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6篇

时间:2024-12-27 作者:Gourmand

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所写的教案才是有实践意义的,不少人在写教案时,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下是52心得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6篇

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香港、澳门、台湾是我们国家的领土,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名胜、特点。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牢记香港、澳门、台湾的区旗和回归的时间。

3.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期盼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课件、头饰、答题卡、香港区旗、澳门区旗、台湾区旗。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听《七子之歌》。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七子之歌》。让我们大家一边听,一边跟着歌词唱,我们还可以配合着音乐跳舞。

请大家把听完这首歌心理的感觉说出来。(难受、难过……)老师也和你们的感觉一样,听了以后心理很难过,这首歌表达了一个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想念母亲,盼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情感。

2、讲故事,引出"七子"关于七子,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清朝时,我们的祖国妈妈,不够强大,老被坏人欺负,这伙坏人特别厉害,他们的名字叫帝国主义,当时他们从我们祖国妈妈手里就抢走了七个孩子,我们把他们叫做七子,那么这被抢走的孩子当中,就有我们刚才歌曲中唱的澳门,你们想不想知道另外六个被抢走的孩子呢?(想)出示中国地图,给幼儿讲解"七子"指的是谁?(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二、情境教学师:小朋友,大家想不想去香港、澳门、台湾去旅行(想)那我们一起坐上飞机去旅行。

香港香港有一个美丽的称呼,叫东方之珠,通过这个称呼我们就能知道它有多么的美丽与富饶了。在那里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好玩的迪斯尼乐园等等。总之香港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1、认识香港的区旗(紫荆花)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区旗,留下深刻印象。

2、香港什么时候回归的?1997年7月1日3、香港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出示幻灯片)迪斯尼乐园、太平山顶、海洋公园、浅水湾等澳门澳门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是一座休闲娱乐的城市,更有意思的是澳门人他们平日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

1、认识澳门的区旗(莲花)2、澳门什么时候回归的?1999年12月日2、澳门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出示幻灯片)妈祖娘娘、北港妈祖庙、大三巴牌坊、谭公庙等台湾台湾是一座宝岛,上面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丰富的物产,有水果之乡,蝴蝶王国,旅游胜地的美名。

1、认识台湾的区旗(梅花)2、台湾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出示幻灯片)台南赤嵌楼、日月潭、阳明山、国父纪念馆等刚才我们去了香港、澳门、台湾,你们觉得高兴吗?(高兴)可是,现在的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回家吧。刚才我们是坐飞机去的,现在我们乘火车回来,准备好,我们开车了。

三、活动延伸、我们来做个游戏:"萝卜"蹲。

通过做游戏,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认识香港、澳门、台湾的区旗,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

四、播放影片《香港回归》

香港、澳门现在都已经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那他们当时是怎样回归的,人们看到他们回归的心情怎样,你们也许不知道,因为那个时候你们还没有出生,今天老师找了相关的影片,大家就可以看看当时的盛况了。看完影片,你们的心情激动吗?(激动)如果哪天台湾回归,我想大家的心情会更加激动,让我们一起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期盼台湾的回归。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学习诗歌。

2.感受诗歌的情境,尝试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供老师操作,图片内容有月亮(各种表情、可移动)、云朵、电视机、小朋友(可移动)、小床等。

活动过程:

1.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引起兴趣。

(1)欣赏教师操作教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

2.在图片的提示下,学念诗歌。

(1)再次欣赏教师朗诵并轻声跟念。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朗诵诗歌。

3.分角色朗诵诗歌。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百科: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丰富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摇晃。

二、活动准备

1、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

2、、幼儿用书。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的存在,观察风起时花草树木的样子并用摄像机拍摄下来。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活动难点:理解风与四季的关系。

2、指导要点: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幼儿观察、体验、运用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四、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兴趣。

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见它的影子。

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倒房子。

2、观察讨论,理解诗句。

(1)播放花草树木被风吹的录像。

提问:你看见风吗?风在哪里?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树、花、草动态)风吹过时,树儿、花儿、草儿像在做什么,它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动。

理解词汇: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结合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理解诗歌的最后四段。

提问:

春天的风是怎样的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夏天是炎热的季节,风会给人们送来什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会收获什么呢?当风吹过的时候,空气中会飘来什么香味?

冬季的风是怎样的风?他给大地带来了什么?

(幼儿每观察讨论完一幅图片,教师就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概括小结)

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及优美意境。

3、学习朗诵散文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幼儿欣赏。请幼儿注意观察和聆听教师朗诵时的表情和声音。

(2)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表现诗歌的美。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讨论:风在哪里、风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到诗歌优美的意境。

六、活动建议可尝试在延伸活动中创编并表演诗歌。

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大》的自豪气势,熟悉旋律,初步跟唱。

2、理解歌词含义,认识长江、黄河、长城和珠穆朗玛峰。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磁带及录音机。

2、地图一张;小铃、铃鼓、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大》。

●教师告诉幼儿歌名,听一遍录音歌曲,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她的名字叫《大》,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教师清唱一遍歌曲,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现在再来听听,你从歌词里听到了什么?

2、理解歌词,了解祖国大好河山。

●教师在地图的对应位置上用简笔画标出长江、黄河、长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

●根据歌曲内容提问,幼儿回答后,教师唱出歌词。

“兄弟姐妹都很多”指的是谁?(有56个民族)

“家里盘着两条龙“指的是什么?(长江和黄河)

3、播放录音歌曲,幼儿自由跟唱。

现在你跟着音乐,我们轻轻的唱一唱。

4、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打击乐,如小铃、铃鼓、圆舞板为歌曲伴奏。

选择适合的节奏进行伴奏,如小铃:×000︳×000︳

铃鼓:×000︳×000︳

圆舞板:××××︳××××‖

5、播放《打》的歌曲做背景,结合《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第7页“祖国真大”,请幼儿在地图上用蓝色画出长江,用黄色画出黄河,用灰色画出长城,用绿色画出珠穆朗玛峰。

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篇5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儿歌《小雨点》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很适合中班幼儿特点。因此我尝试运用图谱来进行儿歌《小雨点》的教学。让幼儿通过图谱来轻松的理解和记住儿歌,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儿歌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并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来大胆地进行儿歌的仿编。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爬。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活动准备:

课件、与儿歌有关的可操作图谱、小雨点图片。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让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最爱动脑筋。

师: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幼儿动脑筋想)宝宝们真聪明,猜出了是雨,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和雨有关的儿歌。

2、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儿歌名称

师:是一首什么儿歌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看看图里有什么?(小雨点)对,是小雨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儿歌就叫《小雨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儿歌的名字吧!

3、观看课件,欣赏儿歌。

让幼儿边观看课件边欣赏儿歌。

4、学习儿歌《小雨点》。

(1)出示可操作性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及理解动词张、摇、爬。

师:宝宝们,刚刚听到的儿歌里说小雨点落下来发出怎样的声音啊,它们都落到了哪些地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儿歌的句式进行总结并依次出示图谱)

师:(出示花园图片)小雨点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怎么样?(张嘴巴)教师请幼儿把张嘴巴的花儿贴的花园图里,并让幼儿学学张嘴巴的动作,理解动词“张”。(小雨点落到鱼池里和田野里的教学方法跟小雨点落到花园里相同)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3)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仿编儿歌。(附:儿歌图谱)

幼儿大班诗歌《家》的教案篇6

教案目标:

1、在幼儿对诗歌有了初步印象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及画面,知道泡泡与其他两个事物的关系。

2、帮助幼儿体验诗歌明快且活泼有趣的情感基调,以便更好地把握诗的内涵。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教案准备:

1、与诗歌对应教具一套。(星星、月亮、雨点、乌云、葡萄、藤儿、小朋友、音符、欢笑等图片)

2、幼儿操作教具若干份。(小草、小花、高山、大地、彩虹、苹果、梨、果树、蝌蚪、青蛙、鸡蛋、母鸡、海浪、大海等图片)

教案过程:

一、吹泡泡。

1、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吹泡泡的歌曲,体验快乐情绪。

2、老师:我们吹泡泡是怎样的?(圆圆的,有大、有小)

3、今天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泡泡,和你们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图片,欣赏诗歌。

1、出示星星。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因为月亮和星星总是在夜晚一起出现,而月亮比星星大,就好像星星的妈妈,所以说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2、出示雨点。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雨点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雨点是乌云吹出的泡泡?

3、出示葡萄。老师提问:

a、这是什么泡泡?

b、葡萄是谁吹出的泡泡?

c、为什么说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d、藤儿还会吹出哪些泡泡?

4、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念上面三句。

a、现在我们把“什么是什么吹出的泡泡”连起来讲一讲。教师接上最后一句: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

b、老师提问: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

为什么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一串串欢笑?(因为我吹泡泡是的心情和唱歌、欢笑是的心情一样,都很开心,所以……)

5、集体念诗歌两遍。

三、启发仿编。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泡泡,现在请你们到后面去找一找,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幼儿自由选择“泡泡”,如:蝌蚪、海浪等)

2、依次请三名幼儿示范仿编。并把第一个幼儿的图片替换到黑板上。

3、全体幼儿进行仿编。每三个一组把编出来的诗歌念给客人老师听。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真棒,又编出了那么好听的诗歌。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泡泡呢?请小朋友回去再想一想、找一找,也把它编成好听的诗歌好吗?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