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量阅读的经历才能写好作文,保持清晰的思考思路,我们就一定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松与紧作文素材8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松与紧作文素材800字篇1
有这样一个学生,在她生日前一天,她爸爸说要给她买一个蛋糕庆祝。但后来,爸爸因为工作繁忙,一时忘了买,那个女生就绝食一天表示反对。她爸爸没办法,开车又到镇里,买了一个蛋糕给女儿。
由此,我觉得这个女生实在是太不孝顺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养大,而到头来,却因为没买蛋糕这么点小事而进行绝食反抗。她爸爸应该对她进行教育,不应该一味地顺从她。这样只会让她更加嚣张,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变差。还会形成唯我独尊、任性自私、骄横无礼、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长大后工作怕苦怕累,不去钻研;劳动时拈轻怕重,偷工减料。总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试想,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长大后能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吗?他们能养活自己算不错了。
现在的我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养尊处优,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祖辈们大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牺牲精神。事事包办、时时呵护,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稳固。祖辈对孙儿施爱有加,往往心太软,导致教育孩子方面宽而不足,严而有余,甚至当父子之间有冲突时,往往不自觉地、不分原则地偏袒孙辈。
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是一个“老”跟一个“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象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着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是对社会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着父母,也就是说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所以古代的孝子确确实实都能够时时刻刻念着父母。
我们安吉孝丰,相传历代多孝子,故得“孝丰”之名。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天赐金”、“孟宗哭竹冬出笋”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于此。安吉还有座孝子桥。此外,孝丰镇中心小学年年都会评孝子,可见学校等教育部门对孝的重视。全国在2004年还举办了“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由此可见孝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十七大音,社会科技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构建。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国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作为家庭美德建设的最主要内容,今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又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生积极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
古人得出结论:“百善孝为先”。那么,今天你“孝”了吗?
松与紧作文素材800字篇2
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学会宽容别人,也是学会善待自己。包容是什么?包容是让被一脚踩扁的紫罗兰,在硬鞋底留下淡淡的芳香。包容是什么?包容是让被议员们讽刺的林肯,在宴会上给予微笑的谦让。包容是什么?包容让被廉颇挑衅的蔺相如,能够不怒不惊,仍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种能让我们的心灵活的自由与解放的精神。那怨恨又是什么?怨恨则是一种只能让我们的心灵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的感觉。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假期的早晨,我在电梯间遇到了一个大哥哥,他边走边看手中的报纸,并没有看到对面的我。尽管我尽我的可能给他让地儿,但无奈,电梯间的空间太小,我们还是撞在了一起。我问候了一句:“没事吧?”他竟然怒气冲冲地瞪了我一眼,继而大踏步地走了。仿佛不是他没看路撞着我了,反而是我不小心撞着他了!我莫名其妙地望着他那远去的背影,不禁怒火中烧:又不是我的错,明明是你走路不看路,去看报纸,还怪别人!就像谁都欠你似的!可我转念一想,既然是他的错,我又为何要生气呢?难怪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啊,此时此刻,明明是别人的错误,我却为此雷霆万钧,岂不就是我的错了?想到这里,我原谅了他,毫无顾忌地走进电梯……
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座沟通的桥梁,它是丑陋的食物露出美好的一面;包容是什么?包容是一门学问,它告诉人们:学会包容的人就等于学会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也懂得快乐;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欣赏别人犯错,也不是成全别人犯错,更不是鼓励别人犯错,而是允许别人犯错,给予别人一个更好改过的机会!包容是什么?包容是宽广的胸怀,是深沉的涵养,是洗去怨恨的圣水,是吹散痛苦的春风,是通向快乐的地图,是暖人心扉的温度!
松与紧作文素材800字篇3
冬日慵懒的午后。你可以依靠坐在窗前,喝一杯妈妈为你泡的香茶。奔波于陌生的城市,刚才买来放在桌上的矿泉水,一不留神就不敢喝了。
战场,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场景?炮火轰鸣,流弹四飞。在战车与炮弹的空隙里,在滚滚翻起的沙土和浓烟中,士兵们为了自己和国家而战斗。也许我们能从荧幕上看到,最后几个士兵落入敌人的包围,他们总是背对背围成一圈,把后背留给朋友。我们无法自己察觉到背后的袭击,而把背后留给他人,是对他人的信任,信任到把生命交给对方。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你现在交往的这个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的。个人的力量总是微薄有限,你可以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够强,能独自撑起世界。但是不好意思,真实的世界里没有孤胆英雄。篮球场上绝对的球星,詹姆斯、安东尼、韦德们,他们无一不身怀绝技,在某些场次,某些时刻能改变比赛的走势。但是,想要得到冠军,一个人不行。詹姆斯联手韦德在迈阿密创造他们的王朝,安东尼却苦于没有帮手在蹉跎自己的时光……乔布斯广纳天下英才,“化对手为朋友”让他的苹果名誉全球;汉高祖刘邦本没有击败霸王项羽的实力,但是他能信任他人,信任足智多谋的张良,深谙治国的萧何,领兵善战的韩信,他的信任使他建立了他自己的帝国。
不过马克思说过:“怀疑一切。”
社会纷繁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淡漠的人们不肯为倒地老人伸出扶手,在金钱的趋势下,人们把枪对准了自己的家乡……
邯郸学步的故事妇孺皆知,他可笑的行为下隐藏的是他盲目的信任。马克思,全人类公认的“千年思想家”。他的信条就是怀疑。他一边涉猎群书,充实着自己,一边怀疑一切,提出自己的想法。面对科学,这种精神更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我们仍会认为天圆地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运动必须有力……怀疑不是结果,而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有了怀疑的力量,你才能更好的向前。
事物不是绝对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对“信任”和“怀疑”下一个武断的结论。该信任时,你就大方地把后背留给朋友。该怀疑时,不管他是谁,请坚持自己。
松与紧作文素材800字篇4
以前听说过字如其人的说法,说通过一个人的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后来又听到文如其人的这一说法,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说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便会把你所想的东西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说起文如其人,不免要谈到文风这一问题上,所谓的文风就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作风,或者文章写作中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风气以及语言运用的综合反映。在我认为,文风分有刚劲有力与绵柔感性两种,书面语说即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比如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像李煜和李清照等等。如果说文如其人的话,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似乎更具说服力。李煜因国破家亡这一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后期的词风多以凄楚为主,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远逝,内心悲苦不已,写出“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他们内心是同样的悲伤难过,所以写出的词便也传达给人这样的忧愁。而豪放派的苏轼,站在江边仰天长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与他仕途坎坷自身又不屈不挠的与世俗奋战的品性不是遥相呼应吗?而这一系列的例子不就是在佐证文如其人这一观点吗?
既然真的是文如其人,那么,想要写好一篇文章,想要拥有好的文采与为世人折服的文笔,是不是就意味着你的人生经历要出彩呢?不管文风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各有各的可取之处,古往今来都有不同的文人志士欣赏膜拜,只是文风与文品是不同的,文品几乎可以说是关乎一个人的自身发展状况的概述,就像一个人的人品,如果人品不正,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遭人唾弃的,不会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看,相反,那些品性正直的人,它的文章必然能给人以正能量,教给人们积极向上的东西,这样文字才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所以说,与其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如先学会怎样做人,一个人立于世界最根本的因素,便是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当你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品性,你的文章必然也就为大众追捧。无论如何,请记住,应该做一个“大写”的人。
松与紧作文素材800字篇5
今天是教师节。
可回过头来想,前几天每次都想去看老师。可以到中午放学,要不是留堂,要不就是因为太多人吃饭,要排队等很久的原因。唉,也不知道今天能不能见到老师呢?
20分钟,10分钟,5分钟,我默默地在心里数着最后几分钟。5分钟过后,终于,一段优美的音乐响起——放学了。我飞快地跑了出去,连桌上的书本都忘了收拾。我和余永林,还有李嘉颖碰了面。看着食堂里人山人海的场景,我突然想到,这样吧!我们先去看老师,回来在吃饭,行不?不然的话,你现在去吃又那么多人,等会有没时间了。听完我的话,他们对视一眼,随之朝我点点头,我们边跑步去到了小学门口。
进校后,我们迫不及待的去了三楼办公室。
我所有的思念在那一刻爆发了。我打开了门,走到老师身旁,怀着激动的心情,说了声:老师,教师节快乐!我看到老师身子僵了一下,再打字的手也顿了一下。而不仅仅是老师愣住了,我也有些傻了。因为在以前,我不会这么直接,直白的跟老师说祝福语,每一次我都会拉上同学一起说的。我也不知道,这一次我是怎么了,一想控制得了情绪的我,在看到老师后,就脱口而出了这句话。
跟老师道别后,我们走出办公室,站在三楼走廊,望遍整个校园。回想起,在学校做了几年的学生,学校里的一花一草都在了解不过了。
我们缓慢地移动着步伐,看着在一班,二班里吃饭的学会,我心里也会感叹:一年前我和他们一样坐在教室里,吃午饭。走到了(3)班了,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们升初中的目标,当时老师让我们十个小组都写了一张,贴在了讲台旁的墙壁上。看到这里,我仿佛他又回到了大家在一起讨论目标,一起制作,那其乐融融的场景;后门旁的特色栏上,依旧是我们写的每一个字,我仿佛又回到了,我们第一次拿起毛笔,第一次和老师写书法,那热闹非凡的场景。还有那黑板报,那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是我们齐心协力完成的,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团结友爱的集体中去。
班级里的一切都未曾改变,唯一却改变的是——里面坐着的学生,不再是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