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技能,使我们更有能力应对各种写作任务,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云南的山作文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云南的山作文篇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山西的刀削面,云南的过桥米线……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举不胜举。在众多的风味小吃中,我最喜欢云南过桥米线了。
这不,今天爸爸说要带我过米线瘾,顿时,我心里乐开了花。我和爸妈来到“米线庄园”,找了个位子坐下,爸爸要了三份米线。不一会,两位服务员朝我们走来,一位端着三份佐料,一位端着三份米线。我不等服务员放好,就要将米线倒入碗里,服务员赶忙说:“小朋友,这你就外行了。要先把各类肉放入碗中,然后再放米线,最后放蔬菜。”我对服务员道了声谢,就按照她说的步骤把各种佐料依次放入碗中。
云南米线看相好。晶莹的粉丝浸在米黄色的汤里,再加上一条条红色的小虾,绿色的香菜,白嫩的肉丝,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吃米线更有意思。吃米线时,我喜欢一根一根地吃,找到粉丝头,放入口中,轻轻吸,还要用筷子不停地从碗中挑起那根米线,保持它不断,等到一根米线完全入口,我的两个腮帮已鼓成了球形。但你不用担心咽不下去,只要你轻轻一嚼,米线迅速化开,随着喉节的蠕动整根米线就滑入胃里,那感觉妙不可言啊!吃肉丝、小虾时,先用舌头舔一舔它们的“粗”味道,然后再细细咀嚼,品尝它的“细”味道。这感觉,也不亚于吃米线!
这一次,我品尝到了真正的云南过桥米线,真的是别有一番情趣,让人回味无穷呀!
云南的山作文篇2
本该一场美好同行的旅行,最后也只不过独自一人!
我不知道该以什么样心情去欣赏这沿途风景,映眼帘的也不过全是单色调画布底色。都说旅行是一件让自己放空和放纵自我修行,但直到现在我却依然不知道这能不能算的上是一次真正的旅行。
车子一直行驶在去大理的路上,同车的全是陌生人,讲着本地的方言,但我还是能够听的懂。
耳机里响起了石进的.《倾诉》,以前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喜欢他的作品,可现在不知道怎么就只剩下这一首了。直到现在听着还是可以让人舒服,但却不能舒心!
车窗外阳光特别刺眼,可是戴着墨镜会压得鼻酸,于是眼泪也很配合的夺眶而出。我拼命的低着头,用帽子当着自己的脸,生怕旁边人看见。不是怕丢人,而是怕他分不清楚这是懦弱还是悲伤,毕竟我是个大男人。
这两天在电视上看到南方很多城市都在下着大雨,但偏偏这个固执的西南城市竟如此浮躁不堪,用炎热拥抱着周遭的一切!只有偶尔飘来的云朵能够为地面到来短暂的阴凉!
车子在一个服务区停了下来,其实名字我是记得的,但是觉得还是忘记比较好,这里的一切我都不想记住!
下了车一阵凉风便拂面而来,吹在身上很舒服,抬头望向天空,才感觉她是那么空旷,离自己很近、很近!
车子重新驶入高速,继续向西,一直行驶着... ...
云南的山作文篇3
今年暑假,听说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云南的昆明。听说云南的过桥米线可是出了名的,我和爸爸妈妈也决定去尝一尝这美食。
刚刚进入餐馆,就飘来一阵阵香味,馋的我直想流口水。
我们买好了单,就找了一个座位坐下。过了不一会,服务员就端来了香喷喷的过桥米线。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一小碟牛肉,一个小鹌鹑蛋,还有葱花、姜末等配料,最重要的就是那白白的米线了。“怎么多,怎么吃得完啊?”我看了看桌上的过桥米线,问道。爸爸笑着说:“这么好吃,不会吃不完的,我猜啊,你可能吃完还想吃呢。”由于是第一次吃,我们还不懂怎么调料。幸好餐桌上有指南,否则这一锅过桥米线肯定被我们弄糟了。先把鹌鹑蛋放下去,然后再放牛肉,接着再放最重要的米线,最后才放比较容易熟的葱花、姜末。
刚刚放下去不到几分钟,我就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开始吃了起来。米线不像我们平常吃的粉一样,它又细又滑,你只要轻轻一吸,它就能窜到你的嘴里。“嗯,这汤好好喝啊!”妈妈喝了一口汤,回味地说。很好喝么?我不禁也勺了一勺汤水。“哎呀,好烫啊!”汤水太烫,我的舌头被烫的发麻。爸爸妈妈看着我狼狈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平常吃的不多的我,今天竟然把整碗过桥米线全部干完了。爸爸说:“都说了嘛,怎么可能吃不完呢?你还想吃吧?”“嗯。”我点了点头,“爸,有空再带我来吃好不好啊?”爸爸妈妈看着我一副饿狼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
过桥米线,真的是太好吃了,再有机会,我一定再去云南,再去云南吃那让我忘不掉的过桥米线。
云南的山作文篇4
吃过过桥米线吗?说起它,还有这样一段传说:有一位书生因为苦心读书,常忘记吃饭的时间,他的妻子想出一个办法,把米线烧热了,上面浇上厚厚的油保温,这样等书生吃时米线还是热的。因为妻子每天送饭经过一座桥,所以就起名为“过桥米线”。
记得我第一次吃米线时,服务员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浓浓的香气便扑鼻而来,接着她又给我们端来了七、八个小碟子,有鸡肉、蛋丝、生鱼片、小虾、青菜等……满满地摆了一桌。咦!这肉是生的可怎么吃啊?我正疑惑不解时,妈妈已把肉片、鱼片氽入滚烫的汤中,只见她轻轻一搅,顿时,那些生鱼、生肉片变得玉兰片似的雪白细嫩。然后,妈妈又依次放入小虾、青菜、米线、卤蛋……她告诉我:得趁汤最高温的时候,将生片烫熟。我连忙学着妈妈的样儿将肉片等放入汤中,红、白、黄、绿交相辉映,我深吸了一口,真香!就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口汤,“啊——”我的舌头被烫麻了。妈妈笑着告诉我:“汤的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油,看上去没一点热气,其实,烫得很呢!”抬头瞧瞧爸爸,像猪八戒吃西瓜似的,稀里哗啦,大半碗已经下肚了,头上直冒热汗,嘴里却连连说:“真爽啊!”我也不甘示弱,可米线似欺负我年幼,一会儿像“小鱼”似的,潜入碗底和我捉迷藏;一会儿又像一个“跳高运动员”般的,蹦到我的额头上,让我颇费周折呢!
第一次吃米线,“伤神”(道序繁琐)又“伤身”(烫了舌头),正因如此,那浓郁的鲜味,细滑、柔韧的口感更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看来,天下美味,非过桥米线莫属!我爱吃过桥米线!
云南的山作文篇5
盼望着,盼望着,令人神往的暑假生活终于拉开了序幕。刚一放假,我们一家就登上飞机,开始了这次筹划已久的云南之旅!
享受完愉悦的飞机体验,我们就抵达了云南之旅的第一站——四季如春的昆明。昆明最负盛名的景点就是石林,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一路前行,徜徉在千奇百怪的石林之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课堂上老师介绍的“阿诗玛”奇观,我按照导游的指点,大步向前,在众多的巨石中间找到了“阿诗玛”的所在地,驻足观察,久久不想离去。
游览完石林美景之后,我们来到了巍峨壮丽的玉龙雪山脚下。我抬头望去,山顶的冰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登上雪山之巅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我和爸爸互相鼓励,互相加油,一口气爬上了山顶。我站在最高处,感受着刺骨的寒风,呼吸着凉爽的空气;往山下望去,登山的游人密密麻麻、数不胜数。在爸爸的再三呼唤下,我才依依不舍的踏上下山的归程。
离开了玉龙雪山,我们来到了景色优美的香格里拉,我们一家在辽阔无比的大草原上骑马射箭,在热情奔放的藏民家中欢歌笑语。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逝去,美好的旅行就这样一去不复返,再见,美丽的云南!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始终会记得,那年,那月,我在云南!
云南的山作文篇6
过桥米线想必大家都尝过,但云南特有的过桥米线吃法还是很惊艳的。
几天前,我和妈妈来到一个家庭“桥的边缘“过桥米线店。一进门就被这家店的云南味吸引住了。商店门口有一座小竹桥,桥上可以看到一排整齐的竹桌椅。竹桌椅前面的收银台也是竹子做的。面对这一切,我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进入了一个竹的世界。
找了个座位,点了8元的过桥米线。我等了一会儿,&其他;菜肴“开始了。竹桌上放着一份热腾腾的鸡汤,几盘生菜装在竹碗里。看到这里,你一定很好奇怎么吃这些东西。我告诉你,吃云南过桥米线得自己动手!
将猪肉和香肠从生菜中取出,倒入汤中,然后倒入蔬菜、金针菇和米粉。听服务员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肉不好煮,所以先倒;蔬菜米粉怕煮,要放在后面。7、8分钟后就可以吃了。用筷子搅米粉,因为米粉被热鸡汤烫过,所以根白得晶莹剔透,让人心想
一口吞下去。尝一尝,米粉里充满了鸡汤的浓浓味道,让人胃口大开。没几分钟,米线和汤底的肉和配菜都被我一扫而光。
为什么这种云南米粉这么独特?还有一个传说!据说以前有一个读书人,一心成名,想成为状元,就在一个小岛上苦读,让妻子每天给他带饭。有一天他老婆在炉子上做午饭的砂锅,因为今天太累睡过头了。醒来后发现砂锅滚烫,赶紧把米粉和肉放进去。我看到鲜红的肉马上就熟了。她好奇地尝了尝,觉得很好吃。她赶紧走过桥,告诉了过桥的书生。秀才见这米粉是过桥送的,就叫过桥米线。
你不想尝尝过桥米线吗?
云南的山作文篇7
我游云南的时候,去了玉龙雪山,那里景区可多了,有蓝月谷、白水河、印象云南……等等景区都是那里的呢!
我知道,玉龙雪山很冷,海拔也非常的高,最顶上达到5569米,海拔真高!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气势磅礴,玲珑秀丽,非常的美丽。
我从网上查了一下:清代纳西族学者木正源曾形象地归纳出玉龙十二景,即:三春烟笼、六月云带、晓前曙色、暝后夕阳、晴霞五色、夜月双辉、绿雪奇峰银灯炫焰、玉湖倒影、龙早生云、金水璧流、白泉玉液。玉龙雪山景观大致可分为高山雪域风景、泉潭水域风景、森林风景、草甸风景等,主要景点有玉柱擎天、云杉坪、雪山索道、黑水河、白水河。我想,玉龙雪山真美!
玉龙雪山一会晴,一会下雨,一会阳光灿烂,一会大雨漂泊,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幸亏我们租了防水的棉袄,要不然我就淋成落汤鸡了。
我印象最深的景区就是蓝月谷和白水河了,我还来那里照了几张相,那里的`水非常的凉,有很多的沙子,但是,水倒是挺干净,我们还骑上了牦牛,在池中晃荡。那些照相的人叫我们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动作,然后照下来,有一点水溅到我的脚上,真凉!远处看,蓝月谷一片蓝,非常的好看。
玉龙雪山真好,还有很多的很多的景区,比如说印象云南,我不一一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