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美德作文8篇

时间:2024-05-18 作者:Cold-blooded

作文的内容要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能够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路和观点,书写作文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力,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华民族美德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8篇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篇1

“美德”,我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美德到底是什么?也没有注意过身边的人具有哪些美德。这次高桥小学之行——美德夏令营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老师用极其平常和轻松的语调问我们:“美德是什么?”我愣了半晌,美德还能是什么?不就是美好的品德吗?可是经老师点明后,我才回过神来:原来,美德包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舍己为人、先人后己、勤劳节俭、团结友爱……很多内容。

在时间的推移中,我渐渐悟出一个道理。美德虽然人人都有,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会将自己的美德发扬光大。想要将一份美德流失,是很容易的事;想要多发扬一份美德却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要用行动修炼出来的。

我突然间发现,在我身边有很多美德值得我去学习。

记得我第一次让座,是和外婆一起乘公交车。我正打着瞌睡,一个沉重的脚步声传进了我的耳朵,睁开双眼一看,是一个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拎着个大大尼龙包的阿姨。她正四处张望着,寻找座位,但一个空位也没有,这时,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将头转向窗外,我却没有,我站起身,给大妈让了座。外婆说我真傻,我却不以为然,心中自豪得很!这时,一个大伯给我让了座,我感激地望着他,有一个年轻姑娘给大伯让了座,一个小孩子又给年轻姑娘让了座。

我当时真觉得,自己带头让座这个举动真是太正确了!因为,美德是可以传染的!

这个社会不缺少美德,却仍需要更多的美德,所以,让我们的心中永远都保留着一份美德,让更多的美德常驻你我心!

中国一个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泱泱大国,从经有繁荣富强,国泰民安,清末时期,也因为封建统治者的丧权辱国,西方列强横行霸道,社会局势动荡不安,人民饥寒交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经历了28年的浴血奋斗,于1949年成立了民主当家作主的国家。

虽然中华民族的成立时间比较晚,但是我们的国威,我们的礼仪永远都像我们的母亲河一样,万里滔滔不绝,早在古代我们的礼仪之邦就开始成立了,“孔融让梨”—一个比我们小的孩子把大的鸭梨主动地让给了哥哥姐姐,堂堂一国首领刘备三拜诸葛亮,为了求学在白雪皑皑的天气下城门等了几个晌午,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和蔼可亲,以理服人······尊老爱幼,知错就改,以理服人一些优秀的品德,永远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名垂青史。

中国国泰民安,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的经济虽然比不过发达美国,但是,校园枪杀案在我国寥寥无几,美国因法律的放肆,多少个即将成为祖国栋梁的成年人都在一阵枪响后被剥夺了生命。

一面血红的旗子记述了中华民族为了成立而付出的鲜血,五颗光芒耀眼的星星是我们的志向,我们的理想,我们心中永远不灭的恒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五星红旗,一面值得我们骄傲的五星红旗。

一颗种子,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人也一样,就像“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经历值得我们回味。

去年10月1日放长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去书城买书。一上2号线,看到只剩了两个座位,赶紧坐了下来。开了一会儿后,上来了一个孕妇,这时的车厢已经很拥挤了,又没人让座,只好站着。我当时很想让座,可是站起来的时候又感到了小腿一整酸痛,想让座的念头当然打消喽。可是又看到孕妇的肚子又想给她让座。可又转念一想,离书城还很远呢,让了座以后挤在人堆里多累啊,何况我的小腿还疼着呢!到底让不让呀?

正当我在犹豫的时候,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给她让了座,可孕妇却推辞了,我见了毫不犹豫的为孕妇让了座。孕妇连声说:“谢谢,谢谢!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旁边的人都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但是,我的心里却为我刚才的犹豫而惭愧。

就在这一瞬间,我懂得了关爱、帮助别人,心里是这么的快乐。俗话说”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做的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它。好事都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多帮助别人,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6篇《中华传统美德作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篇2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內涵丰富而深刻。它有‘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爱国精神;它有‘默默丰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不难、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它有‘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见利思义、助人求乐’的崇高情操;它有‘律己宽人、惩恶扬善’的处世准则;它有‘诚实可信、质朴守法’的生活信条;它有‘自等互敬、和睦相处’的礼仪风范……

我小时候听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我不想自己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所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下:

东汉人黄香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于是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寒冷,黄香就到父亲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捂热;夏夜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黄香长大后,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非常感动,称赞他:“天下无双,比下黄香。”

千百年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人崇尚的家庭伦理准则,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要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篇3

唐山是一个文明的城市,我就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唐山人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明城市凤凰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珍爱这里,为这里的文明做贡献,如果不信,我就给你讲讲我身边的故事吧!

五一那天,我和妈妈去南湖玩,在15路车上人很多,没有座位,这时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小孩上车,旁边坐着的一位小女孩忙站起来,走上前说:阿姨,请您坐到我的座位上吧,这位抱小孩的阿姨忙说;谢谢你,还是你坐吧。小女孩忙说:没关系,您抱着孩子挺累的还是您坐吧,这位阿姨微笑着说:谢谢。像这样让座的事在车上随时都能看得见。

在南湖,有不少外地的游客,因为路不太熟悉,经常会找不到要去的地方,可在这里只要有人问路,热心好客的唐山人就会耐心细致的告诉你要去的路线,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微笑的脸庞和谢谢的声音成为南湖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日月往来,物转星移,多少事如烟而过,多少人悄然而去,但文明自始至终一直流传下来,它成为我们唐山进步的标志。完善文明,并非一定要做什么大事,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让我们的文明美德传承下去,让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图书如梦,或欢乐,或低沉,或深思,因为欣赏它,才使她变的五彩斑斓

——题记

记得童年,每天最快乐的、甜蜜的时光莫过于傍晚,依偎在爸爸宽阔的臂弯里,听爸爸讲那永远讲不完的《一千零一夜》,充满神奇的《木偶奇遇记》,艰险梦幻的《绿野仙踪》,爸爸坚硬的胡渣扎在脸上,没有感觉到一点不舒服,书里的故事把自己带到一个个的梦幻里,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木屋,随着书里的主人步入一个神秘的世外桃源,我进入了梦乡。

到了小学,书不仅仅带给我知识了,更多是带给我一个个让我所思的道理。初读《青铜葵花》,还痴迷于那一段段凄然泪下的故事情节。再次捧起这本书时候,不仅为兄妹之情所打动,更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坚强。还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阅读《狼王梦》,通过这本书能带给我哪些人生启迪?而我的感受最多的还是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法则。儿时的图书好像一只彩笔,在自己心田里绘出五颜六色的图画。

慢慢大了,到了初中,自己越来越感觉到书成了我生活的调味剂。记忆忧心的一次考试失利,面对老师的质疑,同学的嘲讽,甚至父母不理解的目光,那时我正看《瓦尔登湖》,它带我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木屋,我去寻找里面的那份宁静,并使我变的强大。现在每当我有不顺心或令自己不愉快的事,都会去选择可以平复心情,安抚那颗躁动内心的图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使自己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旅程中,会感到心如止水的静宁。努力使自己达到古人“悠然见南山”的境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带给我的是感动, wen.cn 是宁静,更是激励我远行的斗志。赏书,真的能带给我们一个梦,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篇4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都要有责任感。它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从小讲诚信最起码的标准。

一个人只要讲诚信,别人才会赞赏他,尊重他,亲近他,在有困难时才会帮助他。否则,人们将不会信任他。

北宋词人晏殊,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晏殊的诚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以诚实的珍贵品质取得人们的信任。

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说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都难追上,所以我们说话要算数。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这就证明了讲诚信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每人都讲诚信,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孝是什么?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孝,是鸦雀的反哺之义,孝,是羊的跪乳之恩。

在中华的历史里,古人的百善孝为先,小黄香替父温席,孟宗寒冬哭竹,陈毅为母洗脚,这些都是历史上一段段孝的佳话。

说到孝,母亲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母亲最然平凡,但在她身上体现着中华的传统美德--孝。

一次,外公在干农活时,不小心把自己的脚给扭伤了。原本就瘦小的脚瞬间肿胀得跟小馒头般大。母亲知道后,急忙送外公去了医院。

在简单的包扎后,母亲搀扶着外公回家,在路上母亲责备外公:“叫你不要去干活了,在家玩玩看电视就好了啊。”母亲表面上虽是责备,但搀扶的动作更是小心。

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外公,每天的换药、换纱布母亲都不会忘记。

就这样过了好几天,外公脚上的肿似乎没怎么散去。母弟给外公换纱布时,看着还没有消肿的脚,皱起眉,轻柔地摸着外公的脚低声说:“怎么还没有消肿啊,怎么办啊。”母亲一脸地不放心,害怕出什么事,多次带外公去看医生,医生每次都说没关系。可母亲就是不放心,也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偏方,说把螃蟹碾碎糊在脚上就能够治好。

母亲真的弄来几只螃蟹养在了水桶里,又从哪儿借来了捣螃蟹的工具,准备给外公试试,母亲先把螃蟹煮熟了,再拿出工具,把螃蟹放在里面,开始捣碎。可哪有那么容易,尽管是已经煮熟,可还是很硬。母亲用力捣着螃蟹,额头布满细汗,手中的动作不停歇,汗顺着脸颊滴入螃蟹中。好不容易把螃蟹捣碎,母亲将它轻轻地抹在外公的脚上,母亲看着外公的脚,虽然肿未消去,但还是看得出这双脚饱含沧桑,羞涩的展现在母亲眼前,母亲抿着嘴,脸上露出一些自责,希望这个方法对外公真的有用。

母亲一直为外公捣螃蟹,在她换纱布时看见外公的脚肿一点点消去后,母亲为外公捣螃蟹捣的更卖力了,之后,她听外公说感觉好多了,不痛了时,她脸上才露出久违的笑容。

每当别人说到母亲时,外公总是说:“我女儿可孝顺了。”然后骄傲地抬起头。

现在我懂得了孝是什么,是母亲对外公的款款情深,我相信我也会像母亲一样,传承这份美德,并为中华的传统美德孝,感到骄傲。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3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900字作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篇5

小时候经常听外婆讲“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羊亦知跪乳之恩”,当时年幼不解其中之意。上了小学,学习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多少少了解一些长辈们的艰辛,我觉得应该为长辈们做些什么。

奶奶、外公、外婆都七十多岁了,头发白了,背驼了,腰弯了,腿脚也不灵活了。

爸爸和妈妈总是默默关心老人的药什么时候吃完,家里有没有新鲜的蔬菜,卫生需不需要打扫,有没有要换洗的衣服等,挤时间回去送药、送食物、干家务。

妈妈经常上网学习厨艺,学会了包馄饨,学会了做酸菜鱼、水煮肉片等美味佳肴。空闲的时候就做好了装在保温饭盒里带给我家几位老人。

老人们生日时,即使没有礼物,即使不能当面送上祝福,也一定打电话问候;节假日妈妈总带我来到老人身边陪他们聊聊家常。

看到爸爸、妈妈的辛苦,我也努力使自己变得勤快懂事,吃过饭后主动拿起抹布擦桌子,拿起笤帚扫扫地,放学后主动学习,爸爸妈妈总夸我长大了。

其实,我和爸爸妈妈并没有做什么,换来的却是奶奶、外公、外婆阵阵爽朗的笑声,看着老人舒展的皱纹,我突然明白: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篇6

现代社会发展如此之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解决父母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了。"养"只是为人子女者对于父母最底限的机械劳动而已了。现代人的脑海中虽然种植着孝顺的种子,终究没有真正的发芽、开花。那种子只是一种潜意识中强加给自己的责任——父母就得我养活。

活是活着呢,活得咋样?你给父母拿来山珍海味,但是就随手往桌上一礅,然后冷淡无比的来一声:“吃吧。”看见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烦地来句:“我来。”这就是孝?孝敬本应使父母快乐,你就那么多不耐烦,他们能乐得起来吗?父母只需要物质上的“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们更多。缺少了“敬”的“养”,一定是态度出现了问题,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于诚笃。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确,传统孝道不免糟粕。孝经有云:“毛发色肤取之于父母,稍有损耗是为不孝”,这有些苛刻;丁兰“刻木求亲”稍有做作与夸张;郭巨“埋儿奉母”之举也未免迂腐。“顺者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让我们难以接收了。我们这么想不为过。我们不需要那么做,更不必要那么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备的美德特质我们没有资格否定。

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绝对应该发扬光大,而且誓在必行。从风俗角度上说,这更是极为重要的。元代张养浩说:“盖自上而下者谓之风,因上而成者谓之俗,故风俗,国家之元气,风俗厚则元气盛……风俗薄则元气衰……”元代御史上奏时也说过:“国家以风俗为本,……而风俗厚为治之至要也。”对于当今社会的风俗如何,笔者不敢妄下言论。简单说来我们起码得有个全国上下都一致的观点吧!

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整个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说到此处似乎与孝道甚远了,也过于理想化,然而离我们最近的、最实际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统一民风不正是孝道吗?一个人还不能爱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爱别人的家,乃至于国家这个大家庭呢?连最容易的“风”也形成不了,那只能眼看着“疯”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扬光大了孝道,再谈其他的也就不远了。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篇7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每天都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有时我们感觉不到它罢了。

父母生了我们,又不求回报地养育了我们,他们非常不容易,但没有几句怨言。父母每天给我们做饭、洗衣服、干一切家务活、挣钱,偶尔抱怨、发泄上几句我们还顶嘴、不服。所以我们违背了弟子规中的父母责,须顺承。况且他们发泄还算不上责备我们就顶嘴,非常不应该。

正由于出现了这些不良的事情,我们才会强调孝。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所以,我们才会强调孝。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生活实际中,还的确出现了以一些人,他们的出现,可能会使这句话被改写成久病床前出孝子,我舅舅就是这种孝子。六年前,我的姥姥股骨骨折,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舅舅就任劳任怨地给姥姥洗澡、喂饭、喂水、洗床单、洗尿布、理发这一系列脏活重活累活他全都干,一直照顾到去年姥姥去世。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而且都是一些很好的生活实例。

虽然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上面的孝敬父母的事情,但我们要做到体谅、关心与帮助。体谅就是理解,比如他们上了一天的班很累,回来发一下牢骚我们不能埋怨他们。关心父母累了,给他们捶捶背,揉一揉腰。父母生病了,给他们服药。放学后,对父母的问候也算是一种关心。帮助,就是帮助父母打扫、洗碗、拖地,帮助他们干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事情都算是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孝。

古人曾经说过: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是: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才由它生起。孝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想做好人,第一就是要懂得孝。因为一个人他孝敬父母、对父母好了,他才会去做好人,有优秀的品质。否则,一事无成。

所以,现在你们知道孝十分重要了吧!那么,让我们一起孝敬父母、弘扬孝文化吧!

中华民族美德作文篇8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实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而幼小的心灵。 记得我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做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朴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期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上鹿皮进入深山,转进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要射杀一只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详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老菜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战乱,回到家乡。他孝敬父母,尽拣美食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玩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摔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了地上学习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我们身为跨世纪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热爱祖国。从小树立发扬传统美德的信念,寄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