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8篇

时间:2024-05-21 作者:Brave

有了读后感,读者可以从书中汲取到情感的力量和启示,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应该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8篇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篇1

这本书有些地方说的很对,尽管我们现在只是高中生而已,但我们也是即将要迈向社会的人。所以我们就必须做好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不再是过分的盲目。

其实对未来的规划很简单的,只要想想我们现在想要的是什么,一切就可以明了。但是分析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我们毕竟是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认识问题很难不片面。满怀着梦想的他们,不能充分的认识社会,这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将来的路就很可能走偏。“择业十诫”的第五条说:不要选择大家挤破了头想去的地方,而要选择谁都不愿意去的地方。面对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孩子都想着要搞金融,要赚钱,但是这真的是好的选择吗?职业是关乎一生的大事,一定要选择一个你真心喜欢并愿意去做的,并且还要根据世界的情势去判断。当所有人都跑去“赚钱”时,“赚钱”就不是一个好职业了。那些关乎人类未来的职业,虽然可能人少,但的确是不会过时的好职业。比如说科研工作者。其次,选择将来的路,一定要把梦想和理想区分开,脱掉自己的幼稚。有的'朋友在说到自己的将来时,还是带着幻想,希望尝试所有喜欢的职业。虽然这也可能成真,但我对此是不抱多大希望的。因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把一个职业做好尚且艰难,有的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做到,何况这么多?理想太多,和没有理想一样危险。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规划,就是大学的选择。上什么大学,与之有关的不仅是你的成绩,还有你随后的选择。我有两个朋友,他们的选择恰能说明这一点。他们今年是大一的学生,其中一个高考是上了重点线,另一个差几分没上。上重点线的报考了一个热门的金融类院校,另一个则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搜集资料,去了一个偏远地区学校的冷门院系。结果很令人意外,热门的学校学生太多,老师又少,学生几乎见不到老师的面,对学习造成了极大影响;冷门的院系学生少老师多,有着丰富的资源,教学近乎一对一,高下立判。同是院系,有的可能上千人,有的可能几十人,教育怎么可能一样!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了,在事关人生的选择中,要做好自己的判断。所以现在的我不想与那些“热门”专业起什么冲突,哲学这样的“冷门”最好了。我无意左右别人的观点,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无法否认。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篇2

漫漫人生路,一直在迷路。进入了大学,不再是孩子,烦恼、痛苦随之而来。在某位好朋友的推荐下,我静下心来,读了一本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书是改变亚洲亿万年轻人的疗愈经典,一位导师父亲写给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鸣。

很多时候,在学业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感情问题上,我们这些年轻人甚至还没有迈出踏进社会的第一步,就已经沦为一个“loser(失败者)”。在书中作者如实地把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们所不曾来得及去了解的这代年轻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现了出来。作者帮助我们诊视这些无法向他人倾诉的苦痛,并告诉我们如何才能从这种苦找到为未来打拼的能量。

读了这本书,感触良多。20岁,我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我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看到这,我会笑自己,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的我,我们,我们这些所谓的年轻人,我们的希望在哪里。里面有句话我很喜欢——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或许我真的不了解自己,因为我还有95%的潜能未能被自己利用。年轻,所以伤得起。这种来自对悬而未决的未来的不安,才是人生中最本质的问题。青春施加给人生的真正压力,并非是那些需要积累的证书和业绩,而是看不到未来的不安感。因为看不清,因为对未来一无所知,所以时时感到迷茫和恐惧,但是我想说,20岁,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篇3

如果将人生划分为一个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赋予它一个定义。那么,青春——人生中最珍贵、无可替代的时光——无疑属于探索期。即将成年的我们,褪去了儿时的稚气,有了梦想,却也更加看清了现实,于是不安、茫然、彷徨、孤独、忐忑。

这所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便是青春。因为有了这些复杂的情绪,难免有时候会在成长的路上摔得很痛;而正是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韩国作家金兰都所写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给了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的我们最佳的指南。

开篇第一章节就给了我一个惊喜——“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几点?”

假设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将这段时间平分为24等份,原来我的人生时钟上所显示的竟然是五点零六分!这是东方既白、万物从沉睡中苏醒的时刻!原来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虽然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但事实上,却没有几个人有这个勇气能够做到。无论是到知天命年纪的人,还是刚刚毕业即将要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总觉得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来不及”渐渐地成为了人们无奈的借口。

作者在书中特别算了大学毕业时的人生时钟,不过是早上七点十二分,这个数字能够直接的告诉那些“因为来不及而做不了的”人们:“此时此刻,很多人才刚刚起床,为崭新的一天做准备。”之后又举了“一位60岁的元老级毕业生”的例子,让“来不及”这个借口变得更加苍白无力。

青春似乎永远都有一位跟随者,那就是叛逆。在父母眼中,小时候百依百顺的我们学会了反抗,而反抗的原因,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因素。父母用他们的经验,希望我们不受同样的伤害,顺利地成长。可我们,却有着满腔热血,想要为梦想奋斗,哪怕撞的.头破血流。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将要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择业。是应该顺从自己的心意,哪怕薪水不高但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应该顺从父母与潮流,过着一日复一日单调的生活却有着客观的收入?金兰都提出了“择业十诫”,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条。

“不要选择你想去的地方,选择需要你的地方。”只有需要自己的地方,才有一展身手的空间,才能为社会、国家创造财富,才能让自己的一生富有意义。

“你选择的地方不应准备着王冠,而是由断头台在等着你。”我们要寻求突破,而不是一味的享受安逸。只有有激情的工作,才不会让生活变成黑白相片。

拥有了“才刚刚开始”的冲劲、“择业十诫”的条件,接下来,就是向成功冲刺。那么,何为成功?

我们总羡慕有些人的天赋异禀,凭借着聪颖他们总能事半功倍。然而,金兰都认为,“没有最佳新人奖”。许多人希望快些踏入社会、获得成就,早一点被授予“年轻有为”的称号,却忘了,应该从生活中修炼自己、积累内涵。毕竟和“最佳主角”相比,“最佳新人奖”只不过是烟火,稍纵即逝。

有了《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人生教科书,我想,我的青春一定会十分精彩。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篇4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彷徨,所以青春;因为孤独,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人们歌颂青春,因为它总是充满朝气,充满乐趣,永远珍藏着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对于老去的人,最值得缅怀的时光,莫过于青春。 然而,身处青春之中,感觉到的却多是痛苦,而并非快乐。

那些年,我们怀揣青春的梦想,却无处安放。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我们无所是从,渐渐地随波逐流。不敢回头去看自己当初的梦想,最后留下的只是“可怜辜负好韶光”的一声叹息。

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而言,一味地说教会让他们昏昏欲睡。即使站在人生路口的他们正需要这样的教诲,他们也未必听得进去。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那种不喜欢听大道理的人,对于那种一味讲大道理的书,我经常用:“大道理谁都会讲,关键是要靠行动啊!”一言以蔽之。可是近来看了金兰都老师的那本《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却使我精神振奋,收获颇丰。此书似乎仍属于说教形式,但却令人手不释卷。金老师用他用他温暖热情的文字与我坦诚相对,向我敞开心扉,我静静的倾听着那些关于青春的事情,熟悉又遥远。

金老师说:“青春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孤单。”童年的我们,生活安逸,衣食无忧,但却似鱼缸中的鱼一样,无法自由自在地生活。成年后,鱼缸被打碎了,我们得到了自由,却失去了一切,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没有人会与我们产生共鸣,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站在人生边上。

金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如果将人生比作时钟,假设每个人都有80年可活,那么我们现在,二十几岁的`年纪,仅仅相当于早上七点十二分。早上七点十二分,无论你有没有取得好学历,是否小有成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与内心的渴望同行,选择正确的路,用最真挚的眼神反省下自己,问自己是否还要懒惰下去,然后,抓紧你剩下的时间,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

金老师说:“二十岁,就是用来迷茫不安的。”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人说,二十岁是人生中最美妙最辉煌的时节。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二十岁的我们充满困惑,充满压力,手足无措。因为关于过去,现在,未来的问题像漩涡一样一骨脑冲向我们,使我们应接不暇欲哭无泪。所以,二十岁,只是一个迷茫的时节。

深处迷茫期的我们,常常会渴望奇迹出现。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奇迹”只有点滴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金老师提醒我们要适当地做一些看似不能立刻取得成效的事情,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人们普遍心浮气燥,做什么事都想立竿见影。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达到成功的捷径,而是恰恰绕过了成功。

二十岁,并不是人生的全盛期,并不是人生的巅峰,二十岁,忧伤的我们需要去追寻。我们应该用青春去追寻什么?追寻自己设计的未来,追寻与命运抗争的勇气,追寻学习课本以外的其它能力,追寻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追寻难得的幸福……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篇5

就因为这句“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于是我停下手中的活儿,轻轻翻开第一页,有太多共鸣的语言把我深深吸引住了。读完后心灵受到很大的洗礼和启发。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随着环境慢慢改变,我亦是如此。正值青春的我该如何做?我应该如何重新审视自己,寻找自己?

每个人都在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还会大声喊出这就是我的青春。当在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遇到不如意,然后开始自暴自弃。当再次遇到类似情况的发生时,我们开始害怕、惶恐,慢慢就会丢失自我。其实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许,我们便发现青春时的我们是多么的恐慌和无知。

人生没有最佳新人奖。

我现在要做的,仅仅只是我自己想做的,而急于功利却不愿意触及的事,敬而远之,以后的工作或许在目标上可能不尽人意,但是最后的目标,它必是我一生追求的。并且是我喜好的工作。就像奥斯卡电影节没有最佳新人奖一样,我要得到的是最后的最佳女主角奖。

抓住身边的时间小偷。

我们常常寻找借口而不去做那些该做的事,而这个借口很多时候都要归结在可怜无辜的“时间”上,我们常说:“我没做是因为我很忙,没时间做”这样的借口。但我们并不知道,当我们在说这句话时就在白白浪费时间。或许我可在等公车时可以听听动听的音乐,可以看看一段优美的文字等,日积月累相信收获会颇多。

我们没有理由放弃,没有理由虚度青春的美好时光,我们可以适当迷茫,因为你20几岁就是迷茫的不安的,但不要忘记,迷茫过后,我们应当回到自己奋斗的路上,开始新的征程!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篇6

假期阅读了金文都所著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这本书将会给迷茫的我们指明一条路。书的第一章告诉我们应该慢下来好好思考,去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身上的一切可能。该书既是作者自己的感悟总结体会,某种程度上也像是一面镜子,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迷茫,彷徨,刻画的淋漓尽致。读完该书,我深有感触。

了解自己—你的人生此刻停留在几点。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天24小时,那么我们现在的年纪处在几点钟呢?刚刚初中毕业上高中的学生,正好16岁,那就相当于早晨6点钟。古话说的好“一天之计在于晨”,这个年纪正是有梦想、爱拼搏的年纪,正是要好好学习的年纪。而像我和一样快要大学毕业的人,则相当于造成的`8点种。正是要进入社会拼搏的时候,在最好的时间里,努力。将来步入社会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的你自己。

然而时钟就是这么不停的走着,永远也不会停下来,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已经转了很多很多圈。我原来也想过:哎,这时候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可是自从遇到了一直努力,积极向上的小伙伴们,同学们,我开始学习、努力,从挂科很多到现在不挂科挂一科。我看到了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也在进步中享受这种成就感。

在我们生活中,一些家长在孩子幼儿园就开始报各种补习班,梦想能够激发出孩子的潜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优秀、出人头地。有些家长不管不顾孩子是否喜欢,逼着孩子上补习班、艺术班或者早教班,一天之内各种课外班到处跑,孩子甚至没有喝一口水的时间,连吃饭都要在车上吃,一天下来,家长和孩子都变得疲惫不堪。然而,其实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优点,有自己的想法,就像四季的树木有着不同颜色的树叶。家长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爱好,帮助他建立自信,告诉他踏踏实实、勤奋努力总会变得优秀。然后耐心的等待,总有一天会让孩子们变得更优秀。大学生也一样,不必追求过早的去挣多少多少钱,没必要,也不现实。只有在现阶段踏踏实实的积累,才能在将来有机会成功,报答父母。

种一棵树最优越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只要你想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正是学习与积累的时候,要跟上时间的步调,做眼下该做的事。

人生从不嫌年轻或太老,一切都是刚刚好。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篇7

他是首尔大学教授,他是博士生导师,他是韩国总统办公室、三星集团、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等企业专业顾问……他就是金兰都。但提到他,更被人们赞颂的是一本改变亚洲亿万年轻人的疗愈经典,是他写给迷茫孩子的疼痛共鸣的书——《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书中作者如实地把为人父母的成年人们所不曾来得及去了解的这代年轻人的困苦和不安展现了出来。作者帮助他们诊视这些无法向他人倾诉的苦痛,并告诉他们如何才能从这种苦找到为未来打拼的能量。

无论在什么年龄,都应该对人生充满希望。如果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假设人的平均寿命为80岁,那么大学毕业时的24岁顶多等于早上7点24分,所以,请不要对青春中的你的失去信心。即使现在的你还没有大红大紫,但请相信,你也有自己绽放的季节!虽然来得迟那么一点点,但当它降临的那一刻,你绚丽的人生之花,将不逊色于任何早开的花朵。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上,你终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人生最重要的是成长,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时间,却被一一浪费掉,就如同被小偷偷掉一样,那么花在重要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少作为一个人存在的分量也就会越低。所以我们要戒掉那些沉迷网络的坏习惯,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搜集鸡肋时间来做大事情。

做人做好自己安分守己就好,不要总是羡慕别人,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永远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盲目地将别人的幸福放大,对自己的幸福缩水。是自己陷入焦点主义中。其实,或许也有人在偷偷的羡慕着你。做一个乐观主义者,不要过度自卑和自满,上帝赐给每个人的幸福都是均等的。

步入社会后,在职场上打拼,靠的不是优异的成绩,不是名牌的大学,不是光鲜亮丽的履历,而是自己学习以外的社会能力,一个企业需要的是对企业的成长有所贡献的人。简历只不过是在无法判断一个人的贡献能力时,对其打分的一种指标而已。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这些指标背后的实实在在的能力。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的第一份职业,而是最后一份。谁能笑到最后,走得最远,才是胜利者。所以,步入社会后要学会吃苦,不论你来自哪所名校,请暂时放下你那高高在上的尊严,最初的牺牲是值得的。虽然在开始时,你并没有赢在起跑线上,但人生是场马拉松,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坚持到终点飞快冲线的人,才是第一名。

因为不安,所以青春;因为茫然,所以青春;因为彷徨,所以青春;因为忐忑,所以青春。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篇8

曾经有许多年轻人痛过,那么多令你操劳、烦心的事,纠结啊。想过没有?这是为什么,我该如何面对,该怎么选择,怎样做?对于未来的梦想,该怎么实现?

青春,之所以痛,是因为看不见未来的不安,迷茫。也许,你迫不及待地想去实现梦想,可内心却十分不安。这本书,不是风格如同小说般梦幻,飘渺;也不是像悬疑那样刺激恐怖;而是一本亚洲千万年轻人的心灵指南,给在花季的我们,给予最好的精神洗礼,最好的指引。

作者金兰都亲切引导般的笔墨和对于青春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都使我与之产生共鸣。不错,有些问题,他这么理解,我也这么认为。虽然我年龄尚小,这本书似乎更加像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定制,但是,我认为,所有的少年少女,都应该更早地读到它。为什么?进入青春期的我们,虽然比儿童期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和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入,但是,相比较当今复杂的社会形势,这点认知还过于浅少。许多人迷迷茫茫,懵懵懂懂,对于未来,人生的把握一点都没有,没有方向,不知道怎么样实现自己的价值,怎么选择自己的道路;然而,更早读到这本书,就能更好地把握青春,把握现在。

全书都围绕着“痛”这一个中心;也许大家都有被失败挫折打倒时,痛苦地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第一章《我们的希望在哪里》可以给予你最好的安慰和支持。读完这一章,也许可以给你省去许多因为痛停留在挣扎边缘中浪费的时间。第二章《年轻,所以伤得起》会更深层面的告诉你,你现在的痛是正常的,不要惧怕失败,是它历练了你,该如何让面对失败与挫折等。第三章《奇迹是靠点滴积累而成的》能让你踏实努力地干好你所要面对的一切,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层层递进,在思想上让你更好地对到青春,对待人生,对待大好的时光。

我个人认为,金兰都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语言十分富有思想性,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实在,凝聚了人生智慧,好似温柔地把智慧精华灌输到年轻人的脑中去。每当你有困难不安时,读过它又会心静如水,并且理智地处理各种问题。能让你在痛苦中成长、历练。每当你无所适从的时候,它又会为你指引方向,迷茫的心渐渐对一切的认识清晰起来。每当你平静的时候,你又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它背后的东西,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智慧,升华心境。

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让你纠缠于心无法自拔,迷失方向,堕落下去,虚度年华。在某种程度上又可以化为动力,那要看你怎么对待了。痛过后,释然地去面对吧,去解决现在纠缠于心的问题,为你的梦想为之奋斗起来吧!本书能够给你提供最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