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课作文7篇

时间:2024-07-02 作者:Surplus

作文的结尾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总结,呼应开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文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听讲课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听讲课作文7篇

听讲课作文篇1

聚是缘起,散是缘灭,生命的旅程中,时而聚合,时而分离。天地间的神秘,人生在世,于茫茫人海中你我相逢,善缘、恶缘、孽缘……最后都像云海里的雾气飞散而去,而山还是那山,水仍是那水,一切还得随缘。

遇上闫老师,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们之间的善缘。

听闫老师讲课,你可以从多个方面去理解文章,品读历史人物。你还可以闭上眼睛听,从老师的语气中,你便可以看到那些相应的场景。

开学没多久,老师讲了那篇《荆轲刺秦王》,那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且不说那古文中常见的知识点,单是那语调、语速的把握,就值得回味几番了。还有那对易水河畔诀别而去的荆轲、对秦廷被荆轲追逐绕柱仓皇踉跄的秦王形象的评价,无一不让你感觉到他们的气息,甚至可以看见他们。

讲至荆轲易水诀别,闫老师用用沉重的语气、悲凉的语调读那段文字,我犹如身临其境,油然而生一种悲壮之感,几近涕下。

说至荆轲刺秦失败,秦王怒斩荆轲时,我竟从闫老师那哀伤的语调中读出了一丝怜悯,我以为是对荆轲这样的勇士的怜悯,其实那是对一个英雄离开的怜惜。

再说那古文的知识点,其繁多、零碎,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但闫老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她能将零碎的知识点连在一起,让人记起来容易又时间久,我想我所有的语文老师当中没有一个人能把古文讲解的这般透彻。一篇文言文会涉及到许多文化常识,以往,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需要在课下了解、收集,课堂上老师只是蜻蜓点水而过,闫老师却不是,她会把每个文化常识讲清楚,课上我便能明白通透。

遇上闫老师是我的幸运。“听闫之课,随闫之思,吾志可凝。”闫老师的讲课,详之细之,情之深之,常使吾有感而发。

遇闫师,幸甚至哉。

听讲课作文篇2

今天早上第一节是语文课,这节语文课和以前的语文课不一样,以前的语文课是学知识的,可是这节语文课却是让同学们展览自己的作品的。这节课我虽然没有参加,但是有很多同学上来展示他们的作品,这就已经让我大饱眼福了,刘嘉深做了一个笔筒,它是用可乐瓶的下半部分做的。何林做了一个降落伞,他是用史努比印章当做人,刚开始因为印章太重了,所以降落的速度很快,之后李老师又给何林一支粉笔绑在细线上,第二次粉笔掉了下来,又失败了,第三次,李老师再粉笔上搞了一个凹槽,细线牢牢地固定在凹槽里,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李老师一抛,粉笔就飞上了教室的天花板,然后又掉下来,但是还是太快了,李老师让我们每人做一个像何林这样的降落伞,我做了,下面我就跟你们讲一讲我做降落伞的经历。

首先,我拿了一个塑料带、一根棉线、一包纸巾,我把棉线的一头绑在塑料带的把手上,再用棉线的另一头把纸巾绑起来,我一抛,因为纸巾太重了,所以降落的速度很快。我把纸巾换成了一个小小的铁夹子,我一扔,塑料带慢悠悠的飘了下来,我想:我终于成功了,如果把塑料带换成了大的垃圾袋会怎样呢?我想着想着就把小小的塑料带换成了大大的垃圾袋。我一抛,袋子就更慢了一点。

这节语文课很好玩,我希望每天都上这样的语文课!

听讲课作文篇3

老师就像一名任劳任怨的园丁,精心呵护着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进入了初中生活,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但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我的班主任—胡老师。她的个子不高,比较瘦,但面目清秀且穿着精致。

胡老师很贴心。记得前天,因为班上很多人上培优,还有几个搞卫生的逃跑了,导致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搞卫生。我心里拔凉拔凉的,很想放弃但又害怕挨骂,于是坚持了下来。就在我准备要去倒垃圾的时候,胡老师走了过来,惊讶道:“哎呀,张哲睿呀,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我说我自己一个人在教室里搞卫生,她便问我都干了些什么。我说没什么,只不过是扫了个地,把座椅摆放在课桌上,整理了一下。我刚要拿起垃圾走出门,胡老师一手拦着我,一手接过垃圾,说:“你先回去,明天我叫人丢。“好的。”我回答道。胡老师还叮嘱我回家路上要注意安全。我心中黯淡无光的火把顿时被点亮了,驱散了我体内的寒意。

胡老师不但很贴心,还很温柔。前不久,我们都在因为背历史而被弄得胆战心惊,那段时间我十分不理解,每天都要背书背到11点,而且老师每次都抽不到我,我便停止了背诵。有一次,老师抽到了我,而正好老师抽到的那一章我没有背。老师问我是不是没背,我回答是的。我本以为老师要批评我,可没想到她只是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到时候把这这章背好,不要再偷懒了。”我点了点头,回答道:“好的我以后会努力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次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松懈,每当我要放弃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会出现老师的教诲,并最终坚持了下来。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考出了99分的好成绩。

胡老师的微笑就像是我浩瀚星河中最闪耀的那颗星星。我将带着这些美好,始终向远方飞翔。

听讲课作文篇4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俺们学习了几篇写俺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俺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俺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同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俺们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方,《祖父的园子》里,把“俺”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俺们觉得写的就是俺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俺们,感染了俺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方《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俺”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示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俺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同学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出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假如是自身将会怎么做?把自身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把自身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研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俺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俺将不时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同学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俺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身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同学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听讲课作文篇5

我的第一次讲课就这样突如其来,又匆匆结束。周日晚上,唐总说,《祝福》快结束了,下篇课文你就上吧。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还真是唐总一惯的作风。可却苦了我呀……

马上调整教案,马上整理思路,马上试讲,马上迎接那些个未知的孩子们,我的.那一天几乎成了实习以来最忙碌的一天了。那种紧张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在我的预料之内,第一节课上得让我哭笑不得。再加上那天下午的我昏昏沉沉面对刚刚上了体育课的气喘吁吁的学生,后面还坐着那天似乎心情不太好的唐总,我的课也像极了南开暮春飘零的落叶,没了方向!第二课时,我果断不要老师来听,课堂设置了很多讨论,学生似乎还比较感兴趣,课堂氛围还不错。整篇课文上下来,唐总点评的一如既往的少的可怜,但句句精到,真可谓姜还是老的辣呀!讲完以后,那天似乎心情很好的唐总愉快地请我们吃饭,虽然只是教师食堂。但对于没见过世面的我们来说已经乐得像老鼠一样咯!!!

半期考试即将来临,但试卷还没定稿。南开一向自己命题,老师让我卡着时间做完,看一下情况。所以,三年没碰过卷子的我就这样硬着头皮做完了除作文之外的所有题,真是让我苦不堪言啊。我强烈恳求老师不要判我的卷子,但老师粗粗瞟了一眼,说错了三个选择题。我想,现在要是让高考,三本都没戏!

忙碌的一周,痛并快乐着!!

听讲课作文篇6

这次负责我们小学组夏令营的是一位长得胖胖的老师他姓谢,他得肚子特别的胖,像套上了一个游泳圈一样。还有就是谢老师的头发很特别猛的一看像个“鸟巢”。什么“鸟巢”这不是北京奥运会的场地吗?我们都很惊讶怎么长在老师头上。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说他这个头发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无法改变,他也不想改变他的独特发型。

在第一节课上,谢老师很认真的给大家讲了许多关于作文的反面教材,还举了一些例子来加深我们的印象,就是想让我们知道写作文不能假、不能空、不能套。

比如说:一个小朋友在乘车的途中上来了一位年青人,他只是头上长了很多白发,这时那位小朋友就走到年青人面前对他说“老爷爷”坐我这里吧!弄得那位叔叔真是哭笑不得。——假

又比如说:我的妈妈生了一个小宝宝,脸上却长满了皱纹、斑点,手上青经暴起。——空想

今天上课老师又告诉我们比如唱歌不要老是唱同一首歌,重点是让我们要不断去创新、不断去提炼新事物等等。写作文更是要写真实、写生动、写具体,才会写出好的文章。

总之一句话,谢老师的课教会了我许许多多写作文的技巧和原理。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我的作文会有所提高,不会在像原来一样不知道怎么提笔了。

听讲课作文篇7

在各个城市的建设中,很多新的小区起了很多洋气的名字:“华庭丽景”“棕榈泉”“枫林小岸”。这些光看名字就感觉景色优美的小区,无非是开发商想提高身价,暗示自己小区环境好,档次高。还有的小区起了:“清华苑”“智慧城”“书香苑”“文武苑”虽然这些名字有些俗气,但是那会让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人们闻风而来。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山窃糟”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中山国酿造的“千日之酒”闻名遐迩。有个在当地做官的鲁国人财迷心窍,偷了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酒浸泡,逢人便说是地道的中山酒。鲁国人都信以为真。终于有一天,那位店家闻名前来品尝,结果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

我们城市里花里胡哨的小区名字,究其心理,不是崇洋,就是趋俗,甚至媚富。自认为沾上点字义,“糟粕”就变成“精华”了。其实不然,这只能说明“肉食者鄙”。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完全可以用我们的民族文化起个很好听的名字。

无论是酿酒,还是起名儿,我们都不该自欺欺人。“拿来”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有所取舍,要“求其方”,而不要“窃其糟”。否则,把无知当有趣,把糟粕当美酒,只会贻笑大方。

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愿世人多一些鲁迅先生的“拿来”,少一些鲁国人的“窃糟”。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学到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