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课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6-11 作者:pUssy

很多人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都是会思索一下事情的经过的,只有认真写好体会,大家的内心才能有全新的升华,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拍摄课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拍摄课心得体会6篇

拍摄课心得体会篇1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新闻拍摄有了新的认识,要弄一个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只有用敏锐的双眼用心观察世界,留心生活,才能发现生活和学习中的“金子”,才能拍出好作品,有价值的作品。 通过实习我们更能接触到我们生活种种,而不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看待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而通过实习我们更能够体会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在拍摄新闻实习中,感觉很多都是陌生的,不在像课上学的那样的简单,也不仅仅是处理新闻业务那样的理论化,在拍摄实习期间感受最深的是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能是出于大学生的自傲,总是会碰很多的壁。不过还是还好的适应了过了,期间就是学会怎样处理与周围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和为贵,不仅仅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还有与我们接触的群众保持一种亲近关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性格。有过于死板的,有好胜的,有城府较深的,很多,面对他们的同时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不过一定要尊重对方。在这里学习到了如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工作交接问题。

在拍摄新闻中,我觉得采访自己身边的人要比采访不熟悉的人更要讲方式。其实我们能够采访的更多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如果一本正经的采访身边的人,可能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我在处理这个的时候是让被采访人没有感觉的情况下和他聊天,把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藏在聊天的话题之中。其次,要善于多角度的发现新闻主题。如果单一的拍摄一个角度的新闻,我就觉得没有意思,要善于观察,如果思想狭隘,新闻敏感性不高,视觉单一,这样的新闻也不会有亮点。

再次,作为一名拍摄新闻的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同一新闻事件往往表现的形式由各个侧面,每一侧面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有可能不同,我们就要有一定的新闻整合能力。我们要靠自己的思考把这些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同一新闻事件真实的记录下来,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新闻整合能力。

最后,要善于拓宽自己的新闻信息渠道。我利用我们校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开会的机会和其他学校老师交流,交朋友,把自己的爱好和想法讲给他们听,时间长了,他们就会给我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节省时间,增加了自己的视野。拍摄新闻必须要学会研究新闻,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才能成就新闻拍摄的量变到质变,达到提升新闻拍摄水平的效果。

通过此次实习,我对新闻拍摄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扫除了许多工作上的知识盲点,对新闻拍摄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激发了自己拍摄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在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先进经验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写作。去拍摄!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发现身边的每一个可贵细节,共同进步!

拍摄课心得体会篇2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实践活动,并且是由我来拍摄整个活动的过程。一直以来我对拍摄dv就很有兴趣,这回有机会可以表现一下了,老师把dv和说明书交到我手上让我先熟悉一下,然后会在整个过程指导我,看着这小小的dv,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害怕自己拍不好。老师就和我说让我不用担心,慢慢拍就可以了,不行可以多拍几次,后期再做剪辑。于是我也就放下心来专心研究dv了。

经过两周的练习,自己对拍摄有了些初步的想法,就约好了两个同学把定了拍摄时间也定下来了,结果到了拍摄当天,天气灰蒙蒙的,光线也不好,不是很适合拍摄,也就只有改时间再拍了。

老师和我说过,雨后的晴天拍摄最好,空气通透很多,所以我们都在等着这个雨后晴天的到来。又经过了一周,头一天晚上刚下过雨,第二天一早就出了太阳,空气也觉得特别清新,我和同学商量就定在今天拍摄了。

首先按照老师和我说过的思路,拍摄东西一定要有完整性,所以我就定了几个场景来拍摄,让拍摄出来的东西能连惯一些,不至于无头无尾的。

我安排两位同学坐在树荫下以聊天的形式开始故事,然后再一起走向实验室,再做实验。开始拍摄的时候,发现阳光总是射在其中一位同学的脸上,一晃一晃的很是影响效果,加上我们也没有专业补光的灯光和反光板,就改成她们从走道慢慢走来,边走边聊天的形式来拍,刚开始拍第一段,有位同学有点紧张,忘词了,只能重新拍,光是第一段我拍了好几次,现在觉得摄影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得有好大的耐心才行呢,在第一段重拍了第四次,才免强算成功,然后就开始拍第二段,走进实验室的画面,这一段比较简单,不需要对白,只需要我拍的时候稳定就可以了,所以这段只拍了两次就拍完了。到了最关键的这一段,因为我也要参于实验,所以这一段只能用脚架把dv固定好,我把画面调好后就开始拍了,在这段里不好控制的就是画面里的人物位置,所以拍了几次都会有人物走出画面的镜头,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拍到温度计和两种灯亮度的对比细节,所以细节画面是补拍的,温度计的参数也是按拍摄时的温度来拍,不然不准确了就不行了,经过几次被拍,镜头总算补完了,补拍完了镜头,最关键的就是把视频导入电脑去编辑了,这个我还真是没怎么接触过,只能请教老师和我一起制作。

老师在电脑上安装好adobe premiere软件,然后拉出一条线插在dv的一个小接口上,老师说这个叫做1394接口,要电脑安装有这种采集卡才可以连接dv把视频采集出来,然后再插入到视频编辑软件里编辑,剪掉一些不好的画面,加入字幕,音乐以及对画面色彩的调整等等。这个片我和老师一起做了几天才做出来,很是辛苦呢。

经过这次活动,对拍摄dv我学会以下几点:

1、移动镜头要平稳;

2、合理使用对焦;

3、围绕中心人物拍摄;

4、移动镜头一定要有规律;

5、尽量顺光拍摄;

6、保持画面构图平衡

当然,我也还只能算初学,在拍摄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多学习,多拍摄才能拍得更好,感谢老师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

拍摄课心得体会篇3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次我们都做出尝试,期初是想拍我们拿手的悬疑剧,这样出来的效果可能会好。

但在大学期间,如果不做出一点尝试,总是保守,那我觉得人生就没有意义,这部作品无论最终效果是否达到水平,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学到一种新的影片类型的拍摄手法,从中获得的价值,或许比拿到奖项更为有意义,大三了,能在一起拍片的日子不多了,我很是珍惜这段拍片的记忆,虽然拍摄和后期阶段都遇到各种困难,直到最后,都坚持着,每个剧组人员都是不易,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化解,只要你有一个原则,你之所以和导演合作,是因为你相信他的决定。

我们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但决定权在导演身上,无论他做出怎么的决定,你都不要与其发生冲突,如果你觉得导演不够好,那也是你的选择,因为你已经是剧组的一份子,没有团队精神的组员,无论去哪里,都是无用的,实习学到很多那是必须的,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我们的微电影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落下帷幕。本次微电影拍摄收获颇丰。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编写剧本。剧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剧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我在这次的微电影拍摄中担任的是总导演和后期制作的工作。因为是第二次与我们的拍摄小组一起拍摄微电影了,默契配合程度相较于上一次也有所提升。小组成员配合度非常高,这也使得我的导演工作完成的非常顺利,我想要他们表达出来的情感都能很好地抒发出来,整个拍摄过程几乎都是一条过,这也为整个微电影进程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拍摄完毕之后,还要对拍摄的片段进行整合和拼接,这次用来剪辑电影的软件是一个全新的软件,对我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画面的切换,音乐的切入,场景的慢放,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仔细推敲与琢磨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的拍摄加上认真细致的编辑,总的效果还不错,观看的时候常常会想,这真的是我们完成的吗。如此效果,确实慰籍了我们心灵不少。大家最后一起观看时??

流露出来的成就感,是我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珍贵回忆。

通过这次拍摄我们知道了我的不足之处是:我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简单的拍摄_作,对摄像技巧仅仅是用了推拉和移,对技巧的综合运用还很生疏。由于经费和时间的种种限制,我们的作品显得有些仓促,不过,我对这次拍摄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基本达到了老师以及我自己要求的效果,虽然不够_,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了。以后再有机会拍摄微电影,我相信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一部短小的影片,不仅仅是结果,其过程往往一样可贵,同时,在其间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受益匪浅的,相信这于我们而言,一定是一部难忘的影片。

拍摄课心得体会篇4

历时半个学期我们终于将《财大新闻调查》节目制作完成,从确立选题到新闻策划再到拍摄采访直到最后的后期剪辑,这其中所经历的坎坷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艰难。

一、实践过程

1、确立选题阶段

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们都热情洋溢、信心满满希望将这个作业认真完成。开始阶段我们主要利用头脑风暴法,各抒己见,有同学提议做食堂饮食安全的调查、有同学提议做学生随意丢弃垃圾的调查,通过各方面的考虑,我们都否决了这几个议题。最终,我们上报了关于“后街小摊”的调查选题。我们初步计划是希望调查出这些小摊是否是合法经营,为什么能够一直存在,学校是否对他们采取过措施等。在这期间我们还设计了分镜头脚本,把节目制作具体细节落实,需要哪些场景,哪些问题,每个镜头的时长等等。当我们信心满满的将材料上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对我们的选题持保留意见。随后老师给我们分析了这个选题实施的难度比较大。首先,校外采访,牵扯到摊贩,与这些人交流的时候,是否能够或得真实的信息;其次,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会受到人身攻击;再次,牵扯到学校形象问题。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老师建议我们选择一个难度较小的选题,例如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最终决定使用这个选题。

2、新闻策划阶段

这个阶段难度在于要将一切不确定的因素都考虑在内。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将策划方案完成。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采访对象、采访内容、设计的问题等内容。最后我们制定了分镜头脚本,规划了所要使用的镜头、景别、时长等。因为有了先前老师的提点,这次策划还算比较顺利。

3、拍摄采访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视频内容的采集,按照先前设计好的策划方案按部就班的进行内容的采集。这个阶段最大的难点在于容易出现不可控因素。比如事先与采访对象已经约定采访时间,但是采访对象在约定的时间临时有事,只能再约时间。而且在采访问题的设计上不够深入,问题的提问技巧手段上不够高明,在采访的时候对于现场气氛的调动有待提高,容易出现采访现场“冷场”的情况。在设备的使用上,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学校的机子,对于机子的熟悉花费了一些时间,对于设备的使用开始并不能得心应手,好在后来越来越称心。

4、后期剪辑阶段

后期剪辑阶段,在这方面我所经历的是最为深刻的。因为先前有接触过这方面内容,所以我主要负责这一板块。后期剪辑的基础是要有软硬件的支撑。软件

方面我选择了adobe after effect和premeire两款软件,因为先前安装包的时间过久,自己已经忘了解压密码,所以不得不临时网上找资源,在费劲一番苦心之后终于获得了资源之后,由于学校网络不给力,下载的过程历经曲折,经过了一个晚上的折腾之后终于是成功获得了软件。当将软件都装上的时候,由于是五年前买的电脑,硬件已经老旧,软件运行不够流畅,频频出现卡死现象。最后只能缩短保存时间,制作一段时间就让电脑休息。在拍摄内容的选取上,因为在拍摄阶段的“滥拍”,导致无用视频过多,把这部分内容剔除掉花费了很多时间。之前设计的分镜头脚本在这个时候终于派上用场,按照脚本进行视频内容的剪辑让我们更加得心应手。

二、心得体会

1、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这次作业有两个问题引起了我对于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第一个是在采访一个学生的时候,当时采访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背光的问题,导致画面偏暗。第二个是在细节问题的设计上,没有能够做到细微,这是新闻节目的大忌。以前总认为新闻专业中理论知识不是很重要,通过这次才发现理论知识的不牢固有可能导致一些低级错误的产生。我也发现了同样是由于理论知识导致的几个小错误,比如有一个考验自习室学生自习时候的一个拉镜头,我们没有明显的起落幅,而这个问题之前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学习过。还有某些画面构图也存在一些问题。而通过观看别的小组的作业我发现存在这样问题的不只是我们小组。所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2、技术方面有待提高

新闻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剪辑和特效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在剪辑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困难,比如素材的格式转换,不同画面比例的协调。

虽然之前有学过非线编但是在研究生阶段这门技术几乎荒废掉了,很多东西已经不知道怎么做了,技术方面有待提高。我希望自己在课后能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

3、学会合作

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这次我们小组的6名成员各有分工,在遇到分歧

时候也会进行很好的沟通,在最繁琐的剪片阶段,良好的合作气氛促进我们的进

度,愉快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结果。所以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讨论

和沟通,学会分担,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我在此次节目制作中的收获。

拍摄课心得体会篇5

纪录片拍摄的过程就像是与陌生人的社交经历,只是把我们的眼睛变成镜头,把我们看见的一切用镜头语言记录下来,真实而又不失趣味,让人欲罢不能,这是我们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它的魅力。

一、准备阶段

首先是选题的确定,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纪录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综合了时代价值、创新视角、故事叙述、形象审美等几个纪录片选题原则后,确定了我们现在的主题《去留研》。因为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同学选择出国读研究生,甚至我们小组的创作人员中也有要出国读研的同学,但是许多同学对出国读研的过程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正在准备中的同学也对其一知半解,因此我们想通过本纪录片帮助同学们了解“留研”这件事。

选题确定完之后,我们开始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因为特殊原因,我们小组的时间比别的组短了一周多,本来就紧凑的时间又不得不压缩,因此我们决定从身边相关的人入手,选定采访对象,节省与采访对象相处的时间。想要带同学了解留研的过程,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跟踪拍摄一个人的留研全过程,于是我们选择了四个分别处于留研不同阶段的对象进行采访,从正在准备语言考试的尹盼同学,到已经通过语言考试和申请得到offer的陈天懿,到已经留研归来在英语机构教口语的徐臻老师,到在留学中介工作的梁珂,每一个人在经历留研中的一环,我们希望通过对这四个对象的采访能为观众完整呈现留研的全过程。

接下来是拍摄大纲的撰写,和采访问题的准备,我们是先准备采访问题,然后在脑子里有个大概的画面,依据这些画面来撰写拍摄大纲,这部分的难度因人而异,多看些纪录片就会有感觉了。

二、摄制过程

因为选题定得好,因此我们的拍摄没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采访对象都非常配合也比较好相处,没有畏惧镜头,面对镜头也非常自然,这使我们的拍摄工作异常顺利。我们向学校借了一台dv和三脚架拍摄一些固定的镜头,我也自己带了手持云台,辅助拍摄一些动态镜头,在没有动态镜头需要拍摄时,给云台装上三脚架也可充当固定机位。

拍摄过程中,我们有个问题就是固定镜头太少,推拉摇移太多,这对于纪录片来说比较不可取,我们下次会特别注意这一点。另外,我们对于采访对象的提问过多,导致他们自己阐述的部分较少,并且不连贯,这也是我们采访过程中的问题之一,我们吸取同学们分享的经验,以后采访前会让对象浏览一遍我们的问题并准备,然后让他们自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就比较好了。

结束拍摄后,我们进入了剪辑的环节。在剪辑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设备清晰度、感光度什么的还是有一些比较大的区别,很容易就能看出来,所以以后的拍摄工作会尽量统一拍摄设备,这样会使画面看上去更统一一些。

在剪辑环节中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解说词的撰写,由于我的习惯是等片子出来再根据内容撰写匹配的解说词,而黄嘉琳则习惯通过解说词的逻辑顺序进行片子的剪辑,所以比较矛盾,但是后来我们一起把拍摄素材整理了一遍,从中抓出一条逻辑线来帮助我们剪片子、写解说词,所以解决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觉得我们这部分工作做得很好,有矛盾一起解决,就很快了。

三、总结

纪录片拍摄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视野宽广一点,然后从大视角中抓取小的不为人知的点,去剖析,去挖掘,不仅更容易做,也更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共鸣。再多也没什么好分享的,去拍,去做,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这是学习纪录片拍摄最好的方法了。

拍摄课心得体会篇6

阅兵场上,一排排整齐的“立”在上面的是一片绿色,太阳此时很准时地从地平线上升起,从山的顶部蹦出,发出耀眼的光芒,一缕缕阳光洒在这一排排迷彩上,形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线,为这个世界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真正的训练。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导代替了严厉的训斥。训练场上不但有我们整齐的步伐,也有我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更有我们那嘹亮的军营歌曲。

在军训中要求严格, 想做到完美是一种不容易的事, 每个动作都要注意细节, 才能成功完成。 我们之中大部分都是90后, 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 生活中很少吃过苦, 而且身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 教官教会了我们严于律己, 不怕困难, 要勇于挑战自己。 教官很辛苦, 喊了一天下来, 嗓子都哑了, 由于我们动作的不规范, 教官必须一点点的给我们做示范, 他的指导更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在军训的这几天里, 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在这严肃、艰苦的军训中,也有令人喜悦的一刻。军训的第四天,指挥教官带领我们二十个班一起拉歌。每一个班都派一个能歌善舞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者生动、活泼、幽默;观众也看得拍手称快。军训最后一天,汇操表演。我们初二(8)班的同学们都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班争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荣获汇操表演第三名。这个奖凝聚了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