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坚持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深度,拓宽视野,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条理性和严密性,使我们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美食游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美食游作文篇1
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吃上一顿火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要说最近新流行的吃法,如果还说是酸菜鱼的话,那就out了,现在火锅界的新天王是烤鸭火锅。
最近我和家人去拔草的那家餐饮店位于嘉定菊园永靖路上,那是最近大众点评网上疁城火锅排名第一的烤鸭火锅。
简单的说,烤鸭火锅就是将烤鸭肉切薄片,用面皮,葱等卷起来品尝,这是烤鸭的传统吃法之一。留下来的鸭骨架作为火锅底料,配上涮菜,就是标准的火锅吃法。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一鸭两吃。
烤鸭火锅的精髓就是烤鸭本身,烤鸭味道的品质好坏决定着享用者的心情。据老板讲,这里的原鸭每天从北京空运过来,精选不瘦不肥的散养鸭子,这个会保证食材的新鲜。这里的大师傅在全聚德工作多年,烤鸭技术精湛,手法相当熟练,这个在食物品质上是有所保证的。
你看,刚出炉的壁炉烤鸭色泽红彤彤的,油滋滋的冒烟声弹奏着欢快的乐曲,芳香的味道香飘万里,更使人馋涎欲滴,欲罢不能。鸭肉卷的酥香加上面皮的清香,满嘴的香气在空气里逸动,简直就是人间美味。锅里打底的鸭架,放置特殊的香料,一点也不腥气,配上可口的涮料和特色小菜,比如羊肉,牛丸,红糖糍粑等等,那是大大的满足呀!怪不得每天就餐时间人流如潮,人山人海。
今年上海这个冬天虽然有点冷,但是你可以在烤鸭火锅那里找到温暖。隔着冒白气的玻璃窗望着外面的飘雪,吹着饮料瓶,哼着小曲儿,开涮烤鸭火锅,那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相信我,请和你的家人,在这个寒冷季节,请和烤鸭火锅来一场激情约会吧!
我的美食游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是一个离长江较近的地方。这里有许多水产品和农作物,所以,我的家乡常被称为“鱼米之乡”。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美食,我最爱吃的是江虾、菱角、锅块。
我们这里的江虾可不像海虾一样大,它只有一到两厘米长,头上长着两根非常长的胡子,这些虾子还没炒时是白色的,有些地方还是透明的,像水晶做的一样。但是你把它下锅一炒,它们立刻卷了起来,还慢慢地变成了粉红色,隔着老远就可闻到它的香味,馋得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在水产品中,不但有动物,还有植物,那是菱角。菱角外面有一层黑不啦叽的壳,样子就像老牛头上的一对角,角尖上长着刺,如果你拿的时候不小心,还会被刺伤。虽然它外面长得不好看,但只要你把它剖开,里面就会落出白生生的肉来。它可以蒸着吃,也可以当菜炒着吃。蒸的时候,最好用沙木蒸笼,蒸一个多小时后,开盖就是香味。我们那里,一到夏天,大街上都是卖菱角的,“卖菱角啦,沙木蒸笼蒸的菱角”的叫卖声,离非常远都听得见。有时候家里图方便,会直接去了壳,放上辣椒用猛火炒,绿色的辣椒衬托着雪白的菱角肉,又好看又好吃。
我的家乡还有一种美食,那就是锅块。锅块只有冬天才有得吃。冬天里,在街头巷尾,你总能找到锅块摊。只要有人来,老板就会拿出一小块面团,里包了肉或菜,再摊成饼状,在饼上拍上芝麻,然后把它贴在用油桶改成的火炉的内壁上,火烧得非常旺,不一会儿,锅块就膨胀起来,表面变成了金黄色,冒出一阵阵浓浓的香气,烤好了,你还可以在外面刷上辣酱或是甜酱,在大冬天里能吃上锅块,可是一种享受。
对我们家乡的美食,你感兴趣吗?如果你的家乡没有这些食物,那就到我家乡来做客吧!我请你吃遍我们家乡的美食。
我的美食游作文篇3
我的家乡在天津,天津人是特别讲究吃的,大、小饭馆极多,有名的饭馆也极多。在劝业场后身,就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吃店,那便是赫赫有名的“津津小吃”了。在天津,没有人不知道它,不知道它家的小豆粥的。
小豆粥是津津小吃坊里的一道招牌小吃、明星小吃。店面不大,其实店里还有好多其他的小吃,像喇嘛糕,蛤蟆吐蜜,驴打滚儿,麻团儿但,到这儿来的人,多半都是冲着它来的。
妈妈每次带我去劝业场,总会顺便到那里去解解馋。一碗热气腾腾的小豆粥,端上来了。这碗粥紫盈盈的、稠稠的,上面还撒着粘着砂糖粒粒的青红玫瑰丝,淡绿色的葡萄干,黑色的芝麻仁,浅黄色的瓜子仁、花生仁和核桃仁。让人看着就特别有食欲!我把鼻子凑到碗边,一股淡淡的桂花香,夹杂着各种干果、凉果的香气,混合着飘进我的鼻子里。闻着那诱人的香味儿,我简直馋得口水就要流出来啦!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来,尝了一口,甜而浓稠,豆子入口即烂,真好吃!“傻孩子,不是那样吃的。”妈妈在一旁朝我笑道,“用勺子,把上面的果子搅到粥里,搅匀,你再一口一口的,慢慢吃吃看。”哇,脆脆软软的,那味道真是绝了!还是妈妈会吃!
小豆粥为什么那么受欢迎?我想除了它本身味道好以外,还可能是因为它价格亲民。像我和妈妈这样的两个人,要一份双人套餐(里面包含一份包子或烧麦或两样双拼,两碗小豆粥,一份小菜)就差不多了,再稍配点麻团儿、喇嘛糕这样的小点心,大约四五十元钱就可以吃饱。
“嗯,还是小时候的味儿!”妈妈每次尝完,脸上都会流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她说,她小的时候,姥姥也经常带她逛劝业场,饿了就来这儿喝小豆粥。现在轮到妈妈带我来了,不变的味道,不变的爱。
这一碗浓浓的,甜甜的小豆粥,承载的是我们三代人共同的回忆,和浓浓的、甜甜的爱。
我的美食游作文篇4
我的家乡是七朝古都开封。因为是古城的缘故,所以城市的建设,人们的思想,就没有沿海城市这么开放、开通。但长年累月的历史积淀、人文内涵,却是极为丰富。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这里有保持着宋,元、明时代建筑风格与规模的古城墙,宋皇宫建筑遗址龙亭,高耸入云的铁塔,包龙图打坐的开封府,水浒传所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大相国寺,李白、杜甫、高适挥毫《梁园吟》的禹王台等等。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引得游人如织,为家乡旅游事业的繁荣做着贡献。
虽然人文景观令人惊叹,但是最能让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的还是家乡的小吃。且不说早就闻名遐迩的“提起来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小笼包子;展开双翅像飞翔的蝴蝶的锅贴;晶莹剔透,周身流油的桶子鸡;用木锤千锤万打的花生糕;誉满全球的沙瓤蜜甜的汴梁大西瓜。就单说家乡的小吃,就可以让你垂涎欲滴,去吃上一个月都是不会重样的。
早餐的集市上,吃客云集,只是汤类就有,胡辣汤(荤的,素的,白的三种),豆沫、八宝粥、豆腐脑、豆浆、绿豆面糊涂、面筋穗甜汤、四味菜、羊肉汤、羊双肠、鸡血汤、鸭血粉丝汤等等十几种一字摆开,任君挑选。主食就是
选用上等灿米、淘洗用清水浸泡一小时,滤干后放蒸笼里蒸七成熟。之后,将蒸好的米冷后细磨成粉,再用开水泡粉、揉粉,一直揉到粉团不粘手为止。做粑时,先将揉好的米粉做成汤圆大小的粉团,再用小木板压成圆粑皮,之后粑馅包进去,做成饺子形状后放入蒸笼蒸。20多分钟后就可蒸熟并食用了。粑馅可根据四时不同上市的蔬菜取用,一般以白菜、萝卜、豆角掺以肉丁、豆干、粉丝、香菇和适量的作料掺和。蒸熟的蒸米粑美味可口。好吃极了。想吃的朋友可以到我老家来尝尝哦,保证你吃了还想吃。嘻嘻……
我的美食游作文篇5
我经常看央视“四季味道”这一档节目,不时地被里面的美食所吸引。暑假七月,我们一家来了次“进藏自由行”,可算是圆了我的“美食梦”。
说起西藏的吃喝,谁都会想到“酥油茶”。偏黄的茶水上浮着些许油渍,味儿类似茶叶——在我想象中,酥油茶就是这样。
走进藏族人家的小院,就被招呼着坐下,主人为客人倒上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是必不可少的。茶碗很是精致,是用银子打的,碗口有一圈菱形的纹路,碗身上有吉祥八宝的图案。酥油茶跟我想象的可大不同,那茶一倒入碗中便有一股浓浓的奶香扑鼻而来,捧起来,细看,反而跟珍珠奶茶有几分相似,抿一口,那味儿咸咸的,口感细腻,像是咸味奶粉。
“酥油茶有着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功效……”主人一边给我们倒着酥油茶,一边介绍道。我一连喝了两大碗,不善言语的主人看着我们大口大口喝着,高原红的脸蛋上挂满了笑容!
要想吃到更多当地美食,还得自己寻觅。我们走进了八角街,找了一家小吃店,店儿不大,顶上是用红、黄、蓝三原色拼凑的锦缎平铺着,墙上挂了各种佛教画像。门上还挂印着大象图案的卷布帘,一派浓浓的藏族气息。
我们点了一份“奶油玛沙拉”。不一会儿,这道名字奇特的菜就上桌了,菜不繁杂,只是一块大大的馕饼加上一碟红色蘸料。馕饼的味儿仿佛我们常吃的烧饼,但它没馅,中间脆,边儿软,却吃不腻。蘸点佐料,光瞧颜色,就怪诱人的。不过,这道菜的主角却是这碟“蘸酱”,那三块咖啡色的,泡在酱里的,味儿与硬豆干相似,才是“玛沙拉”。
能在高原四千米以上的地方静静地享用美食,这“偷闲”的生活还真难得。窗外,人来人往,我慢条斯理地尝着肉香四溢的锅贴、外酥里嫩的土豆牛肉包,妙不可言。
对于吃的,光看可不够,就得迈开双腿走一走,找一个地儿,静静地,尝一尝,那便是现世间最美味的了!
我的美食游作文篇6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制作羊肉泡馍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小越好,通常黄豆大小就可以了。接着将滚烫的羊肉倒入碗中,再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面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面,就像一件完美而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令人赏心悦目。
那羊肉泡馍的香味也十分诱人。那浓郁的香味早已沁人心脾,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这时的我已顾不上什么淑女形象,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是又鲜、又香、又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葱末的清香,泡馍的柔软筋道,油泼辣子的香辣。再喝上一口羊肉汤,真是鲜美至极!如果再配以几颗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汤鲜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腻,泡馍细腻柔软,充满汤的鲜美和馍原有的香味,粉条顺滑爽口。一股脑吃完这些,全身发热,头上也冒汗了,总之就一个字:“ 爽!”
羊肉泡馍不仅色香味俱全,历史也很悠久。
羊肉泡馍早在周期就有了,那时叫做羊羹。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街头。一天,他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十分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后来他当上了皇帝,这一美食便出了名。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美食——羊肉泡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