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感悟心得5篇

时间:2024-03-03 作者:Fallinlove

通过书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心得体会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能够给读者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书籍感悟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书籍感悟心得5篇

书籍感悟心得篇1

这本书的作者卢勤,也就是著名的"知心姐姐",《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知心姐姐》杂志创办人。书中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将一个个身边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有的与儿子颇有几分相似,有的则与班上的孩子相同。一路看下去,许多故事,令人感慨;许多话语,给人启迪……

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得甜,更不懂得珍惜。接受孩子的爱吧!因为施比受更有福!

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

岁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长高,父母一天天变矮。孩子要学会俯下身去,倾听父母充满爱的"唠叨";而父母完全可以放下长辈之尊,高兴地说:"终于长得比我们高了!"

不是儿童没有声音,而是你们没有倾听,请放大儿童的声音。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是现代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的自信来自于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和肯定。

爱的感觉需要培养,从点点滴滴去培养,因为最感人的爱往往就像人们最需要的空气一样,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而人一旦有能力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有人爱我",那做人与作文都将是最有品位、最有情趣的。"

"孩子,你真棒!"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我顿悟:7岁的儿子已经开始萌生自我意识了,而我对他的喋喋不休一定让他感到反感,进而反抗。不如像"知心姐姐"说的,母子换个位置,换个形象。让儿子做高山,儿子就能长成山;让儿子当大伞,儿子就能顶天立地!

人同此理,人同此心,当老师必定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老师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老师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

二、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正确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老师,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我读过一篇文章叫《一位母亲与家长会》,文章中的母亲共参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长会。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母亲做出很自豪的样子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第二次家长会,小学老师对母亲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母亲她流泪了,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第三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初中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取这所学校。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文中的这位母亲给予儿子的就是一种激励的爱,使儿子总有一种做得更好的欲望。我想如果我们老师能做想那位母亲那样就教育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会成为非常棒的老师。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四、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总之,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让孩子感觉今天比昨天学得好。让孩子带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书籍感悟心得篇2

牵着孩子的手,伴着孩子慢慢长大,是每一位家长最大的期盼。可是,现实会这样吗?不会,我们有太多的束缚,有时候,为了生活,我们会放弃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对孩子的陪伴。尤其,在农村里,很多家长为了家庭的以后,许多人都外出务工,将自己的孩子给家里的老人带着,只管不让孩子饿着,却不管其他方面的关心。这就是现在中国比较热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各界都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减少对一代人的伤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会发现,家长的陪伴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孩子成长的`知识。正如常言道,大道理每一个人都会说,可是实践起来却是十分难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这就是人的常态,我们避免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尽力去做到完美,即使这真的很难,但是我们也会很努力去做。就好像,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害怕自己的孩子误入迷途,将孩子保护得密不透风,可是,他们忘记了,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自己,靠自己去这个世界中打拼,没有那些打磨,没有一些必要的经验,孩子以后的路该如何去走呢?这就是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忘记的。

这本书给我们的一些经验,对于一些新手父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作者的一些案例中,认识到自己父母以及自己身上的错误。你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在不知不觉中,你会觉得那就好像再说你自己一样。

就比如,在《妈妈,你生气的样子真可怕》中,你会看到很多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情绪的讲解?我觉得很是有用,毕竟我自己的妈妈就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家长,然而,在每一天的熏陶中,我自己渐渐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虽然每一次,接受到妈妈的暴脾气时,我十分想要逃离的。我甚至害怕自己以后对自己的孩子也像母亲那样,那样的话,我觉得自己会像一个张牙舞爪的疯子。也许,当自己发脾气的时候,家长的形象在孩子眼中应该就像一个疯子吧,而且还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疯子。

对待孩子,作为家长,要学会很多的东西,毕竟,言传身教。正常言道,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无辜地充当了父母情绪的出气筒。母婴关系心理研究者李雪说:当你控制不住想要对孩子歇斯底里的时候,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自欺欺人:我这是教育孩子,为孩子好啊。另一个是自省:我的内心有很多愤怒痛苦需要被知觉,需要被疗愈,我也曾经被父母这样伤害,这是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业力,我愿意经由亲子关系认识自己,成长自己。家族的不幸轮回,且让我承担,且于我终结。

这就是一些经验,虽然不能有彻彻底底地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虽然孩子成长的最终结果是让孩子成长,可是,让孩子少受一些来自家长的伤害,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书籍感悟心得篇3

“宽容与赏识让教育更美丽爱心与智慧让教育走的更远”。

在一次特殊的机会下,使我有幸读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该书是一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浦远老师所著。孙浦远老师用43年的心血与智慧洒在了教育这块土地上,其态度之严谨、功夫之深厚,《美丽的教育》是她一生的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栩栩如生、纷繁多样的儿童现实生活,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小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读了使我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许多困惑,看了《美丽的教育》一书后,我吸取了许多教学与经验,掌握了许多好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它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对我的班级工作管理起到了及时有效的作用。一个个班主任工作案例,传达着孙浦远老师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思想,传播着她从爱入手的教育理念。“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坚强而和谐的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的试金石。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如果把孙浦远老师的经验归结为一点,就是培养了一个好的班集体,让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快乐成长的摇篮。

从《美丽的教育》众多案例中,我学到了两大法宝:

一、注意欣赏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所以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于是思维定势就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做一个懂得欣赏、善于赞扬的教师。

二、学会宽容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孙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就像孙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美丽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她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书籍的读书心得8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知天地、晓人生。它能让我们陶冶性情,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书是我们精神巢穴,生命源泉。古今中外有成就人,到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养成爱好读书习惯,体会读书乐趣,学习和掌握一些读书方法,这不是人生第一大快事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读书各种乐趣吧!

读书一大乐趣莫过于当你当你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时候,或对某一个问题似有所闻时候,打开书一看,你就会发现早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了充分论述,正好骚到了你痒处。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你那么舒服,那么自在。

读书对于不同人有不同乐趣,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来说,读书一种休闲;对于从事脑力劳动人来说,书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烦闷时,读书可以解闷;愁苦时,读书可以忘忧;兴奋时,读书可以畅流……

读书给人恬淡、宁静、心安理得快乐,是名利、金钱不可取代,书就像人类精神营养剂,缺了它,生活必缺陷。让我们别留下遗憾,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真谛!

暑假里我读了《插班生兄妹的秘密》这本书,把我深深吸引住的是其中写《插班生兄妹的秘密》的这一篇。

?插班生兄妹的秘密》这一篇讲的是唐子龙和唐子涵这对龙凤胎兄妹,他们刚来到初三(8)班的时候,陶晓乐这个‘柯南迷’就觉得很奇怪,便开始跟踪这对兄妹。在路上的时候,唐子涵时不时的回头张望,下的陶晓乐左躲右闪,心是不是跳到嗓子眼儿。过了一会儿,一双手重重的拍在陶晓乐的肩膀上,陶晓乐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耗子’王浩和‘花痴妹’刘子琪。他们俩好奇陶晓乐在干什么,陶晓乐告诉了他们俩唐子龙和唐子涵的奇怪之处,他们俩非常认同,就和陶晓乐一起跟踪这对兄妹。

中途,唐子涵有几次回头时都差点儿发现他们,幸亏他们及时躲了起来,不然就功亏一篑了。唐子涵越这样谨慎,陶晓乐就越好奇。这对兄妹左拐右拐,像是要甩掉他们一样,但他们三人始终没被甩掉,反而越跟越紧......最后唐子龙一挥手,一辆高级轿车把这对兄妹接走了。躲在一旁的陶晓乐、王浩和刘子琪都知道了这对兄妹是富二代。

第二天,陶晓乐对唐子龙和唐子涵说了他们三人跟踪这对兄妹的事。这得兄妹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用恳求的语气让他们保密,陶晓乐连忙答应了。陶晓乐来到了他们的家里,认真地听唐子龙和唐子涵说。他们说因为他们的家世,就在以前的学校被同学孤立了......

等他们说完之后唐子涵就哭了起来,陶晓乐不知道怎么安慰这对兄妹,就对他们说:“谁说你们没有朋友,从今天起,我们就是永远的好朋友。”

第二天陶晓乐把他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王浩和刘子琪。王浩和刘子琪知道后就开始和陶晓乐密谋了一件大事。

在星期五下午最后的一节课,全班同学给这两兄妹过了个快乐的生日,之后唐子龙有了自己的好兄弟,而唐子涵也有了自己的好姐妹。然而在公布成绩的这一天,唐子龙和唐子涵这两个兄妹坐上了去美国的飞机......

插班生兄妹就像两个坠入人间的天使,突然闯入这个世界,又悄然无声的离去,坐着飞机飞向了新的世界......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觉得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会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的!

书籍感悟心得篇4

这一天,我们学习了课文《雨点》。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小雨点很可爱。它就像从白云妈妈的船上掉下来,仿佛到处旅游。小雨点先去小溪旅游,散落在小溪里;

然后去河里旅游,在河里奔跑;再去海里旅游,这次可以大,实际上在海里跳跃,我想小雨点这次旅行必须玩得很开心。孩子们,你认为小雨点很可爱吗?

书籍感悟心得篇5

当我合上这本书,不禁潸然泪下……

在书的开头,看似与童话无关的一个小故事,夸张却真实地影射了在竞争时代被残酷剥夺了梦想与童年的孩子。可爱的“小王子”终究还是变成了“王子先生”,在如此残酷的剧情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也是如此的无可奈何。

我们渐渐长大,对于世间的美好,眼泪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只是理性的分析。感慨是常有的,但是那种感动却很少了。胆怯的我们一边描绘的理想是那么的淋漓尽致,一边又抱怨现实的残酷无法去实践。在我为了事业不断奋斗的时候,我读到了小王子,就觉得他与小时候的自己真的没有什么两样的,小王子就是我失去了大半的童心,此刻我便得到了少许的放松。长大以后的那个忧郁而灰头土脸的小王子,也是一个遗忘了初心的大人。长大是一种必然,小时候害怕能一口吞掉野兽的大蟒蛇,长大了又喜欢上了桥牌或高尔夫。绝对的纯洁一定是痴心妄想,我们不反对长大,只是不能遗忘那颗童心。

在这个竞争时代,我们不得不去遵守那套规则,不得不去默认那套标准。那颗五彩斑斓的童心在岁月的风雨中慢慢褪色,变得枯黄又灰暗,恰似一道明媚的忧伤,温暖又疼痛。也许在小王子踏上地球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回不去了,就算是回去了,也不过是物是人非——在b612小行星上,早已长满了猴面包树,玫瑰花也枯萎了。

我们之所以感动,之所以深爱着小王子,也许恰恰是因为我们无法成为小王子,但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一个小王子,是谁都无法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