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某一部影片中收获不少感想时,应当认真写好观后感,一般小伙伴们欣赏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不少感触,可以书写一篇观后感,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武汉战疫纪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篇1
今年的寒假真是与众不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不能出门。医学专家说这种病毒传染性特别高,大家一定要特别重视。
支持防疫,从我做起,我们一定少出门、勤洗手,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也不喜欢戴口罩,但是为了自己、家人、大家的安全,如果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不给医生添乱。无数的医生叔叔、阿姨勇敢地与病毒作斗争,看见白衣天使那么忙,他们穿着防护服,也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直到下班为止,我真的很心疼他们 。
眼看开学日子到了,我们也不能到学校上学。但是我每天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语文、数学、美术、音乐、体育我都在学。我不怕苦、不怕累,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很多新药给病人吃,像钟南山爷爷一样,就能救很多人。
希望病毒早点过去,这样我就可以上学了,就能见到老师和同学们了,我太想他们了!
大家一起加油,白衣天使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六年级六班 刘祎一 指导教师:吕敏
哈喽!大家好!我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携带者——蝙蝠。我虽然本身没有毒,但我自身却带有至少十四种可传染人类或其它动物的病毒。这些病毒,有些你们可能听说过,有些可能你们听都没听过,我厉害吧!接下来,我就让给你们说道说道吧:
“狂犬病毒”、“享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汉塔病毒“等等,这些可都是我是的身上携带的哦。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会死亡。近年来,全世界爆发过的多次传染性疾病中,除了现在让人们恐惧的“新冠病毒外,经证实的至少还有两次是因为我身上所携带的病毒所引起的。其中一次是在澳大利亚,属“亨德拉“病毒。虽然这个病毒是从跟人接触的马身上传给你们人类的,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这病毒本身是在我身上,是我传给了马,然后才传染给你们人类的。嘿嘿!我是不是很狡猾呢?
但是,人类啊!虽然我和很多野生动物自身携带了那么多病毒,但这些病毒也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而它本身也不会直接传染给你们人类。其实我和你们一样,与这个世界所有其它的动物都是地球的一员,是大自然的造化让我们同处一片天地。你们人类口口声声说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可实际行动呢?在我看来,根本就是纸上谈兵、空口白话!我的同伴,我的朋友,被你们人类一次又一次残忍地杀害!你们为了你们的味蕾,为了你们的欲望,让我们的血肉一次次地散落在你们的手上、舌尖,进入你们的肚腹!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我身上本不会传染你们的病毒通过其它的载体进入到你们的体内——就如同我上面所讲的“亨德拉”病毒。这是大自然对你们的惩罚,是你们咎由自取的结果!
人类朋友们!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们,虽然你们可能并不喜欢我。我今天这样说,并不是想嘲笑你们。我只是想告诉你们,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我们一起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我们唇齿相依。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们、我们,才变得丰富多彩!不论是你们,还是“我们”,都没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生存的机利!亲爱的人类朋友啊,请停止你们的贪婪,丢掉你们的残忍,放下你们沾满鲜血的双手吧,让我们和大自然的所有成员一起,平等相处,和谐共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爱护,享受我们的家园吧!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篇2
?武汉战疫纪》纪录片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到,武汉人民为了保护中国其他地区和全世界的人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做出的巨大牺牲。
这部纪录片不仅让国际受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抗疫”过程,在疫情蔓延至全球的当下,它还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来,全国人民都在关心新疫情的发展状况。由于疫情的多变,我们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但我们始终坚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次病魔。
胜利贵在坚持,要想取得成功,就需坚持不懈地努力,一次次的跌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站起来的勇气,那么就一定可以成功。
持续数周的疫情时刻揪着全国人民的心,但我们坚信我们会成功。面对疫情,白衣天使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他们用双手拯救数万生命,用无私铺就光明大道。国家最新布署了一系列措施,颁布条例,鼓舞人民,将防御战做到做好。
我们始终坚信,我们不是一人在作战,背后是亿万人民的支持和鼓励,党和人民始终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恶劣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坚信”、做到“两个维持”,深刻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相信科学,做好隔离,不聚众,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
“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携手共进,就一定能共渡难关。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篇3
新年将至,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突然在武汉掀起了轩然大波,一种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刷爆了朋友圈,一时间人心惶惶,就连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口罩都一夜之间成为了稀缺品,更是一跃成为了家家必不可缺的“年货”,真正是世事难料,也真正是应验了那句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的话语,叫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然比起我们而言,最为难受的便是武汉的同胞们了,随着疫情的研究和扩散,武汉封城已经成为了一条必须要实施的举措。著名教授钟南山院士坦称,为了武汉人民自身的安全,为了全国公众的安全,没有特殊情况请不要去武汉,而武汉人民也不要贸然走出武汉,以免疫情扩散,造成更加不可挽回的损失。而随着武汉的封闭,随着病人的隔离,全国上下更是掀起了一股不出门,不访友的热潮,家家户户都自觉隔离,自觉注重口罩的佩戴和卫生的清洁,深怕自己和家人会被感染。
但是隔离一座城也好,隔离一批人也罢,我们却不隔离爱,那些医护人员,那些专家院士,那些建筑人群,那些热心志愿者,那些物资运送人士,他们一个个不计报酬,一位位不惧生死,毅然决然的奔赴到了武汉这个战场,勇敢的与疫情做抗争,暖心的与病人共赴难,真正做到了众志成城,也真正实现了共渡难关得诺言。
总之,当我们还沉浸在过年的欢乐当中之时,那些医务工作者却冲在了第一线,成为了捍卫我们生命安全的中流砥柱,也成为了我们抗击疫情、见证希望的白衣天使,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当然,除了医护人员的大无畏精神之外,国家也一直在想办法为我们排忧解难,更是竭力为武汉人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能加平稳的生存环境,而全国同胞更是热心帮忙,竭尽全力为武汉人民捐献口罩,捐献善款和物资,力保武汉市民能够感受到来自全国的支持与关怀。
此外,一条关于武汉加油的标语更是从央视新闻的平台上传递到了微博、快手、朋友圈等媒介上,全国公众都在勉励武汉人民,都在鼓励中国同胞,他们每个人都深深坚信着,只要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只要我们及时就医检查,只要我们自觉负责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安全,只要我们竭力回应医疗忠告,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抗疫情,我们一定可以尽快度过这个难关,因此,武汉,加油吧,我们一直陪着你们,一直守护者你们,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篇4
1月23日上午10时,为了阻止新冠病毒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蔓延,武汉进入封锁状态。这是除夕夜的前一天,而除夕是人们计划回家的重要节日。这部纪录片谨献给所有一直与covid-19作斗争以遏制这种流行病的人们。他们为保护人类免受病毒感染所作的努力将永远被铭记。
献给所有坚持在
抗“疫”一线战斗的人们
?武汉战疫纪》用33分钟时间,回顾了过去一个多月,在这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里,疫情是如何从快速暴发到逐渐被遏制的全过程。中国政府对防控疫情采取的各项重大措施;记录了一线医护人员的伟大牺牲和奉献;同时还讲述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等普通武汉市民,在封城状态下坚守并携手抗击疫情的顽强精神。
cgtn记者自疫情暴发之初就进入武汉,持续为海外受众报道当地真实的、一手的情况。这次记者们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对过去一个多月的重要节点的梳理,用海外观众熟悉的语态,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实记录了武汉的“抗疫”过程,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他们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汉。作为一部有故事、有深度的英文纪录片,《武汉战疫纪》用西方观众习惯的表达方式,讲述了前线医护人员和普通武汉市民众志成城、英勇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大量海外网友在观影后留言,对在武汉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敬意,并为中国、为武汉、为病患祈福加油。youtube海外网友star moon night表示,“纪录片太棒了,我看哭了。这次,英雄并没有穿着披风,而是戴着口罩。”美国网友solo 85表示,“一线医护人员们太不容易了,我感谢所有‘战疫’的人们。祈祷患者赶快好起来,每个人都快点回到亲人身边。”facebook网友haydar j moussa评论:“向所有中国人民送上我们的祝福和爱,尤其是那些从一月起就和疫情作斗争的英雄们。”《武汉战疫纪》纪录片让更多海外观众了解到,武汉人民为了保护中国其他地区和全世界的人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做出的巨大牺牲。加拿大网友m9表示,“感谢武汉人民牺牲自己保护了我们,让我们有时间了解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病毒的准备。看这段视频时,我的泪水涌了出来。快点好起来,中国。”
这部纪录片不仅让国际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抗疫”过程, 在疫情蔓延至全球的当下,它还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经验。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篇5
“这是历史上首次对一个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进行高级别的封锁,全世界都给予高度关注。我和外国媒体做连线时,他们都在问:武汉老百姓现在怎么样了,武汉大街上是什么情况?”该片总导演葛云飞表示,武汉疫情不仅让全国同胞揪心,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此中国国际电视台决定拍摄一部英文纪录片,真实记录武汉发生的故事。该片以新闻纪录片的形式,对重要节点进行梳理,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和感人至深的故事,真实记录了武汉的“抗疫”过程,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他们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汉。
这部33分钟的纪录片,以时间为线索,全景式展现了武汉疫情是如何从快速暴发到逐渐被遏制的全过程。这里有泪水,也有笑容;有痛苦,也有感激;有绝望,也有希望。有刚刚封城时期,被迫滞留武汉、不得已把停车场当成暂时栖身之处的外地务工人员;有在医院里焦虑绝望,排着长队候诊的病人;有武汉封城第二天开始,每天在工地上赶工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有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但自愿参与到物资运输当中的美容院老板;有每天上门排查上千户居民,敲门把手都敲肿了的社区工作人员;有忙着运送医疗物资顾不上跟摄制组说话的快递员……一位快递小哥虽然每天在疫区奔波忙碌,但充满了自豪感:“我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在挺身而出,还在为大家服务,觉得还是很自豪的。我妻子很支持我,但她也很担心,每天8点都要跟我视频,每次听到我儿子说‘爸爸真棒’,我觉得很欣慰。”
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靠吸氧支撑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83岁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前往一线,敢医敢言,将“病毒人传人”的情况宣布于众;最早接触到新冠病毒患者的医务人员赵智刚医生和同组的医生护士全都被感染,但他在康复之后又立刻返回到工作一线;年轻的女护士为了保持体力和精神状态而增大饭量,她们内心也有害怕,每每想到孩子和父母,听到孩子在视频中的“妈妈,我想你啦”会哽咽落泪,但她们面对患者却时刻保持着笑容、充满正能量:“我们每天必须强迫自己保持‘嗨’的状态,要是压抑下去的话,就完蛋了!” 每天数个小时的值班过程中,医务人员不能吃喝,甚至不能去卫生间,不得不穿纸尿裤,出来之后必须靠吸氧才能支撑下去,脸上也全是水泡。
纪录片中也特别提到了不幸牺牲的李医生。摄制组在他病重时联系上他,那时他已经说不了完整句子。纪录片中,李医生用断断续续的文字回复摄制组微信页面,令人心痛泪目。在这场疫情中,中国有超过3000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有些医务人员牺牲,留下悲痛欲绝的亲人。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专访时诚恳说道:“联合专家考察组通过不同的方式仔细观察后认为,毫无疑问,中国对控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大胆措施,已经为控制迅速扩展的致命疫情带来了转机。我想,我们要认识到很重要的一点,对于武汉人民,全世界都欠你们的情,随着疫情的结束,希望有机会可以感谢武汉人民,感谢他们的付出,因为这里的许多人都遭受过苦难,那个城市的人们已经并且正在经历一段非比寻常的时期。”
相机带出病房
要在消毒液里泡一天
为了拍摄,摄制组进入一家医院的隔离病房,但医院不允许将任何物品带入病房,包括摄像机。院长告诉摄制组,他自费买了一台手机放在病房里,但不会把它拿出来,“等到疫情结束了,我要把它裱起来,留作纪念!” 最终,摄制组被允许带入一个gopro相机,但每次带出病房都要在消毒液里浸泡一整天。很多病房里珍贵的镜头也正是这样拍摄到的。纪录片最后,一位医生对着镜头缓缓说道:“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了,灾难、疾病、恐惧都跳了出来,但盒子里还留下了一样东西——希望。只要希望还在,之前的一切苦难,都不会是问题。”
在葛云飞看来,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在于如实记录这个城市此刻的状态和情绪,“全世界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武汉为全中国、为全世界的疫情控制做出了何等的贡献。或许后的人们再看这部纪录片,就知道当年从医护人员到普通百姓,是如何在封城状态下顽强坚守,携手抗击疫情。”目前,葛云飞和同事们依然每日穿行于江城巷陌,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日与夜。他说自己会坚守到疫情结束那一天,让全世界网友及时了解武汉的真实动态。
反响
英雄没穿披风
而是戴着口罩
?武汉战疫纪》制作完成后,率先于2月28日在中国国际电视台英语频道播出,同时通过平台各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全网推送。与此同时,美国广播公司、英国channel4电视台、法国tv5 monde电视台、意大利tgcom24电视台、加拿大广播公司、日本朝日电视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都对《武汉战疫纪》进行了转播,越来越多的外国网友看到了真实的武汉。大量海外网友在观影后留言,对在武汉的医护人员表达了敬意,并为中国、为武汉、为病患祈福加油。海外网友star moon night表示,“纪录片太棒了,我看哭了。这次,英雄并没有穿着披风,而是戴着口罩。”英国网友bernadine sarah w评论:“感谢这部纪录片,它为我们提供了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非常感谢武汉人民用他们的献身精神阻止了病毒进一步传播。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感谢武汉人民。”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篇6
他们是人们口中的“白衣天使”“逆行者”,在这疫情铺卷而来的危急时刻,他们不得不挺身而出,奔波于抗战病毒的一线,仿佛一台不会停歇的机器,从阎王爷手里抢人。那一刻,他们是战士,他们是天使,他们是英雄。
新型病毒兴风作浪,稍稍的不注意都会让它乘虚而入,在还没找到彻底根治的方法的情况下,中了病毒的就会有死亡的风险,医生护士在第一时间冲了上去,他们以生命为前提救助陌生人。医者仁心,难道就不会怕吗?“怕肯定是有的,但是不后悔。”他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千万个一线人员的背后,是千万个家庭。他们也上有老,下有小,有牵挂他们的人,有爱他们的人,不就是“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都是,一群孩子啊。但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扛起重任,他们可以!
他们“伤痕累累”的脸上洋溢着无悔的笑容,他们疲倦不堪的身体透着必胜的信心,他们麻木红肿的双手带来了生的希望……有那么一群孩子,踏上了救死扶伤的不归路。那么,不用怕,我们14亿炎黄子孙在你身后,我们9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在你身后!向白衣天使致敬。众志成城,咱们一定能打赢这场仗!疫情,咱们不怕的!一起过难关!我们在各地等待你们凯旋归来。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战疫纪观后感篇7
近日,阅读了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五洲传播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紧急编辑制作的图书《大国战“疫”——2020中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中》,全书10万余字,用科学的态度和平实的语言,客观讲述中国有力有效防控疫情“魔鬼”的真相和事实,既突出重点节点、人物、事件,又突出整体性、纪实性、故事性,图文结合、言之有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通过“大国战疫”这一切入点彰显了对人民、对国家、的大国担当。
“战疫中的大国担当”是对国家的担当。如果把当今世界所有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地方比作战场,那么,中国就是这个战场中的第一线。“中国担当”的直接体现,就是承担起一线战场的担当,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把绝大部分新型冠状病毒狙杀在中国境内。这个一线战场的担当,体现在中国不遗余力调配医疗资源,推动“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医疗战线超强阵容的“国家队”“地方队”驰援荆楚,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力争做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战疫中的大国担当”是对世界的担当。在当下全球化的交通体系下,各国各地人口频繁流动,接触十分密切,这让病毒扩散速度呈现显著提升态势,对战“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但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公共卫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又使我们战胜病毒有了新的条件和基础。
近日,在几场国际性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抗疫工作的高度肯定和充分信任:中国抗击疫情的措施“令人印象深刻”,他坚信中国一定能够消除疫情、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