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心得800字5篇

时间:2024-03-30 作者:Monody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的回顾,对现在的把握,对未来的展望,我们现在需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国演义心得8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心得800字5篇

三国演义心得800字篇1

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之后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就应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正因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后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构成了鲜明的比较。曹操还是个实干家,以前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我很是喜爱。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正因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述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透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故事也同样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赤壁之战最为出色。使读者都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国演义》一书不愧为名著!值得一读啊。

三国演义心得800字篇2

前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读完深有感受,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等都令我回味无穷,值得沉思。

当读到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时”,我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空城?面对百万敌军,岂能掉以轻心?我生怕他们会闯入城中,但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紧张,自己的计谋就会落空,敌军就会看穿城中无人,马上就会闯入城中四处破坏,老百姓会遭殃,所以他要放松,镇静,沉着,不能让敌军看穿。于是,他若无其事地在城墙上弹琴,优美动听的琴声四处响起。敌军见了,以为城中有埋伏,就不敢轻举妄动,退走了,这时我的心才放松下来。惊叹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又读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我又紧张起来。甚至汗毛孔都张得大开,生怕大雾突然散去,诸葛亮暴露出来,来不及返回就被消灭。但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因为雾太大,看不清对方,所以诸葛亮只把那几个稻草人立在船上,一个船上的稻草人插满了箭就换下一个船,这样来回交换,就轻易把十万支箭拿到手。等雾散了,诸葛亮早就跑得没影了。曹操这才知道上了当。这都是源于诸葛亮的‘上懂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而又知己知彼啊!

想到诸葛亮,我又想起自己那次经历的一件事。那一次,我的风筝挂在了一棵高高的树上,我想把它够下来但够不到,我又不会爬树。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一个足球飞了过来,刚好碰到风筝,风筝因而抖动了一下。我触景生情,受到启发,就拿起几个小石子,用力向风筝砸去。终于,风筝被砸了下来,漂亮的风筝完璧归赵。

还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也许是因为地板太滑,我一不小心滑倒在水里,我在水里扑腾,“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水,这时我突然想到了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时的冷静,我便冷静下来。因为我离岸边很近,我就双手伸平,扒住了地,终于停了下来。等我上岸后,我真想谢谢诸葛亮,是他让我化险为夷,自己救了自己。

通过读《三国演义》,我懂得了:遇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只有冷静下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

三国演义心得800字篇3

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三国演义》了。这本书描绘出了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塑造了近两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义薄云天的关羽,爱民如子的刘备,狡黠奸诈的曹操……在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中我最欣赏、最崇敬的还是卧龙先生——诸葛亮。

我敬佩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却从未忘却忧国忧民。草庐一对,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他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三把火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借风、借火、借箭,轻摇羽扇,决胜千里之外。他在江东舌战群儒,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之时;在危机时刻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想出条条妙计之时;在中军帐中从容地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之时,我都由衷地崇敬与敬佩。单从智谋才干而论,诸葛亮称得上是"三国第一人"。

我悲哀怜诸葛亮之遇。他一生志在兴复汉室,但他的远见卓识并没有被完全采纳实施,这就为后来蜀汉政权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刘备去世,临终托孤,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少主刘禅年幼无能,蜀国的一切重担,荣辱兴亡,都压在了他身上,但他却"力挽狂澜于既倒"。平定五路大军、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前后《出师表》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他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蜀汉政权,是何等雄壮而又悲凉!

诸葛亮鞠躬尽瘁,爱民如子。就连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军中之事,用最后力量保护大军安然撤退。当得知他故去的消息时,百姓人人涕泣,至有哭死者。

读过《三国演义》后,我为诸葛亮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而我们要学习他的淡泊明志,百折不挠,忠心爱国的品质,做一个对社会,对时代有用的人。

在阅读过《三国演义》、学习过《出师表》后,该学生能对诸葛亮这位历史人物进行用心用情的评价难能可贵。建议能结合诸葛亮的《诫子书》再写一段,从而使文章内容更为丰满,结构更稳定。

三国演义心得800字篇4

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可我一直不爱看,被逼无奈之下,我读了这本著作,我发现此书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我最敬佩的要数诸葛亮了,他是一个忠臣,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可为是个奇才!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聪明就是让我学习的最好榜样!

再说关羽,一个红脸,大胡,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也是五虎大将之首。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关羽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而且我对他的感觉也不好,虽说是一个人才,非常聪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谋权篡位之心。不过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没有杀刘备,虽当时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坏,毕竟他还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三国演义心得800字篇5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爱的经典历史小说。它通过描写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及政治斗争,来展现英雄人物如何利用瞬息万变的形势,与对手斗智斗勇。

?三国演义》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每读一次,我都会受益匪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挟天子令诸候”的曹操平定了北方,率百万大军南下,打算一举扫平蜀汉和东吴。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诸葛亮是刘备的全权代表,周瑜是孙权军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双方是合作关系,但周瑜却总是找他的麻烦。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借口缺少箭支,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制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不显山不露水,只用区区小计,便在三天之内从曹操手里拿回了十万支箭。周瑜的诡计没有得逞,自己还成为了千古笑柄。

这让我想到以前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那天,学校举行语文考试。一位跟我比较要好的同学考出了98分的好成绩,我却只考了86分。放学回家的时候,我越想越气,觉得他的高分很有可能是作弊得来的,或者是老师偏心。因为我平时的成绩都比他好,只有这一次被他超过了,心里很不服气,还吐出一句酸话:“你这次考得不错啊,都超过我了。”后来的一段时间,我甚至对他不理不睬,也不和他一起回家了。

可没过多久,当我再读这本书时,突然想到,周瑜作为诸葛亮的友军统帅,不跟诸葛亮好好合作,反而因为嫉妒,多次设计谋害,最后竟被活活气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终身遗恨。为什么要去妒忌别人呢?是怕别人超过自己吗?当别人超越自己时,如果我们不去寻找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不虚心向他人学习,反而讽刺甚至中伤别人,那是多么愚蠢无能的表现啊!

从那以后,我怀着一颗平常心,虚心向他请教成绩进步的方法。他也大方地告诉了我。而在不久之后的考试中,我的成绩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三国演义》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是它教会了我做人不该善妒,而要努力提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