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后感中,应该避免过于简单的总结,而要深入分析,写读后感让我们在文字与现实中找到心灵的共鸣与连接,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发大水啦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发大水啦读后感篇1
假期,我阅读了赵菱写的《大水》。这本书讲述了女孩兰儿生活在黄凤阔,那年黄凤阔发大水,很多人到南乡去逃难,等到大水下去后再回来。大水来了好几次,爷爷带领人们一起打寨墙挖壕沟。第一次大水把寨墙冲倒了,人们议论纷纷,都放弃了,只有兰儿一家继续坚持着。后来在全村人齐心协力的帮助下,寨墙修好了,抵挡住了大水,黄凤阔又热闹了起来,别村的人们经常来这里逃难。后来大水又来了五次,但是再也没能进来黄凤阔。文中的兰儿就是作者的奶奶,这些就是作者奶奶的亲身经历,在那个年代经历过这些是很难忘记的。
文中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描写体现了黄凤阔人们的淳朴善良。在大水还没下去,人们都生活得很艰难时,兰儿爹捡到了一个孩子,名叫宝童。村里的人们得知了,都纷纷拿着烧饼、米花糖、白膜片等吃食来看望宝童。在众多看望的人中,作者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具体描写了老虾爷对宝童的喜爱。
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惟妙惟肖,写了勤劳能干的凤姑姑、乐观开朗的辣椒花婶、忠厚老实的彩升叔……但我对文中兰儿的爷爷和兰儿印象十分深刻。
在大水来时,人们都很绝望,都只想着听天由命,只有兰儿的爷爷在想办法抵挡大水。爷爷说:“人最有力量,任何灾难都打不垮他们。”“不管多大的灾难来了都不要怕,想办法去对付它就是了。”从这些语言描写就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在困难面前积极想办法,不服输的人。
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最终带领黄凤阔的人们战胜了洪水。兰儿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作者从兰儿的语言、心理具体描写了兰儿从一个稚嫩的孩子到姐梨儿要把那条大鱼剁剁阉了,但兰儿不让,她想要救活这条大鱼,变得成熟的过程。在大水上来之前,她还是一个小孩子,无忧无虑;可大水来临后,她第一次有了对生死的概念,有了一种对死亡莫名的'恐惧;宝童来到她家后,她成了姐姐,第一次有了责任感。她的心思很细腻,十分善良,有一颗怜悯之心。她在田边捡到一条大鱼后,二让大鱼带着她到黄凤河里去游玩。爷爷很疼爱她,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爷爷了。爷爷教会她在遇到困难时,要乐观,要想办法解决。
这本书中的人们都是普通人,但也正是他们,抵挡住了天灾,他们不屈服于命运,没有听天由命,跟大水抗争的时候,他们赢了,保卫了他们的家园黄凤阔。也许命由天定,但人定胜天。只要不屈服,办法总比困难多。
发大水啦读后感篇2
?大水》是由赵菱写的一部现实题材儿童长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兰儿的视角描写了黄凤阔常年被大水肆虐,但人们对生存的渴望,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使人们不屈服,不绝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着地与洪水作斗争。最终,在爷爷的带领下,全村人同心协力筑起高大的寨墙,阻挡住了洪水。
在读完这本书时,我不禁抱怨作者写的太少了,我还想知道兰儿十八岁离家后发生了什么,寨墙阻挡住大水后又发生了什么,最后宝童到底回来看黄凤阔了没有……但作者都没有写,所以这本书使人意犹未尽。
的确,正如爷爷所说:“黄凤阔真是个宝葫芦。”那里不仅有新鲜的食材和同甘共苦的人们,还有村里人自己编的好听的歌谣,而且有些称谓还与我们不同,如腌酱豆子,他们会说成下酱豆子……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慨万千:“假如有颜色,日子一定是白色的,她把娘一头漆黑的好头发洗成了灰白!接着又会一点点把那点灰色洗去,直到有一天洗得像爷爷的头发一样雪白。日子也像一个冷酷无情的雕刻匠,他用看不见的刻刀在人的脸上、手上、身上,无情的雕刻着,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在人身上留下数不清的细小褶纹,让一个活力无限的年轻人变得弯腰驼背,老眼昏花,身上的活力一点点被抽去,直到有一天颓然倒地,默默地睡到黄土里。”
这是兰儿看着娘的头发时心中所想的。是啊!生老病死虽然痛苦,但谁却都得接受,谁都得经历,没有人能逃脱这个可怕的“魔咒”。我们的到来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是来毁灭这个世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让世界真正成为人们口中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即使你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即使你每天受到所有人的冷眼,也请你继续向你心中那个阳光普照的地方走下去,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生而为人,谁都是第一次。因为人的一生很短暂,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才不会后悔过这一生。
这本小说写出了黄凤阔的人们对天地的敬畏与对现实日常的热爱,处处透出生命的富饶,坚韧和温暖,也体现出人性的温暖与光辉,更展现出在灾难面前人性的高贵、坚强。
?大水》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去阅读的一本书,它能让你悟出无穷无尽的道理,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阅读这本书,去阅读更多的书。
发大水啦读后感篇3
一、大水的无情
在《大水》中,大水每次的到来都是无情的,它如同一只猛兽闯进了黄凤阔中,它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大水夺走了人们的性命和财产,大树倒塌,房屋毁灭,七巧家的房子也被冲垮了。原本就很穷的黄凤阔人,经过了大水的扫荡后,更是一贫如洗,粮食被冲走了,牲口也被冲走了。许多人的脸上都挂着两行泪。
二、团结和乐观
人们哀伤过后,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希望,而是乐观地去面对问题。男儿的爷爷经常帮助那些失去家园的人重建房子。人们也很坦然地面对现在的生活,没有粮食吃了就去打鱼,没有什么细粮就拿粗粮合着细粮送进嘴里。小孩子们也没有因失去了以前的游乐场所而哭泣,而是找到了其他的玩的,比如说坐在大木盆里面去逛街。大家就这样互相帮助,你分我一点粮食,我也分你一点食物,生活得下去。
爷爷后来想到了打寨墙的方法,大家齐心协力,把寨墙打好了,但是第一次不起作用,很多人都放弃了。后来爷爷一家又开始打寨墙,大家也都来了。尽管大家本来就消瘦了许多,但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他们又不辞辛苦,一直坚持把寨墙打好了,这次寨墙终于起了作用。
黄凤阔的人遇到了天灾,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团结一心解决问题灾难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克服它。这样的精神也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精神和力量。在现在,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河南发的大水,人们同样迎难而上,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我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学会去解决问题,不要一见到困难就退缩,应该迎难而上,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
发大水啦读后感篇4
在灾难到来时,四处都会体现出人性的温暖,不论是在震后的废墟,还是在浊黄的汪洋中。《大水》这部作品就很好地表现了从浊黄的汪洋中站起来的人们人性中流露出来的温暖。
首先是乐观,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不怕旱灾不怕蝗灾的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人得了抑郁症,便变得不再自信,或者是变得极为不乐观,甚至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可是,住在洪水泛滥的地区的人们,洪水一来就没了食物,因为大水把庄稼都冲没了,而粮仓中的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到秋天了,又还被水冲走了一些。一点麦子,磨了又磨,甚至连麦糠都不舍得扔,大家把它拌到饭里,抻长了脖子往下咽。就是这样的.环境下,也没有一个人不乐观,大家都有说有笑的。
其次是坚韧,虽说细粮不易得到,但是粗粮它容易得到啊!而且粗粮不易受潮,大水来了,粮仓中的粮食不会被全部冲走,但剩下的粮食多少会进水一部分,真正能吃的就没有多少了。于是从洪水中站起来的人们,把粗粮拌到细粮里面,再出去打些鱼就当是早、中、晚的正餐了。有条件的偶尔能吃个鹅蛋就算大餐了。
还有勤劳,书里的爷爷就是很勤劳且精明的人,他率领大家把寨墙打起来,尽管大家都饿了几个月,可是大家依然忍饥挨饿的去干活,果然,打完寨墙大家都瘦了一圈。没挡住大水,大家就再打!打得它结结实实,打得它上面宽得能跑马车!
最后是互助,哪家断了粮,爷爷就让大哥宝书给那家送粮,让他们挨不了饿。
愿:大水来去,大地永存!
发大水啦读后感篇5
培根曾经说过:“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是呀!书就是我们迷茫时候的灯塔,雪天的一个温暖的火炉。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大水》。
这本书写了在洪水不断来袭的灾难中,一个叫黄凤阔的地方,住着兰儿一家,兰儿十岁那年,大水突然席卷了村庄。大家的粮食没有了,不少人都离开了黄凤阔,投靠其它地方的亲戚。后来,大家在兰儿爷爷的带领下,筑起了高大的寨墙,挡住了洪水。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黄凤阔朴实、善良的人们。精明能干的彩升叔,老实巴交的.七巧爹,心灵手巧的凤姑姑…。。。我最喜欢的人物还是兰儿的爷爷。爷爷十分善良,在大水席卷黄凤阔之后,有些人家因粮食的缺少,生活十分困难,爷爷便把自己家的粮食和打来的鱼送给他们,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热心的人。我觉得彩升叔是一个挺可怜的人,因为他幼年父母双亡,自小就成了孤儿,从小就靠自己苦抓苦挣,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一滴汗水落到地上摔八瓣,每往前走一步都不容易。从中可以看出彩升叔小时候的艰苦生活,与如今幸福的来之不易。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穿着连衣裙的小女孩,她微微低着头,好像在思索着什么,我猜这个女孩应该是兰儿了吧!在她的身后是两个重叠在一起的三角形,剩下的封面的湛蓝色的。霎时一看,让人感觉封面与题目没有什么关系,但仔细一想,又感觉有着无穷无尽的联系,令人捉摸不透。《大水》的作者赵菱,曾被评价:外表沉默,内心狂野。她的笔是她的红舞鞋,无法停止,没有终结。
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回味,我十分喜欢它。
发大水啦读后感篇6
这几天一直在读一本书,书名叫做:《大水》。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本书就是一部重重的阶梯。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兰儿,在洪水不断来袭的灾难中,一个叫黄凤阔的地方,住着她们一家,兰儿十岁那年,大水忽然卷进了村庄。大家的'粮食都没有了,很多人离开了村子,投靠了亲戚。后来,兰儿的爷爷带着大家住起了高大的墙,挡住了洪水。
这本书刻画了许多,黄凤阔朴实、善良的人们。聪明能干的彩升叔,老实的七万爹,手巧温柔的凤姑姑……我最喜欢兰儿的爷爷。他十分的善良,在大水,来到黄凤阔之后,有些人家的生活极为困难,但他们没有放弃生活,是爷爷使用自己的双手获得了粮食,送给了他们,从中可以看出爷爷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彩升叔是一个特别可怜的人,从小就靠自己顶起家,一分钱分成两半花,每往前走一步,都不容易。从中看出彩升叔,小时候的艰苦生活,与如今的幸福和快乐来之不易。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感慨万分:假如有颜色,日子一定是白色的,她把娘一头漆黑的好头发洗成了灰白!接着又会一点点把那点灰色洗去,直到有一天洗的像爷爷的头发一样雪白雪白。
这是“魔咒”!《大水》是一本值得人阅读的书目,它能让你悟出更多道理来,希望更多的人去读这本书。去做出你的领悟吧。
发大水啦读后感篇7
今天,我在一本童话故事书上看到了一篇题为《大水牛和木桩》的故事。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小松鼠、大水牛和木桩。大水牛从小就被农夫买来锁在木桩上,没有自由;小松鼠就可以说是大水牛的“恩人”了!因为要不是小松鼠的开导,估计大水牛现在还被拴在木桩上呢;而木桩呢?它呀,就是栓了大水牛很长时间的那个“凶手”。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在林间玩耍,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大水牛身旁。热心的小松鼠见大水牛唉声叹气的,便问大水牛怎么回事?小松鼠听了大水牛从小就被农夫锁在木桩上的.故事后很同情它,便告诉大水牛,锁住他的并不是木桩,而是大水牛自己。于是,不一会儿,大水牛就轻而易举地挣断了绳索,离开了木桩。
读了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这么强壮的大水牛竟然被小小的木桩给束缚住,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啊!虽然大水牛小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力气挣脱木桩,为什么它长大后也一直认为自己不能挣脱木桩,甚至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呢?原来,就像小松鼠说的,约束大水牛的并不是小小的木桩,而是它自己用思维惯性设置的精神枷锁。
故事读完了,小松鼠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不管什么事,都要学会尝试,不要害怕失败。俗话说,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只有进行了尝试,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点评:故事的缩写和重新叙述很成功,对故事的解读也很深刻到位:去除精神枷锁,勇于尝试 ,才会具有成功的可能。相信小作者在生活中也能做到勇于尝试、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