢?他飞到了空中,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具准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正确书写3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
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处"横"中间看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相接向右伸展。
三、复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⑴理解题意,"又"字连用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
⑵学习练习可说老师纠正。
2、布置作业: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孩子》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的教学,我是让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中的词,句,段和文章的内涵。在观看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一图时,老师问从哪里看出他们高兴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惟恐把自己的精彩答案给遗漏了。在这此起彼伏的回答声中,学生们理解了"快乐,又蹦又跳,开心"等词语。又如,片段一中的雪景图,把孩子们带入了生活的情境,贮存的词语也一下子变得那么鲜明而富有感情色彩,如白茫茫,洁白,银色的世界等。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用这些形象的.词语去描绘眼前见到的雪景图。再看最后的一张白云图,把课文内容"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以及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都融入到了这张简单的画里,让画不再是画,而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
我觉得在这"看图中学文",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永不枯竭的活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源泉中,孩子们的思维极大地得到训练。与此同时,再回归文本,孩子们在朗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多了,那丝丝感情就在他们的朗读声中流淌,让学生的朗读不再苍白无力。他们一个个进入情境读课文,充分领略到了语文的音,韵,美。
懒孩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出现的“憧憬、龌龊、考妣、戋刂袜”等生字词。
2、理解文中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
3、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认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作者对孩子们的感情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儿童时代,看着大人们见多识广、样样都能干,特别是看着大人们有说了算的能耐时,都羡慕得不得了。可你们知道吗?我们大人们也有羡慕你们小孩的时候,我就有过这种感觉,每当我有心烦意乱的时候,我十分羡慕儿童的无忧无虑;每当看着大人世故圆滑、溜须拍马的嘴脸的时候,我十分向往小孩间的纯洁真诚。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画家丰子恺写他对他的孩子童真、童趣的无限憧憬和羡慕的散文《十四给我的孩子们(节选)》。
二、了解作者,初读课文
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147页的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的有关作者的名、地、时、评、作的信息?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边读边完成下列任务:
①圈划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
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丰子恺本文的意思;
③在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并向全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
三、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情况:
1、学习下列生字后,齐读256页词语表中词语。
①憧(chōng)憬(jǐng):向往。
②龌(wò)龊(chuò):不干净,脏。
③考(kǎo)妣(bǐ):(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④戋刂(chan)袜(wà):只穿着袜子着地,戋刂,只,光着。
⑤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
四、挑生分段朗读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把同学提出的问题分类,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从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寻找依据,解决问题)
五、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①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个词来概括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的主要感情?为什么说“憧憬、悲哀”这两个词可以概括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
(憧憬、悲哀。因为作者在本文写孩子们童真、童趣,表达的就是对儿童率真、自然的天性的向往和赞扬;写大人们对孩子的种种干涉,表现的就是对人生不可避免的逐步丧失率真、自然的天性的极大的悲哀)
②课文通过写孩子们的什么事来表现儿童的童真、童趣?这些事都表现孩子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直率、自然、热情、富有想像力)
③本文除了写表现孩子们率真、自然的童真、童趣外,还写了大人们,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④⑤
(这是开放性的问题问,只要学生的意见观点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老师都要加以肯定。当学生思路堵塞时,老师可从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积累词语,谈谈对课文精美语句的欣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文,圈划文中词语,并挑生读一读所划的词语。
2、全班学生齐读256页词语表中词语。
3、学生交流最精彩的语句欣赏。
七、小结归纳,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
(略)
懒孩子教案篇4
教学时间:
xx年xx月xx日
教学地点:
会议室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家长
主讲人:仲勇
教学内容:
引领孩子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
教学目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面对孩子即将毕业,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人生定位,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能够有效地满足孩子的成就感,同时也能达到有效激励孩子不断取得进步的目的,由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来达到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的目的,引领孩子健康面的展
教学重点:
1、父母要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现状,找准一个合适的目标。
2、如何引领孩子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
教学形式:
讲座与家长互动交流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揭示主题,明确意义。
随着孩子步入六年级,他们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不仅要学会面对不同以往的学习压力和家庭压力,还要学会面对未来进行选择。家长们的担心和烦恼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来,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学校,进行人生定位的初设,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学生问卷,情况反馈
通过学生问卷,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向家长们呈现孩子现阶段的心理状态和对未来目标的认识,有哪些共性问题。
三、家长交流,增进认识。
1、说一说,对于即将毕业孩子们,在学习目标的.制定方面还有哪些行为表现或心理状态?
2、每个家庭对孩子学习目标制定和未来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举例谈谈。
四、经验共享,澄清认识。
请一位有经验的毕业班教师就“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人生定位”进行讲座。
1、目标必须是近期就能成为现实的
它是在某个时段中能实现的,而且最好是近期就能实现的,是一种近期目标。所以,帮助孩子确定近期目标,就应当注意这个“近期性”,不宜将目标成为现实的时间放得太长。例如,孩子还在上小学时,就要将“将来能考取重点高中”甚至将“将来能考取名牌大学”作为近期目标。这样确定近期目标,也有利于调动孩子实现这些目标的积极性。
2、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
所以目标,就是现在仍未实现,而且如果不经过自身的努力,到了时间也难以实现的。所以,在帮助孩子确定目标时,要适当确定目标的标准和要求,以此来告诉孩子: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让孩子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3、阶段性目标必须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
4、目标必须主要是由孩子来决定的,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好处的。
确定目标,主体应当是孩子。这是因为,只有是孩子自主确定的阶段性目标,孩子在实现的过程中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这目标的可能性也才能得到保证。
五、就帮助孩子正确制定学习目标,家长还有什么困惑的问题可提出交流。
六、总结。
懒孩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说一说,猜一猜,并理解故事情节。
2、欣赏故事,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3、能简单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故事,看图理解故事情节。
难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太冷了天上会怎么样呢?
(下雪)
出示课件雪景
师:下雪天我们可以怎么玩呢?虽然我们这儿不是太冷,所以下雪的机会也比较少,但是我们有些小朋友冬天有去过仙女山、金佛山这些地方,在那里就可以玩雪。
(堆雪人)
出示玩雪课件
师:"小朋友们,今天你看谁到我们班来了?"
(雪孩子,雪人)
"雪孩子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什么事啦?
(3)雪孩子去哪里了?
(三):运用课件,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雪孩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1.课件出示,提问:兔妈妈要干什么去呢?
(找吃的.)
兔妈妈为了不使小白兔感到孤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他们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2.出示课件,提问:小白兔睡着后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小白兔睡得正香,一点也不知道。)
3.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飞快地跑进去,将雪孩子抱出来。)
4.欣赏课件,提问:救出小兔子后,雪孩子怎么了?雪孩子去哪里了?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四)复述故事。
1.看图片讲述故事。
2.幼儿跟着课件连贯讲述。
3.个别幼儿上台讲述。
课后小结
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出小白兔,自己却没命啦。雪孩子的这种表现,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来表示----舍己救人。雪孩子是一个舍己救人的小英雄!
懒孩子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1、看一组战争图片。
教师述说:同学们,虽然我们的生活都非常安定,但是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世界上还有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在死亡线上挣扎,更有的失去了自己挚爱的亲人,无家可归。
面对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
2、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先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出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齐读
你有什么问题?(他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为什么还发出这样的呼吁?)
3、揭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自学要求: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请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3、同桌互相检查字词,交流问题。
三、讲读课文
1、交流:雷利为什么会发出呼吁?
情况一:因为作者的父亲牺牲了,所以会发出呼吁。
追问:为什么去世的?说明什么?你能找到有关句子吗?
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情况二:和平之花并没有永驻人间。找到句子
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读出你的心情。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不太平的事例吗?(雷利的父亲因维和而牺牲了)
2、体会雷利失父之痛
在这个事例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划出有关句子读读体会体会)
交流:
a 两年多来
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是什么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再读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b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1)配音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
(2)想像:
你能听到他爸爸在呼唤什么吗?指名说
你能听到悲痛的雷利心里在说什么吗?
雷利的妈妈心里在说什么?
在场的叔叔阿姨心里在说什么?
难道仅仅是在场的人的心声吗?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齐读。
引述:这样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就这样被可恶的战争夺取了宝贵的生命,他本来可以为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的,他的牺牲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所以我们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再读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而这事件仅仅只是其中之一,世界上还有一些不太平的事件。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教师幻灯播放有关事件的图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让我们一起呼吁:
出示: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4、 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
出示小资料,轻声读一读。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再读: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说话训练(选一题说)
为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大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小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引读: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看来维护和平之心已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现在让我们跟随雷利一起真诚地向敬爱的加利先生呼吁: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四、课外延伸:
1、 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
2、 出示:
课外选做:
(1 )、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2)、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战争的谴责。
板书: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世界并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