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常用的文稿,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工作总结是对过往的工作体会进行深入思考的书面材料,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在路上心得体会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人在路上心得体会篇1
“人”——读懂“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以人为本、问需于民。
“从”——读懂“民之所欲,天必从之”,顺从民心、问政于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必须顺从民心民意,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以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与往年不同,《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把稳就业保民生放在优先位置。这也要求我们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幸福不幸福为最高指标,摸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着重解决群众关注度高、民生关联度大的难题,在稳就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中精准发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众”——读懂“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问计于民。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坚韧创造了“中国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疫情发生以后,340多支医疗队、4.2万余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14亿人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成为全球应对疫情的典范;脱贫攻坚路上,25.5万个驻村工作队、290多万名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交出亮眼成绩单。这些实践启示我们: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当前,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汇众人之智、合万人之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问需于民,顺从民心、问政于民,万众一心、问计于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人在路上心得体会篇2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该纪录片昨日播出第二集《以上率下》。
反腐大片再度上映,其收视率也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反腐的关注、对清廉的期盼。这几年来,纪检监察部门一路拍蝇打虎、一路“直播战况”,八项规定的落实和官场作风的好转已经有目共睹。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反腐败的力度并没有因为已取得的辉煌战果而有所衰减,作风建设并没有像以往的一些整治、运动那样一阵风就过去,而是一向在路上、一向在前进。
在这部专题片的第一集里,提到了1945年黄炎培和毛泽东之间知名的“窑洞对”,也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
当时,黄炎培说历朝历代都是“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但是等到环境好转了,就会“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而毛泽东听了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执政党要跳出“历史周期律”,而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这几年来,反腐败工作的确是“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但是当成绩显现、官场环境好转之后,可能也要应对“惰性发作”的“周期律”怪圈。从这个角度来说,“永远在路上”的片名或许正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回应:我们需要作风建设,更需要这样的建设永不懈怠,一向坚持。
在纪录片当中,周本顺忏悔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落到这种结局,我从小吃过很多苦,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谷春立也说:“走到这天是我没有想到的,走到这天我也十分痛悔。”最初,谷春立只是没把吃请应酬当成大事儿,但最终从吃企业的饭、用企业的车,走到了收受贿赂为企业办事的境地。
这些绝没想到自己沦为贪官的贪官,其实也是在用个人经历证明着“周期律”--他们为官之初,也都曾聚精会神、一心做事,多以才能做出成绩而身居高位,但是为官日久就往往会放松警惕,给腐败入侵以可乘之机。
根据力学定律,如果没有反作用力,那么一经启动的作风建设要“永远在路上”并不难,但现实中的阻力、摩擦力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还需要持续有不断的推力,而这股推力,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来自于民主与监督--只有民主和监督的力量不断加强,才能真正做到“永远在路上”。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在纪录片中,提到某某在广州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一个以前拒绝普通百姓进入的餐厅里吃吃喝喝,还提到杭州西湖、北京北海等地都曾出现过把公共资源圈起来为少数人服务的现象。那么,如果所有被圈起来的公共资源都成为人民群众监督的焦点,都受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推力,也就会持久而强劲。
人在路上心得体会篇3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昨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多位落马大老虎现身镜头前忏悔反思。
落马官员庭审画面,对违规违法事件的忏悔和反思,反腐专题片披露的内容在观众中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反腐举措获外国官员称赞
据中纪委官方消息称,《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内容包括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同时提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在已经播出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中,专题片提到,中国的反腐力度在国际社会上也产生强烈反响。外国媒体报道中,时常引用苍蝇老虎一起打等比喻,借以形容中国反腐的力度。
记者注意到,在专题片中,美国财政部原部长亨利·鲍尔森提到,我很赞赏主席的举措。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腐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隐患,所以反腐至关重要。我认为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此外,俄罗斯副德米特里·罗戈津也表示,你们对腐败分子处理很严厉。但经常这些反腐的方法又能得到人们的好感,其中也包括我。
党员干部学习反腐警示专题片
5天前,中纪委官方发布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预告片,全片时长近1分钟,各地党政机关纷纷要求党员干部收看学习。
从片中能鲜明感受到,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叶子鹏说道。
中纪委反腐警示举措良多
中纪委官方介绍称,《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反映了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
同时,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纪委首次制作反腐专题片。记者查阅以往的反腐题材专题片发现,此前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也曾联合制作过反腐题材专题片。
20xx年12月15日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播出,该片以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网站常设举报专栏、微信直接提供线索、纪录片讲座频繁开展,多年来中纪委多项利器直击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同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人在路上心得体会篇4
很多网友开始了一场特殊的追剧。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反腐会不会或者什么时候会降温?这个反腐之问时时出现于网上,并伴随着各种江湖版的猜测解读。永远在路上,这个片名也许是一种答案。第一集《人心向背》,所呈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在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还看到了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
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特别提到商人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教育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当权力和诱惑都足够大,单纯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尽管人性弱点,绝不是贪官腐败的借口,但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
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台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
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就意味着制度还不够严密,反腐还极有必要永远在路上。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始终容光焕发的官员,如今镜头前一副尘满面、鬓如霜的样子。这些贪官的本色出演,把腐败的风险和可能的落寞结局,演绎得非常到位。从教育的层面说,可能比发文件、开会宣讲的千言万语更有直接效果。《永远在路上》还在继续,也许从这些巨贪的演绎中,可以进一步反思过去的问题所在,探寻未来的希望所在。
人在路上心得体会篇5
从2014年12月15日晚上起,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正式开播。我按时认真收看了这部专题片,现将观看心得总结如下: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一定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把这种热情完全投入教育事业中。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基本要求,从自身做起,加强作风建设,争当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式的好党员、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