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思想的抒发,让我们能够用文字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善于使用修辞技巧是写作文的灵魂,它可以让文章更加有力量,更能打动人,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风俗600字作文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风俗600字作文篇1
湛江的春节,大约是从腊月二十五左右开始的。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缝新衣、买年货、大扫除……孩子们也没闲着:买爆竹、买糖果、做口琴……湛江的春节是从“忙”字开始的。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忙着将家中角角落落清洗干净;大年三十,要去拜祭祖先、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吃过年夜饭,孩子们忙着向长辈说吉利话,这一天,孩子们的嘴总是像粘了蜜糖般特别甜,逗得长辈们笑逐颜开,开心地派发压岁钱。除夕晚上,人人都不去睡觉,围在一起“守岁”。我也常与伙伴们一起放烟花爆竹,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添上些热闹气氛。
大年初一,各家照例点燃鞭炮,迎接“游神队”。游神会,又名年例,始于16世纪中期,寓意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年年有例”。各村青壮年男子组成一支队伍,用大轿子抬着各路神像在各村间游行。村民们要摆上宴席,与队伍共同进餐。这时候,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大家一起放爆竹,在队伍后面跑跑跳跳,说说笑笑;进餐时,伙伴们总是随便扒拉几口,便一溜烟儿跑到神像前,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在努力寻找些新大陆。真是百看不厌!附近有两村,游神队早、中、晚各去一村。村民们烧香礼拜,随后便摆下“百家饭”,与队伍共同进餐,以求大吉大利,五福临门。
初七初八后,孩子们忙着写作业准备上学了,大人们也收拾心情准备上班了,老人们依然忙家务。“年”在无声无息中悄悄远去了……
家乡风俗600字作文篇2
我们国家有许多佳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有不一样的风俗。今天我就拿春节包粽子来说吧。
年二十八一大早,妈妈就背着一个篮子到山上去了。到山上去干嘛呢?原来是去采摘新鲜柊叶去了。又大又厚的柊叶最好最合用了。回到家里,妈妈把摘回来的柊叶放进盆里,让柊叶在水龙头下认真的清洗干净。接着,我就把柊叶上的柄用剪刀剪掉,然后把一片片叶子摆放整齐。可你们别以为这就完成了,还有一大堆的工作没有完成呢!拿一把大刀把刚买回来的五花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加入适量的五香粉、糖、盐腌制一下;再把绿豆、糯米淘洗干净晾干水,加入合适的油和盐入味。这样所有的准备工序做好了,可以包粽子啦!
只见妈妈先拿一个敞口碗,放上几张柊叶,再用勺子往柊叶里加上一层米、一层豆、两块肉,再一层豆、一层米,接着按顺时针的方向把叶子一层一层的叠好,最后把碗倒放过来,一个中间高凸下底方正的粽子成型了。为了防止露馅,妈妈还用一条长长的竹绳子把粽子结实“捆绑”起来。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斗,二三十个粽子终于被我们包好了。爸爸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开始煲粽子啦!
我心情激动的等啊等!十几小时后,粽子熟了。可以出锅了!刚蒸好的粽子带着谈谈的清香,剥开外面的柊叶,吃上一口,糯米、豆子和肉的香味一下子从嘴了冲进了鼻子,那味道别提有多好了。
大年初二开始,人们就提着那香喷喷的粽子走访亲朋好友,热闹极了!
家乡风俗600字作文篇3
在中国有许多有名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中秋节吃月饼。
那天是中秋节,妈妈邀请了许多亲戚来我家吃饭。一到下午,妈妈就在厨房里忙得火热朝天。但是由于工作量太大,我也无奈地被拉入了“战场”。进入“战场”后,妈妈就开始分配任务:她做菜,我做月饼。可是我根本不会做月饼!
妈妈猜到了我的心思,开口道:“我知道你不会做,所以我已经完成一半了,你只需要揉揉面,把馅料弄进面团里,再放进模具压一压,然后拿出来,放进烤箱里烤一会儿就好了。”
说完,妈妈就拿起锅铲就开始炒菜,我只好拿起面团就开始揉。没想到揉着揉着面团变硬了,我意识到我揉得太久了。我开始思考对应的方法。“诶?我记得好像加水就可以了。”我自言自语地说完,便接了点水倒了上去,继续揉,面团果真变软了。揉到差不多的时候,我用刀切开面团一看——没有气泡,ok,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我先把面团分成数个小面团,再挖一勺馅料装进去,揉成一个圆形,然后用面团包住馅料,再拿出月饼模具,把包裹着馅料的面团放进去压好,再拿出来放进烤箱烤上半小时。月饼就做好了。
烤好的月饼香气扑鼻,隔壁小孩闻了一定都馋哭了。
吃着我制作的香喷喷的月饼,舅舅突然心血来潮地问我们小孩子:月饼是怎么来的?我思考了一会儿信心十足地回答道:“据说月饼起源在唐朝,在高祖年间李靖大将军征讨匈奴取胜,有一个吐鲁番商人向高祖贡上月饼,唐高祖便用月饼庆祝李靖大捷。”亲戚们听了直夸我懂得多。
心灵手巧的我做好了月饼,博学强记的我讲清楚了由来,接下来贪吃好玩的我就要吃着月饼,和小伙伴们赏月亮去啦……
家乡风俗600字作文篇4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人们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人们都在贴春联、挂灯笼。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人们有的和小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人们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红包。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人们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家乡风俗600字作文篇5
放烟花大概是所有人童年时的美好回忆了。那一朵朵在天空中绽开的瑰丽的烟花,那一摔就响的摔炮,想必这是所有人一提起烟花,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来的场景。
关于放烟花的由来,众所周知的是为了驱赶“年”。“年”十分害怕爆竹声,于是人们就用火烧竹子,发明了最原始的鞭炮,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鞭炮。在今天,鞭炮也不再是用来驱赶“年”了,而只是供人们娱乐了。
我小时候就没少玩鞭炮,但也因鞭炮弄出过许多有趣的事来。我印象最深的那次是在表哥家。
晚上我和表哥以及表妹在楼底下放烟花,表哥点燃了一种会冒出许多火花的烟花,并拿它对着我和表妹,想吓唬吓唬我和表妹。因为我和表妹都害怕那些火花弄到身上,我们俩急忙往后退,我一不留神,一只脚没踩稳,而另一只脚就向后退了。结果就显而易见了,我摔倒了,而且摔在了满地碎石的石子路上,手掌被石头划伤了。事后呢,表哥被他妈狠狠的骂了一顿,骂得他“狗血淋头”、“体无完肤”。从此以后,表哥再也不敢拿烟花吓唬我们了,而我也知道那些火花其实根本就不会伤人。
不管怎么样,放烟花一直是作为新年风俗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浓浓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了,还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项目了。
但近年来烟花因污染环境被禁止了。对此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研制环保的烟花,让烟花继续绽放在夜空中,继续成为人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家乡风俗600字作文篇6
前不久,我学了韩翃写的《寒食》,诗里提到的“寒食东风御柳斜”一说,使我对“插柳”这一习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插柳是寒食节的习俗,一般是把植物的茎进行切除,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里,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为什么寒食节会有插柳这一习俗呢?这还要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说起。
当时,有一位名叫重耳的君主,他有一个忠心的臣子,叫介子推。重耳年轻的时候为躲避祸乱,流亡到他国长达十五年,介子推不离不弃。有一回,因为多日未找到食物,两人都饥肠辘辘,介子情急之下,一狠心,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果腹,这才度过了难关。后来重耳顺利归国,继承君位,封赏有功之臣。介子推不愿意受赏,带着自己的老母亲到绵山隐居。重耳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里,不愿意相见。无奈之下,重耳放火烧山,想逼他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十分后悔,为了纪念他,便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许生火做饭,吃冷食,插柳枝,称为寒食节。
后来,寒食的冷食已经没有有强令必须要吃了,但是插柳的习俗却在民间焕发生机,流传至今,甚至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有的地方把柳条插在屋檐下,以用来预报天气,叫做:“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又有人发现柳插在哪里,就活到哪里,便有诗里的“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插柳,曾经只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而如今,它在我眼前逐渐变得清晰。我也期待着有一日能感怀着寒食节的故事,亲自体会插柳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