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让美好永存于心,写作文时,使用生动的例子和细节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家国传承作文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国传承作文篇1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家国传承作文篇2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我家也不例外。今天我就跟大家讲讲我家家风中其中的一条——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在我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爸妈就教我读《三字经》和《弟子规》,因此,我很早就明白:“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那时候起,每当爸妈叫我扫地、收衣服、递东西,我都立刻行动,从不拖延或偷懒;当爸妈教导我的时候,我都洗耳恭听;当我做错了事,爸妈批评我时,我都虚心接受,从不顶嘴,不让他们伤心。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傍晚,全家人准备吃饭,爷爷还在门前的菜地浇菜,我和弟弟去叫了好几次,爷爷总是叫我们先吃,别等他。半个小时后,爷爷回来看到家人们都没吃,一下子愣住了,惊讶地说道:“不是让你们先吃吗?”我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爸爸妈妈说过,家人没到齐,不能动筷。”爷爷笑着摸摸我的头说:“我的大孙子真棒!”此时,全家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虽然现在我们和爷爷奶奶是分开住的,但是只要一有时间,爸妈就会带着我和弟弟回去看爷爷奶奶。妈妈会给二老买菜、买水果和生活用品,给他们煮饭、打扫卫生,奶奶逢人就夸妈妈是个孝顺的懂事的.好儿媳。我和弟弟会陪着爷爷下棋,逗爷爷开心。而爸爸则陪爷爷拉家常,嘘寒问暖。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把这优秀的传统发扬光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要每个家庭都树立良好的家风,就会有良好的国风,有了良好的国风,我们才能承载起历史赋予的使命,逐梦前行,圆梦时代!
家国传承作文篇3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这是爸爸常用来教育我的话。爸爸是个建造师,他非常重视学习。爸爸告诉我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很穷,他不想一辈子都在农村种地。为了摆脱贫穷,爸爸说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意识到读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因此养成了勤学好读的好习惯。在我的记忆里,爸爸的书桌上总是摆放着一摞子的书,他不停地学习,参加各种考试,常常书不离手,而这种好习惯也渐渐地影响了我。
在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每天读书半小时。那时我认字少,我把读书当成作业,觉得很累,总想看会儿电视休闲一下。爸爸知道了我的想法后,告诉我其实电视里的人物都来自书中,书中对人物描述的更生动,更有意思,还可以边看书边发挥自己的想象。你要换一种态度对待读书,读书可以丰富你的词汇量,可以增长知识。于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开始读一些简装本的名著,也常常被故事中的人物所吸引。读书对我写作帮助很大,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写我的同桌,我想到同桌有一个特点很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于是我把它运用在我的作文中,也得到老师不少的夸奖。还有一次我参加了华人作文大赛,得了三等奖。现在我感觉读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每天回到家我就会拿起我心爱的书读一会儿,有时读的入了神,连妈妈叫我吃饭也听不见。读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自信。
我家的勤劳之风是妈妈树立的,妈妈就是勤劳使者。她每天早早起床,把家里打扫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打扫完还要给我做早餐,等我起床后,吃着包含着爱的早餐。但妈妈自己却顾不上吃早饭又开始洗衣服。我每天都穿着干净的.衣服去上学,就连我的鞋子也是一尘不染。妈妈的勤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也越来越勤快。我每次学习完,不仅把书包收拾好,还会把我的学习桌整理干净。每当看到妈妈干活,我也会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我也同样积极劳动,每次值日时,我都会认认真真打扫卫生,而且总要比别人多干一些。
爸爸妈妈不经常批评我,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指导着我,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爸爸的勤学好读,妈妈的勤劳成就了我现在的好习惯。
家国传承作文篇4
古语曾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晋文公设立寒食与清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心护主,后来在民间慢慢发展为祭祀、扫墓的习俗。
但是,就在中华文明一代代的传承过后,是不是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
清明节在民间流传的初衷,是祭奠逝去的先祖,纪念前人所留下的伟大功绩,让子孙后代世世代代记住祖先,以告慰在天之灵。但并不少见的是,每年的清明节,在公墓前,玩手机,高声谈笑,甚至奔跑打闹的年轻人都不在少数,这样的“扫墓”真的能达到“纪念”“怀念”的效果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连清明节上坟的习俗,都已经成为了一个走过场的形式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连清明节去挂社、扫墓,都像是完成一项一年一次的任务,而非真正怀有崇高的敬意去缅怀逝者,那么在这么多年的传承后,清明节的扫墓是否已经变了味儿,成为当代人表达敬意的一种“作秀”方式呢?
如果连其中包含的情感和初衷都已然不再,那么,这样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的传承到了如今,倒是像极了一个笑话,它们又还存在什么意义呢?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千年沉淀,沉淀下来的只有这样毫无意义的“仪式感”吗?这样已经近乎于没有意义的事情被坚持下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无非是人们的自尊心在作祟,生怕哪年自己不去扫这一回墓,便会落得他人口舌,落下个不孝子的名声。在我看来,不抱感情的扫墓,与不去,根本就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孝与不孝也根本就不该从这些繁琐的仪式上去判断,真正的孝该落在实处,而不是在逝者已去过后来惺惺作态。
退一万步讲,逝去的人们就真的希望看到这一切,看到自己的子孙不抱任何伤感、任何怅惘的过这么一个过场,做这么一次秀,真的会高兴、会感到慰藉吗?恐怕未必吧?不仅如此,到了今日,哪怕只不过知道清明来历的又不过只有寥寥几人。
除了清明节,变味的传统节日比比皆是——缅怀屈原的端午节,沦落到今日只是一句“放假了”所全部概括殆尽;阖家团圆的新年,年轻人却纷纷抱着个手机在手机上抢“红包”,把本该陪伴的亲人冷落在一旁。
这样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是我们、是中国人想要传承下来的吗?历史感的厚重,就这养被岁月的锉刀一点点磨平,锉去了。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里,繁杂的礼节被慢慢省去,但在省去这些礼节的同时,却也失落了许多本该被保留下来的美好情感。
变味的传统文化是否传承下去,这个问题,我想,还需要更多的人逐渐重视起来罢……
家国传承作文篇5
他是我见到过的最特别的人,整个人算不上十分高大,仅仅比我高几厘米,喜欢安静,从没主动说过话,这不禁让我有些许好奇。
一天夜晚放学后,走出教室,看到一轮皎洁的“玉盘”挂在天空,让我不由地想起丁立梅曾说过的一句:天空像一口井,水波不兴,月亮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朵白莲花。
穿过喧闹声此起彼伏的十字路口,我遇见了他,他在前面走着,腰板挺着的'很直,双腿是朝正前方走去。他看到我,朝我喊了一声,我循声望去,看到他一脸笑意,朝我招了一下手,我也回赠一个笑容给他,心里不禁想笑,还真是不愿意多蹦出一个字来。
他的父亲,是我在家长会上认识的,那时我看他父亲的相貌和他相似,就赶忙询问,问罢,才知正是他父亲,于是我就笑着把他父亲领到他的位子上,还笑着说:“我就看见您俩父子挺像才问呢!”他也笑笑坐到了位子。
在会上,老师前五名的家长请到台上,讲述自己儿女的学习方法,其他几位我都没怎么听进,唯独到了他父亲时,我却听得格外的认真。他父亲说他和孩子的性格很像,走在大街上,有时会被人误认为弟兄俩。他后来的一句话对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自己首先做好的事才会去让孩子做,这让我想到了传承。在我身边很少听到传承这一类的词,反而不少像命运掌握手中一类的。
家风的传承,是一种耳濡目染,一种言传身教,是存在于无形之中。
家国传承作文篇6
自古,我国就有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自小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先教会我们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学会独立,长大以后更能真正体会理解它的含义。
家是温暖的港湾,只有在一个家庭平等、相互团结、相互谅解、懂得包容中,才会营造出完美的自我。课堂上,我们上了感恩教育课,课上,老师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付出,老师的演讲是我们深受感动,每一个同学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么是感恩。
“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好家训要做到,好家风要创造”,刘奇葆曾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风就是一种由家庭所引起的风气,家庭不一样,风气不一样。一种好的家风,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积累所得。所谓的家风的好坏,不仅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种责任。
家训就是人活着就要自立、自强,超越社会、超越自我、敢于担当,做事自己要做到问心无愧,做人要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无论做什么事,发生什么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人一定要自信,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可以微笑着去面对,良好的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出人头地,告诉你光想是没有用的,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看。我一直端正自己的家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和睦、包容、理解享福美满的一个好的
家风。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端正自己的家风,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家国传承作文篇7
当大树还是小树苗时,人们会用绳子将小树苗和直直的木棍捆在一起,让它笔直地生长。这小树苗如同正在成长的我,那绳子和木棍犹如引导我成长的家风。我生活在温馨、和睦的五口之家,长辈们严于律己的一言一行默默指引着我前行。
孝
有一次,我坐在板凳上玩,爷爷走到我旁边,突然眉头紧锁,一只手捂着胸口,另一只手扶在椅子扶手上,嘴唇变紫,大颗的汗珠挂在了额头,但我丝毫没有感觉到,一旁的爸爸发现了,立即将爷爷扶着坐下,迅速找来速效救心丸让他服下,接着去端一杯热水慢慢让他喝下,并不停地安抚爷爷,直到他恢复为止。
贪玩的我回到自己家中就被爸爸、妈妈训斥了一番,爸爸一脸严肃地说:“你怎么可以只顾着自己玩,而不关心他老人家呢?我们工作都很忙,你陪伴爷爷奶奶的时间最多,所以以后一定不能忽视他们,要好好地关心、孝顺他们……”一阵羞愧涌上了我的心头,我心里想着:以后我要好好照顾他们。
从那天开始,爸爸妈妈让我当他们的“间谍”,时刻观察爷爷奶奶的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作息、情绪,以及特殊的事情,及时向他们汇报。现在虽然爸爸妈妈不在家,但也可以时刻了解到爷爷奶奶的生活动态。爸爸妈妈将他们的孝无形中传递给我,我已经接过了孝的火炬棒。
吃亏是福
爸爸妈妈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单位任劳任怨,但是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爸爸公司几次裁员,但他的职位一直保留到现在。妈妈常说:“做的事多,学的就多,认识的多,积累的就多,能力就会很强。”他们的行为影响着我。
学校劳动时,我抢着干活,虽然汗流浃背,但是我看到干净整洁的教室时,就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在学习过程中,时常觉得自己很辛苦,但每当收获丰硕果实时,那一刻就能深深地感觉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我高兴。与同学相处中,我会真诚地与他们相处,不斤斤计较,乐于助人,将我们的友谊变得更加牢固。
假如我是一只风筝,那家风就是牵引着我的那根线;假如我是一艘小船,那家风就是掌握方向的船舵。小树苗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但使她直直生长的木棍和绳子,会继续陪伴她成长,实现家风的传承。
家国传承作文篇8
家家户户的的潮人,都有时代传承的好家风。我们在生活中耳熟能详、米之所及的诸如尊老爱幼、勤劳节俭、乐于助人、诚信敬业……都是潮人的好家风。
就跟你们谈谈我的邻居吧!邻居家本来就有一对夫妻,他们夫妻俩生了一男一女。现在,儿女都已经长大了,结了婚,生了孩子,这对夫妻也老了,儿孙满堂。虽然家里的生活并不是很富裕,但是这户家庭一直都是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和睦相处、从未吵架过,大家都过得很幸福。
而再看我前段日子从电视上看到的,有一个家庭,一对夫妻也是生了一男一女,现在也都已经有各自的家庭。可是,婆婆就是一直不喜欢媳妇,而且大女儿还站在婆婆这边,最不可理喻的是:大女儿居然可以教婆婆用卑鄙的手段去折磨媳妇。所以彼此之间总吵架,每次都闹得不可开交。
俗话道:吃亏就是占便宜。偶尔吃亏一下,就比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好。再说了,家庭美好圆满总比整天闹得不可开交、死来活去的好吧!希望大家能一直把好家风传承给下一代的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