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读后感的瞬间,仿佛是在与书中的角色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一篇优秀的读后感需要紧扣书中情节,才能更好地表达个人见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蓝蜗牛和绿蜗牛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蓝蜗牛和绿蜗牛读后感篇1
寒假里,我读了杨红樱的一本科学童话《背着房子的蜗牛》,感触颇深。
这本书讲的是一只蜗牛特别喜欢自己的小房子,并称他的房子是“小公馆”,他整天把“小公馆”背在自己的背上走来走去,日子过得很快乐。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温柔美丽的蜗牛姑娘,他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蜗牛姑娘的爱,但当蜗牛姑娘提出要放弃他们自己背上的房子,重新建一个温暖舒服、美丽的房子时,蜗牛先生生气地拒绝了。蜗牛姑娘伤心极了,离开了蜗牛先生,他本来想追,却又想到自己的“小公馆”比爱情还重要,就朝相反的方向爬去。日后,大家都劝蜗牛先生把自己的“小公馆”放下,并对他失去一位那么好的姑娘而惋惜。蜗牛先生后悔极了,有一次,他梦到自己终于抛弃了背上的房子,长出一对银白色的翅膀,他与蜗牛姑娘重逢,他们共建了一座小房子,开始了幸福甜美的生活。
看了这本书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短文《蜗牛的奖杯》:蜗牛太在意自己的奖杯,最后不会飞行,只能慢慢地爬行。这本书里的蜗牛也一样,他把自己的房子看得太重了,使他失去了很多,只能在梦里追寻新的生活。这让我想到,虽然说我们做事情要坚持到底,但有些时候,适当的.变通也是很有必要的。
蓝蜗牛和绿蜗牛读后感篇2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在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一片安静,无人应答。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样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闪亮。咦,以前怎么没有如此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篇文章让我想了许多。
蜗牛是谁?是我的.孩子。原来,这篇文章,是作者借这样的一个寓言告诉身为家长的父母们:把脚步放缓,和孩子的节奏同步吧。再忙,也不要疏忽了孩子的存在。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数星星,看日出。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玩耍。因为成长路上,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这篇文章,让我的心变得无比柔软。让我温情地想起我的儿子,让我的内心深处涌出深深的内疚与自责。
真的,因为忙碌,我好久没有和儿子一起散步,数星星,聊天,做游戏了。为求生存,我白天在职场打拼,竭尽全力。晚上还要做家务,检查孩子的功课,真的很累。所以,每当儿子想跟我聊天时,我都以太忙、太累为由推托过去。
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生于世,钱是赚不完的。而孩子的心理需求,想与父母交流思想的强烈愿望,却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整天忙自己的事情,我忽略了人生最美的风景——和儿子共处的快乐。我亲爱的“蜗牛”,原谅妈妈!
从此以后,下班后的时光,我全部交给了儿子。听孩子在饭桌上讲学校的趣闻,我会心微笑。儿子上课发言积极,获得老师的表扬,我鼓掌激励。儿子考了满分,我奖励他一个热烈的拥抱。儿子拿着奖状回家,我会端端正正地将它贴在客厅中央的墙上,欣喜不已……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陪儿子聊天半小时,让儿子心情无比舒畅。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儿子的理想,经常变换。今天想当科学家,明天又想当探险家,后天又想当音乐家……儿子五彩斑斓的梦想,让我看到了他光辉灿烂的未来。
从此以后,爱上了星光下的漫步,嗅到久违的花的芬芳。夏夜,那一声声蝉鸣,让心灵归于宁静。
蓝蜗牛和绿蜗牛读后感篇3
上帝让我带蜗牛去散步,蜗牛走得太慢,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我拉它,我拉它,我什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匍匐前行……老天爷为什么要我带蜗牛去散步呢?问上帝,上帝不回答,所以我不在乎!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后来闻到花香,原来这里是花园,感受着微风,原来晚上的微风是那么的.温柔。还有,我听到了鸟鸣声,我听到了虫鸣声,我看到了漫天繁星是多么的璀璨啊!但是,为什么我以前没有这种微妙的体验呢?我突然想起来,难道是我看错了?是上帝让一只蜗牛带我去散步吗?
看完不禁想起身边的孩子。他们可能就是这只蜗牛——调皮、吵闹、经常打碎花盆、弄湿衣服;调皮、不懂事,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贪玩,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玩玩具……我也像文中的“我”——催促“它”,唬弄“它”,责备“它”,但“它”是还是老样子……但是当我试着慢下来的时候,我会发现他们把花盆砸坏了1.把衣服弄湿帮老师浇花:他们欺负一些孩子打抱不平;他们在课堂上玩玩具来探索里面的奥秘......
把我们的孩子想象成一只蜗牛,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慢慢地走,带我们去散步,也许我们会“闻到花香”、“感受微风”、“听到鸟叫声”、“看向远方”满天璀璨的星星”
蓝蜗牛和绿蜗牛读后感篇4
你们认为大自然美丽吗?“美”!大多数人会这么回答,我却不这样认为。你难道没有过杀生的经历吗?难道没有见过奄奄一息的生灵吗?难道没有经历过宠物或亲人的离世所带来的悲痛吗?我的回答是:有,都有。为什么?因为生老病死是规律!因为新的生灵要替换掉旧的生命!听我这么一提,你们眼中的那个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变为了茹毛饮血的恶魔?不,请擦亮你们的双眼,其实并非如此,这就是“游戏”。为什么虎豹狼豺狮可以占取生存之路的顶部?因为自然让它们拥有身强体壮的身躯和锋牙利爪。为什么猪马牛羊会被吃呢?因为大自然仅仅给予了它们逃跑的腿。
生存,就是羊羔见了恶狼要逃;就是牛见了虎就得跑。这场游戏的规矩很简单:择优劣汰。
大自然是有爱的,它滋润着各式各样的神奇生命;更是残酷的,不理会生灵的生死,我们把那称之为自然规律。在这场“游戏”中,你或许还是一无所知,或许知晓了一些道理,或许你更懂得了生存的不易……
朋友,你玩过电子游戏吗?屏幕中显示这个词语——“gameover”,想必你一定知晓这是什么意思——你被淘汰了,游戏结束。那你知道电影《生存游戏》吗?如果不知道,我建议你去看看。那会让你懂得“生”和“死”的真谛。达尔文在《进化论》中就说了,任何物种都要靠自己去适应环境的变化,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大自然就是这样的——小蜗牛自强不息,不靠天,也不靠地,它们靠的是自己。
蓝蜗牛和绿蜗牛读后感篇5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文中这样描述蜗牛:"它已经在尽力的爬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吼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看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最后我松手了,只能放弃,反正上帝都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蜗牛向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 我闻到了花香,感到了柔和的微风,发现了前所未用的风景……"
读后我顿悟:牵着蜗牛去散步,这不正如我们教师的工作吗?文中的蜗牛不正如我们这些成长路上的孩子吗?我们催它、吼它、拉它、扯它,甚至想踢他,有什么用?只会让自己享受不到伴着孩子成长的乐趣。教师自己生气的同时,孩子也会像蜗牛一样流汗、流泪、受伤。那就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听听孩子心底的声音,观察孩子的个体和群体成长的水平和阶段,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引领、陪伴孩子的成长。
此刻,竹笋成长的视频浮现在我的眼前。小竹笋不愿醒来,不愿成长,不愿享受外面的阳光和雨露,竹笋妈妈热情的呼唤小竹笋,妙语连珠的描述外面新奇的世界,耐心地鼓励的竹笋,在妈妈的鼓励下小竹笋终于鼓起勇气拔地而出,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享受到了阳光和雨露。
我真为竹笋妈妈的睿智而惊叹!在人的成长路上需要学习动机,文中的竹笋妈妈正是很好的激发了小竹笋的成长动机。小竹笋在妈妈的引领下在自己努力后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也5不正如教师的职业吗?我们的任务就是去激发、引领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享受知识的雨露,获得生命价值的提升。
蓝蜗牛和绿蜗牛读后感篇6
前两天,看到一位朋友发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陪着蜗牛去散步。”我突然想起以前读过的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一首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想到这段时间急躁的心态,我决定再次拜读这首充满宽容、善良、爱心和支持的散文诗。
诗中这样描述蜗牛:“它已经在尽力的爬了,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他、吼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看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我顿悟:牵着蜗牛去散步,这不正是我现在的工作吗?诗中的蜗牛,就是我现在所教的这些孩子们。我嫌他们学的`太慢,嫌他们调皮捣蛋,我催他们、吼他们,甚至有想踢他们。但有什么用呢?这只会让我更恼火,而享受不到一点陪伴他们成长的乐趣。我生气的时候也会让孩子们像蜗牛一样受了伤、流着汗、淌着泪。想到这,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怎能不让人心疼呢?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犯错误,我及时帮他们改正就是了。我要听听孩子们心里的声音,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特征,用最适合他们的方法去教他们,而不是一味的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其实,孩子在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乐趣,只是我的脚步太快,快的忘记了欣赏,我应该给孩子们一点时间,让他们慢慢成长。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让自己慢下来,让课堂慢下来,认真的陪着我的小蜗牛们慢慢成长,去感悟前所未有的美好,不急功近利,只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