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获得的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的思维方式也会得到提升,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4.4论语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4.4论语心得体会篇1
根据总部统一学习“《论语》心得”的要求,我分社按照已上报的学习安排计划再次对“《论语》心得”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仔细听、用心记;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积极发言,场面热烈。起到了再次学习“《论语》心得”成效,同时个人收益颇丰。现将个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查找、总结和剖析如下:
一、个人优点方面
对工作认真、负责、热情: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继续查找个人此优点中仍存在的不足,对工作认真、负责、热情是否每一项工作都作到了,还有待完善,以后继续发扬此优点。
二、个人缺点方面
1、性格急、脾气暴:作为一个年青的城信人,有一点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固然是好,但是如不能克服和改正的话,对个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不能起到积极和有利的作用。通过此次学习,对此缺点进行剖析,认知到此缺点的危害,就像“《论语》心得”中所讲的“钉钉子和拔钉子”的故事,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主动的克服。
2、说话不讲方式:同样是一句话,有可能使人笑,也有可能使人烦,特别是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在服务至关重要的今天,更要注重自己的说话方式。此方面要多像老同志学习,多像比自己优秀的同志学习,力争使每一次沟通和交流都能形成和谐的氛围。
3、个人业务不全面,加强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城信社上班,由于个人认识不到位,只对所从事的业务进行了学习,对其他相关的金融知识学习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全面学习,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学习,对管理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次学习和对优缺点的深层次剖析,充分认知到目前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知到自身仍要继续加强的地方。最后,希望自己能够以此学习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用自身仍存在的缺点时刻提醒自己、督促自己、鞭策自己。
4.4论语心得体会篇2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论语》,个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许多处事的智慧,更加坚定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感谢各位老师,是你们的学习精神,激励我一直奋力前进。
人生一世,或志于仕,或志于士,或志于市,或无大志,快乐自在,平凡而真实,了过一生。如何为人,为君,为官,为师,为父,为子?无论在人生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立身于世?生活中有了疑惑,如何应对解决?通过学习,从《论语》中找到了答案。
一是懂得了如何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圣贤教导我们学习要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不能合理有效的运用知识,就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的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会精神疲倦一无所得。
学习是伴随一生的事情,一定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吾日三省吾身”,知过改过,遇事善于思考,“不怨天,不忧人”,不盲从,不懈怠,切勿“道听而途说”,学会明辨是非,时刻保持一颗淡定平静的心,沉着应对。
二是学会了当下行动。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总在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空想是没有用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时刻警醒自己,想做什么事情就要立刻行动,不能犹豫不决,更不能只想不做,做了就会离梦想进一步,只想不做,将一无所成。抓住现在,活在当下,从现在开始,逐步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人,从而实现人生的梦想。
三是明白了尊德守礼。
“不知礼,无以立也”。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并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礼”,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程度。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礼,“礼之用,和为贵”。时刻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要明礼,知礼,守礼,以礼相待,互尊互爱互谅,这样才能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心灵和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四是坚定了诚信待人。
子曰:“民无信不立。”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一个诚实的人,因为有正义公理作为后盾,所以能无畏地面对世界,大多数人都会信赖他,并取得长久不衰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真诚待人的人,才能行得通,立身于世。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是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心存敬畏,不自欺,不欺人,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五是涵养了仁义道德。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具有强大力量,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有些人追求金钱,有些人追求道德。有些人死后如过眼烟云,转眼即失,有些人死后仍活在人们心中,虽死犹生。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要时刻把政治品德、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放在首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胸怀仁爱之心,将仁德之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私奉献,利益社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依道而行,不断纠正错误的认识,改掉不好的习惯,化掉自己的脾气,清除心中的怨气,尊德守礼,敬天爱人,孝悌诚信,成己达人,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成就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4.4论语心得体会篇3
论语是国学经典,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语录,是我们学习国学必读的书目。作为一个喜爱文学的人,自然不能少了国学这部分,而且我们还要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论语中的很多句子大家都阅读过,例如学而时习之的学而篇,就是课文的一部分,被我们所熟知甚至背诵,但这只是《论语》这部著作中的冰山一角,通读整部著作,你一定会收益更多。
在论语中,孔子的一些经典语录让我感悟颇深,例如,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含这关于学习和思考的哲理。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就犯了这两个错误,有的学生善于思考,但对于学习却不勤奋,因此虽然很有天赋但学习的广度和厚度不够,因此也无法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这就是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而也有一些同学非常勤奋,但不善于思考,学习和阅读的东西很多,但都是粗读,浅尝辄止罢了,并没有深入思考到底读了写什么,让我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什么帮助,这些就是典型的学而不思了。
上面仅仅从孔子语录学而篇中的句子为例讲述论语的思想,虽然涉及内容很少,但足以说明论语的内涵之深刻、思想之博大,而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先贤的优秀思想和精神,论语就是代表优秀文化的经典国学著作之一。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坚持思考的过程,这是我从论语中学到的,以后的我会更加勤奋努力,也会多实践思考,让自己更加优秀。
4.4论语心得体会篇4
百家讲坛,于丹讲“论语心得”我没看,学校每人发了一本书“于丹论语心得”看过后感触颇深,对于丹的某些论点我不敢句同,但看完心得,很是受益。
于丹“论语心得”使我受益的原因是她以平和的心态,质扑的语言,浅显的哲理,通俗的讲解了中华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道德观,解读了交友理念,人格修养,人的良知与意志,宽怀与仁爱,正直与气节等。读来平易,丝毫无那种造作,故弄玄虚,装腔作势的感觉,也没教师爷的嘴脸,让我感觉离孔子很近,更觉此书真的“道不远人”并引导我辈走近传统文化的源地,在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的今天,能读到这样一本书,令我耳目一新,心旷神宜,也受到很大的启发。
有人认为因为国人普遍缺少精神信仰,而论语节目的推出,于丹的大胆演绎,在国人贫瘠的精神世界里,依稀看到了精神的归宿,所以《论语》走红,于丹成名,都是水道渠成的美事。而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自己的判断,先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疑惑,在听于丹说论语后,居然也找到了一些答案,原来论语可以这样来解读。于丹果然有其独到之处,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是真实的感觉,而不是无病的呻吟。
谈到论语,必谈孔子。孔子是儒家的灵魂人物,古今褒贬不一,反差极大。在封建王朝里是不可争议的圣人,是万世师表。而在今天的世界里,他一度被打倒,我也是在听着打倒孔老二的口号声中长大的一代。所以在我开始主动接触论语的时候,我对孔子仍心存那么一丝芥蒂,我早期愤恨中庸之道,以为那是中国衰弱的原因,它掩饰了纯真的人性,使人渐渐失去血性和创造力,使人习惯于被规则约束,所谓天朝上国不就是因为这样而沉沦的吗?
然而在今天,我却希望自己在论语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需要一个很好的解释,论语恰能给我这样的答案。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诚不欺我也。我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留下伤痕累累,才悟出中庸的大道之理,它至少能让我保持被世俗力量折磨后,心中能有那么一点坦然。我明白了我是对的,但我却不可能成功的道理。君子在这个世界上,要让自己的内心坚持与世俗世界的流行规则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君子,才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做好入世的事业,不流于空谈。
现代中国人的种种心灵困惑,在于不相信精神信仰的力量。有信仰总比无信仰的好,我秉持这样的观点,在我们心中有太多问号的时候,看看论语吧,听听于丹的论语心得吧,圆滑处世,并不困难,让自己拥有快乐的灵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做到。我们在与周遭的世界有机融合后,也可以巧妙地保持自己的个人操守和原则。
这就是所谓高尚成功的含义吧。
在网上也看了许多有关“论语心得”的资料,没想到在网上却看到对于女士大加口诛笔伐挥舞大棒的文章,还有联名封杀及史学权威的暴跳,大有将于女士至于死地而后快之感,这不仅让我想起文革时产生的文霸,真是文革遗风仍存,张姚后人重来,一篇心得感受,竟干戈四起,又同是作学文的人,学术探讨,各抒己见“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事物,各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在探讨中,在争鸣中求得正源,(人总是在错误中不断的修正自己,完善自己。)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可思议的是动不动就封杀,就棒喝,那还有什么学术探讨了?况且于女士的心得则是个人所见,独家感受啊。岂不知千人看心得,有千种之体会,千人读论语,则有千人之感受,大家都有权谈论语,都有自由写心得,能被大众所接受,这就是正确,这就是成功的标志。于女士的文章即便不是鲜花,但也决不是毒草,如果让反对她的人也写一篇“心得”也许未必如于女士。又何必何必横眉冷对?这正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正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看看现在屏幕上充斥的超女,胡编乱造的垃圾电视剧。为一夜成名不顾一切的逐名夺利。人们精神的困惑,道德水准的失恒。更有那良心的丧失。我们的孩子不知道有屈原,岳飞,不知道李白、杜甫,过几年连我的孙子都不知他爷爷的名了,我想,这是件可悲可怕的事情,国民需要一种精神,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我们更希望多有象于女士这样的文人,多写这样的心得,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新的认知与理解。心得成书,阅过受益,善亦大焉,感谢于女士的推动做用。
以上一点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言语过激之处请谅解,毕竟是个人见解。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学者,文士,博士们还有权威的史学家们,都能象于女士一样写出更好更多的“心得”让大家共同学习体会。
4.4论语心得体会篇5
?论语》,不得不说,它对后来人们的言行举止起着非常重要的启发!
随着现代文化的逐步发展,《论语》也被人们翻译、演绎了出来。有的为了方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们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等等。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论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随着它的广泛传播,人们现在对《论语》的传播的方法的看法也越来越大。因为为了使更多人知道理(了解)《论语》,就把它弄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势来传播,那些电视剧或是电影为了提高收视率,就把《论语》的内容篡来改去,没有尊重历;打不的人为了敷衍了事,并没有把握和充分散发出《论语》的本质,有违《论语》的本质;也有人认为这是是可以接纳的,因为它假进了文化的传播……
人们各有各的意见。或许吧,现在《论语》的传播方法确实各有各的意见。就像古人说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的确,现在的《论记》被人们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样子,这就有违了《论语》的实质。但这也有它对立的一面,这促进了《论语》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论语》。
如大家所知,《论语》告诫了人们的言行举止;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来对待学习;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我们不应该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义。就像这《论语》,人们对它的传播方式各怀意见,虽然它现在的传播方法被我们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认的的是,它确实,真真实实地使知道《论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更多的人通过《论语》所述的,养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认为通过媒体传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4.4论语心得体会篇6
我第一次知道《论语》是在初中课本上,我们学习的是简单但很有哲理的论语十则。当时我刚开始学习古文,还不是很能理解难懂的古句,但论语让我对文言文开始感兴趣。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被他们的才华所吸引。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的用处之大了。我最欣赏论语的是它的许多句子语句虽然简单,但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不仅在做人方面,在学习上、教育上、治国上都有很深刻的道理,总能让我有很多收获。
这学期学习了老师的《人际关系》这门课,更加发觉论语的伟大,它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首先在做人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论语》提出做人要正直磊落,重视仁德,重视个人修养和人的的全面发展。在人格塑造方面,第一:孔子提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像器物一样只具备某一方面的用途,君子应以道义作为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他,用忠诚来完成它;第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第三:孔子认为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第四: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见的差别还在于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是相对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和自己周围的人相处,除了有正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考虑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去评价他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应该时时刻刻要遵循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学习中努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在遇到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用这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约束自己要求自己。
?论语》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其中有太多至理名言值得我们借鉴,我还需要去更深入地读懂它,读透它,《论语》的智慧值得我一生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