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观后感7篇

时间:2025-10-01 作者:Animai

撰写观后感让我们对影片中的人物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观后感是我与电影之间的情感纽带,连接着我们共同的体验,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音乐剧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音乐剧观后感7篇

音乐剧观后感篇1

五一假期,妈妈带我观看了音乐剧《猫》。该剧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猫的形象,个性是那只流浪的老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伦敦郊外的一个垃圾场,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猫的聚会。猫们一只一只精彩上场,唱出跳出他们的故事和感受,等待老戒律伯来评判谁能够获得重生。纯洁美丽的雪白猫,善良的心如雪白的毛一样一尘不染;英雄猫,老戒律伯不在的时候,他就是猫族的统帅;摇滚猫用自己好酷的长相和疯狂淘气的性格,再加上华丽的衣服、叛逆的歌,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还有仁慈的胖胖保姆猫,富有的会打高尔夫球的富翁猫,总是形影不离的小偷猫,长得狰狞吓人的犯罪猫,认真负责的铁路猫,苍老瘫痪的剧院猫,现代打扮的超人猫,最神奇和最有魔力的魔术猫……他们为了获得重生各施所长。

老流浪猫苍老而肮脏,谁也不愿理解她。她用沙哑的歌喉唱出了一支十分动人的歌:“回忆中的我以前多么的美丽,但是此刻的漂泊让我苍老和孤独。只有回忆会让我的生命有好处,还有我能够期望即将来临的黎明能带给我期望……”所有的猫都被深深感动了,大家都理解了老猫做朋友。老戒律伯也伸出手,把重生的机会给了老流浪猫,将以前美丽迷人但此刻已经苍老劳累的老流浪猫送上了天堂。

听着美妙的音乐,欣赏着猫世界的善良与丑恶、欢乐与悲伤,我懂得了:真诚地表露自己的心声,绽开自己纯真的笑容,你将收获美丽的人生。

音乐剧观后感篇2

歌剧的魅力源远流长,在艺术的殿堂里,占有相当的地位。几百年来,涌现出无数大师和经久不衰的名作品,优美的咏叹调,华丽的舞台,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罗西尼,瓦格纳,比才,威尔第,普契尼……这些大师的名字同其作品,永远是艺术的瑰宝。

我这天要写的是一部改编成电影的歌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观众的热捧而经久不衰,成为一代经典。他就是《歌剧魅影》。

电影的开场是1961年的巴黎歌剧院门口,黑白的色调显得整个画面沉郁而苍凉,一车停在了剧院大门口,从车上被抬下一位白发苍苍的已经无法行动与语言的老人,他要参加的是剧院里的一场拍卖,这些东西都是巴黎歌剧院前被焚烧时留下来的物品。拍卖师向大家讲述着一件件物品的来源,一件破旧的敲鼓的玩具小猴被这位老人拍下,虽然拍卖师无法说明它的来源,但能够猜到,这个小猴必须与以下的影片有着联系。帷幕拉开,拍卖会最后一件物品隆重出场。这是20年前引发火灾的那盏大吊灯,“坚信大家都还记得这盏灯,以及由这盏灯引起的杯具,还有那个挥之不去的魅影。”盖在灯上的台布被拉开,华丽的灯光瞬间照片照亮了这个已经败落的歌剧院的每个角落,逐渐的,在这耀眼的灯光下,人们看到了当年华丽的歌剧院盛况,开始了魅影的追寻。这一幕,我想起了《铁达尼号》中,露丝看到沉睡在海底的壁柜时,由壁柜展开的对铁达尼号的怀想,这两者异曲同工。

?歌剧魅影》中充满美轮美奂的场景,新奇独特的剧情衔接,漂亮的女主角及她盛装华丽的服饰,还有她精致的面庞。最扣人心弦的还是魅影的一次次“闪亮登场”,每一次都是扣人心弦,女主角轻柔动听的声音以及魅影充满磁性温文尔雅的呼唤,使我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为歌剧而倾倒,那是不折不扣的艺术魅力。歌剧中的“魅”字,又何止于神秘莫测的鬼影,它所渲染的梦幻色彩无不引人入胜,女主人公克莉斯一袭白色的公主长裙,站在万人中间的舞台上,唱着轻柔婉转的歌,她满头闪烁的星星似的头饰还有长长的漂亮的卷发,使她好像童话中的公主。当魅影带着他透过镜子通向他的黑暗世界时,小船划过湖面,烛光盛燃的烛火架从水中如睡莲般升起时,那场景如作梦一般,克莉斯汀与罗尔在蓝色背景的天空下互诉爱意时,雪花从天而降,没有尘世的惊扰,一切安静又动人心弦,让人想到的,也唯有“童话”二字。

如《铁达尼号》一样,我同样认为能够激起人们心潮澎湃的或推动剧情矛盾上升的并不必须是善与恶的斗争。影评中曾说过《铁达尼号》中没有一个恶人,所有的人都是值得被纪念的。我同样认为《歌剧魅影》中没有恶人,虽然幽森的鬼魅以前杀过人,制造了种种的恐怖,最后还用一把火结束了整个游戏,但是我坚信,他是全剧中组有魅力的主角,他充满温柔的感性的声音,他对克莉斯汀热烈而深沉的爱让他成为观众心中独一无二的angleofmusic,成为克莉斯汀的音乐天使。人们称他为魔鬼的儿子,他长久的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连心也从来没有获得过阳光,于是他用魔鬼般的手段留在克莉斯汀身边,守护着她,痛苦如他,如影随行,而只有克莉斯汀的歌声与温柔能解开他无边的阴影。这种爱恋是疯狂的,魅影唱到:“我把我的音乐全给了你,而你给我的回报呢?是拒绝与背叛。”;这种爱恋也是神圣的,没有淫欲,没有占有,魅影把昏厥的克莉斯汀留意翼翼的放入贝壳形状的红色软床,然后慢慢为他放下黑色帷幕,在他眼中,克莉斯汀是神圣的,他所想的只是留在他身边,让我想起了《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

关于克莉斯汀到底爱谁,或者她没有爱过魅影,一向是一个无法讨论的话题。一边是一袭黑袍加身的,带有邪气与霸气的面具下容颜可怕的魅影,一边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为克莉斯汀勇闯黑暗之门的白马王子罗尔,或许人们对于得不到者的心理袒护,罗尔的风头远远不及魅影,只能身为男二号。作为绝对女一号的克莉斯汀,虽然美貌,也拥有令人陶醉的声音,但被爱者总是没有爱者投入更令人关注,尤其是如此炽热的感情。她毕竟不是赫思嘉。

歌剧的结尾,克莉斯汀给魅影一个深长的吻,这吻中是急于救回被困的心爱的人,还是献给这个陪伴了十年,伴她成长,每一夜都守护着他的魅影?不管为何,魅影已经泪流满面,洞外人们的追讨声已经接近,魅影放走了这个他心爱的人,望着她和她深爱的的人离去的背影,手里攥着的,是那一枚克莉斯汀留给他的戒指,这一刻,克莉斯汀没有爱上他已经不重要,魅影的心已经走出黑暗,走进新的生命。

?歌剧魅影》,一部如此精湛的歌剧,一部歌剧的里程碑。

音乐剧观后感篇3

"世界上好像没人不想一步登天,尤其是辛辛苦苦的上班族,坐在拥挤而封闭的地铁里时,谁不想坐着司机开着宝马,悠闲喝着茶,听着身边漂亮的女秘书汇报工作呢?音乐剧《一步登天》以男主角奇特而又处心积虑的职场人生,辛辣的讽刺了职场中的人生百态,实为近年来少有的好看耐看的音乐剧。

七幕人生出品的《一步登天》以职场为切入点,有效的避免了国外音乐剧搬演到国内的文化隔阂,文本的翻译也已经本土化。本土化的标志并不是其中出现的“锤子”,“情怀”或者其他的小包袱。而是能够根据国外剧本的原意二次创作出更符合中国人表达方式和接收方式的文本,最鲜明的就是男主角介绍自己创意时的那首打油诗。虽然很多观众都能猜出这是首藏头诗,但是相比于国内很多音乐剧中生拉硬套,不顾文化差异而“强行”翻译搬演。《一步登天》的创作者显然在剧本的本土化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而本土化的另一方面是音乐的本土化,歌词简洁而明确,乐队的配合也很到位。演员的表演虽没有非常出彩,但大都到位而富有性格,尤其是男女主角的唱和无疑让本局能在虚伪和狡诈的职场中感受到爱情的温馨。

瑕并不能掩玉,作为音乐剧本土化漫漫征途上的一个节点,《一步登天》并非没有它的缺点,相比于国外的音乐剧,国内的音乐剧始终在节奏的控制上有些问题。情节紧凑但不活泼,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让观众有些疲惫,没有太多的兴奋点去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在这方面,富有性格而又有能力的配角演员无疑是非常重要,他们可以在剧中耍宝式演出,展现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特长,比如跳舞等等,而国内鲜有人可以做到。当然节奏的控制并不只是演员,还有音乐,导演,编舞等等方面的制约。而《一步登天》能在其自身的最大范围内做到最好,这便是本剧的最大的情怀和诚意。

音乐剧观后感篇4

音乐剧《猫》作为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以其诡异的风格,动听的歌曲,炫目的舞蹈,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它将各种元素完美结合,通过舞蹈,音乐,编排成一场热闹非凡的猫群聚会。它对每个猫性格特点的塑造,对每个故事情节的讲述,都做了恰当、完美的诠释。

本剧的舞蹈非常出色,用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每只猫的不同特点与性格。各类舞蹈,如:芭蕾,踢踏,爵士……的融合,更使全剧风格奔放,活力四射,充满神秘感。还有动感十足,增添气氛的的群舞,使场面宏大夺目,为全剧增色许多。

本剧的音乐更是出彩,其中我最爱的还属《记忆》。它前后四次出现。它如泣如诉的感情宣泄,让全剧感情升华,使该剧更具有浓浓的生命意味与充满哲理的想象。月光下,葛丽兹贝拉(Grizabella)——过去的魅力猫,回忆着自己年轻美丽时的幸福时光,那美妙的旋律,富有深情的歌词,深邃的歌喉,不但使演员,同时也使观众融入她哀伤又孤独的情绪之中。而第二次演则由一只小猫演唱,那是领袖猫告诉猫们,幸福的含义不仅仅是现在,也包括过去那些不能遗忘的事情,月光下,小猫杰米玛唱起了《回忆》,猫们都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感动。 不同的角色身份赋予了这首歌曲不同的含义,孤独的曲调变得温馨幸福,唤起了魅力猫对生活的信心。歌声唤起了我无限的记忆。

音乐剧《猫》给了我深刻触动,令我回味悠长。

音乐剧观后感篇5

不仅是一部充满动感魅力和时代气息的音乐剧,同时,它也饱含着生活哲理和人间情怀。就像有人所说,这是一部“从猫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乐剧……自从它首次来中国上演以后,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较为发达的城市刮起一阵音乐剧的旋风,观众无不被它那奇特的舞台布景、幽默生动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有幸在上海大剧院观看,观后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演员精彩的演出把观众带入了奇妙的杰里科猫族的世界,当然,此剧最令我难以忘怀的除了精彩的音乐,就是舞台中奇妙变化的灯光效果,使人们进入到曼妙的神话世界。灯光效果遵循剧作的戏剧结构和演员的心理流程,强调它在创造情感气氛方面的作用。它摆脱所有写实要求,根本不考虑光源的色彩和角度的合理性。舞台突然暗下来,是为了解释一个角色的心理状态;灯光在一个角色入场时又突然亮起来;恐怖袭来时,墙上出现巨大的影子。灯光被任意控制,它的变化和静止,突明或突暗,唯一依据的原则就是服从戏剧本身的需要,毋容置疑,在扩大戏剧表现力方面,灯光成了表现主义者用之不尽的资源,开拓出各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前景与背景溶汇在一起,让观众同时看到背景始终出现在所有动作地点的后面。同时善于对现实变形和发挥灯光的特殊作用,创造出特殊的气氛。音乐剧猫的舞台灯光,将舞台设计在处理视觉因素时手法更加灵活,从写实到抽象,其间具有极大伸缩性。在处理时间地点上更加自由,舞台上现实与梦幻互相交替和并置,扩大了舞台时空的各种可能性。也正是现代科技的运用,使这部音乐剧长盛不衰,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

音乐剧观后感篇6

?歌剧魅影》是一部很古老的影片。它的创作亦是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蓝本的。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本片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时值1870年,在歌剧院的地下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杰拉德·巴特勒饰)。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还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

幼年丧父的小克莉丝汀·戴伊被吉里夫人带到歌剧院接受舞蹈训练,成为一名芭蕾舞女。当深夜无法入睡时,小克莉丝汀总是期盼父亲向她许诺过的音乐天使会出现。同情于她的孤独,魅影假扮音乐天使,隔着墙对她说话,安慰她幼小的心灵,并教她歌唱的技巧。就这样九年过去了,年轻貌美的克莉丝汀(艾米·罗萨姆饰)在魅影的帮助下凭借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然而,最初发自于精神层面的音乐之爱,却逐渐转化成为强烈的占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实际行动,把所有妨碍克莉丝汀歌唱事业的人一一除掉。

后来,戏院的投资人劳尔(帕特里克·威尔森饰)认出克莉丝汀是他的儿时玩伴,两人坠入爱河。魅影发现后,自觉遭到背叛,怒而砍断舞台大吊灯的铁链,让整座华丽的水晶灯砰然粉碎在观众席上。随着魅影的破坏愈来愈血腥疯狂,克莉丝汀对他的感情也逐渐从迷恋转为恐惧、害怕和怜悯。

半年后,劳尔跟克莉丝汀秘密订婚,魅影突然现身于歌剧院的化装舞会,强迫歌剧院演出他亲手谱作的歌剧《唐璜》,并指名由克莉丝汀担任女主角。心烦意乱的克莉丝汀,半夜奔至父亲坟前哭诉,劳尔则誓言要与魅影 周旋到底。

在《唐璜》首演当晚,歌剧院四周布满警察,孰料魅影竟然杀死男主角,亲身改扮上场,与克莉丝汀演对手戏。在戏演到最高潮时,克莉丝汀当众扯下他的面具,魅影羞愧心碎之际动手将克莉丝汀掳至他的地下密室。劳尔追踪至地下,和魅影展开对决,却被他用绳索勒住,魅影藉此要胁克莉丝汀答应求婚。

为了保护爱人劳尔,克莉丝汀毅然倾身,狠狠吻着魅影那张仿佛被地狱诅咒的脸。至此,这场爱情的胜负已定。绝望的魅影送走紧紧相拥的这对恋人,在警察和群众闯入地下密室前,悄然隐去,只留下一张似笑非笑的凄凉面具……

什么是爱?谁能说得清道得白呢?两情相悦的幸福,背后总有自我牺牲的悲壮。包容是爱,宠溺是爱,暗恋是爱、依恋是爱、虐恋也是爱……我们每个人都深深的陷入爱的漩涡。期待着、享受着、回味着、追忆着爱。

剧院魅影,一个出生于贵族家庭的“象人”,面具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穿的第一件衣裳。仅仅是因为他的容貌。他被光鲜的世界排斥了,没有尊宠、没有关爱。漂泊四方,在任何地方都成为别人猎奇的目标,甚至成为马戏团铁笼中的小丑。……

喜爱“魅影”这个角色,因为他虽然容貌丑陋,但这掩盖不住他那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遮蔽不了他出众的才华,也无法抑止他对爱的追求。他爱克里斯汀,一个巴黎歌剧院里看上去默默无闻的舞者。“魅影”为她创作优美的音乐、华丽的歌剧、教导她歌唱、训练她的舞姿。帮助她成为一个令整个巴黎倾倒的女神。

“魅影”以为克里斯汀就是他的,或者说是因为他向她倾注了所有的热情。她代表了他所有的理性(对音乐的热爱)与非理性(对爱的痴狂)的追求。当克里斯汀与拉乌尔在巴黎歌剧院的`楼顶海誓山盟的时候,魅影的心碎了。再次感到无依无靠、被抛弃。凄厉的呼喊响彻巴黎的夜空,却仍然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

他并不想复仇,或者说,他也知道自己无力改变现实世界中的一切,所以他才会使用偷梁换柱的手法,杀死皮昂吉,把自己扮演成唐璜,成为他为克里斯汀创作的歌剧中的角色,在厚厚的披风下掩饰自己的面容,在警察遍布的巴黎歌剧院中,在舞台上与他心中的爱人上演这幕绝唱。希望在他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成为爱的主宰。

也许,他知道,在现实上演的悲喜剧中,他必须死。他带走了克里斯汀,然而,他真的是为了占有她、霸占她吗?未必。因为当克里斯汀不在乎他的容貌,给他深情的一吻时,他颤抖了。我甚至能感觉到那副“怪兽”似的脸上在流泪。这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一种常人难以体味的幸福。他并不残忍,也不缺同情心,他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所爱的人对他的尊重。

他可以放弃克里斯汀,让她与拉乌尔远走高飞。但希望看到克里斯汀的坦诚,看到拉乌尔的执着。当拉乌尔宁肯被吊死,也不愿放弃克里斯汀的时候,魅影明白了,这个看似柔弱的男人,拥有更大的勇气。对爱的追求,能给人和脆弱的人带来巨大的勇气。爱的力量能促使我们忘记一切恐惧、去争取。

也许我们可以说,魅影的残忍来自于他童年的不幸经历、来自于他自卑的人格。但我们又怎能评价一个人人格的优劣呢?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伤害中成长。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往往也会伤害别人。

但我觉得,拉乌尔对克里斯汀的爱,更多的是一种对年少伙伴的梦幻般想象。或者说,歌剧在对他们两人爱情的刻画上多少显得有些单薄。让人感到只是一个灰姑娘遇见王子的梦幻。甚至让人以为,克里斯汀因为拉乌尔贵族的身份和财富才跟他在一起的。

而拉乌尔和克里斯汀后来怎样呢?无从得知。歌剧开始的拍卖会上,为什么只有拉乌尔一个人呢?克里斯汀呢?40年的时间已是沧海变桑田,但这个倾城的美丽女孩,是否已长眠地下了呢?更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那个拥有丑陋却极富才华的魅影!

也许是因为理科生的思维终究太过于直白,第一次看完《歌剧魅影》,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一场悲剧。怎么会是悲剧?青梅竹马的情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杀人凶手终于淡出人们的生活。所以当老师让我们探讨歌剧魅影到底是“谁的悲剧”的时候,我是大大吃惊的。为了欣赏“多情而敏感的天才的陨落”,我又把这部电影仔细的看了一遍。可惜的是,我仍然没有看到我所期待的东西。

剥离掉韦伯美妙的音乐以后,电影剩下的无非是一场离奇的三角恋情而已。克莉丝汀的角色就如同被魅影养大的洋娃娃,长大之后却爱上了外来的年轻小伙子,让魅影的养成计划失败而气恨不已。接着便是在各色配角的串场下,两个男的抢一个女的;而克莉丝汀则从头到尾非常一致的不知如何是好。

女主角的演技实在太过呆板,她应该是想表达出充满疑惑,被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情困扰。魅影除了是她父亲角色的移情之外,相信也是她少女时期的爱情幻想对象。即使后来发现魅影的真实面目,但是只要不看到他的脸,过去的甜美回忆又会回到自己的脑海中,于是陷入无从选择的境地。同时魅影在她心目中应该是更加偏向父亲和导师的形象,而非恋人,如此种种让人迷惑。可惜,这位演员表达迷惑的方式似乎只有张大嘴巴眼神涣散,到后来我甚至很想请她把嘴巴闭上……

而作为绝对主角的魅影,本来应该是一个相当出彩的角色。个性扭曲到疯狂,有着悲伤身世,被世人恐惧嫌弃;同时又极端渴望着爱与被爱。这样一个蔑视世俗道德规则的天才,却偏执的渴望着他所蔑视的世俗的认可;这也是歌剧魅影最讽刺的地方了吧。其实克莉丝汀对于魅影来说,更多的是用来实现自己的工具。由于魅影本身丑陋怪异,他只愿意隐身在黑暗中自怜自卑;但是他把自己的音乐才能教给了克莉丝汀;让克莉丝汀代替他走上舞台,克莉丝汀代替他接受观众的欢呼与赞美。所以魅影对于克莉丝汀的感情,是夹杂了极强的控制欲的;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强迫克莉丝汀作出恐怖的抉择。

在电影的最后,魅影因为一个真心的吻而卸下了所有的武装,对着猴子音乐盒唱着悲伤的离歌。爱人远去,追兵在即。想必导演对这个角色也有所偏爱,所以给他安排一个如此悲伤而唯美的结局。但是这个角色的塑造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首先,电影对他的身世和他的那些惊世绝伦的才能是怎么来的语焉不详;所以魅影的性格显得有点突兀。其次,演员对魅影的阐述有点过头了,他到了后期完全是一头负伤的野兽,甚至有点没能耐,象输不起的小孩,总嫌肤浅了些,不够深刻。

也许是因为理科生的思维终究太过于直白,第一次看完《歌剧魅影》,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是一场悲剧。怎么会是悲剧?青梅竹马的情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杀人凶手终于淡出人们的生活。所以当老师让我们探讨歌剧魅影到底是“谁的悲剧”的时候,我是大大吃惊的。为了欣赏“多情而敏感的天才的陨落”,我又把这部电影仔细的看了一遍。可惜的是,我仍然没有看到我所期待的东西。

剥离掉韦伯美妙的音乐以后,电影剩下的无非是一场离奇的三角恋情而已。克莉丝汀的角色就如同被魅影养大的洋娃娃,长大之后却爱上了外来的年轻小伙子,让魅影的养成计划失败而气恨不已。接着便是在各色配角的串场下,两个男的抢一个女的;而克莉丝汀则从头到尾非常一致的不知如何是好。

女主角的演技实在太过呆板,她应该是想表达出充满疑惑,被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情困扰。魅影除了是她父亲角色的移情之外,相信也是她少女时期的爱情幻想对象。即使后来发现魅影的真实面目,但是只要不看到他的脸,过去的甜美回忆又会回到自己的脑海中,于是陷入无从选择的境地。同时魅影在她心目中应该是更加偏向父亲和导师的形象,而非恋人,如此种种让人迷惑。可惜,这位演员表达迷惑的方式似乎只有张大嘴巴眼神涣散,到后来我甚至很想请她把嘴巴闭上……

而作为绝对主角的魅影,本来应该是一个相当出彩的角色。个性扭曲到疯狂,有着悲伤身世,被世人恐惧嫌弃;同时又极端渴望着爱与被爱。这样一个蔑视世俗道德规则的天才,却偏执的渴望着他所蔑视的世俗的认可;这也是歌剧魅影最讽刺的地方了吧。其实克莉丝汀对于魅影来说,更多的是用来实现自己的工具。由于魅影本身丑陋怪异,他只愿意隐身在黑暗中自怜自卑;但是他把自己的音乐才能教给了克莉丝汀;让克莉丝汀代替他走上舞台,克莉丝汀代替他接受观众的欢呼与赞美。所以魅影对于克莉丝汀的感情,是夹杂了极强的控制欲的;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强迫克莉丝汀作出恐怖的抉择。

在电影的最后,魅影因为一个真心的吻而卸下了所有的武装,对着猴子音乐盒唱着悲伤的离歌。爱人远去,追兵在即。想必导演对这个角色也有所偏爱,所以给他安排一个如此悲伤而唯美的结局。但是这个角色的塑造也不是没有问题的。首先,电影对他的身世和他的那些惊世绝伦的才能是怎么来的语焉不详;所以魅影的性格显得有点突兀。其次,演员对魅影的阐述有点过头了,他到了后期完全是一头负伤的野兽,甚至有点没能耐,象输不起的小孩,总嫌肤浅了些,不够深刻。

音乐剧观后感篇7

今天上午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观看了一场大型音乐剧——《田梦儿》。

剧情主要讲述了小主人公田梦儿与爷爷和姐姐相依为命。爷爷带着姐妹俩进城读书,爷爷靠捡破烂的收入为供她读书,由于是农村孩子,田梦儿受到了同学们的欺负,特别是有人说爷爷是“破烂王”时,为了维护爷爷的尊严,她与别人动了手,爷爷知道后批评了她并心疼的给了她五元的午餐钱。学校组织捐款,善良的梦儿将午餐钱全部捐了出来。尽管如此还是受到了同学们鄙视的目光和冷漠的讥讽,班长的出面解释让大家了解了田梦儿的善良。

为了减轻爷爷的负担,田梦儿去网吧捡瓶子使得爷爷非常生气,为了证明自己还能赚更多的钱,爷爷去了远方。被找回的爷爷却失忆了,在田梦儿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爷爷又恢复了记忆。爷爷把去贵州支教的姐姐牺牲的事告诉了不知情的田梦儿。

这是一段摧人泪下的故事,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他没有为我买过什么玩具,但是每次回家他总是将最好吃的留给我,他总是告诉我做人一定要诚实、要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所学的来报效社会。

同学们我们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我们要向田梦儿学习做一个“真、善、美”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