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5-09 作者:Surplus

如果把写心得当成任务随便应付,那么我们的写作能力是思想水平是不会得到提高的,为更好地抒发个人情感,写心得体会是最有效的方式,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习故事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8篇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篇1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篇2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医疗机构的专家、医护人员,各行各业的精英源源不断、马不停蹄驰援武汉,驰援湖北。“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每一句都响彻神州大地。

在医院,医护人员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厚厚的护目镜和口罩夜以继日竭尽全力抢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群众。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以至于医生、护士脱下防护用品时,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口罩戴久后脸上被口罩的皮筋勒出一道道深深的印记和水泡,着实令人心疼。很多医护人员为节约十分紧张的防护服,不喝水或很少喝水,甚至穿上成人纸尿裤,以减少上厕所的频率。很多医护人员为了争取时间,从进入医院那一天起就没有回过家,就为了抢救患者。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国家投入巨资在武汉新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充分发挥中国精神,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让更多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早日得到救治。在无数舍小家顾大家的建设者的忘我工作下,2020年2月2日,火神山医院于建成投入使用,2020年2月6日,雷神山医院建成投入使用,2座医院开始收治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极大的缓解了救治压力。

最让我难忘的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他们在84岁、72岁的古稀年龄,依然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这就是我们的大国工匠精神。还有武昌医院的刘智明院长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自己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他已经躺在了icu病床上,但他仍然在忘我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像他们这样的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在高速路口、村口、社区门口很多地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臂上戴着红袖章,手持红外线体温枪,他们就是防疫体温监测员,在抗击疫情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使得大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得以被发现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因为他们,使得大量的病毒无法继续传播。我看到很多的防疫点的体温监测员为了阻止病毒传播,没日没夜守护在监测点,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在这众志成城的抗疫时刻,我亲眼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强大,见证了医护人员医德仁心,见证了各行各业敬忠职守,见证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龙之风骨、国之脊梁。我相信多难兴邦,待到春满枝头,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篇3

有人说,青春是歌,演绎着欢乐美妙的旋律。有人呢说,青春是画,镶嵌着瑰丽浪漫的色彩。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就是青春,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精神信念,有着不一样的精神信念的人,就必定有着不一样的青春年华。

公元20世纪20年代,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意气风发的一代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以“五·四”运动为主旋律的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留下了中华历光辉灿烂的一页。

“江山代有人才出”。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他们都是昔日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和青春偶像。他们用自己的信念和精神,唱响了一个时代青春旋律,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高扬起一个时代的青春旗帜。

当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当我们跟着父母前辈唱着《东方红》走进又一个新时代的时候,我们竟突然发现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淡漠了青春的英雄和英雄的青春。看看我们的周围吧,看看很多同龄的和中学生。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者有之。沉迷网络、不思进取者有之。盲目崇拜、随波逐流者有之。自甘堕落无病呻吟有之……人生的学习榜样没有了,他们不会去崇拜周__,却知道追棒周杰伦。不知道怎样热爱中华,却爱死刘德华。不清楚谁是刘胡兰、桑兰,却天天想着李宇春、周笔畅。没有心情学雷锋,却可以为谢霆锋去发疯……人生的信仰、信念没有了,什么爱党爱国,对他们来说是句笑话、空话,什么“为人民服务”那是政府和警察叔叔解放军叔叔去做的事情……能剩下的只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名利思想。甚至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啦?我们这代究竟又怎么啦?像一声春雷,是久违的春雨。像深夜的北斗,是大海的航灯,更是一剂对民族的猛药。胡锦涛在两会期间提出的“八荣八耻”让我们在迷茫和困惑的挣扎中,看到了希望,及时找准了方向,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它是全体公民包括我们青年学生为人处世做事立身的行为准则,是我们青年学生辩是非、明耻辱、分善恶、识美丑的指南法宝,是引领当代社会风尚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高唱《共青团团歌》下定决心,鉴定表信念,共同学习理解并深入开展吧“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全面提高我们青年学生整体素质和道德不修养,振精神,高扬“五·四”青春旗帜。树新风,争做时代优秀青年!那么我们辉煌灿烂的和谐社会,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强盛就一定会早日到来。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篇4

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二)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等,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三)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四)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加强对下乡组织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五)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篇5

张慧:绽放在战“疫”一线的红玫瑰

张慧,49岁,中共党员,湖北省红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情报中队中队长。

直面危险,慨然上阵,在疫情防控最紧要关头,张慧带领“巾帼突击队”守卡口、进社区、入楼栋,恰似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在战“疫”一线光彩夺目,分外芬芳。

2月上旬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红安县一度成为疫情重灾区。红安县公安局发布“倡议书”,号召全局女警参加“巾帼突击队”,充实一线战“疫”力量。49岁的张慧主动请缨担任队长一职。作为队长,张慧每天第一个到社区,最后一个离开,统筹安排当天的工作任务,带领队员坚守社区卡口,做好卡口管控值守、严格登记人员出入等工作。张慧还和队员们积极寻找防控措施漏洞,及时跟进改正。实行网格化排查、建立小区外来人员和出租房底数清单、强化居民小区封闭式管理……在张慧的带领下,“巾帼突击队”在红安城区10个社区打出“联防联控”组合拳,使各个社区防疫水平大幅提高。

北门社区位于县城中心,有空巢老人、独居老人12户,大多不会网上购物。每天上午,张慧等人都要打电话询问老人们有什么需求、身体状况如何,并帮他们代购生活物资送到家门口。截至目前,“巾帼突击队”深入县城10个社区5个村摸排600余户2000余人,重点掌握离汉离黄人员信息、联系方式以及有无发热等症状,参与张贴“发热楼栋”和紧急通知等1万余张,悬挂宣传标语500余幅,协调帮助20余户群众解决急需物资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篇6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人用自身的担当与责任书写着每个时代独有的“英雄”。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华夏儿女的心,“最美逆行者”们在一线奋力抗战。闪现出无数英雄,那无数令人感动的场景,让我们深深地记住他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感恩,感谢是我此刻最深的感受!

他,今年已是84岁高龄,却一直在武汉防疫最前线。他,就是我们的大英雄——赫赫有名的钟南山院士,带着坚定的决心与病毒斗争,他勇敢无畏,挺身而出,永远冲在前线,他曾说过:“把所有重病的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一句话是多么坚定自信,铿锵有力,这句话是需要一个多么博学多才,不畏死的英雄人物才敢说出来。多么让人敬畏的老人。他,值得我们永远的铭记和敬重。也让我立志长大要做像钟爷爷那样的能为国家立解危难的人。

还有一个女医生也十分让我敬佩。她是中共党员,医科院院士,医学部教授……可厉害了呢!这位就是李兰娟院士。疫情汹涌之时,武汉危急,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武汉封城”!这一有效措施防止了新冠病毒大范围快速蔓延。一位73岁的老人,在危难面前,勇敢地挡在14亿中华儿女的身前,这怎能不叫人感动!更让人敬佩的是,在武汉时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不分昼夜地带领着他的团队,研制疫苗,寻找病毒的根源。当看到她憔悴的脸庞,我心痛不已,她这个年龄本应该是像我奶奶一样坐在家中安享晚年的时候,可她却为了我们的祖国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工作。想到这里,我的眼睛突然湿润了。她,真不愧是我心中真正的巾帼英雄。

我的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不是医生护士,却冲在第一线的人――他们就是社区工作者。我的妈妈,她也是社区工作者的一员,从正月初二开始没有假期的奔波于各个小区做访查排查统计工作,甚至很多晚上也要加班排查。我是多么希望妈妈在这个时候可以留在家中,多陪陪我和姐姐,多么希望她能休息休息啊。每天我和姐姐只能自己在家中学习,心中不免也会有埋怨和担心。有一次晚上我任性的抱着妈妈不让她出去工作。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们的祖国现在正面临危难,我们不是医生,不能为国家冲在前线。可是我可以尽我自己最大的能力,守住身边参与疫情防控,才能保护更多人的安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内心十分感动,我再也没有任何怨言,慢慢的也更多的了解了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一个口罩就是她们全部防疫装备,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城乡的每个角落,他们要敲开一扇关上的门,只为了排除每一个隐患。

当我们在抱怨着在家里呆着无聊烦躁时,多想想还奋战在最危险的一线英雄们,他们为了战胜疫情连家也回不去,我们真该知足和感恩了,现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不让英雄们的付出白费。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感谢一直战斗在一线的抗议英雄们,相信有你们,相信只要每个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我们祖国一定会战胜这场无硝烟的战争。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篇7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从而通过产业振兴提高乡村居民收入,才能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备,以及更多地投入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建设一个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五个目标,都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及政策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实,这个战略才能够落地生根,给农民带来利益、福祉,能让农村的面貌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

乡村振兴,勿好高骛远,需脚踏实地。我国农业人口之多,耕地面积之广都印证着乡村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学习故事心得体会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