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秋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05-08 作者:Kris

心得是我们归纳整理已有知识的过程,把获得的感受、体会等写下来就是一篇心得体会了,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话中秋心得体会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话中秋心得体会优秀5篇

话中秋心得体会篇1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活动前,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了有关中秋节风俗习惯的资料,通过故事、图片、画册、古诗等直观教具,让幼儿初步获得相关知识。活动中,小中大班分别开展了丰富有趣的班内主题活动,通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儿歌、丰富的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典故,知道了中秋节的许多逸闻趣事。随后,小班孩子通过用橡皮泥团、捏、压等方式做月饼来感受节日气氛,小班的小朋友们第一次在幼儿园过中秋,玩得非常开心!中、大班的孩子通过画、剪、贴等形式做贺卡庆中秋,小朋友们都积极参与其中,让中秋主题活动充满了绚丽的色彩。

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感受到了团圆、分享的乐趣,同时也使孩子们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话中秋心得体会篇2

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校园,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县文明办通知精神,“双节”期间,我男内裤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现就活动总结如下:

一、教育学生了解中秋传统文化。

1、学校通过布置假期作业,让学生主动自行了解中秋节文化,收集地方中秋习俗,让学生更易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体会、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开学后各校组织“我们的节日.中秋节”国旗下讲话,开展“中秋节”主题班会。

3、制作黑板报,通过营造节日氛围,宣传中秋知识,让学生多渠道了解传统文化。

二、帮助学生度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节日。

1、全县各乡校广泛开展了“表孝心、送关心”、发亲情短信、送节日祝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实践活动。

2、开展了以“品月饼、赏圆月、过佳节”为主题的征文、绘画、书法等活动,帮助学生合理表达过节的愉快心情。

三、开展中秋节慰问活动。

1、中秋节前,我局组织人员到援疆教师李维超家进行了慰问,表达了对援疆教师家属的感谢和祝福,让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援疆教师家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2、各乡校开展慰问退休教师活动。为家庭困难的退休教师送去月饼、水果等慰问品,向老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献县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使他们在精神上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各乡校还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慰问贫困学生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与其他同学一样,度过一个开心、快乐的节日。

话中秋心得体会篇3

中秋节期间,为了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校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

1、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丰富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活动作出了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任务,并制定了专门的活动方案。

2、宣传引导有力

学校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教职员工中内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大力营造节日气氛,扩大了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节日”更加深入人心。

3、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按照活动方案,学校在节日前后开展了两大主题文化活动。

一是“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中秋文娱活动。学校派xx、xx老师参加了步行街广场的中秋节大型文娱表演,并组织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情感。

二是组织工会干部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干及困难教师,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与他们一起吃月饼、话家常,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是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丰富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文化生活,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话中秋心得体会篇4

前些天,我市的一家幼儿园开展活动,让家长协助孩子观察月相,每天晚上在微信朋友圈打卡记录。从农历八月初一开始,每天晚上一次,也许孩子们现在并不理解活动的意义,但通过这种固定程式,他们也会记住月亮的阴晴圆缺,记住一段关于中秋明月的美丽传说。

季羡林先生在《月是故乡明》中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月亮在被观赏的同时,也成为人们心灵的依托,承载着人们的浓浓乡情,唤起的是人们心底对故乡明月、对美好时光的记忆。这家让孩子观察月相并打卡记录的幼儿园,目的就在于此,希望通过富有仪式感的系列活动,在孩子心里植入深刻的中秋记忆,用节日文化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有人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国人向来是注重仪式感的。仪式感里面凝聚着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和理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与意义。正是因为有仪式感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才有了历史积淀,成为我们传承文化记忆、确认民族归属感的重要时刻。即便历经千百年,祖先留下的那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节日依然能够传承下去。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中秋节是国人的重要节日之一,有关中秋之说始见于《周礼》。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对于古人来说,每逢中秋,人们都要设案焚香,祭拜月神。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的地位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被赋予了团圆之意。可以说,古时候的中秋节因为风俗活动多、内容丰富,有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与文化气息。

有了仪式感,节日才有厚重感。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起来,在更广的范围、通过更多途径,唤起人们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不断强化节日记忆,保持对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保护传统佳节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记忆。如,学校多开展一些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广泛参与,让这种仪式感入脑入心;社区多开展一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互动活动,带动更多家庭参与进来。

话中秋心得体会篇5

阵阵寒风带去秋天的落叶,片片雪花送来冬天的味道。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9月29日晚19时,由我班委和我班团委组织,举行了以《我的团日我做主》为主的中秋班会。由我班班主任和我班全体同学出席本次晚会。整场晚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我班班主任的深情的歌曲《塞北的雪》、极富趣味的舞蹈表演“华尔兹”等节目让大家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加深了对团的精神的理解。在表演完节目我班还播放了关于团方面的电影《建国大业》,同学们观看认真,聚精会神。

此次团日活动活跃了基层团组织,提升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的团日我做主”主题是我院团委所举行系列活动。借助我系学生的一些业余时间,寓教于乐,在欢声笑语中,通过极富趣味性的活动圆满的完成了意义非凡的主题团日活动。

“我的团日我做主”系列团日共建活动以独特的创意限度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普及了团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的团员意识,唤醒了同学的集体责任感,加强了团组织建设,同时为班级建设打下基础。

总体来说这次班会是很成功的,每位同学都玩的很开心,虽有不足之处,但是相信在下一次,同学们一定能将班会设计的更好,组织的更加完善,表演的更加精彩!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中秋之夜,合家围坐,皓月当空、或对月饮酒,以助谈兴,亦人生之一乐事。可对于孩子们最关注的莫过于今年我能吃到什么馅的月饼。假期过后孩子们见到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师你吃月饼了吗我吃了好多月饼还有怎样的味道。可当我问道什么是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孩子们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小脑袋摇的像拨浪鼓似的,谁也不知道了。那现在由我来告诉你。

所谓传统的中秋节又叫做团圆节,古诗中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也就是到了中秋节,大家更盼望团圆。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来家团聚,就增加思念之情,这是中国以家庭为社会组成单位所具有的特点,而中秋节也就是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中国历代以农立国,中秋节正当春华秋实,农业收成的季节,所以农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谓中秋吃蕃薯、芋头,这两种根块作物,其形硕大而圆,象征丰收与完满之意。而亲友之间馈赠月饼,同样也是象征完满、团圆之意。

至于月饼的来历一向众说纷纭,甚至还可与远古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搭上一点关系。此间说一个公元八世纪时唐明皇的故事。相传唐朝玄宗年间的一个仲秋之夜,唐明皇李隆基在宫中赏月,身旁道士罗公远变法术,将手杖扔向云天化为一道长桥,邀玄宗同游月宫。两人走过长桥,眼前忽现一座宫院,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再看宫内仙山琼阁引人入胜。宫中嫦娥命宫女捧上可口仙饼让客人品尝,并观赏了天仙们表演的轻歌曼舞。待回到人间,唐明皇命人照月宫所见所闻一一仿造下来。此后,人间就有了“霓裳羽衣曲”和形如圆月的“月饼”又传唐高祖武德年间,边寇犯境.李靖帅师出征,大获全胜,于中秋节凯旋,长安内外通宵欢庆,时有吐蕃人献饼祝捷,高祖取出圆饼手指明月笑曰:“应将胡饼邀蟾蜍。”嗣后分赐群臣共啖,于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饼之俗。二谓北宋时中秋节以爬山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举行拜月仪式,供品有圆饼,据《燕京岁时记·月饼》云:“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蜍之形,有祭毕而食者”。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饼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