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份深刻的读后感,促使我们反思角色的选择与后果,获得启示,写读后感时,可以分析书中冲突的设置,思考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篇1
?爱的教育》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细细品味。首先要感谢新世纪小学给家长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到现在还只读了一半,书中有关于孩子、家长、老师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和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家长同时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看了这些故事深深感到其中的爱!《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角度讲述他在读书期间每天发生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真实记录了他的成长过程。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看似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然而一个“爱”字却贯穿全文,有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也有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插班进来的格拉勃利亚的小孩,通过老师的介绍不仅让孩子们感觉到祖国的伟大,还让代洛西代表孩子们展示同学之情,兄弟之爱。
这本原来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书,竟然能够如此震撼我的心灵!当我看到父亲教育儿子的细节,我常常想,生活中的我好象少了些耐心,多了些浮躁;少了些宽容,多了些挑剔;少了些鼓励,多了些批评……自己希望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又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孩子原本是可爱的,在其成长的路上真的需要爱的精神,爱的教育,教会孩子学习,让她拥有爱心,让她懂得做人。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父母不爱自已的孩子的,广义讲社会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后代,《爱的教育》告诉我们,只有爱是不够的,还得有效地传递。《我的妈妈(爸爸的信)》是用信的形式来传递妈妈对孩子的爱的,给了孩子心灵上的震撼,加深了母子之情。书中爸爸或妈妈的信均是孩子处于认识的十字路口时所提供的一盏明灯,其实质是在有效地传递爱。纯粹的.说教有时是没有用的,而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传递我们的爱,这种爱的力量就会真正成为其正确认识世界的动力。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了许多的道理,对我们教育孩子是大有禆益的。作者以单纯而幼稚的心,充分表达了心中有爱,所有的爱与情感都是人间最神圣的东西。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爱。是呀,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拥有爱,人生才有最宝贵的价值观;拥有爱,在前的道路才能迈出更强劲的一步。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篇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的书.这本书通过一名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安利柯小学生的所见所闻.这本书用朴素平淡的语言,描述了一些不平凡的人:铁匠的儿、老师匠的儿子、父亲的老师、少年鼓手等等.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这篇日记里有一个小少年,军官让他看一看四周有没有敌人,他为了完成军官交给他的任务,不怕困难和危险,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交给他的任务,并且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完这则日记时,非常感动,因为他那么勇敢,那么热著,那么坚强的完成了任务,而我在生活和学习中,缺少这种执著,有时遇到不会的难题,想都不想,就问别人,从没有坚持着去解决它,在这点上,我得向小少年学习。同时看到他丢去生命,我也非常难过,想想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和他相比,我必须去珍惜。
还有一篇让我感动万分的是《万里寻母记》,这则日记说有一位仅三岁的意大利小朋友马尔。可是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他的母亲的故事,为了寻找母亲不怕路途的遥远,每天睡在草堆上,每天还忍着饥饿,只能吃一点点面包,还忍受脚给他的种种折磨,鞋底都磨穿了,打起了血泡,他终于经过了千辛万苦找到了自己的母亲。读完这篇日记后,我才知道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相让之下,我还经常气我的爸爸妈妈,还嫌他们唠叨,真不应该。 通过这本《爱的教育》的书,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生活和快乐,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一心,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让世界永远都充满爱吧!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篇3
爱会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温馨,更加给人以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每个人心中拥有爱,让爱走进我们的心灵,让爱拉近人们的距离,让爱的暖流融化隔阂,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和感悟!爱,有许多种,如:母亲和儿女之间的爱称为“伟大的母爱”、父亲和儿女之间的爱称为“父爱”、老师和学生的爱称为“师生爱”、同学之间的爱称为“友爱”。人世间到处充满爱,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爱的搀扶下生活,在爱的拥护下成长。在众多的爱当中,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但我认为最贴心的爱是经常爱被我们忽视的、也是最纯洁的——“友爱”。
三位同学利用晚上的时间来为我补课,使我不因为生病而落下功课,耽误学习。现在这件事已经过去快两年多的时间了,我也已经读初二下半学期了,我和那有些同学已不在一起上学了,我们各自都找到了一所自己认为满意的中学,开始了我们的紧张学习生涯。但我和那些同学的友爱之情却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改变、而被遗忘。
它已经珍藏入了我的内心深处,无法把它狠心地抹掉;在我的`心灵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友爱是一种贴心的、不可怀疑的爱,它是纯洁的、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它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篇4
在暑假,我读了一本新课标必读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历经8年写出来的。
它是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在一个学年的日记为首要内容,并交叉了教师每个月给学生述说的一则则“每月故事”。作者经过一件件普通的小事,婉转动听的述说了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父子之情等等,展现了人的仁慈,纯真等品质。
书中的文章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感恩”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父亲给安利柯写的一封信。这封信主要讲了三个内容:首先是安利柯对教师的不满意,其次是他和朋友之间不是很友好,接着还说了爸爸妈妈对他的偏见,不喜欢他,偏爱弟弟。最后父亲的信中讲了一番道理,使安利柯感到懊悔。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也反省了自己。有时候父母对我们凶,可能是因为劳累过度,所以才这样的,可我们却只片面的去理解父母凶,却不知道理解父母的辛苦。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父母、教师为我们付出的一片大海呢?
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了我们,使我们的见识变得更广,心理也更加成熟。他们拿着粉笔为我们讲课,没有一点怨言。为了使祖国的未来变得更加强大,他们奉献了自己的时间和光阴。
父母每天出去上班,用工资来给我们买吃的,买喝的。他们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不求回报,也没有说过怨言,并且每天教育我,俗话说“父母是人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付出甚至比教师还要多。而我们有时候还抱怨父母管得太严格等等,却不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
在这个世界,当你用幸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时,你一定可以发现许多的爱……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篇5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读完了《爱的教育》。
这本本书通过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表现了在学校和家庭中,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以及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简单朴实,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却让人感动不已。例如,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故事中马可尔的妈妈在工作期间,一直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有一次他妈妈写信说身体不适之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收不到妈妈的信,马可尔非常的不安。最后,13岁的马可尔决定去寻找妈妈。父亲也相信儿子一定能成功。
马可尔在万里寻母的旅程中,历经了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他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好心人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病的奄奄一息的妈妈……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的爱而热泪盈眶。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年龄,却常常惹妈妈生气。为了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冲妈妈发火。回想起来,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字,可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忽略对身边亲人的爱。
其实,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周围的一切,就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们,爱我们,帮助我们,我们多么幸福啊!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篇6
夜深了,我仍然睡不着,就给自己泡杯茶,拿起书端坐在桌前,轻轻敲打着键盘,指尖流淌着的是读完《爱的教育》,心里的各种感动和心得……
这使我想起,前一段日子过得挺郁闷的,只觉得成天像个陀螺转个不停,直到筋疲力尽。有时真想有一份明净的心去感悟这世界,可是忙碌的生活消磨了我的灵性,尘埃更是落满了心头。虽然,自己也懂得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可避免的烦心事和各种不可预知的变数。然而,却不知道怎样拂去心灵的尘埃,让生活变得明朗些。
一次偶然的机会,友人向我推荐了《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将近百篇的小故事,并没有华丽的辞藻,过多煽情的句子。但却透露着人性美好的光辉,洋溢着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淌着小男孩安利柯对周围一切事物的爱与感恩。
主人公安利柯仅仅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却怀着一颗爱和感恩的心,这一点,足以发人深省,让人惭愧,叫人反思。
有时我想,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年幼的.孩子有如此敏感洞察爱的心呢?在安利柯眼里,每件事都是美好的,他可以从一件小事中,甚至一个眼神中,感悟到身边的爱。当然安利柯也会因为受到挫折而失去勇气,但是,他那颗能够敏锐地洞察爱、发现爱的心,又会燃起他对生活的渴望。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却由这个孩子践行得如此彻底。
“常怀感恩之心”经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是却被这个孩子践行得如此彻底。
“你去用零星的时间去感悟爱。”安利柯的一句话更加使我有了深刻的感悟。
也许,我们更需要用心灵去追寻爱的脚步,收获一定比我们想象的多。作为一名有了多年教龄的教师,我在工作中不免喜欢经验之谈,常自诩可以一眼看透孩子的内心世界。可是,当面对主人公安利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如此敏感的心灵独白,我深感惭愧。我们教育的孩子中,肯定有像安利柯这样的。我们是心目中的主角,因此我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孩子们生命涂上爱的底色
《爱的教育》优秀读后感篇7
难得的一个机会,跟儿子一起分享了《爱的教育》一书。里面的故事到勿兰谛的母亲这个故事让人不由感触颇深。
故事的主人公勿兰谛是一名顽劣的学生,因此也被学校给与了开除。可怜的母亲带着孩子通过苦苦的哀求,最终学校同意了,给了勿兰谛一个机会从新回到学校。然而回到学校的他依旧玩世不恭,继续原来的样子。孩子的校长、母亲都感到了非常的痛心。
故事的结尾孩子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这样的一个故事,也让我不由的反思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小的勿兰谛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应该是一块无暇的白玉,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不断的雕琢。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在这样一个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也不断的受着各种各样的影响。
孩子的好坏与否,是否也是我们父母需要自我反省的一个问题。或许以一种新的方式,能让学校出现另外一个新的“勿兰谛”。
当我们从小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孩子会有另外一翻成长。让小时候的.快乐成为他们长大后美好的回忆和安慰。父母给与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与期望,而是他想到父母时,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改变自我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的乐趣和自由。
看过这样一段话:0到3岁,你是他的全部。4到12岁你是他的晚上。13到18岁,你是他的周末。19到23岁,你是他的寒暑假。23岁以后,你仅仅变成了他的春节。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却要花一生来治愈。
当我们在思考勿兰谛这个孩子的同时,能否让我们更多人通过努力,从一开就打造一个新的“勿兰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