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下每次学习后的感悟,日积月累,便会形成完整的心得体会,通过撰写心得,我们能够将内心的感受与思考清晰地表达出来,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镜与灯读后感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镜与灯读后感心得篇1
?草房子》的作者是曹文轩,这部书由9个小故事组成,发生的一切都与油麻地有关,都与桑桑有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就是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在小学的西北角,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疯婆子”、“可恶的老东西”,总在学校里搞破坏。但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当地人的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而且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她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因为油麻地人的淳朴,对她的爱。也正是因为这她才有了那么大的变化。
桑桑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小男骇。在他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做的好事多不胜数,但是闯的祸也不少。比如,他把蚊帐改成渔网来捕鱼,砸锅卖铁买鸽子,把碗柜改造成鸽子的“高级别墅”……这些都很有意思在看书的时候常使我大笑起来。
但是,在药寮那一章,却使我很伤心——桑桑被诊断为患了绝症,桑桑的爸爸走南闯北,四处寻访名医,但是又一次次的失败,在几乎要绝望的时,温幼菊老师带桑桑到她的药寮里,为他熬药,鼓励他。终于,桑桑的爸爸访到了名医,治好了他的病,从那以后桑桑也懂事多了。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友谊、珍惜青春。
镜与灯读后感心得篇2
读了《藏地密码》,除了书中唯美的文词,令我感动的还有主人公卓木强巴那种执着、坚持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里,很难再有这种不为名利钱财而耿耿忠于自己理想的商人了,而他却为了自己的理想弃亿万家产于不顾,他是多么富有激情,多么自信,是一个勇于追求自己理想的年轻人。
追求目标达成的坚定精神,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都是现代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品质。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遇到这样的故事,但是,我们却终其一生都应该去追求,追求自己坚定的梦想,追求卓木强巴这种顽强的精神。
千百年来,西藏一直被一种神圣而又神秘的氛围所笼罩,接受着全世界范围内对其怀有向往之心的人们的虔诚仰望。即使今天西藏已开放为全球旅游胜地,成为大众谈资、文化符号,我们依然对她的历史知之甚少。而《藏地密码》为我们揭开了西藏神秘的面纱,带领我们走向西藏,走进那神秘的古代文明,走进那跌宕的佛苯历史。如果没有《藏地密码》这本书,我们也许很少会触摸到这个神圣地域最不为人知的古老机密。感谢这本史诗般的探险小说,它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西藏这一千年来最隐秘的故事。
读了这部还未完结的着作后,更加深了我对西藏,对藏文化的敬仰与好奇。希望有一天我会亲自到西藏来看一看、走一走,亲自体验一下西藏雄浑秀丽的自然景观、高大奇绝的地形地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听一听关于西藏神秘的民间传说,品一品藏族人民香甜的酥油茶。
镜与灯读后感心得篇3
叶圣陶的《一粒种子》故事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士兵都很努力地种这粒种子,但二年后,这粒种子没有发芽开花,最终都被他们抛弃了,最后农夫在他的麦田里种这粒种子却很快就开花了。那么叶圣陶老先生写这篇童话故事究竟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期望花开得越漂亮越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成功越好,但是如果太具有目的性,一切就会适得其反,顺其自然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就是如此,我们有些家长就象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国王,平时过分地呵护自己的孩子,含在嘴里怕融化,系鞋带、叠被子等小事都不让孩子做,结果使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当的差,他们怎么能有好的发展呢?而有些家长又象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富翁,拼命地请好老师补习,上各类兴趣班,老盯着学习成绩,忽视了德、能的,可想而知孩子将来会怎样发展。实际上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为了“你心里的什么目的”去拔苗助长,而是在为了你的目的去培土浇水剪枝,如果这样做了,孩子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的。
所以,愿我们的家长都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农夫,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自然,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茁壮地健康成长。
镜与灯读后感心得篇4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战乱,压迫,金钱,人力车夫……
这个努力、要强的农民祥子来到北平,凭着自己的努力与毅力在这个城市里谋取生路。进城以后,他靠着自己的力气拉着人力车,想以自己的力量买一个自己的私家车。“这是他的志愿、谢昂,甚至是宗教。”当买了第一辆,顺心了,准备买第二辆、第三辆、第四辆……自己开个车厂子,然后娶一个漂亮、贤惠、的乡下姑娘,这是他一生的愿望。可是事不进人心,自己的第一辆车被推下了悬崖,自己捡了几只骆驼,所以有“骆驼祥子”之称。
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车夫,却屡次受到沉重的打击,三起三落的买车遭遇,这使他陷入了绝望,在情感上,他对生活也失去了主动权。人和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上了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又老又丑,可是在一次的意外中,虎妞怀了他的孩子,祥子不得不娶了她。然而,认刘四为干爹、娶老丑的虎妞为妻,这对于追求独立地位和人格要求的祥子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在后来的日子里,虎妞因为难产而死了,再次陷入绝望的他,悲痛的箱子被小福子照顾,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善良、聪明的女孩。可是小福子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沦为娼妓,没等祥子混好就上了吊。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再次绝望的他,生活中就如同行尸走肉,静待死亡……
祥子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不能放弃,也不能自甘堕落,应鼓起勇气奋战到底!
镜与灯读后感心得篇5
围城我是先看电视剧,后来有断断续续读一些片段,最近才—口气从头到尾将整本书读完。读完以后,对这本书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借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也许从第—,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
—种是真正大写的入,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止,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沉浮,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