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写作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家应该认真对待,想要写好一份出色的作文,同学们要结合自身的想象力,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讲礼仪的我作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讲礼仪的我作文篇1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人教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为了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社会小标兵,我们要养成哪些习惯呢?比如说,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请先说声“对不起”;别人帮你做了事,要对别人道一声“谢谢”;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热情打招呼问好;吃饭时,要把最舒适的座位让给长者,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礼貌的起码要求,有了这些习惯,才算具备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但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渐养成。
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呢?首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有益还是有害,要有一个衡量的准则,我们通常把这种衡量和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叫做道德。而礼貌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的。礼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礼貌的内涵,因此,我们要认清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其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培养习惯。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放置着“不准践踏草地”、“请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园里、绿化带中,照样有人践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来提醒,对有些人看来是无效了,他们对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违反,因此,在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的时候,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共同担负着创造物质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担负着创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一个文明人,心中牢记文明礼貌,争做社会小标兵吧!
讲礼仪的我作文篇2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从古到今有着“礼仪之邦”之著称。文明礼仪的风尚源远流水,从我们的祖先那辈开始,就一直追求着讲文明、懂礼仪的道路。讲文明、懂礼仪,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也要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文明礼仪伴随我们成长。
在古代,不管达官贵族,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讲文明、懂礼仪。直到现在,这个传统依旧没改变。
翻开历史的一页页,有着许许多多讲文明、懂礼仪的故事,如: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东汉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有一天,孔融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他们七兄弟从小到大的开始挑。小弟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子,有大有小,不好挑。但孔融还是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父亲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们吃吧!”父亲接着问:“你弟弟不是比你小,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孔融说:“我比弟弟大,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父亲听了很开心,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做到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也告诉我们,忍一忍,海阔天空。古人讲文明、讲礼仪的故事举不胜举。正因为古人为我们做了好榜样,所以从古到今我国的人民都是讲文明、讲礼仪的典范。
同学们,文明礼仪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文明礼仪像一条永不干枯的河流;文明礼仪像一首没有结尾的诗歌……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学做文明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讲礼仪的我作文篇3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影院内,不喧哗;公园里,不践踏……因为有了大家的共同遵守,世界才会如此的美好。可是并不是人人都讲文明,懂礼仪,还有一些不讲文明不讲礼仪的人,那么这些人的行为是如何的呢?
周末,我们一家人安排好去看一场电影。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吃完饭,就马不停蹄地向华夏国际电影院直奔,因为要赶上看六点半的,时间比较紧。到了华夏国际影院,妈妈就去买票。这时我看见有一对夫妇慌慌张张地赶来,还把正在排队的人撞得“四分五裂”, 自己趁机插队第一个买票,他们像一阵风吹过似的马上就无影无踪了。可能他们要看的电影已经开始了,但也不能急成这样,像样吗?真叫人气愤!难道他们就没看见影院内贴出的温馨提示吗?
正在我愤愤不平之时,影院内的广播这时响起《金刚狼2》的电影可以进检票口检票,电影马上开始。这时,妈妈也把票买好了,我们就来到了5号厅。这部电影惊心动破,惊险,刺激真叫人赞不绝口!我有个坏习惯一看到冒险的,我就狂喝水,没办法看到一半就得上卫生间,这时我看到了那对让我鄙视的夫妇,这次更让我吐血的竟然是他们坐的那个位置到处都是垃圾。看到这里我也只能用眼神狠狠地瞪了一下,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先上厕所再说。可回来之时却发现男的带着耳机在听音乐,还把音亮调高,不仅如此还站了起来挡住我的视线。这时的我已经小宇宙爆发忍无可忍,怒气冲冲地说:“叔叔,阿姨请你们讲点文明礼仪好吗?”想不到他们竟顶一句:“你以为你是谁啊,哪家的小屁孩呀……”一大堆粗话从他们的嘴里蹦了出来,让我窝了一肚子的火。
那对有着光鲜外表的夫妇真是徒有虚名,他们的品行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在这里我要呼吁:为了让社会更加美好,让人们的身心更加舒畅,请大家唱响文明礼仪之风吧!
讲礼仪的我作文篇4
中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民族礼仪史,讲文明,讲礼仪,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我们小学生更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由我想起了那一天,伯伯带我上街买吃的,我们在车站等车,只见公交车从远处缓缓驶来。我正要抬腿上车,“呸”的一声,伯伯把一口痰吐在了地上,我立刻停下脚步,车开走了。我严肃的对伯伯说:“慢!”伯伯说:“你怎么了,不上车,还要等下一辆。”我指了指地上地痰,伯伯立刻生气地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啊,多少年不都是这样的啊。你大惊小怪什么?”我说:“以前,我不知道一口痰的危害,昨天我们刚学了小小一口痰的科普知识,它的危害可大了,简单的说一口痰含有几十万细菌呢,如果每人都吐一口,那多可怕。”听了我的话,伯伯点了点头,立刻从包里掏出一张餐巾纸,把痰抹去,扔进了垃圾桶,还保证今后要改掉这个坏习惯。讲卫生也是文明礼仪的重要一部分,我要从我做起,还要劝说别人,都做讲卫生的好公民。
今天品德课上,老师说做人要诚实守信,“诚信是金”。同学们都说是,可我发现有些人做不到,就拿昨天的事吧,我的好朋友说要送我一个笔记本,我等了一天,她也没带来,我问她,她说送别人了,我好生气啊,我不是为着贪她的小便宜,可是既然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应该做到啊。真是不讲信用啊!孔子说:“人无信不立”。说得真好,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做一个懂礼貌,讲卫生,讲礼仪,守诚信的好学生。
梁颖
讲礼仪的我作文篇5
我国素有文明之国和礼仪之邦的美誉。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交际能力等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也可以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提到文明礼仪,古往今来,给我们当好榜样的人物或事例数不胜数,举不胜举。“孔融让梨”,人人皆知。从前,有一个人叫孔融,四岁时的一天,父亲买了一篮梨回家去。父母先让孔融挑一个梨,他选了一个最小的。母亲不解,问:“你为什么挑最小的呢?”孔融说:“因为我最小。小人吃小梨,大人吃大梨。我要把大梨留给父亲、母亲和哥哥们吃。”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还将一代代继续流传下去。
孔融年纪这么小时,就懂文明礼仪,我现在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却不如他。原本,我在家里的时候,从不把垃圾扔到畚箕里,而是随手乱扔,因为有妈妈会打扫。但妈妈也常常跟我说:“把垃圾扔到畚箕里去。”我从来把这句话当作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渐渐地,我养成了这个坏习惯。现在,我知道了文明礼仪,我要向孔融学习,养成遵守文明礼仪的好习惯,提高自身素质。
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教育已成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让文明礼仪伴我健康生长!
讲礼仪的我作文篇6
“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从古至今,“礼”,人人不可缺少的。汉代贾谊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为与兽的区别。中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都应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班,创文明校。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重要部分。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对待长辈和值得尊敬的人用第二人称“您”,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用“拜托”等等。
学生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遵纪守法: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名时才可以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脆明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文明是风,它吹拂着每一位学子的心;形象礼仪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文明之风,无处不在;文明之花处处开。
文明礼仪,是个人素质的标签,社会交往的名片,地方文明的脸面。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请争做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宣传礼仪的先锋吧!努力做到说文明话,行文明风,让礼仪之风吹遍我们的班级,吹遍我们的校园。
讲礼仪的我作文篇7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在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悠悠岁月中,新中国更像是一个摇篮,庇佑着尚且稚嫩的幼儿。像是初为人母,小心谨慎的抚育着她的孩子。
而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应该听取“母亲”的教诲,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努力成为有风尚、有责任、有使命、有公德的一代。
所谓有好的公德,便要先从好的修养开始培养。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所以便有云: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可见,若想成为“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修身养性。
人的修养与素质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培养好的。我一直以来,十分赞同荀子“性恶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够铸成一个良好的品格。而孩童时期,便是开始培养修养与素质的最佳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对社会认知还不够,容易教化。家长,便在这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一定用语言,苦口婆心的劝告孩子,而要用行动去表达,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便受到了教育。比如,不随手丢垃圾,不破坏公物,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都是很平凡的事情。我的奶奶,年已七十,当看到人行道上有个因修路而未填平的土阱时,亲自找了许多土去填,并且拖了一个大树枝插在里面,以示众人此处危险。一个七旬老人尚且如此,而我们少年、青年一代还有何理由推脱建设文明社会的责任呢?
至于如何做到“有公德”那也是很简单的。举例来说,当你在干净的路上行走,不随意吐痰这便是公德;在公共场合不吸烟这也叫公德。其实,守住公德的底线并没有那么困难。不过是守住本分与良知。在“公德”这条路上,没有人要求你锦上添花,做好平凡的小事你便有了公德。
公德,已经成为了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守住公德,方可复兴中华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