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圆明园的观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5-06-02 作者:Trick

通过观后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影片传达的深层次思想,观后感帮助我们反思影片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圆明园的观后感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圆明园的观后感通用5篇

读圆明园的观后感篇1

相信所有人看过《圆明园》之后都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震惊感,悲痛感。同样,震撼、哀痛也充斥着我的大脑和心脏,萦绕心头久久不散。

以前,我听说了很多有关圆明园的故事,有多少建筑师赞叹它的奢华、雄伟,有多少画家欣赏它鬼斧神工的园林艺术所造就的意境,又有多少诗词文人不惜笔墨抒写它所表达的神韵一切都那么让我神往,我使劲儿的在头脑中构想,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难道真的是人间天堂?

耳听不如一见,确实,在我对圆明园有过见识之后,圆明园带给我视觉上的冲击,让我震惊!当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的时候,在影片中一个英国这样评价过他眼前的所见:法国所有的城堡和宫殿,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园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就是狂想也想象不出我们眼前确实存在的现实,务必有一位诗人、画家、鉴赏家、历史学家和中国学者集于一身的人,才能解释和形容。

就是这样一座幻境般的旷世园林,英法联军为了要留下他们胜利的证据,用了三天三夜的时光将圆明园这个占地5000多亩的园林付之一炬。在洗劫中,士兵们发现了一个有许多马嘎尔尼爵士赠给中国皇帝的礼品的秘密仓库,令他们惊讶的是,中国人拥有大英帝国的大炮和,却从未设法改善自我落后的武器装备!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拥有先进设备却还是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闭关锁国。确实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政策带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确实闭关锁国让我们落在了世界的后面;确实是闭关锁国让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圆明园,一个包容世界之宝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洗劫,怎样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捶胸顿足,暗然神伤?

有人说,从圆明园的奢华来看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只明白享受荣华富贵,滥用权力,这致使了整个封建统治的衰败。(ok。)我的看法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圆明园》中,我们能够看到三代满清帝王为了国家而呕心沥血、日理万机。皇室之人都是勤勤恳恳,刻苦不终!以康熙为第一任总设计师开始建造圆明园,他将自我天文、数学上的深厚造诣,融入到这座旷世园林的中,亲自指挥,能够看到,作为统治者的康熙他始终没有让自我终止努力。雍正继位后,将我国几千年的园林艺术精髓集于圆明园的完善中,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够体现他所念念不忘的国家之太平。雍正每一天要批阅3000名高级官吏呈上的奏折,每一份奏折都留下了他的意见和评语,每一天的睡眠时光竟然不超过4个小时(我感叹他们的毅力,感叹他们的学识)。圆明园并非是一件奢侈品,它是国力强大繁荣的体现,也是统治者唯一寄托的精神家园。

18世纪末19世纪初,咸丰皇帝继位。种.种原因内部朝政事务荒废,外部英国大肆向中国倾销,一个泱泱大国就这样沉沦。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感叹道: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确实应了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闭关锁国,让我们人民失去了太多太多,然而过去终究已经过去,我们不能只沉思与一种悲愤中,我们要记住这一次惨重的教训,开拓创新,奋勇向前!圆明园的雄伟已经消逝,而它被焚烧后的遗址依在,它会让我们中华儿女奋进拼搏!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不能够不能忘却,我们开拓未来的步伐更加不能停止,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

读圆明园的观后感篇2

“中国,请自己站起来!”——这是我看完电影《圆明园》之后最大的感受。伴随着影片苍凉而悲壮的配乐,我与讲述者郎世宁一起重温了大清王朝的历史,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瑰丽与梦幻。然而,这部影片的拍摄目的绝不仅仅是向观众介绍圆明园这个世间奇迹的短暂一生,其真正的用意想必是要通过圆明园的命运来折射清王朝的命运,并引导人们去思考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在我看来,影片中谈到的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和认真思考的:

首先是科学技术的落后。片中提到,康熙皇帝才识渊博,非常喜爱天文和数学物理等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可是,泱泱中华,在夜间用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的却只有年迈的老皇帝一个人。大多数的朝廷官员都认为“科学”是腐朽的、无用的、是故弄玄虚。官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那么是不是说,多数平民的无知和保守就是导致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呢?我认为不是。刚才提到,康熙皇帝很喜爱科学,那么在当时那样一个高度集权的家族化国家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如果康熙真的想发展科学技术,或者说真的想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推荐给更多的人,他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可见,在当时,就连这个国家最有智慧、思想最为开明、也是最喜爱科学的人也仅仅是将科学作为一种消遣而已。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导致科学技术落后的真正原因是思想观念的落后。

如果说上面的推论还不够准确的话,不妨再将历史往后推几十年到乾隆时期。乾隆,这个从小天资聪颖,深受康熙宠爱的一国之君,非但不像他的爷爷一样沉迷于科学,反而是排斥科学,认为科学是“玩物丧志”,这从他将“西洋水法”喷泉的机械抽水装置换作人工提水一例可见。于是,我不禁悲叹,时代的进步并未带来思想的进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以乾隆为代表的帝国中坚力量对待新事物的态度较之康熙年间完全相反,思想观念更为落后。

若进一步深究,这种观念的落后并不是无来由的,闭关锁国是一个直接原因。而又是什么导致了闭关锁国呢?——是自负!乾隆的自负、上下朝臣的自负、平民百姓的自负、一个国家的自负!

灿烂悠久的华夏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经为世界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尤其是盛唐时期,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令长期占据中原的汉人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国家永久的王,骄傲感的滋生蔓延为后来清军入主中原留下了隐患。果然,后来满人的铁骑踏平了中原大地,华夏民族的统治权再一次易主。想象一下,当满人顺利地攻克汉人执掌中原时,内心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他们打败的可是号称“世界之王”的汉族军队啊!在这样的背景下,便不难理解清王朝的自负到底起源于何时,也就不难体会其自负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了吧?

所谓的“天朝上国”,当自己拥有着世界上最多财富的时候,却不知道怎样很好地利用它,而是将其用于享乐,用于修筑那奢华的、人间仙境般的圆明园;当自己还如一头老牛,到处夸耀自己耕地的本领时,西方国家却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正如一辆疾驰的列车在飞速行驶。古老的农业帝国呵,永远不会主动地去看看世界吗?当英国的使者造访时,你再一次以固有的傲慢与自负对其进行羞辱;当西方世界的洋枪洋炮送到你眼前时,你却将其当作玩物收藏……终于有一天,当坚船利炮敲开了你紧缩的城门,你已手无缚鸡之力,退无可退。

正如马格尔尼勋爵所言,“中国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表面浮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倾覆的危机。

然而这个危机,不仅乾隆没发现,全中国人也都没发现。也许雍正发现了,他勤勤恳恳,力除弊政,将帝国推向了顶峰,也推延了其破败的命运。然而,中国历史上像雍正这样勤政的皇帝又有几人?13年日以继夜地付出让他积劳成疾,一代帝王最终为国家的命运殚精竭虑而死,这不得不说是一曲历史的悲歌。自雍正以后,哪怕有所谓的乾隆盛世,清朝实际上已经开始走向衰败,难逃覆灭的命运。

以上便是我简要总结的中国在近代前越来越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圆明园的毁灭和国宝的流失固然让我们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义愤填膺,但仇恨并不能解决问题,当170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顾晚清那段风雨飘摇的历程,我更深刻地领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涵和本意。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当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当中华民族再一次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想对自己说:要冷静,不要再重蹈祖先的覆辙——让骄傲自满的情绪滋生蔓延,做一名低调而自尊自爱的学习者,做一个不卑不亢的中国人,努力去学习西方,努力去奋斗,只为有朝一日能改变祖国落后的现状,只为有一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贫富贵贱、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身居何职,都能面带笑容的说:“我过得很幸福、很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国家兴旺的王道!什么天朝上国、世界强国,当一个国家的福利没有转变为社会的福利之前,当少数人的财富没有变成多数人的利益之前,一切都是虚的、一切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如果看到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那必然会再次跌倒,甚至一蹶不振。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上,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手上,所有人都必须不懈努力,这样才能早日夺回我们曾经失去的光荣与梦想!

读圆明园的观后感篇3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题记

今年暑假,我游览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这一不虚此行的游览让我受益匪浅。

那一天,天气凉爽。我和爸爸一起,走进了那终年“敞开”的,早已破败的“大门”。

一进门,我就迫不及待地要去看当年的“大水法”原貌。爸爸给了我一副印有圆明园地图的扇子,我就兴冲冲地出发了!

“呼、呼,累死我了!”好不容易才从残桓断壁,杂草丛生的圆明园旧址中找到了大水法,正想抬头欣赏一下它的壮观美景,可抬头看到的一切却把我给呆了——哪还有什么大水法?呈现在我眼前的只不过是破败的荒凉废墟罢了。圆明园中的一切,都被当年的八国联军掠夺一空后,又一把火给烧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令我陷入了沉思:圆明园,像天堂一般的万园之园,怎么就不明不白的被侵略者毁灭了?

盯着眼前发人深省的大水法,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从那段历史背后透射出来的答案,那深藏在人们心中的答案——清朝,软弱的清朝!

是的,我们太弱,弱到任人欺凌的地步,弱到无力回天的地步。虽然,这只是一段历史!

在公园浏览一圈,仔细观察地面,我发现地图上描写的大多数地方都不存在。一位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这是圆明园原貌图!

原貌图!这几字对我的震撼太大了!如果说大水法给了我一个晴天霹雳,那么,现在的这几字就尤如五雷轰顶了。惜日灿烂辉煌的圆明园,竟破败到这种地步,除了愤怒,我只感到深深的悲哀罢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只是一个口号,如果现在的我们不加以重视,圆明园的历史很快就会重现了!日本人虎视眈眈钓鱼岛难道没给我们警钟吗?

今天,外面的阳光很灿烂,可我的心情却好不起来,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不让圆明园的历史重现,我们应该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读圆明园的观后感篇4

在北京发生过我认为非常让中国人难以忘记的两件大事是英法火烧圆明园和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至今还让我愤怒的是英法火烧圆明园。我无法忘记《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中,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画面。在这之前,他们要杀人放火,借口是主人他进屋偷盗,真是荒谬绝伦,还要恬不知耻的大声宣告。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历史把额尔金这个名字永远钉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上示众,这位英国的勋爵下了一道震惊世界的命令——三千五百名士兵以火焚了人类一座最大,最美,拥有最多珍宝的园林。

无数能工巧匠,付出了几个世纪的辛勤,终于把乾隆皇帝下江南带回来的'一个园林之梦。在北国旷野上建成。可他们一把火就烧了这座耗时几百年的伟大工程。

十月十七日,英法联军司令就命令他们的军士对园中的陈设和珠宝玉器自由地,合法地,文明地选择。于是一场掠夺,野蛮得况左未闻。强盗你争我夺,分赃不匀。他们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拍卖赃物。哼,这就是侵略者所谓的文明。拍卖之后,他们又用三天三夜的大火来掩盖他们的滔天罪行欲盖弥补,举世震惊。火,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当年的雄师已经沉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只任人欺负的猫。强大起来吧,中国!

读圆明园的观后感篇5

看了历史纪录片《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这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样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就应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好处——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他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我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英帝国的士兵或许期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

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宏伟建筑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外国人所毁无疑是一出可怜的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