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看图写教案7篇

时间:2025-01-07 作者:Lonesome

良好的教案能促进有效的沟通与互动,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52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看图写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7篇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两个特征(大小、形状或颜色)

2.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不同特征,并能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1-9的卡片各一张;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屋顶的房子图片一张;标记卡片若干张(大小、形状、颜色标记)

学具:幼儿人手1-2份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标记若干;胶水;幼儿人手一把标有颜色、形状标记的纸制钥匙;在场地上画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玩游戏“开火车”

序:今天,小兔子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它的新家做客呢,我们开火车去好吗?准备好了,火车就要开了哦。

师:嘿、嘿,我的火车就要??

幼:几点??

师:(出示数字卡片)你们看

幼:(看数字)x点??

教师带领幼儿先集体开展游戏,再分小组游戏,最后请个别幼儿游戏。

2、看图形做标记

(1)教师出示有不同形状的屋顶图片

师:我们的火车终于开到小兔住的小区门口了。可是这么多房子,我们怎床拍苤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人物动作、神态、表情特征,大胆想象讲述画面内容。

2、体验作品中父亲对儿子默默的爱。

活动准备:

1、让家长帮助幼儿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的趣事。

2、父亲、儿子的图片各一副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第3册的第29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分别出示图片“父亲”与“儿子”,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父与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二、基本部分:

教师分别出示挂图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图1假日的第一天早晨,儿子在做什么?爸爸和叔叔在干嘛?你从哪看出来的?

(2)图2爸爸和叔叔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3)图3画面上都有谁?儿子、爸爸、警察的表情、动作时什么样的?代表什么意思?爸爸究竟要把儿子抬到哪儿呢?

(4)图4设置悬念

a、出示没有背景的第四幅画,请幼儿说说;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醒来后会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将自己“惊奇、大胆、浪漫”的情景讲给同伴听。

b、出示有背景的挂图,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儿子心里怎么想?爸爸为什么躲到树后面?

c、教师看图完整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轻手轻脚”,并用动作模仿。知道假期到森林里玩正是儿子的心愿,这幅漫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可以鼓励幼儿做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三、结束部分:

结合自己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与爸爸之间的趣事,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延伸:

怎样对父亲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自编“我国少数民族”之《祖国大家庭》的第一阶段——主题确定。重在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关注到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是以一种“中华大家庭”的概念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共同推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让孩子体会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这堂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得失:

1.本节课我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设计的,由于学生对民族知识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与认识,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当中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说、唱、猜、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感受我国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2.由于我们居住的地区环境所限制了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的.很少,为了拉近少数民族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了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并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声、光、色一体,绚烂多彩,容易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傣族的泼水节、各民族的服饰等,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了枯燥陌生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了解乌龟是怎样机智地躲过大熊追捕的。

2、通过小嘴巴图标的帮助,学习讲述乌龟和狗熊的心理活动及对话。

3、通过讲述活动,学习小乌龟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准备:

图片4张,小嘴巴的标记4个教学过程:

一、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这四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想想说说这个故事。

2、逐幅出示图片:1、2(1)在什么地方?有谁?突然,大熊发现了什么?它想要干什么?

(2)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3)你觉得大熊长得怎么样?两只乌龟发现大熊了吗?

(4)谁也会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

(5)过渡语:两只乌龟有没有被大熊吃掉呢?看看图就知道了?(出示第3、4幅图)a大熊向乌龟扑了过去,两只乌龟想了个什么办法没有被熊抓住呢?

b乌龟们滚时头怎样?身体怎样?象个什么一样?(头缩在乌龟壳里,身体紧紧抱在一起,象个轮子一样)c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乌龟想的办法,两个两个一起边做边说(6)乌龟顺着山坡往下滚,骨碌骨碌滚到哪里去了?

(7)乌龟想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说这个办法好?

(8)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二)引进新的讲述经验1.出示标记:这是什么?知道它表示什么吗?今天看哪些小朋友能在这个故事里用到它。(小嘴巴标记)1)大熊躲在树后看到两只慢慢爬的乌龟心想什么?(贴出标记)2)两只乌龟看见大熊又肥又高,张着大大的嘴巴,伸出尖尖的爪子很凶猛,这时候乌龟们心里怎么想?怎么说的?(贴出标记)3)一只乌龟飞快的抱起另一只乌龟时,他会说什么?(贴出标记)4)最后乌龟滚到河里后,大熊吃不到它们了,胜利了的乌龟心情怎样?对着熊喊什么?(贴上标记)。

(三)运用新经验讲述1、我们不但要会把故事连起来说,而且要把大熊看见乌龟后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乌龟看见熊怎么想、怎么商量的,最后乌龟们胜利了心情怎样?对着熊喊什么?这些内容都讲到故事里去,那么,这个故事就更有趣了。

2、教师示范讲述3、幼儿看图标两两讲述(四)迁移新经验1、听了故事,也讲了故事,你们认为这两只乌龟是什么样的乌龟呢?为什么这样说呢?

2、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都会碰到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学习小乌龟,遇到事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困难一定会被我们打败的!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并学习用一句完整的话描述动物尾巴的特征。

2、学习词汇:“长长的”“短短的”“宽宽的”等。

3、愿意与同伴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图书、动物图片、自制尾巴

活动过程:

1、老师和幼儿一起阅读大图书。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关于小动物的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吗?

·出示图一:宝宝看,这是谁啊?小老鼠真顽皮,和我们捉迷藏,我们来找找它把身上的什么藏起来了。

·观察老鼠的尾巴,提问:老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一句话:“老鼠的尾巴长长的”)

·图二:老鼠的尾巴长长的,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熊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讲述“小熊的尾巴短短的”)

·咦,这又是谁啊?(小松鼠)请幼儿猜猜看,松鼠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松鼠的尾巴宽宽的”)

·今天天气真好,谁来到草地上玩了?小猪的尾巴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说“小猪的尾巴卷卷的”)

·小猪的好朋友是小兔,长长的耳朵,毛毛的身体,它的尾巴和身体一样,猜猜看它的尾巴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兔子的尾巴毛毛的”)

·“呱呱呱,呱呱呱”,什么小动物也来了呢?小青蛙的尾巴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幼儿讲述“青蛙没有尾巴”)

2、和幼儿一起再看一遍大图书

3、游戏:找小动物

·今天这些小动物来到了小四班要和宝宝们一起游戏。

·请每个幼儿找一个小动物,然后说说找到的动物尾巴的特征。

4、游戏:抓尾巴

·小动物们的尾巴真有趣,有的长长的,有的短短的,它们的尾巴都不一样的,今天小动物看到宝宝这么能干想和你们来玩抓尾巴的游戏呢。

·幼儿游戏

5、结束部分

小动物们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下次再和它们一起玩吧,幼儿和小动物再见。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排图讲述试泡泡变成包共4幅图片,描绘了男孩边吹泡泡边走路、走到池塘里、撞翻阿姨的菜篮子额头上鼓起一个包等一系列情景,塑造了走路不专心的小男孩的形象,情节有趣、画面生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活动以泡泡为主线,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排图、讲述,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讲述“泡泡变成包”的过程,提醒幼儿走路要专心,引导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能结合已有经验看懂图片内容。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2.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图片排序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3.懂得外出活动时、走路时要专心,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4幅(详见教案后的附图),“幼儿学习材料”一《我长大了》

?活动建议】

1.以游戏“找泡泡”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图2(只露出额头上的.包,其他部分遮住),提问:这是什么?幼儿猜想后揭开谜底,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尝试分析、推理“泡泡变成包”的过程。

(1)出示4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泡泡。提问:这个泡泡分别出现在哪几幅图片中?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其他情节。提问:小男孩吹泡泡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3)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2,鼓励幼儿进行讲述。

提问:这幅图也有“泡泡”,这个泡泡是什么?泡泡怎么会变成包呢?

3.提出讲述故事的要求,引导幼儿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1)结合《我长大了)第8页,引导幼儿以泡泡为线索进行观察,学习给图片排序的方法。

教师:这4幅图描述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一想小男孩吹泡泡时发生了哪些事情,给图片排排顺序并讲一讲这个故事。

(2)交代讲故事的几个要素:名称、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情。

(3)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丰富故事的情节及内容。例如:图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其他角色会说些什么?

4.鼓励幼儿自由讲述,请个别幼儿按照自己排列的顺序进行讲述。

(1)指导幼儿评价同伴的讲述内容:哪里讲得好?怎样讲就更好了?

(2)引导幼儿用生动、好听的词汇讲述故事。丰富词汇:东张西望。

5.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泡泡会变成包?怎样做泡泡就不会变成包?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6

设计背景

我班民族幼儿较多,汉语基础也没有,所以上课时我会比较慢的教幼儿,等他们熟悉了小动物的名字后才开始进行情感教育。我园室外活动场地有限不是每天都能在外面让幼儿活动,所以在教室我也会安排些活动,所以上课时游戏会让他们动起来。

活动目标

1、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2、喜爱小动物并愿意保护小动物。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会说小动物的名称。

活动准备

小动物(小猫,小狗,牛,羊)图卡,小动物视频,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身边的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说它们的汉语名称。

二、教授新知

1、老师先给你们播放一段视频,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请小朋友和老师学说(看着视频老师教幼儿跟说)。

3、随机指小动物,全体幼儿来说。

4、请学的快的幼儿站起来说。

5、分组说。

三、小游戏

1、开火车。

2、看谁跑的对。

a、告诉幼儿游戏规则:在地上画四个大圆,每个前面圆摆个椅子背对圆,椅背上贴上小动物图卡,幼儿带头饰,老师说到什么小动物,带相应小动物头饰的幼儿就跑到贴有相应小动图卡的圆内,跑错了的小朋友自己选择表演节目表演。(并请汉族幼儿示范)。

b、请民族和汉族幼儿一起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是民族学生居多,有部分幼儿不爱说话,特别是在学习汉语时更如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就个别指导,直到他们愿意主动学习,现在他们已经愿意参与并积极主动的来活动了。

幼儿园看图写教案篇7

设计意图:

本月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可爱的小动物》,通过前阶段的资料收集、故事、歌表演等对常见动物的认识,我班幼儿对常见的小动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我班幼儿积极性较高,也非常喜欢小动物,有的孩子把真的小白兔带到幼儿园来,孩子们非常兴奋,一有空就围在兔子旁边去观察,有的摸摸小兔的毛,有的喂青菜给它吃,有的把动物图片和动物玩具也带来给大家看玩,活动室我们还创设了一些有关动物的环境:我喂动物吃东西、我给动物穿衣服,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些玩具动物进行了展览等,因此孩子也相应积累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经验。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非常感兴趣,画面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而现在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主动地去关心帮助他人。本活动主要是由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开展语言活动,让幼儿在看看讲讲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故事的内容,让幼儿从小懂得别人有了困难,我们应该去帮助。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中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尝试用语言和非语言大胆表现。

2、通过欣赏故事,初步萌发孩子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自制一本大图书,一只玩具长颈鹿、桌面立体教具(小猪、小兔、小老鼠)

幻灯片、录音故事

活动重难点:

在看看讲讲做做中能理解故事的内容。

活动过程:

环节操作要点

一、出示图书

引起兴趣

出示一本大图书,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大图书,介绍封面(长颈鹿什么长,身上有什么)

二、看看讲讲

理解内容

看看讲讲,理解故事内容

(一)第一遍边看边讲,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翻第一页

提问:图上有什么?小朋友一起做动作,学做一棵高高的橘子树。

出示小猪,小猪要干什么?帮助小猪怎么样才能吃到橘子?(让幼儿想办法)

老师出示花脖子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让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2、翻第二页

出示一只小白兔,问:“小白兔要干什么?”想办法怎么让它过河?

老师根据幼儿讲得边讲边操作。

3、翻第三页

师:天慢慢黑了,长颈鹿听见草丛里谁在哭?小老鼠为什么在哭?

小老鼠找不到自己家了,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小老鼠。

看看花脖子是怎样帮助小老鼠的,老师边讲边让幼儿一起做动作。

今天花脖子帮助了哪些朋友?

三、利用幻灯片和录音进行完整欣赏故事。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完整欣赏

经验迁移

提问:今天为什么小动物们要感谢花脖子?

因为花脖子帮助了小动物们。

师:你们喜欢花脖子吗?我们一起亲亲它。

效果记录:

今天整个活动环节、条理比较清晰,孩子在整个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孩子的表现欲很强,孩子的发言热烈,学习兴趣高,活动目标完成的比较好。不足的地方是由于故事情节长,老师对于活动过程急了些,个别问题没有充分引导幼儿去动脑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