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结束后必须写的文体,书写一份出色的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效果,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篇1
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是的快乐精神和熟练的球技。我的设计落脚点为学生能在听、唱、奏、创等音乐学习活动中,锻炼听觉记忆音乐主题变化能力,并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趣味,感受打乒乓球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对音乐学习的热爱。这节课的难点——理解变奏创作手法和变奏曲式。学过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曲式结构的学习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那是因为,音乐曲式结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很多作曲家创作了诸如此类的乐曲后,归纳总结出来的。它是一种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需要学生分析、概括,最后总结出变奏曲式的概念。另外,知识的新授给没有相关分析经验的学生加深了理解这个知识的难度。一旦讲得不透,学生听辨起音乐主题与变奏来就会有如雾里看花之感。这节课就煮稀粥了。所以,本节课关键就在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理解变奏曲式中音乐主题的变化。在教学的伊始,我出示了两条旋律3 1 2 5 |1 1 2 2 |3 1 2 5 |1 1 2 1 ||呈现主题音乐;运用试奏法,即让学生在吹奏中认知、记忆音乐的主题;然后我有加以变化33 11 22 5 |15 13 21 2 |33 11 22 5 |15 13 23 1 ||运用比较法,音乐主题和变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一个旋律为基础,进行了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加花,这就是变奏。每一步的实施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之上的。然后导入《乒乓变奏曲》的欣赏,让学生们听辨本首乐曲都了几次变奏,每一次都有什么变化,音高是否有变化,欣赏完之后请学生们自己写出一条创作旋律,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31 31 25 5 | 11 15 2123 1||学生从深入浅出的学习中,理解并掌握了音乐专业学习中大学二年级的'课程。从而,使得我的教学在学生不但能在打乱顺序的情况下,独立而准确地判断主题与变奏,还能运用不同的打乒乓球的节奏,创作出表现出音乐传达给人的快乐、高兴、兴奋、热烈的情绪。通过设计本节课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课改必须是边研究边教学,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逐渐深入的研究中提升教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同时提高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执行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篇2
新学期开始了,第一次上音乐课,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的几个班,他们刚从四年级升上来,并未上过我的课,但他们都认识我,并有学生不时在队伍里偷偷地说:张老师,他就是张老师!
我知道孩子们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无表情地说:“现在开始站队!倒计时!”学生仿佛意识到了,立刻站好队,有秩序地走向音乐楼,音乐楼门口整好队,我让学生脚尖轻轻踮起,靠右上楼梯,有秩序不讲话,到了教室门口,再次整队,然后让学生有秩序地进教室,直到这时,我都没有一个笑脸,学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实我是一个很爱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乐课,如果学生太随便,常规抓不好,以后就后患无穷,所以我宁愿忍受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错,于是我开始认真严肃地讲起了音乐课的一些常规。
我要求学生准备上课时队伍要快、静、齐,行走过程上下楼梯不允许追逐打闹和讲话喧哗,到音乐楼门口特别注意安全,先站队后上楼,因为班级太多,上课之前的坐姿要求为坐半个凳子,抬头挺胸,坐半个凳子有精神,面带微笑,我们的公约是不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包括老师,快乐地上课,上发言先举手,想好了再举手,别人在发言时,注意倾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听音乐时聚精会神,唱歌时身体坐直,双手捧书,上课语言要规范,不要有口头禅,提倡用我赞同,我不赞同,我有补充,我觉得,我认为等等。
还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悲伤的、热情的.、高兴的、深情的等等,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发言和每次音乐活动,只要上台的就加分,因为能参与就是一种自信和勇气,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学会客观地恰当地评价别人,评价音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勤于思考,我还给各小组起了名称,四个小组分别为:月亮、太阳、星星、银河,以后由各小组表组命名并确定小组名称,鼓励相互竞赛竞争,既比上课表现,如参与音乐活动,又比遵守常规和纪律,更比各组的高雅风格,输了不气馁,胜了不骄傲,不嘲笑别人,规定每节课需带的学习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专人专用,自己保管,在讲常规的过程,我每讲一条都阐述一下为何这样做,另外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正反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到这时,我想一节真正好的预备课,除了应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具体要求,更应该让学生对这门课对教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学生的心,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通过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如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等,还露了一两手拿手好戏,如唱歌、吹口琴等,让学生喜欢自己,看到下课了,学生还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我会心地笑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我们共同努力了,孩子们,真的想对你们说: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事,让我们用行动铸就我们美好的梦吧!
上好每节课,享受每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篇3
?黄河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一首直抒胸臆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其充满斗志的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热情讴歌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力量。并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打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
一、借助美读体会语言美、意境美
我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情感朗读上。因为我始终认为如果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诗歌,对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是十分有利的。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课堂上,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画面,谈论着自己的收获。学生进入了情境,热情高涨。学生小组合作朗读、师生合作放声联读,更是将教学推向了高潮。
三、课堂容量大,课堂环节衔接紧密
本节课,听歌、读诗、赏析等容量很大。本节课以“颂”为中心,以“颂”为主题,贯穿始终,使爱国之情、爱河之情洋溢在课堂的始末。自然而然达到德育和美育的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篇4
这首歌亲切、活泼,唱来简单而又不失音乐的韵味,我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歌曲。
回味这节音乐课,最让我值得骄傲的是,在这节课上学生学会了歌曲,并且在歌唱中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也算是达成了我的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所教歌曲也算是一节好的音乐课最起码的要求吧。摒弃花里胡哨的课件和远不着边际的所谓拓展,我让学生唱得很多:请学生唱,分男、女生唱,学生上台表演唱,跟音乐唱,跟老师的钢琴伴奏唱……让学生唱这么多,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多熟悉歌曲,为最后的上台表演唱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感觉学生一开始的演唱,旋律音准把握得不好,而且唱得很拘谨,完全感受不到这首带有民族调性的儿歌的流畅而快乐的风格。当然,让学生唱了那么多,难免让人感觉单调重复,假若在让学生演唱形式上所有创新和突破就好了,在这一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进行探索。
在教学中我存在着不足,歌曲教学的'层次性不够。在刚开始的学生学唱,我注重了学生的听觉体验,如:在学生学唱前,让学生听歌曲录音,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学生初步学会后,让学生听教师弹子钢琴旋律,在倾听中熟悉旋律,为正确的演唱打下基础。在打击乐器伴奏环节,教师边唱边用乐器伴奏,让学生感受伴奏乐器的表现力,为下面的学生伴奏打下基础。但在让学生分辨两段结尾句时却没能让学生多听听。我若在钢琴上多弹几遍结尾句的旋律,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这两句旋律音高的不同,这样学生掌握得就会更好些。
在教唱歌曲时“知识点”的教学做得不够好。例如,歌曲的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没有单独地拿出来讲。特别是在发现学生的附点节奏把握得不够好时,我应该把附点节奏在黑板上写出来,带领学生拍一拍,让学生对此节奏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切分节奏学生把握得也不好,我也没能把他们列出来讲一讲。如果在这两个知识点上好好地细致地教一教就好了。
纵观这节课,我发现教师讲得多了些,不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歌伴奏环节,出于对学生不信任的原因,我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和创造,所以学生学得有些被动。
课上结束了,在总结和反思中我更加看清了自身的不足。我非常喜爱自己的音乐教育事业,也希望自己是教学能手,感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加胜任自己的岗位。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篇5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布谷》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布谷》,理解四分休止符、二分音符,牢记第一段歌词。
2、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
3、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小燕子、布谷鸟的情感。同时,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说春天)
1.播放《小燕子》,师生律动进教室。
2.用语言叙述春天(景色、动物、事物等)。
(1)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春天吗?(引
发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花、草、树木……)
(2)观看课件:春天景象
3.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
3/4530|530|212|1——‖
布谷 布谷 春天来 啦
二、寓教于乐(扮演春天)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篇6
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课改,老师们都积极努力的改进自己教学观念与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可以看到:教学的方法多样了,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也变浓了。近几年来,课听了不少,其中不乏让人眼睛一亮的优秀课例,可大多数总叫人觉得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怎么说呢,就是不够实在,幌子太多,其实自己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也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先想的是怎样才能上出新意不落俗套。静心下来想一想,新课程的理念没有错,是我们的`理解太简单。
在这里谈谈对某些课堂现状的一些反思。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
反思: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里的协调能力,可是并不是每节课任何环节都需要小组讨论,在课堂上也不难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围在一起大声讨论起来,似乎很热闹,可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没有生生间的互动。这样的讨论有必要吗?我想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合作该多一些实在,且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有小主持人,有督促员……让他们每个人有都有事可做,让每个孩子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篇7
?小鸭小鸡》这个音乐活动的目标就是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我先带领孩子们学习用断音唱小鸡、小鸭不同节奏的叫声,初步学习有控制的演唱。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在演唱“呷呷呷、叽叽叽”这些象声词时,有的孩子总会刹不住车,原来歌词中是有两个“呷呷呷、叽叽叽”,但是幼儿在演唱时,唱完两个后还会接着唱,于是这时候我就想了个办法,在唱完两句“呷呷呷、叽叽叽”后,在接下去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符那里就拍一下手,提示幼儿要换一句歌词了,结果几遍下来,刚才的现象一下子好多了,可见运用手势与动作对幼儿暗示后,就能解决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小困难。
如果一堂课让幼儿不停地唱,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如果加上一些有趣、形象的动作,就能提起幼儿活动的乐趣,加强活动的效果。在《小鸭小鸡》中,歌曲中的两个主角,小鸭小鸡是幼儿很熟悉的,而且也知道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做小鸭和小鸡,所以在活动中,我一边让幼儿歌唱一边让幼儿表演,唱“呷呷呷”时就表演小鸭的动作,唱“叽叽叽”时就表演小鸡的动作,有了动作的融入,孩子们唱得非常带劲。
小班的.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如果让幼儿在一堂活动中,从头到尾来学习记忆歌词演唱一首歌曲,那么我想没有多少幼儿能够坚持到底。教师适当地加上一些手势与动作,即用老师的手势来传达歌词的意思,让幼儿理解歌词,再让孩子们和教师一起做做歌词的动作,那么我想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