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的教案6篇

时间:2025-05-04 作者:tddiction

每一份教案都是我对教育使命的重新审视与自我挑战的表现,在教案中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向,下面是52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手套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手套的教案6篇

手套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印画的形式大胆地装扮手套,感知每一幅手套上的对称图案。(难点)

2、了解冬天在户外工作的人,通过打扮并赠送手套激发对冬天不怕冷的人的关爱。(重点)

【活动准备】

1、要求幼儿观察谁早上起得早。

2、每人一副纸手套,每张桌子一种颜色颜料,蔬菜印章若干。

3、准备冬天人们冒着严寒工作的照片、图片,布置一个:“不怕冷的人”的展览。

【活动过程】

一、感知经验、激发情感。

启发谈话:冬天来了,天气好冷,可是有许多人“不怕冷”,坚持早早起,有的'还在室外工作。

1、冬天的早上,谁早早起。

(1)讲述家里谁起得早。

老师可以启发提问:

①这几天,你在家里看到谁比你起得早?

②他们起来做些什么事?

(2)讲述生活周围谁起得早。

说明

①可提问:早上除了爸爸妈妈之外,你还知道谁起得早。可通过幼儿早上的生活环节,启发讲述,他们起得早,为大家做事,真了不起。

②谈话重在了解那么多早起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激发幼儿对那些早起的人们的感谢尊敬之情。

2、谁是不怕冷的人,冬天工作在寒冷之中。

(1)讲讲自己在户外的感觉。(很冷、风刮在脸上有点疼……)

(2)看看谁是冬天里不怕冷的人?他们在干些什么?(如十字路口的人民警察,在指挥交通;扫地的清洁工人。)教师展示照片

(3)教师小节,激发幼儿感受不怕冷的人十分辛苦

二、制作手套。

启发谈话:天气这么冷,我们给那些“不怕冷”的人送副手套吧。

1、观察讨论

(1)你们猜猜看一副手套有几只?

请个别有手套的幼儿拿出手套集体观察(教师强调左右图案一样)

(2)幼儿探索材料用法。

教师出示范例手套。

老师这里有一副打扮好的手套,你们看看漂亮么?上面有哪些图案?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材料宝宝变的?两边图案一样么?你们知道我是怎么样把两边图案变得一样的?

2、教师示范

印章亲亲颜料宝宝,在手套上按一下,再印一印,轻轻按,翻开来。

说明:教师在示范中穿插对颜料的选择,提醒幼儿每张桌子只有一种颜色,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多种颜色印画。

3、幼儿操作

(1)教师观察幼儿印画情况,鼓励幼儿走动选择颜色。

(2)教师根据情况提醒幼儿印画的轻重和颜料的使用,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

4、谈话:鼓励幼儿将自制的手套赠送给自己觉得最了不起的人。

我们先把手套凉凉干,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送给早上早起的了不起的人好么?

操作建议:

可以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巩固操作。

手套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纹样进行对称装饰。

2、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套面。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手套三双

2、范画6张

3、供幼儿作画的手套形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教师出示手套直接进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件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教出示手套)

二:引导幼儿感受这双手套的对称美(通过让幼儿观察来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双手套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手套和右边的手套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右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而且两个图案能重叠在一起,这样的就称为左右对称)

三:幼儿讨论什么是对称(让幼儿通过尝试错误来再次强调左右对称)

请一位小朋友上前来戴上一双手套(颜色、图形不同的手套让幼儿观察)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戴的一双手套,你们发现了什么?左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与右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不一样,这样的一双手套我们能称为左右对称吗?(不能)让这位小朋友换上左右对称的手套,再请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左右对称的手套美。

四:幼儿讨论如何装饰手套(教师示范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师:小朋友知道一双手套要左右对称的图形才美。这些手套的图形是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我们也来设计一双漂亮的手套好吗?

师:小朋友知道一双手套要左右对称的图形才美。这些手套的图形是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我们也来设计一双漂亮的手套好吗?

师:(1)首先把一双手套摆放好,拇指相对。想好要画的图形,再开始动手画。在一只手套上画图形,在另外一只手套上也要画上相同的图形,这样才是对称的手套。

(2)老师出示设计好的手套,流畅的波浪线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看!连我们学的数字宝宝都能装饰出美丽的手套。简单的折线、圆点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图形宝宝装饰的手套也漂亮。美丽的枫叶装饰出的手套别有一番风味。(让幼儿自己观察一一说出来,感受对称美)

五:幼儿装饰手套(幼儿发挥想象,亲自体验装饰手套)

“请小朋友当设计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一双手套装饰的最漂亮。”发给小朋友手套形的白纸两张。

六:展示、评价(让幼儿互相欣赏,加强对左右对称的理解)

(1)请个别幼儿将自己设计的画展示给其他幼儿,并说出自己是怎么设计的,有什么图案,教师加以点评。

(2)对全体幼儿点评:我看见小朋友们设计的手套各种各样,特别漂亮,有花草的、有动物的、还有图形宝宝等。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装饰好的一双手套贴在墙上开个展览会,比一比谁的手套最漂亮。

活动反思: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和创造美的机会,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美术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性,提高绘画技能,这就需要教师用完美语言去引导。慢慢地孩子就有可能拥有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

这次我讲的是《我的小手套》,目标是学习用简单纹样进行对称装饰。活动开始时,我让幼儿欣赏自己的小手套,感受美丽的手套。让幼儿在欣赏和讨论的同时,了解线条与点的不同组合,学习设计图案的方法。当老师进行创造和示范时,孩子们的创意欲望都被激发出来了,都想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接下来的第一次尝试中,孩子们都快乐的将自己融入在活动中。学习用简单的点和线条组合设计图案。

多数孩子都能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进行设计,通过平面创意对手套进行创意,在做做玩玩中自然提升审美趣味和创造能力。也有少数幼儿缺乏创意能力,需多进行锻炼。

最后我组织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语言表述,使孩子从细心聆听别人的讲述的同时也吸收和学习别人的创作优点,有利于孩子日后进行相关的创造活动。其中也有少部分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能力比较欠缺,需今后加强口语表达能力和同伴一起分享的快乐。

手套的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手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手套,并能说出其名称。

2.理解用途,并学会使用。

3.能够联系学过的词语说一说手套的特征。

4.小朋友们要爱惜它们,不要乱丢乱放,弄脏了。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围巾和手套。)

2.每位小朋友自备一付手套。

四.教学过程:

(一)儿歌:《下雨》、《12345》。

(二)新授:

1.导入:

⑴朋友们看一段动画片,完了以后啊,告诉陈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学生自由发言:动画片上刮大风,下大雪了,小朋友戴着帽子、围巾,在雪地上走。

⑶冬天刮的是什么风啊?大风,是北风,北风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没有戴手套啊?

⑷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2.认识手套:

⑴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面讲北风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护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兴兴的上学校。

⑵朋友们认识手套吗?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手套

出示词语卡片:shoutao手套

发音方法:sh(先摆好口型---翘舌)送气音

t舌前音,送气

shou第三声注意头甩一下.

⑶出示实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练习说句:这是皮手套。

这是布手套。

这是黑色的皮手套。

副红色的布手套。

游戏:猜猜跳。

小朋友们听一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东西在哪儿?然后跳进去

⑷认识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们有没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会觉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练习说句:

a.戴手套。

(师出示大、小手套,问:谁戴大手套?谁戴小手套?)

b.的手套是。

(师:这副手套是什么颜色啊?)

c.的手套,的手套。

(这是谁的手套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参考句:

①妈妈戴大手套。

②爷爷戴大手套。

③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我戴小手套。

⑤阿姨的手套是红色的。

⑥奶奶的手套是兰色的。

⑦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巩固练习: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手套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2)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会变的小手套

(二)包扎材料的选择。

1、包裹材料:小手套。

2、被包裹物: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三)制作方法课件

1、构思。

2、包扎。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3、添加装饰。

方法:剪贴与描绘。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

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

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前次知识。

(一)提问回答:

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你选择了什么材料?

2、你准备用小手套做什么物体?

3、包扎的方法有那些?

(二)教师概括小结。

(三)布置作业:每人继续制作一个小玩具,形象与上节课不同,必须突出特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可以多节包扎。

2、启发学生根据物象特征选择好包扎方法。

3、装饰要多样化。

四、小结:

1、分组欣赏作品。

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3、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课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制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手套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学习故事中松鼠爸爸文明处事的态度。

3. 进一步体会“爱”字的含义。

活动准备:

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挂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冬天天气这么冷,很容易冻坏我们的皮肤的,那我们怎么保护自

己的脸和手呢?

请幼儿谈论保护脸和手的许多好办法。引出《两只棉手套》

2.教师边出示挂图边声情并茂讲述故事,图文结合,抓住幼儿兴趣,使

幼儿知道故事大意。

3.教师逐幅图展开,让幼儿看图,并与幼儿共同讲故事情节。

边看图边提问幼儿:

故事中的松鼠爸爸为什么着急?

它是怎么去找暖和的地方的?

教育幼儿要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科学的处事态度。

4. 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进一步体会“爱”字的含义,让幼儿知道松

鼠妈妈和爸爸是多么的疼爱自己的孩子。

5.提问幼儿:丢手套的小朋友为什么怎样做?让幼儿懂得人间处处充满

“爱”,只要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爱,我们才会幸福的生活。

6.请个别幼儿讲述挂图中的内容 。

活动延伸: 说一说别人爱你或你爱别人的一件趣事。

手套的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乐意听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体会故事中的幽默。

2、能够复述故事的内容

教学准备:故事及相关挂图、一只手套。

教学准备:

1、出示一只手套,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

幼儿:“手套。”

老师:“手套戴在哪里的呀?”

幼儿:“戴在手上。”

老师:“森林里有两只小动物不知道手套戴在哪里,怎么戴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吧!”

2、结合挂图讲故事《森林故事一只手套》

3、提出问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问题:

(1)大灰狼把手套当成了什么?这样走起路来方便吗?

请幼儿模仿大灰狼把手套戴在脚上,走路的姿态。引导幼儿说出这样走路很不方便。

(2)小狗把手套戴在了哪里?

请幼儿模仿小狗把手套戴在头上的'样子。幼儿体会到戴在头上手套老是往下掉。

4、再次讲述故事

老师:“真有趣,手套应该戴在哪里呀?”

幼儿:“手上。”

老师:“书中宝宝是如何告诉大灰狼和小花狗的?我们来学一学书中的宝宝,告诉他们‘大灰狼、小花狗手套是戴在手上的’。”

5、现在,大灰狼和小花狗知道手套是戴在手上的,这样他们就可以带着手套度过寒冷的冬天了,他们非常感谢我们班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