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8篇

时间:2023-09-27 作者:pUssy

多数人都明白心得体会的记录,是为了抒发我们对生活的看法,一篇有效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专业技能变得更加完善,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8篇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篇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题记

望园中,四顾无人,惟见花光柳影,鸟语溪声,柳垂金钱,桃吐丹霞。柳叶馋吐线碧,丝若垂金。大观园内生机盎然,几个欢快的身影在大观园中嘻戏打闹

红楼,一本千古名著,曹雪芹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塑造了书中四百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英国大文学家——莎士比亚,他写了30多本书,也就刻画了四百多个人物,怪不得红楼会成为享誉全世界的永恒经典。

心较比干多一窃,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这个才情绝艳的女孩,她,多愁善感,饱读经书,却红颜薄命。她,多么命苦!父母早逝,孤苦无依,只能投靠贾府,在贾府里消磨年华,寄人篱下。贾府的人自然对林黛玉不闻不问,直到林黛玉临死之际,贾府的人还想着牺牲林黛玉来成全贾宝玉的幸福。正因如此,林黛玉泪尽身亡。绝代佳人,却死于非命!对贾宝玉过于深沉的爱,爱得深,伤得也深。林黛玉孤傲自卑,只有贾宝玉懂得她的心声。如今,贾宝玉却因为金玉良缘和薛宝钗锁在了一起,林黛玉该是多么悲伤啊!深爱的人,却和别人成婚,黛玉咽不下这口气,最终焚稿断痴情。

一个是闻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却因封建社会而阴阳两隔。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篇2

读了《红楼梦》这本名著,我了解了古典名著的神韵风采。《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的一部古典小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本书代表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

?红楼梦》主要讲的是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和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的悲剧。在此,我为作者能够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堕落而感到崇敬和赞扬,也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有些人对于林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束感到不满和惋惜,包括我也又这样的想法。但是,在看完宝钗的下场时,我明白了,醒悟了,宝玉并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没有保护好黛玉的能力,他依赖的是他的家族,这个家没有了,而他的一切也就没有了。所以,在这种封建社会的黑暗中,在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堕落中,在这种充满虚伪、贪婪、腐朽和罪恶中,我想,也许黛玉的死是一种解脱。可以说,看到宝钗的下场,黛玉的离开也是一种幸福,毕竟她没有承受到家族的败落,爱情的寂寞难过,便幸福的离开。

在看完一次又一次的《红楼梦》后,我的感触越来越多,我对于《红楼梦》可以说是茫然,不懂。但我在看完一次又一次后,我可以感受到那时黑暗的社会封建思想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聪明才智,让大家变的贪婪无耻,从而四大家族才会从那荣华走下落败……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篇3

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书,或是世界名著、或是杂志漫谈,都能让我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斜倚在沙发上,手捧《红楼》,眼里、心里缠绕的都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篇4

?红楼梦》,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这本书吧,是曹雪芹所著的,四大名著之一。

在图书馆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这本书,认识了她——林黛玉,她最后可以说是患忧郁症死的,但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她那张眉清目秀的面孔,天真的想法,还有和贾宝玉的那段令人感伤的爱情故事。

上个星期,回头望了望图书角,又发现了《红楼梦》这本书,一时心血来潮,借接回家看看,回顾回顾这本中国的经典名著。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很漂亮,也就是那个令我映像最深的人物。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但别人都说宝钗比林黛玉好,唉……不过,林黛玉不是很坚强,还有些疑心病。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最后他们贾府也是死的死,嫁的嫁……最后,还是以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这段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绝后的爱情故事真是让人深思。想想红楼梦,真的想别人说的那样“红楼梦中梦难醒”,但林黛玉的知书达理还是我们女孩子要学习的哟。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篇5

在假期,我同爷爷奶奶共读了一本好书。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它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前,我看了不少被压缩改编过的“少儿版”,不觉得它有多好看,但这次,我真真正正“品读”了原著,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人们口中常说的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极具代表性,如:贾宝玉的鄙视功名、珍重感情;薛宝钗的善解人意、处事沉稳、善于笼络人心;王熙凤的爽快泼辣、口齿伶俐、虚伪狡诈、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史湘云的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品读《红楼梦》,内心总会缭绕着感动和遗憾的情愫。小时候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还没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声。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象。

人们最记得的人,莫过于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很刁蛮,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都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她。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如果你在别人家呆着是否得处处小心翼翼,就连在姑姑家不照样也得小心翼翼吗?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吗?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嘘,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世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梦,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当了和尚?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篇6

?论语·季氏》中,孔子的儿子孔鲤曾经告诉过别人孔子是如何教他读诗的: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难道真的如孔子所说不学诗经就无法学会说话吗?在现代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但是在当时的东周,每个国家容易因为政治问题引发战争。所以在政治上学会说话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恰好诗经就是当时的经典,所以如果你想要接触上流社会,与达官贵人沟通,你就要去学去看去理解诗经里面的思想。

现在也有人会说,可是现在是现代啊,有谁会去拿古文经典来交流呢?我举的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经典在古代有价值,而且还是上流社会的人接触的思想。那么现在呢?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作品,还可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前几天我刚刚读完一本经典《红楼梦》,现在看着桌面上那被风吹起的书角,不由得感叹,书中的故事让我久久回味,扣人心弦。《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封建家庭的盛衰,故事主线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展开。故事里贾家兴盛起来的原因是贾元春进了皇宫当娘娘,她的命运决定了贾家的兴衰。主人公贾宝玉的性格受到家庭女性众多的影响,性格刚中带柔,他爱上了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林黛玉的性格并不招贾老太太的喜欢,于是贾老太太哄骗贾宝玉与机灵又讨人喜欢的薛宝钗成婚。林黛玉听闻之后气死了,当贾宝玉发现成婚的不是林黛玉时,黛玉已经死了,挽回也来不及了,悲痛欲绝之下出家当了和尚。因为当时封建社会所谓的父母媒妁之言,造就了悲剧。

每当我想起黛玉那灵动美丽感伤的样子,仿佛她就在我眼前,她的一颦一笑都牵动着我的心。她对宝玉那空前绝后的爱恋,她那娇弱的叹息,伤感的愁容,都无一不见证着她是个多愁善感,爱的毫无保留的女子。她的任性,她的赌气无非都是在乎宝玉,她的心思太过细腻,宝玉并没有仔细地去发现去观察她那自卑又深沉的爱,她有着自己对诗文的看法和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性子,宝玉陪伴她的时间太少,这样的绝世女子,宝玉不能够读懂她的心。

于是黛玉会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诗上,她写的诗,十分有文采,也达到听者伤心,闻者落泪的境界。她写的葬花吟,就像是在诉说她悲惨的命运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在这悲剧的背后揭露了统治阶级繁荣景象背后腐败的根源,揭露了封建制度腐败和没落的道理。阅读经典不仅能帮我们了解到当时人民的思想,社会的现实,还能把经典中我们学会的东西运用到现代社会中,对现代的许多事物进行指导,给予我们新的思考问题看待问题的思路。

经典是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沉淀之后流传下来的,经典里面包含着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有价值的思想,过去的社会现状的投射,还包含着中国古代的文化,人民生活的习惯。

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传,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们要阅读经典,在经典的熏陶下,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篇7

选择读《红楼梦》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缘分。今年上半年看了《三国演义》,别人都说三国七分真,三分假,其实就是把谋略、政治、战争、社会等讲述的很完整了,很多人也评价三国里的智慧,是中国至今最高的体现,听说毛主席在打仗时期不就是每天带着一本《三国演义》嘛,中国四大名著,不可谓不好,后来在图书馆和超市零零散散看了《红楼梦》一些节选,中间因为看其他的书籍就搁置了,之后在听高晓松老师聊《金瓶梅》的时候,又谈到了《红楼梦》,于是拿起来认真读一下,越看越疯,至于半个月左右时间看完了《红楼梦》,这就是看《红楼梦》的缘故。

红楼梦这本书,作为显学,很多人研究,很多人评说,都有自己的看法,鲁迅先生评红楼梦说: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白先勇先生到八十岁的时候说红楼梦是世界第一书,美、雅俗共赏、阐述中国文化淋漓尽致,尤其是将儒释道放在里面了,还好看,因此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就是给红楼梦作注解;高晓松先生总是喜欢通过《红楼梦》抒发: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不爽情绪。既然自己看过了一遍,总得留下一些记忆,也提笔写一写吧,主要是自己的感受。

可能是生活和工作的原因,对于红楼梦,我最大的印象,这是一部政治图画,贾母就是最高权威,类似于皇权,依次下来排的等级,荣国府的贾赦、贾政、邢夫人、王夫人、贾琏、王熙凤、李纨、贾宝玉等等,宁国府就是贾敬、贾珍、贾蓉等,森严的等级制度,背后的靠山就是世袭爵位,还有就是元春这个贵妃的身份,也就是皇亲国戚。围绕着这样的等级制度,衍生出数百号人吃饭,跟着荣国府和宁国府吃饭,“革命家见排满”,可能自己也有这种不爽权力的看法,才这么看的。不过可喜的是,贾母及荣宁两府的统治阶层,或者说管理阶层是比较慈悲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曹雪芹先生故意把自己的家族描写的这么和善。对于权力的排斥,可能是自己在社会生存中最大的弱点,但这个社会的本质不就是追逐权力吗?至高的权力。名利钱财不过都是权力的外在表象,其实质就是权力,去年看《明朝那些事儿》,作者提到做官者看重的最多的也是利益,利益不也是权力的表象吗?当然知识分子还有其它一些东西,整个国家的组织架构就是权力架构,何故言他。

不爽的地方,就到此,也不想说,感觉没什么意思,可能自己天生对于权力没什么感觉。那聊什么呢?先聊一下美吧,把高的先说完,再说自己的小心思。

我看的《红楼梦》版本前序,有名人推荐,是易中天老师写的,说自己年少时读过很多书,《红楼梦》是很晚才看的,极力推荐,反正就是夸赞了一番。我为什么对易中天老师那么有感觉呢?当然是因为《百家讲坛》里的《易中天品三国》啦,今年年中有一段时间,把《汉代风云人物》和《易中天品三国》全部听完了,这是十几年前的东西了,以前没听过,今年才听,印象最深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易中天老师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到他的历史观,名字叫《我的历史观》,对自己有极大的触动,自此就很喜欢易中天老师。《红楼梦》很美,这种美包括诗词、象牙塔式的浪漫、富足的生活等等,最扯的是还有神话式的架构,完全的偶像剧,比《来自星星的你》可要高级很多,完全的满足了一个屌丝情节的人完成了一个高富帅的梦想。关于诗词,自己也没有欣赏水平,但是可见的是曹雪芹先生的诗词文化功底之深厚,当然还包括玄学、中医学、建筑学、古董、书画等,显贵之家,不敢妄谈,后来看资料,了解到他祖父、父亲都是大知识分子,不可谓不服。

高的谈完了,说点私人的。可惜的是,年少读书时没有看过《红楼梦》,因为这样一个古典式的浪漫主义故事,能慰藉那是年少的自己,很美、同时也很痛心。美的是有浪漫的爱情,“木石前缘”、“金石良缘”,贾宝玉还有那么多爱自己的美丽女子,好像小说中只要是女人都爱他,连男人都爱他。不知道是不是长大的缘故,看完之后,居然不喜欢林黛玉,甚至有厌恶的情绪,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说,大多数女孩子好像都有林黛玉的影子。对比之下,最爱薛宝钗,尤其是最后贾宝玉出家离开之后,薛宝钗的哭诉,心好痛,有多爱薛宝钗,很爱很爱,虽然她很冷淡,生活不就是冷淡的吗?最感动的是她对于宝玉的情份,而不是爱情,这种情分可能是恩情、可能是友情,也有可能是爱情,但是很深沉,包括贾宝玉出家回归前最后一次拜别贾政,也是很感动,拜以谢养育之恩。以前,感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没有人性,但是看到薛宝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此外,喜欢贾探春、袭人、晴雯、贾探春、史湘云,不喜欢王熙凤、王夫人、邢夫人、赵姨娘,对尤二姐和李纨钦佩、对尤三姐惋惜,诸如贾母、贾政、贾琏、贾珍、贾蓉等等人物没有太多感觉。“弱水三千只取你一瓢饮”不如“情深义重”方是现世真情。

要说《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当然两部书都是需要读的,一部现实主义、一部浪漫主义,一部谋略、一部人情。

《红楼梦》心得体会500字篇8

?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赞叹作者曹雪芹的文采,更感慨贾府人物的命运!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由胜而衰的命运。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是来自天上的爱情,象征着感情的高尚与纯粹;宝玉与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则是贾府的权势与薛家财富的结合,把可怕的现实原则,带到了爱情之中。

?红楼梦》,刻画了多少鲜明的人物:宝玉的天真、叛逆和软弱;黛玉的多愁善感,诗人气质;宝钗的深沉,世故与冷静。在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大观园,青春的欢笑和烦恼都是那么动人心弦的;然而,花样年华的“大观园”,却被残酷的现实社会轻而易举地摧毁,《红楼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的一曲哀歌......黛玉的《葬花吟》,唱出了小说中所有天真少年的共同心音“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书中,有神话式的高远奇特的想象,让我们的心灵仰望无限的天空;又有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使我们的情感净化,升华;更有诗歌一样抒情的境界,大观园的每一片风景,都象征着一种人生!

读《红楼梦》我们被美惊醒!“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