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备课教案5篇

时间:2024-04-14 作者:Youaremine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单元备课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单元备课教案5篇

单元备课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三、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四 、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五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六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二、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三、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四、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教学后记:

?充气雨衣》课文中“我会认”的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单元备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 指导读多音字:华:作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huá 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辆 (华) 罗 妻 算 夫 妇 旧 码 握 敬 抛 贫 献 价 值 归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解放 惊异 坚定 敬佩 贫穷 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平静) 坚定——(动摇)

贫穷——(富裕) 落后——(先进)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同桌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认读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有11个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写了发生在哪几个地点的事?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来。

3、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客厅 码头

4、课文主要写了华罗庚在这两个地点说的话,第一部分是课文的1至5自然段,第二部分是课文的6至11自然段。今天我们的学习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进行。

二、学习第1至5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至5自然段,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指出“冲”是多音字,在这里读chòng,是“向着、对着”的意思。

3、学生质疑,老师介绍背景,体会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时万分激动的心情。

(1)“中国解放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过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他开着小汽车,日子过得很富裕,很舒适。)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4、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华罗庚激动的心情?

出示文字投影:“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

这些加点的词都表现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非常激动的心情。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评价是否体现了华罗庚的心情。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部分,读出华罗庚喜悦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6至11自然段。

1、过渡:华罗庚准备回国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劝阻?他是怎样回答的呢?

2、出示课文插图,指名朗读课文6至11自然段。

3、出示文字投影,重点理解句子: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才有价值。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读了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华罗庚是个非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家,就像儿子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不嫌弃祖国的贫穷落后,立志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把祖国的进步发展放在第一位。)

4、齐读华罗庚说的这句话,体会华罗庚要回去报效祖国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华罗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华罗庚是个不贪图享受,热爱祖国,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1、认读识记本课要写的8个字。

座 喊 夫 妇 旧 如 贫 落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2)学生分小组想办法。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祖:示字旁加“且”字就是“祖国”的“祖”。

座:“坐”字加上广字头就是“座位”的“座”。

喊:“减”字的两点水换成口字旁就是“叫喊”的“喊”。

猜谜:一人顶破天(夫) 一天(旧) 分贝壳(贫)

2、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

座:广字头要写得稍大一点,要盖住下面的“坐”字。

喊:“口”字旁应该写小一点。右边是“咸”,不要写成“成”。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优秀的作业欣赏和点评。

三、练习巩固。

1、听写8个字。

2、辨字组词。

坐( ) 喊( ) 夫( ) 贫( )

座( ) 减( ) 天( ) 贪( )

板书设计:

客厅 回自己的祖国去

(华罗庚)

热爱祖国

码头 为祖国尽力

单元备课教案篇3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秋天”来编排,共选入六篇课文(古诗有两篇),体裁多样,内容十分丰富。整组教材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有些词语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较生僻,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具体情景画面进行教学。真正理解了词意,用心来感受,会觉得这些词真的很美。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足足百字的小文。文章虽短,却勾画出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的喜悦心情描绘出来了。

?黄山奇石》一文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黄山上创造了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多因其外貌而得名。而且一块奇石,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势表现出来,读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的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荷已尽,菊已残,但橙黄橘绿;百花谢,枯叶飘,但枫叶似火。触景生情,诗人怎能不提笔抒怀呢?

?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进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61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了解秋天景物的特点,知道秋天里事物的变化,喜欢观察秋天,喜欢秋天这个季节。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总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

2、通过学习课文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单元教学建议】

1、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成就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语文实践活动要跟课内所学的东西有一定联系,形式要活泼多样,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表现力。

4、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说话练习,激发兴趣,勾起话题,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注重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5、打破传统古诗文教学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自读自悟。古诗文重点放在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上,诗的意境则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和感悟。

【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11课时

1、秋天的图画2课时

2、黄山奇石2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2课时

4、古诗两首2课时

单元备课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运用比解决问题。(教材第54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发展分析、概括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比的`意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比是什么。

2、一盒糖果有50颗,平均分给甲、乙两人,甲、乙两人各得多少颗糖果?他们所得糖果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

点名学生回答,回顾平均分的特点。

3、引出新课。

师:这是一道平均分的问题,生活中,很多问题运用到了平均分,但有时为了分配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分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应用。(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54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

单元备课教案篇5

单元整体感知:

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这里有波澜壮阔的庐山瀑布,有“山行”带给我们的快乐,有北方最大的湖“美丽的呼伦湖”,还有五岳之一黄山的气势。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二首》、《水乡歌》、《美丽的呼伦湖》第二自然段、《黄山奇石》喜欢的段落。

2.能结合语境感悟古诗和现代诗歌的意境,理解课文内容。

3.使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4.通过两首古诗,一首现代诗歌,两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56个生字,两个多音字:蒙、都,会正确书写34个生字。

课时安排:

1《古诗二首》》…………………………………………………3课时

2《水乡歌》……………………………………………………2课时

3《美丽的呼伦湖》……………………………………………2课时

4《黄山奇石》…………………………………………………2课时

?综合学习一》………………………………………………2课时

口语交际《从小窗口看大中国》……………………………1课时

师生课前准备:

1.背诵李白、杜牧的诗。

2.观察和搜集我的家乡多。

3.了解呼伦湖,查阅呼伦湖的资料。

4.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读有关黄山的文章。

5.留心观察校园的标语、牌匾、警示语等语言文字。

6.搜集有关祖国美丽风景的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