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家风家训作文6篇

时间:2023-05-26 作者:Surplus

作文是大家上学中都需要经历的一段过程,作文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优秀的作文是非常考验人的,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廉洁家风家训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廉洁家风家训作文6篇

廉洁家风家训作文篇1

?祖孙四代,传承勤劳朴素家风》

孔子有过这样一句“过庭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漫漫光阴长河中淌过无数有血有肉的鲜活个体,沿溯血脉而上是家风串联传承着这个个体,乃至整个家族的灵魂。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今天就让我用文字将我们家族的故事娓娓道来。

“老麻,您的衣服已经这么破了为什么还不换?”(老麻在潮汕话中指曾祖母)。当时老麻已步入耄耋,仍神采奕奕面带吉祥瑞光,她得知我们要来把针线活往桌子上一放,急匆匆跺拉着拖鞋出来迎接我们。她依旧如我小时记忆那般手脚伶俐不需要别人搀扶,只是我注意到了老麻衣服上四处散乱地打上了一个又一个蓝灰的补丁。“衣服啊,缝缝补补又三年就过去了。”老麻慈祥地笑着对我说,脸上福气的皱纹随着脸部动作而牵扯。

饭过三晌,一家子人围在饭桌上轻声细语地回忆往事,夹杂着头顶吊着的风扇慢悠悠的“嗡嗡”声。在安静祥和的氛围下老麻拾起手上的针线活一遍缝着一边讲话,从零星的言语片段中我终于知晓了补丁背后的秘密:老麻自小家里穷,嫁了人后时运不好又守了活寡,一个人把三个儿子拉扯大。为了补贴生计,老麻压榨每一分一秒闲暇时光,平日还会为村子里的红白喜事缝纫服饰。从前养成的勤俭朴素的好习惯还一直延续,耳濡目染地传给了孙子们、曾孙子们:我祖父那一辈都是种庄稼的老实人,只有老叔走出东巷村到镇子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学画、镶瓷工艺,成为潮汕地区有名工艺人,现在还可以在广东博物馆潮州馆看到老叔画的壁画。我父亲那一辈也是在节俭朴素的家风中长大的,爷爷奶奶都没有什么文化,只能拼命耕田种瓜,父亲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也会一起帮忙动手做工。四个懂事孝顺的儿子刻苦读书不让父母操心,最终都能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大学。

只可惜,老麻过世四年了,她以九十九岁的高龄结束了朴实艰苦的一生。遗憾也是有的,在科技信息高速膨胀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老麻临终前仍然没有选择换上面料舒适的新衣裳,而是坚持穿着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补丁”老头衫。她贯彻着自己过了几十年朴素的生活习惯,虽然再也没有下一个缝补衣服的三年,可这节俭耐苦耐劳的家规祖训将继续延续给后辈。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他们从城市的尽头,破旧的棚户区,广袤的农田中走来,一个个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传递了这份执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他们的家风家训,也会由我们这一辈继续传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继承并发扬光大,迎接第二天的太阳!

廉洁家风家训作文篇2

?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

家风是什么?是家庭中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是摸不着的风尚习性,是家人们举手投足间的真实流露。它经过长时期的汰选、沉积,是一辈又一辈人的思想结晶。

战国时期,墨子就提倡“节俭”,坚决否定“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三国时期著名人物诸葛亮就曾在《诫子书》中教导自己八岁的儿子诸葛瞻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这一中华美德,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它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勤俭的人。我小时候,奶奶就用行动为我贯彻着“节俭”的家风。以前,奶奶和爷爷在长岛租了个房子,就在部队大院旁边。小时候,妈妈很少给我买玩具,正巧奶奶就住在部队家属楼旁住,许多人家由于种.种原因,有很多玩具还好好的,就扔了。奶奶就把玩具捡给我玩,我不想奶奶被人叫做“捡垃圾的”,一开始我死活不要,奶奶却跟我说:“做人,不能浪费,要节俭。这些玩具好好的,不是也能玩吗?我们可以把省下的钱用在刀刃上。”奶奶说得很对,我也照听。爷爷可谓最能说了,没事就找我谈心,给我讲大道理,而爷爷讲得最多的,就是“节俭”二字,这些话我至今都深深铭记在心。

接过了爷爷奶奶“节俭”的棒子,妈妈秉承了全部精髓。妈妈从穿衣到吃住,都没有什么好的,贵的,反而把钱都省在有用的地方,如果有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说我的学习用品,妈妈绝对是毫不犹豫地买,买,买。妈妈还生了一张巧嘴,可谓“铁齿铜牙”。一买什么东西,这“伶牙俐齿”就派上用场,货比三家后,妈妈来了口水战,为那么一点钱,争得“你死我活”“礼尚往来”。妈妈从来不让步,说得卖家都得后退一步,我看不惯了,妈妈却头头是道地说,“能省一点是一点,这一点一点地积累下来,将会变成巨大的财富。”这话说得我无言以对,只能认同。节约的思想,一点点像雨露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灵。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节俭”也如阳光温暖着我了,一切,就像预定好了一样,我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节俭”这颗小小的种子,经过爷爷奶奶播种,妈妈的培养,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话说,从小到大,我从没多花一分冤枉钱,不管多少钱,都不揣着,生怕掉了。在攀比风气极重的现在,我也是做好自己。简朴、节约的品质,已占据了我的整个心头,我也一定会去遵守,去继承,更要发扬起来。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讲排场,吃饭时实行“光盘行动”,不只注重服饰……不管在哪,我都会把“节俭”铭记于心,并会让我的子孙后代继承并发扬光大。让“节俭”的心态,激发我们的本性;让被利益蒙蔽的双眼,回归最初的本真;让“节俭”永生不息,万世不竭。

千千万万的小家,成就祖国大家;千千万万的家风,成就中华美德。树立家风,继承发扬,让家规、家风,成就一片乐土。

廉洁家风家训作文篇3

?灯火暖人心》

秋夜,凉风轻起;湖面,月影浮动。静坐天台,仰望星空。我们看到,远方的灯火也一盏接着一盏地亮起来了……

中秋佳节,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愉。左手提着灯笼,右手拎着礼盒,我和父母有说有笑,朝着家的方向走去。黄昏将至,街市却不减繁华。云边薄薄的光晕,像是笼着金纱的梦,要将温暖揉进每个人的心底。这良辰美景,怎不叫人高歌一曲?走进小区,我看到家家户户从阳台透出的灯火通明,似乎能听到欢声笑语,闻到饭菜飘香。“今天张婆婆这么早就休息啊。”妈妈喃喃自语道。顺着她的视线,在一片光亮中,其中一个漆黑的阳台尤其醒目。“可能是出门没回来呢?”我不以为然,“我们也快回去吧,我饿了。”忽略父母担忧的目光,我催促着他们快找钥匙。

晚饭很丰盛,但显然父母吃得心不在焉。妈妈干脆放下碗筷,一度跑到窗边张望。“还是熄着灯吗?”我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我们还是去看看吧!”爸爸拍案而起。我们急匆匆地准备着,临出门也不忘顺起一旁的月饼,风风火火地赶往张婆婆家。“张婆婆在吗?张婆婆!”我们一边按门铃一边大声呼喊,焦急地等待回应。当门推开的一刹那,悬着的心终于落下。“啊——是你们啊。”她苍老的脸上,三分茫然,七分落寞。“是的,婆婆中秋快乐!”我赶紧递上月饼,笑着祝福。“多谢多谢,进来坐坐吧。”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刚要摆手,妈妈却连声说好,我有些不解。当我们进入客厅,感受到空气的每一寸冷清,我才恍然大悟——婆婆是一个人过节,我们要给予陪伴。这天夜里,我们扛了几把椅子上天台,谈过、笑过、感慨过,静静坐在椅子上,感受晚风拂面而来。风虽凉,心生暖意。“进入社会,人与人的距离感会越来越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失去做人的温度。与人为善——是长辈赐予在外打拼的孩子最朴实的四字箴言。”回家路上,爸爸拍着我的肩膀说道,“这是家风,不能忘。”

“与、人、为、善。”我默念着,若有所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流传百世的至真名言,无不是筛选了千年的文化锦囊。而老一辈单单只挑了这四字作为家风,让向善之风在后辈心里劲吹,我们更应铭记。“与人为善,乃人之本也。”说来轻巧,践行却谈何容易?身处冰冷的高楼,我们如何拒绝冷漠,遵循内心最真实的善意?相信吧,善良是灯,可以穿透碍眼的迷雾;坚守吧,善良是火,可以融化冻结的隔膜。

悄然之间,我看到充满爱的灯火,点缀长空。温暖了你我,也温暖了这座城市。

“我懂了,我也会传下去的。”我在月圆之夜许下誓言。

廉洁家风家训作文篇4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为了把后代培养成人,无数父母心甘情愿当“牛”做“马”。但是,真正让自己的儿女成龙做凤,光有无私的爱心还不够,还需要用好家风培养好后代。

良好的家风是一本既多彩又鲜活的教科书,伴随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它虽没有文本要求挂在墙上,没有条目细则放在床头,但却在无形和潜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影响孩子行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们成长的风向标。一般说来,学习型家庭的孩子喜欢读书,勤劳型家庭的孩子热爱劳动,和谐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礼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不同的家风都会在孩子的意识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于他们性格、品质、价值观的形成。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风中,心情舒畅、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学习奋进;反之,则精神空荡、心神不宁、态度消极、学习松懈。这便是家风的重要性,便是家风的感染和陶冶作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人父母有义务、有责任把家庭料理好、把孩子教育好。尽管使孩子具有高尚品质的责任未必完全在父母身上,但为人父母在心甘情愿当“牛”做“马”的同时,树立良好的家风,用好家风培养好孩子,责无旁贷。如果因为家风不好而使自己的孩子不像“爱德华”而像“珠克”,不仅会让父母伤心失望,对社会也将贻害无穷。

老舍曾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短短的几句话,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风。

这也正是有些贫困潦倒、目不识丁的人之所以能把孩子培育得成名成家,而有些腰缠万贯、学富五车的人却做不到,原因在于有比金钱、物质和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积淀下来的人文底蕴。

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而不是只要求孩子如何做。

家风也是父母之风,父母的良好品质是孩子的无价之宝。父母的缺点就是孩子生命的伏险。父母的品质、作风、性格、爱好,都会自然地在孩子心灵上。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廉洁家风家训作文篇5

?忆家风,扬家风》

家风,何为家风?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这些都是死板的概念。

或许曾经年幼,不懂得家风是什么。还记得问过只有3岁的弟弟,什么是家风,他圆溜溜的眼睛悄咪咪地滚了一圈,然后咧起嘴角说:“是风吗?”我楞了一下,风?我也不知道。若你之前问起我家的家风,我会非常笃定地告诉你:“没有!”因为年幼的我根本感觉不到有任何东西一直祖传般的影响着我。到了后来,随着年纪增长,我才领悟到什么是“家风”。它似远似近,飘渺虚幻,可是又真实存在,悄无声息。实话实说,我们都受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

邻里互助,是我收到最大的感触。无功不受禄。从只有几岁,能蹒跚学步的时候,当我开始蹲在菜地时,就一直在认识它。或许很普通,或许很平凡,或许司空见惯,但是,不得不说,有些东西真的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了。蹲在树荫下,一大片菜地被附近的退休伯伯瓜分,烈日当空,一顶顶草帽在玉米丛中穿梭,一滴滴汗水低落在泥土上,一双双布满裂痕,指甲缝里藏着泥土的手在一片片青葱绿叶上抚摸着大自然的恩惠,一阵阵笑声洋溢在这几十亩大的田地上。“老苏!来!看看我家的玉米怎样?还行吗?”“苏兄,咱家的香蕉,一大串哎!分你一束!拿回去放几天就成!”“苏爷爷!我爷叫我拿给你咧!咱家的番茄,大个多汁,今早摘的,你不在,所以这才下午再给你了啊!呀,妹妹也在,来擦擦就尝尝,可好吃了!”爷爷欣然地接收这些好意,一一谢过,吩咐我拿回家后,便转身走向他们的田里,投身进帮忙松土、除草、浇水的行列里。等到我回到地里,我也很不解,自家的田还没弄好,怎么跑去弄别人家的了?等到爷爷归来,挺着腰板,拿起毛巾,擦着满身的汗水时,我便提出我的疑问。爷爷愣了愣,然后哈哈大笑,弯下腰,摸了摸我的脑袋,说:“虽然我们是邻居,是好友,可是关系再好也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咱们地里的东西要么没熟要么前几天摘了,没什么好给人家,那就帮别人干干活,也不碍多少时间。记得啊,以后可不能白拿别人便宜啊!要是给爷爷知道了你敢这么做,爷爷可就再也不给你种你爱吃的小番茄啦!”那时的我似乎才五六岁,只知懵懵懂懂地点个头,爷爷也没有再怎么讲,只是往后每次收到邻里的好意都会回馈一些瓜果蔬菜或者去帮忙干活。后来,田地随着征收,面积越来越小,大部分伯伯都失去了那一亩桃源,可是深厚的情谊未曾改变。盛夏,黄皮、龙眼、荔枝纷纷成熟,哪怕不再一起劳作,谁也不忘各家各户互送新鲜摘取的水果,路途再遥远,心意永不迟到。

后来,现在的我十几岁人了,渐渐迈向成年,也不得不说这类的事情还在影响着我。互联网发达,我们家也迷上网购,可是父母上班,我要上课,快递到家无人签收。对面屋的阿婆平时无事,打理着屋边的一小块田地,边上有个用木头搭的小木棚,里面放着她平时收起的可回收品。母亲嘱托阿婆帮忙收一下快递,阿婆很乐意地帮忙起来,买东西多的时候,她甚至一天断断续续收三四回快递。阿婆不愿意收钱,邻里谈钱伤感情,可是骨子里也不允许白白让自己得到这样的好处,于是母亲吩咐我们把废弃的书、纸张、纸皮、易拉罐、塑料瓶收好,每次趁阿婆在屋内忙的时候,悄咪咪把这些东西悄无声息地放在她的木棚里,这也是一份心意、一份回报。这些年,同样的,阿婆也经常分享她菜地上的各种蔬菜和草药,我们周末买菜的时候也会帮她买活禽。妈妈说,邻里之间,这些不算什么。但是,我总觉得,哪怕只是这些小事,也很重要,我说不出它哪里伟大,可是每次,心里都流淌着一股暖流。

这些事情很普通,真的很平常,但不得不说,这些教会了我很多。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将心比心、为人着想、节俭朴素、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持家、努力学习回报国家,这份无形的精神,这份无形的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江海,跨过山河。

或许,这不算家风,或许,这就是家风。或许,我那天真年幼的弟弟说的没有错,家风就是“风”。它像风,悄然滋养万物细无声;它像风,随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像风,一阵又一阵地吹进千家万户;它像风,又可细水长流又可波涛汹涌……

这就是家风,从祖辈一直传下来;从一件件小事中表露出来;从街坊邻里间一位传一位,一家传一家,一户传一户;或许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是客厅里被框裱起来的“自强不息”“学无止境”,或许是在睡梦中呢喃的嘱咐,或许是爷爷深沉又活泼的叮咛……

这,就是家风!

廉洁家风家训作文篇6

我的家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如一幅画,连城之壁。我们家有三风:善良之风、孝顺之风、勤俭之风。

我家的善良之风。妈妈常说:善良是心灵的灯盏,能引导迷路的孩子前行。记得有一次,妈妈和我准备上街去玩,突然外面来了一个讨饭的。我看他穿的破破烂烂的,对他产生了厌恶之感,觉得恶心。这时候,他向我们生出了手,颤巍巍的说:“大姐,行行好,给我点吧。”我打算把他赶走,不想搭理他,可妈妈却给了他5元钱。我大吃一惊,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你干嘛给他钱,这些钱可以给我买好几颗糖了。”妈妈却和蔼的对我说:“他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就是献出自己的爱心啊!孩子,记住啊,一定要有爱心和帮助他人的心,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就是那颗金子般的心。”这翻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告诉我一定要有爱心,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心。

我家的孝顺之风。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必备的传统美德,在家里,我孝顺我的爸爸妈妈,每天,我会在课余时间帮他们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晚上给他们捶背,倒点热水泡泡脚。我孝敬我的爸爸妈妈是因为他们言传身教。爷爷去世的较早,剩下奶奶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多少年来,爸爸妈妈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奶奶。记得奶奶去年茶季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放下每天上百元的收入,每天都会轮流去医院照顾奶奶,也没有告诉姑姑等人。我有些不解,妈妈认真的对我说:“姑姑也忙,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自己做吧。挣钱就是为了用在该花费的地方。把奶奶的病养好了,可以在家照看家里,我出去做事就不要锁门了。所以,现在去医院照顾奶奶也是挣钱。”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好感动,才明白我为什么一直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之中。

我家的勤俭之风。我们家的勤俭的宗旨是: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多花。我要买学习用具或者课外书籍时,妈妈总是给我充足的钱,让我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在我看见同学新买的玩具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时,妈妈教育我:“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钱可以给你买几箱书了,别和同学比吃穿玩的,要比比学习。”难怪乎,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集中精力学习,因为有一个善于开导我的妈妈。

我骄傲,我生活在这样的家风里。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我的心灵。

我自豪,我生活在这样的家风里。如花香,悄然静绽放,伴情沁入我的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